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3种不同的临床急救途径对行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抢救流程时间参数及预后影响分析。方法选取发病12h内进入邢台市人民医院接受PCI治疗的STEMI患者335例,其中传统通道组入院者84例、绿色通道组115例、优化绿色通道组136例。观察指标为第1次医疗接触至抗血小板治疗(FMC2A)时间、第1次医疗接触至球囊扩张(FMC2B)时间、就诊至球囊扩张(D2B)时间、第1次医疗接触至签署介入治疗同意书(FMC2S)时间、脑血管意外、住院期间第2次出现非致命心肌梗死、心源性与全因病死、发生心力衰竭,以及在调查时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比较3组患者无事件生存率,分析影响STEMI患者在PCI手术后住院与半年随访期间临床预后的各种相关因素。结果传统通道组、绿色通道组及优化绿色通道组患者的FMC2A时间、FMC2B时间、FMC2S时间、D2B时间都依次缩短;3组住院期间发生心力衰竭、脑血管意外、再次出现非致命心肌梗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传统通道组比较,绿色通道组和优化绿色通道组在住院期间包括心血管疾病在内的各种原因病死率均较低(P0.05);与绿色通道组比较,优化绿色通道组在住院期间包括心血管疾病在内的各种原因病死率较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3组患者的再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心绞痛复发率、严重心律失常、靶血管再次的血管化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传统通道组比较,绿色通道组和优化绿色通道组再次因心源性疾病入院、心力衰竭、心源性与全因病死率均较低(P0.05)。结论优化绿色通道模型可显著减少FMC2A时间、FMC2B时间、FMC2S时间、D2B时间,并使PCI手术后住院与半年随访期间的临床预后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我院胸痛中心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早期再灌注治疗的最佳优化策略。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接诊的所有STEMI患者,根据接诊方式分为:胸痛专车组,病房急救组,绿色通道组。其中胸痛专车组是我院胸痛中心的核心组,该车的设备及人员配备与导管室形成院前与院内救治的无缝连接,简化了STEMI患者的救治流程,使冠状动脉再灌注时间缩短到最短,从而优化近远期治疗及预后,形成了我院全新的胸痛全流程化救治模式。本研究对比观察该组与病房急救组、绿色通道组发病-首次医疗接触时间(FMC)、FMC至签署知情同意时间、FMC至抗栓溶栓时间、FMC至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时间、血浆NT-pro BNP、Hs CRP浓度、住院天数,住院期间并发症及心源性死亡情况。结果三组患者中胸痛专车组的发病至FMC(2.59±0.74)min、FMC至签署知情同意时间(7.38±0.92)min、FMC至抗栓溶栓时间(6.36±0.91)min、FMC至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时间最短(29.38±0.92)min,与其他组有统计学差异(P<0.001),患者血浆NT-pro BNP及Hs CRP浓度与发病至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时间正相关(R~2值分别为0.454、0.290)。结论胸痛全流程化救治模式明显缩短了STEMI患者发病至再灌注时间,优化了抢救流程,有效提高了早期救治率并改善了近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糖改变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影响。方法将102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入院时空腹血糖,分为A组(血糖正常组),B组(血糖升高组),C组(2型糖尿病组),比较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衰发生率与病死率。结果三组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衰发生率与病死率有显著差异。结论血糖升高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并发症多,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基层胸痛中心建设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东莞市东部中心医院于2017年3月开始运行胸痛中心,将运行前(2015年3月至2017年2月)实施传统临床路径的A MI患者116例纳入实施前,将运行后(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给予基层胸痛中心绿色通道救治的AMI患者121例纳入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两组患者胸痛缓解和血管再通情况、首次医疗接触(first medical contact,FMC)至心电图时间、心电图确诊时间、FMC-球囊扩张(FMC-to-balloon,FMC2B)时间、就诊-球囊扩张(door-to-balloon,D2B)时间、总缺血时间、24 h内相关药物使用率、院内临床事件发生率。结果:实施前后两组患者胸痛缓解、血管再通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AMI患者FMC至心电图时间、心电图确诊时间、FMC2B时间、D2B时间、总缺血时间均短于实施前患者(P0.05);实施前后两组患者β受体阻滞剂、ACEI/ARB、他汀类药物使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前后两组患者发生院内死亡、靶血管重建、Killip心功能II级以上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AMI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in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包括室颤、心脏骤停、心力衰竭、室性心动过速)总发生率5.79%,低于实施前的13.79%(P0.05)。结论:基层医院胸痛中心的建立可提高AMI患者救治效率,缩短患者心肌缺血时间,降低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专案改善进行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D2B时间管理,缩短病人救治时间,提高胸痛病人医疗救护水平。[方法]以建设胸痛中心为契机,实施流程改造并标准化、健康教育个性化、PCI术前准备规范化、职责制度化及质控反馈信息化等措施比较应用专案改善前后的效果。[结果]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D2B时间达标率明显提高(P0.01),病人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降低(P0.05)。[结论]采用专案改善提高D2B时间达标率,有利于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救护流程进行精准化、信息化及全程化干预,提高医疗救护效果,保障病人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院内外一体化急救绿色通道在急性心肌梗死转运急诊介入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我院实施院内外一体化急救绿色通道以来“120”出车接诊的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38例,选择同期由院外至我院患者40例采取急诊-病房-导管室模式,即患者经急诊进入病房,由病房心血管专业医生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检查确诊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后,联系导管室及介入组成员行急诊PCI术作为对照组.结果 一体化组明显缩短再灌注时间,减少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减少近期病死率及心力衰竭发生率.