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建立多柔比星/阿霉素耐药相关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并通体外实验研究探究化痰散结方逆转耐药的相关分子学机制。方法:筛选pubmed中人类OMMIM遗传数据库的乳腺癌多柔比星/阿霉素耐药相关基因,应用STRING软件进行文本挖掘并建立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将互作数据读入Cytoscape3.4.0,分别应用插件JEPETTO 1.3.1和MCODE1.4.2实现拓扑分析和聚类分析;使用Cytoscape中的插件Clusterviz进一步挖掘网络中可能包含的分子复合物;将所得复合物导入DAVID,富集其中的分子复合物通路。针采用MTT法、Western Blot法对细胞及关键通路进行体外实验研究,进而观察化痰散结方对MCF-7/ADR细胞增殖及相关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结果:乳腺癌多柔比星/阿霉素耐药蛋白质网络是一个多基因构成的网络并且由多信号通路协同发挥调节作用,并非简单由单基因或信号通路调控;在所得相互作用网络中,PI3K-Akt-mTOR很可能作为"关键节点"发挥调控作用;化痰散结方含药血清能够抑制MCF-7/ADR细胞的增值,其内在分子学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mTOR通路的表达有关。结论:化痰散结方能够逆转人乳腺癌多柔比星/阿霉素耐药,其耐药相关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复杂,其中PI3K-Akt-mTOR很可能是其中的关键调控点,而化痰散结方抑制MCF-7/ADR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之一是抑制PI3K-Akt-mTOR通路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蔡宇  杨燕霞  梁少玲  徐炎 《中药材》2004,27(11):855-856
目的:研究补骨脂素对乳腺癌多药耐药细胞株Bcl-2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PBS缓冲液为空白对照组,观察Bcl-2在MCF-7/ADR耐药细胞中的表达;将无明显细胞毒作用范围内(1~20 μmol/L补骨脂素按浓度梯度加入MCF-7/ADR耐药细胞中计算Bcl-2阳性指数.结果:补骨脂素在非细胞毒性剂量下能使MCF-7/ADR细胞Bcl-2表达降低,呈剂量依赖性.结论:补骨脂素能抑制MCF-7多药耐药细胞株Bcl-2基因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药大黄素下调ERCC1蛋白表达与其逆转乳腺癌MCF-7/Adr细胞株多药耐药的相互关系,阐明大黄素逆转细胞耐药与ERCC1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比色法对乳腺癌耐药细胞株MCF-7/Adr及敏感细胞株MCF-7进行药敏试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中ERCC1蛋白的表达。结果:MCF-7/Adr对阿霉素和顺铂的耐药倍数分别为21和11倍,在加入10g/mL大黄素后,耐药逆转倍数分别为2.86和1.79。MCF-7/Adr分别经10g/mL和20g/mL大黄素处理后第2、4、6、10天ERCC1蛋白的表达水平逐渐降低,大黄素20g/mL浓度下作用更明显。结论:大黄素可以通过下调ERCC1的表达水平而逆转MCF-7/Adr细胞多药耐药,并与大黄素的浓度和作用时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天花粉蛋白(TCS)对乳腺癌紫杉醇耐药株侧群细胞(MCF-7/PTX-SP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从干细胞角度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FACS分选MCF-7/PTX细胞中的SP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SP细胞、非SP细胞中CD~+_(44)CD~-_(24)细胞比例、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对其进行鉴定;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TCS对SP细胞的促凋亡作用;RT-PCR法检测不同浓度TCS对SP细胞内Bcl-2和Bax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非SP细胞及SP细胞中CD~+_(44)/CD~-_(24)细胞的比例分别为0.47%和59.14%;与非SP细胞相比,SP细胞具有更高的体外克隆形成能力;TCS对SP细胞具有凋亡诱导作用,随着药物浓度的增高,SP细胞的凋亡率也随之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3.751,P0.01;t2=-10.892,P0.01;t3=-6.999,P0.01);不同浓度TCS处理后SP细胞内Bax mRNA的表达量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上升趋势(P0.01),而Bcl-2 mRNA的表达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浓度组Bcl-2/Bax值呈减少趋势(P0.01)。结论:天花粉蛋白对乳腺癌耐药株侧群细胞具有凋亡诱导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Bax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transgelin 2在人乳腺癌紫杉醇耐药细胞(MCF-7/PTX)紫杉醇耐药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采用MTT法测定细胞活性;运用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检测细胞中transgelin 2,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的蛋白和mRNA表达;通过细胞划痕和Transwell侵袭实验分别测定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运用小干扰RNA技术降低MCF-7/PTX细胞中transgelin 2的表达。结果 MCF-7/PTX细胞发生EMT过程,并具有较强的耐药和侵袭迁移能力;干扰transgelin 2后,增强MCF-7/PTX细胞对紫杉醇的敏感性,抑制它们的侵袭和迁移能力。结论高表达transgelin 2不仅能够诱导MCF-7/PTX对紫杉醇的耐药,还能促进侵袭转移的发生,提示transgelin 2可望成为乳腺癌新的肿瘤标志物及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柴胡皂苷D对紫杉醇(paclitaxel, PTX)耐药的乳腺癌细胞(MCF-7/PTX)耐药性的逆转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噻唑蓝溴化四唑法(MTT法)测定不同质量分数(0、12.5、25、50、100、200 mg/L)PTX处理MCF-7/PTX细胞和MCF-7细胞48 h的细胞存活率,确定MCF-7/PTX细胞对PTX的耐药程度。采用MTT法测定不同质量分数(0.125、0.25、0.50、1.00 mg/L)柴胡皂苷D处理MCF-7/PTX细胞48 h的细胞增殖抑制率,确定柴胡皂苷D对MCF-7/PTX细胞的安全性。采用MTT法测定确定0.125、0.25和0.5 mg/L柴胡皂苷D能否调节MCF-7/PTX细胞对PTX的敏感性。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不同质量分数的柴胡皂苷D对Yes相关蛋白(YAP)和P糖蛋白(P-gp)表达的影响。进行罗丹明123(Rh123)积累和外流测定。结果:与0 mg/L PTX对比,MCF-7和MCF-7/PTX细胞存活率随PTX质量分数增加而降低,且呈现依赖性(P<0.05);确立10...  相似文献   

