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重症病人气管切开适时吸痰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2000年10月~2003年10月我科ICU共收治严重创伤病人共计180人,其中进行气管切开患者38例。现将吸痰时机的判断、吸痰方法的掌握及应用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吸痰管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气管插管术日益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在危重病人中常常使用,在ICU的危重病人经常出现在清醒状态或全身状态极度恶化及张口困难时需要气管插管。故经鼻气管术在ICU应用广泛,我院ICU采用吸痰管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术,于2002年-2003年应用于临床。较2000年-2001年大大提高了插管的成功率,并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缩短了插管的时间,为重患抢救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相似文献   

3.
4.
压迫天突穴经鼻气管内插管吸痰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意识障碍患者经鼻气管内插管吸痰的方法。方法将80例意识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40例。当吸痰管插至咽部(15~18cm处),常规组待吸气时盲插入气管;观察组压迫天突穴,刺激其声门开放后进行气管内插管吸痰。结果观察组一次插管成功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1)。结论压迫天突穴可提高意识障碍患者气管内插管吸痰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经鼻气管内吸痰对不同肺功能病人血氧饱和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容  何仪芬  刘帆 《护理学杂志》2004,19(10):28-29
为探讨不同肺功能状况的低氧血症病人接受经鼻气管内吸痰治疗的效果。将 5 0例低氧血症病人按肺功能检查有无受损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2 5例 ,观察两组病人吸痰前后血氧饱和度 (SpO2 )的变化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肺功能良好的病人接受经鼻气管内吸痰后SpO2 上升明显 (P <0 .0 1) ,肺功能受损的病人吸痰后SpO2 很难上升到耐受水平。提示经鼻气管内吸痰对短期内气道分泌物增多 ,肺功能好的病人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正>机械通气患者受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影响,会厌功能、咳嗽反射丧失或减弱,正压通气使纤毛运动受到阻碍而不能自主排痰,常导致气道内分泌物的潴留。因此,气管内吸痰是机械通气过程中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的一项重要护理措施,间接影响着呼吸机治疗患者的转归。然而,吸痰常会导致心律失常、低氧血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不良事件发生,对患者康复造成严重影响。所以,如何能有效完成吸痰,且最大限度预防或减轻吸痰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一直受到广大医护人员的关注。近年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密闭式吸痰法(CSS)与开放式吸痰法(OSS)对早产儿SpO2及HR的影响。方法将34例气管插管早产儿采取掷硬币法随机分为OSS组18例和CSS组16例,分别采取OSS和CSS,比较两组吸痰前后SpO2、HR值变化。结果 CSS组吸痰过程中SpO2下降幅度显著小于OSS组,SpO2恢复时间显著短于OSS组(均P0.05),HR增快幅度及恢复时间亦小于和短于OSS组。结论对早产儿采用CSS有利于SpO及HR值的稳定。  相似文献   

8.
<正>在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被广泛应用于危重患者的抢救,因此对机械通气患者进行气道内吸痰是呼吸道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措施。目前我国临床上使用的吸痰有开放式吸痰(OS)和密闭式吸痰(CS)。密闭式吸痰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美国临床使用,20世纪末引入我国并首先在重症监护病房使用[1],因其具有不中断呼吸机治疗、避免交叉感染和污染环境,减轻护理人员工作量等优点而在危重患者,特别是机械通气患者中得到越来越广泛使用,在许多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气管内留置吸痰管应用于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气管内给氧是20世纪80年代国外发展采用的一种新型给氧方式,主要适用于需长期氧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2002年10月至2004年2月,笔者对19例呼吸衰竭患者行气管内保留吸痰管,通过该吸痰管给予吸痰和氧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优化吸痰方式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重症颅脑损伤患者120例,随机分成2组,各60例。观察组运用优化吸痰法,对照组运用常规吸痰法,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Pa O2)、氧合指数(Pa O2/Fi O2)明显高于对照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 CO2)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吸痰方式能够明显降低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并发症,改善血气指标和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密闭式吸痰管与一次桂吸痰管在临床气管切开使用中进行对比.方法:选取2009年12月5例气管切开患者使用一次性吸痰管与2009年12月5例气管切开患者使用密闭式吸痰管进行临床使用对比,从吸痰时间、吸痰效果、并发感染、患者耐受程度、经济价值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密闭式吸痰管从以上各方面均优于一次性吸痰管.结论:气管切开患者采用密闭式吸痰管较一次性吸痰管更为便捷、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递减负压吸痰法在脑卒中气管切开术后1周患者中的应用方法与效果。方法将104例脑卒中气管切开后1周的患者按住院或转入单双日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2例。研究组采用递减负压吸痰法,即从上往下抽吸,负压依次为-33~-36kPa,-27~-30 kPa,-22~-26 kPa。对照组采用常规吸痰法,即从下往上抽吸,压力-20~-40 kPa。结果两组在吸痰后1min2、min5、min的SpO2,气道黏膜损伤情况,痰液吸净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递减负压吸痰较常规吸痰能明显减少吸痰引起的气道黏膜损伤及SpO2的变化,有助于在较短时间内吸净痰液。  相似文献   