结论 院内外一体化急救绿色通道的实施可以节省心肌梗死患者在诊断、转运、治疗过程中的时间,增加转运过程的安全系数,使心肌梗死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胸痛中心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救治模式对STEIM的救治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进入临床路径的80例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IM)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胸痛中心成立后,2016年7月-2017年7月进入临床路径的86例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IM)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按照正常STEMI模式进行抢救,观察组患者实行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救治模;比较两组患者在急诊分诊时间、检查时间、球囊扩张时间(Door to balloon time,D2B time)、救治成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成立胸痛中心后,观察组患者进行急诊分诊的时间和检查时间显著少于胸痛中心成立前的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救治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救治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痛中心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救治模式对STEIM的救治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优化院前急救护理在急诊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急诊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5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应用优化院前急救护理。比较两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疗效果;救治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护理满意度评分、病房环境评分;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SAS评分、SDS评分、SF-36量表评分的差异。结果观察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疗效果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救治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病房环境评分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前两组SAS评分、SDS评分、SF-36量表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SF-36量表评分改善幅度更大(P0.05)。结论急诊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优化院前急救护理的应用效果确切,可缩短救治时间,有效缓解患者不良情绪状态;通过提供良好病房环境和护理服务质量,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缩短住院时间,减轻医疗负担,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成立胸痛中心对救治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方法:按照中国胸痛中心的认证要求,在我院成立了胸痛中心,在成立胸痛中心前随机抽取85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并在成立胸痛中心后同样选取88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统计比较两组的救治成功率、入院后首份心电图完成时间、入门球囊扩张时间和心衰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救治成功率是92.04%,高于对照组的8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入院后首份心电图完成时间和入门球囊扩张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心衰发生率为1.14%,低于对照组的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痛中心的成立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有积极的影响,可缩短救治时间,提升救治成功率,并减少心衰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导管室绿色通道护理路径对胸痛中心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STEMI患者12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常规流程及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导管室绿色通道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症状发作至急诊时间、激活导管室时间、进门-球囊扩张(D-to-B)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0. 01),D-to-B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导管室绿色护理路径有助于缩短STEMI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进门-球囊扩张时间,降低恶性心率失常、心源性休克事件,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胸痛急救护士对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效率的影响。方法:将胸痛中心收治的493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有无胸痛护士的参与分为观察组242例和对照组251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急诊分诊、FMC2B、首份心电图、D2B、卧床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经过Ridit检验,观察组满意度等级和总体疗效等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在急诊预检分诊设置胸痛护士作为第一反应者并贯穿整个急性心肌梗死PCI手术绿色通道,可以显著缩短急性胸痛患者的救治时间,提高抢救效率和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胸痛中心建设以来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模式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术(PPCI)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7年1月-2018年2月在广东省梅州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接诊的急性STEMI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胸痛中心建设初期的33例STEMI患者为对照组,胸痛中心建设后期的39例STEMI患者为研究组。确诊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且有再灌注指征,即刻启动绿色通道,启动导管室,予以负荷量阿司匹林300 mg和替格瑞洛180 mg/氯吡格雷300 mg,接受PPCI者尽快送入导管室行PPCI,比较两组球囊扩张(D2B)时间。结果:研究组患者D2B中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57.3 min vs 99 min,P0.05)。结论:胸痛中心建设最大限度地缩短D2B时间,尤其是将是D2B缩短到60 min之内,降低患者院内不良事件发生率,胸痛中心建设是现阶段STEMI救治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持续的情况下,通过对疫情前后胸痛中心相关质控数据的研究分析,探讨医院防控措施等各种因素拖延了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诊疗时间,从而指导我们持续改进在疫情情况下胸痛中心的工作方法与优化流程,最大限度缩短救治时间。通过对疫情后各个时间节点的研究分析,从而指导我们完善在疫情形式下完善胸痛中心的工作流程。方法:将2019年度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作为疫情前组(n=174),将2020年度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作为疫情后组(n=190);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基线资料、首次医疗接触时间、门球时间的变化。结果:疫情前组与疫情后组一般基线资料和首次医疗接触时间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疫情后组门球时间显著低于疫情前组患者(P<0.05)。结论:疫情后因医院各种防控措施的需要,造成ST段抬高的患者整体诊疗时间较前有明显延长趋势产生较大的影响,这也推动要求我们在适应医院新冠防控政策的同时,要顺应变化进行工作改进,完善ST段抬高型患者的就诊流程,并不断提高胸痛中心救治时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干预效果。[方法]将88例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临床路径护理,观察组在临床路径护理基础上对心律失常危险因素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心律失常发生率、总有效率、住院时间、健康知识达标率、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后并发心律失常病人的危险因素进行护理干预可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5.