7.
乳腺癌细胞(MCF-7/ADM)的多药耐药性(MDR)是导致抗肿瘤药物临床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现认为细胞中的P-gp、Bcl-2、GST-π、TopoⅡ等蛋白可能与乳腺癌的多药耐药相关。近年来研究发现,不少中药能够下调MDR1 mRNA和/或P-gp的表达,从而逆转MCF-7/ADM细胞对抗肿瘤药物的多药耐药性,提高耐药细胞对化疗药物敏感性。主要对MCF-7/ADM细胞的多药耐药机制及有逆转MCF-7/ADM多药耐药作用的中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靛玉红衍生物PHⅡ-7抗乳腺癌耐药株MCF-7/ADR增殖作用的初步机制。方法:MTT法检测PHⅡ-7的体外杀伤活性;RT-PCR法、Western blot法检测基因、蛋白表达水平;构建干扰c-fos的短发夹RNA真核表达载体,转染MCF-7/ADR细胞,并建立稳定转染的细胞系;采用细胞计数法绘制生长曲线探讨c-fos表达下调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PHⅡ-7剂量依赖性地抑制乳腺癌敏感株MCF-7及耐药株MCF-7/ADR增殖;c-fos在耐药株MCF-7/ADR表达明显高于敏感株MCF-7;PHⅡ-7明显抑制c-fos的表达;shRNA显著抑制了c-fos蛋白表达,细胞增殖也被显著抑制。结论:靛玉红衍生物PHⅡ-7浓度依赖性地抑制乳腺癌耐药株MCF-7/ADR增殖,其作用可能与抑制原癌基因c-fos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益气小复方在乳腺癌他莫昔芬(TAM)耐药中的作用及对胞内磷脂酞肌醇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通路的影响。方法:建立乳腺癌TAM耐药细胞(MCF-7/TAM)模型,细胞形态观察及MTT法测定细胞抑制率;不同浓度益气小复方处理MCF-7/TAM细胞,MTT法测定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测定凋亡率,蛋白印迹法(WB)测定细胞bax、bak、Bcl-2、PI3K、AKT、p-AKT、P-gp、PTE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MCF-7细胞相比,MCF-7/TAM细胞形态不规则,细胞变大,触角延伸,细胞呈簇状生长,同浓度TAM处理后,MCF-7/TAM细胞抑制率明显降低,IC_(50)值显著升高(P0.05)。进一步研究益气小复方对MCF-7/TAM细胞增殖抑制发现,与MCF-7细胞相比,同浓度益气小复方处理后,MCF-7/TAM细胞细胞抑制率、IC_(50)值无差异(P0.05);选取40mg/ml、80mg/ml、160mg/ml进行后续实验,与MCF-7/TAM细胞组相比,低、中、高剂量益气小复方处理MCF-7/TAM细胞48h后,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与MCF-7细胞组相比,MCF-7/TAM细胞组PI3K、P-gp、Bcl-2蛋白表达水平、AKT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P0.05),PTEN蛋白表达水平、bax、bak显著降低(P0.05);与MCF-7/TAM细胞组相比,低、中、高剂量益气小复方组PI3K、P-gp、Bcl-2蛋白表达水平、AKT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P0.05),PTEN蛋白表达水平、bax、bak显著升高(P0.05),呈剂量依赖性。结论:益气小复方可能通过抑制PI3K/AKT通路活化,逆转乳腺癌他莫昔芬耐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黄芪含药血清对雌激素受体阳性的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作用以及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黄芪的植物雌激素效应情况.方法:采取MTT法观察不同含药血清组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在不同时间段(24h,48h,72h)的增殖活性,检测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率,检测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黄芪含药血清可以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并且呈现不同剂量的梯度性;不同浓度黄芪含药血清均不能诱导细胞的凋亡;但黄芪高剂量组可以明显的增加G0/G1期比例;黄芪含药血清可以上调Bcl-2蛋白的表达.结论:黄芪含药血清可以抑制MCF-7细胞的增殖;高剂量组可以使MCF-7固定在G0/G1期;可部分上调Bcl-2蛋白的表达,抑制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1.
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护士必备的技术,其成功率的高低直接危机患儿的痛苦乃至生命,掌握这门过硬的技术,尽量做到一针见血,是儿科护士的天职,也是衡量合格护士的标准之一。本人从事儿科护理工作已多年,现将这方面的体会做一报告。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伤寒与温疫的证治特点、《伤寒论》与《温疫论》的篇章结构、张仲景与吴又可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现代医学对出血热与鼠疫的认识,梳理热病证治的发展历史与脉络。  相似文献   