13.
吸痰是临床救治工作中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一种治疗方法。良好的吸痰用物配制及合理的摆放,能提高抢救的及时性,更能有效地控制呼吸道感染。我科于2006年3月研制出一种新型吸痰车,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吸痰是临床救治工作中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一种治疗方法.良好的吸痰用物配制及合理的摆放,能提高抢救的及时性,更能有效地控制呼吸道感染.我科于2006年3月研制出一种新型吸痰车,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同吸痰方式和吸痰深度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为临床选择最佳吸痰方式提供依据.方法 将80例同期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A、B、C、D组各20例.A组行开放式深吸痰;B组行开放式改良深吸痰;C组行密闭式深吸痰,吸痰深度同A组;D组行密闭式改良深吸痰,吸痰深度同B组,方法同C组.结果 四组VAP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48);但C、D组VAP发生时间较A、B组显著延迟(均P<0.01).气管插管第5天A组CPIS评分显著高于C、D组(均P<0.01);第7天密闭式吸痰组CPIS评分有所升高,与开放式吸痰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密闭式吸痰法是否能够降低VAP尚需扩大样本进一步探讨,但在延迟VAP发生时间方面独具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两步吸痰法在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后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60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吸痰法,即插管时关闭负压,当吸痰管插到气管深部(15cm)时再后退0.5~1.0cm后打开负压将痰液吸尽。观察组采用两步吸痰法,即第1步带负压插管将气管套管内的痰液吸尽,第2步更换吸痰管后按常规吸痰法吸尽气管深部的痰液。结果两组吸痰时患者HR、R、Sp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观察组痰培养中铜绿假单胞菌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应用两步吸痰法能保持患者吸痰过程中的生命体征稳定,提高安全性,并能降低肺部感染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封闭式吸痰管使用情况,旨在为针对性教学和指导封闭式吸痰管正确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在我院危重症监护病房(ICU)85名护士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封闭式吸痰管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同时对接受该操作的263例患者进行访谈.结果 封闭式吸痰管操作情况比较,工作时间>1年的护士显著优于1年内的护士(均P<0.01);患者感觉舒适65例(24.7%),不舒适198例(75.3%).结论 应对ICU护士进行封闭式吸痰管的规范化操作和系统理论知识培训,以熟练的操作技巧和良好的沟通,提高患者舒适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两步吸痰法在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后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60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吸痰法,即插管时关闭负压,当吸痰管插到气管深部(15cm)时再后退0.5~1.0cm后打开负压将痰液吸尽。观察组采用两步吸痰法,即第1步带负压插管将气管套管内的痰液吸尽,第2步更换吸痰管后按常规吸痰法吸尽气管深部的痰液。结果两组吸痰时患者HR、R、Sp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观察组痰培养中铜绿假单胞菌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应用两步吸痰法能保持患者吸痰过程中的生命体征稳定,提高安全性,并能降低肺部感染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提高婴幼儿体外循环术后吸痰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将63例先天性心脏病行体外循环术后患儿按回病房顺序分为单号组(32例)和双号组(31例).单号组第1次用小儿吸痰管、第2次用头皮针软管吸痰,双号组反之.结果 两种吸痰方法能显著改善SpO2(均P<0.05),用头皮针软管吸痰后的SpO2值显著高于吸痰管方式(均P<0....  相似文献   

20.
气管切开术后吸痰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探讨改进气管切开的吸痰方法。方法将46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按常规法吸痰,将吸痰管无负压下直接插入气管深处,再打开负压边吸边旋转退出。观察组采用先吸取气管套管内口的痰液,再将吸痰管反折(不产生负压)下插至气管内15~17cm处(支气管分叉处),上提吸痰管1cm松开反折部分,边吸边旋转退出。结果两组不同时间肺部感染、粘膜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两组日吸痰次数,吸痰时及吸痰后2min、5min SpO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改进吸痰方法后的吸痰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吸痰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