李远强 《当代护士》2021,28(10):98-99
目的 调查急诊分诊护士对急诊胸痛患者优先实施心电图检查并判读心电图,由分诊护士启动心梗绿色通道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时间的影响.方法 回顾2017年至2019年某院急诊分诊护士在甄别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流程的持续质量改进.对比2017年至2019年持续质量改进效果,选取2017年至2019年在急诊确诊为ST段改变型心肌梗死案例总数106例.2017年1月1日-2017年12月30日收治的52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18年1月1日-2019年12月30日收治的54例患者设为研究组.对照组在分诊时给予分诊二级候诊,急诊分诊护士对胸痛胸闷患者行心电图检查,然后请急诊医生判图,符合心梗绿色通道按绿色通道流程完成.研究组在就诊时,急诊分诊护士在5 min内对患者完成心电图并判读心电图,符合ST段改变型心肌梗死由分诊护士立即启动绿色通道,完成急诊绿色通道部分.比较两组患者的ST段改变型心肌梗死的检出率时间,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急诊介入治疗(Primary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过程中的时间效果评价.结果 研究组心电图时间:(2.38±1.78)min、球囊扩张时间:(11.81±3.12)min、PCI耗时:(68.33±14.98)min.对照组心电图时间:(21.96±20.60)min、球囊扩张时间:(13.52±2.79)min、PCI耗时:(120.63±39.92)min.结果 表明,在心电图时间、PCI耗时、球囊扩张时间上,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分诊护士对胸痛患者优先做心电图并判读心电图,可以明显提高ST段改变型心肌梗死检出率,进一步降低急诊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和医疗纠纷发生风险,特别是缩短第一份心电图时间,明显改善绿色通道启动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的运用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直接PCI术中常见不良状况的影响。方法: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并行直接PCI的患者,389例予以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398例患者运用循证护理作为观察组,提出护理问题,针对问题查阅相关文献,制定护理方案,并对实施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恐惧、胸痛、恶性心律失常、低血压及对比剂反应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行直接PCI的患者进行循证护理,可有效减少患者常见不良状况的发生,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胸痛中心(CPC)再灌注救治流程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成功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42例均行静脉溶栓后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各22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按胸痛中心再灌注流程进行护理,分析比较入院到球囊扩张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以及患者满意率、院内死亡率、PCI成功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情况,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及入院到球囊扩张时间均远远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PCI成功率及院内死亡率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护理满意度远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胸痛中心再灌注救治流程应用于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可有效降低住院费用,节省住院时间和医疗资源,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愈后,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研究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 方法 将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100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两组:76例为右冠状动脉(RCA)闭塞(A组),24例为左回旋支冠状动脉(LCX)闭塞(B组). 结果 心电图ST段抬高STⅢ>STⅡ及ST段压低STAVL>ST I A组显著高于B组(均P<0.05);ST段抬高STⅢ0.1 mV A组显著高于B组(P<0.05);胸前导联V1~6ST段压低患者中,合并左前降支冠状动脉(LAD)病变的患者显著高于胸前导联V1~6ST段无压低者(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A组[(51±14)%]显著低于B组[(57±10)%](P<0.05);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A组显著高于B组(P<0.05);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总的住院病死率6%,均为A组,但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及住院病死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死亡者中心源性休克占83.3%. 结论 心电图Ⅲ、Ⅱ、I、AVL、及V4R导联ST段变化能预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相关血管,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提示LAD病变,RCA闭塞所致下壁心肌梗死LVEF低于LCX闭塞者,心源性休克为死亡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比较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24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胸痛中心接诊的通过不同方式来院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门球时间,进一步探索出最佳来院方式,缩短STEMI患者的门球时间(D-to-B),提高对此类患者的救治效率。方法:收集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24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胸痛中心接诊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总共28例,回顾性分析他们的一般情况、心血管高危因素、D-to-B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分布及心血管高危因素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区域协同救治体系转运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的D-to-B时间低于其他转院方式的病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基层医院转运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的D-to-B时间明显低于其他方式来院的病人,提示积极建设区域协同救治系统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救治效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期不同的治疗方法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9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l)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组(PCI组)22例,早期药物溶栓治疗组14例,普通药物治疗组33例,分析不同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管再通率、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平均住院时间急诊PCI组和溶栓治疗组明显短于常规治疗组;急诊PCI组血管再通率显著高于溶栓治疗组;急诊PCI组手术后获得前向血流TIMI3级100%,急诊PCI组住院死亡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分别为0.0%,7.1%,12.1%。急诊PCI组治疗后ST段回落50%时间、胸痛缓解时间、CKMB达峰时间与溶栓治疗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STEMI行急诊PCI治疗优于溶栓和常规治疗。急诊PCI可以显著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住院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