13.
根据“穴位组学概念”的提出,针对针刺机理进行深入研究。目的在于揭示针刺的生物学基础,阐明针刺的科学性,并对相关针刺处方进行优化,围绕临床针刺治疗手段中的关键技术进行标准化与规范化研究,实现针刺科学机理转化为实际应用,从而更好的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14.
中药蛇床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姜涛  李慧梁 《中草药》2001,32(2):181-183
概述近年来有关蛇床子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伤寒论》这一中医经典著作,指导临床,疗效显著,活人无数,尤其是对外感热病的发展影响颇深.伤寒学派是以研究或阐述张仲景《伤寒论》辨证论治及理法方药为中心的医学学术群体,该学派学术璀璨,连绵千年.现就以古代此派的形成、发展、争鸣3个阶段进行初步探析,认为其形成于晋唐,发展于宋元,争鸣于明清.  相似文献   

16.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文化大革命爆发的近20年间,是新时期仲景学说研究队伍的形成———发展期。在这一时期,对《伤寒论》原著的注释和校正工作,揭开了新中国教材编写的序幕;对《伤寒论》中一些有代表性问题或关键性字词的考订,是一个特点;对《伤寒杂病论》方法论的研究,也是这一时期出现的新特点。此外,这一时期,对六经的研究逐渐深入;对方证的研究仍是热门话题;对伤寒方中用药规律的研究出现热潮;对张仲景治疗方法原理的研究开始活跃;比较性研究热度不减;专题性研究渐成趋势。  相似文献   

17.
百年以来《伤寒论》理论研究述评(之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百年来,公开发表的研究《伤寒论》的学术论文约3万篇,内容涉及张仲景生平事迹、《伤寒论》版本传承、《伤寒论》学术思想和临床应用研究等多个方面。民国时期是近代仲景学术研究的萌芽——发动期,这一时期的文章具有以下时代特点:①期刊和作者群有明显的地域和社团性;②体现了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方向;③研究空间不断扩大;④学术争鸣空前活跃。  相似文献   

18.
艾灸足三里在脾胃病的临床疗效肯定,其机制研究也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不断完善。大量研究证明,艾灸足三里促进胃黏膜修复的信号传导是通过神经实现的,其作用机制是系统而复杂的,既可以直接调节胃肠内分泌激素的水平,也可以作用于胃黏膜损伤的信号传导途径上。因此,艾灸足三里对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病变及病变的各个阶段都有一定作用,且作用机制不尽相同。据现有研究,对未来艾灸足三里的机制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9.
从中医角度探讨“软系”疗法的科学性,探求“软系”疗法疗效显著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探讨肝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各方面压力的增加会引起人们的情志变化,本文利用中医的基本观点和肝的特性,探讨肝气郁结所导致的多种脏器疾病发生的机理,详细探讨肝郁的各种影响提出治疗要兼顾情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