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20,(15)
目的分析肿瘤患者大量输血后临床检验指标的变化特点。方法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80例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输血前后24h内,空腹抽取健侧上肢肘静脉血5mL,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及电解质检测,观察检测结果。结果 80例患者输血后血小板计数为(120.2±10.7)×109/L,凝血酶原时间为(16.9±0.3)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为(40.0±1.9)s,纤维蛋白原为(2.1±0.5)g/L,凝血酶时间为(19.6±1.4)s,与输血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80例患者输血后K+为(3.8±0.1)mmol/L,Ca2+为(1.8±0.2)mmol/L,Mg2+为(0.6±0.1)mmol/L,与输血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输血后肝功能指标中,总蛋白为(42.3±1.5)g/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为(120.4±7.6)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为(133.6±3.8)U/L,与输血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输血后肾功能指标中,尿素氮为(5.8±0.6)mmol/L,肌酐为(83.4±4.1)μmol/L,尿酸为(165.9±9.5)μmol/L,与输血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患者大量输血后,通常可见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肝功能及电解质指标异常。 相似文献
3.
《中国输血杂志》2016,(5)
目的分析大量输血患者的血液使用情况,了解大量输血患者血液检测指标的变化以及并发症和死亡率,为临床总结大量输血患者的输血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共155例大量输血病例进行分析,包括红细胞悬液、血浆、血小板和冷沉淀等成分血使用及输血前后血液检测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在155例输血病例中,红细胞平均用量为23 U,血浆平均用量为2 500 m L,23名患者使用了血小板,94名患者使用了冷沉淀。血液的发放多以红细胞4 U+血浆400-800 m L输血包方式。死亡患者与存活患者输血后24 h的Hb存在明显差异,(70.9±21.5)g/L vs(81.2±21.2)g/L(P0.05)。结论以红细胞4 U+血浆400-800 m L输血包方式的大量输血方案在临床应用广泛,且更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大量输血前后血清钙离子浓度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探讨输血后低钙血症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本院近1年来收治的75例大量输血患者,对患者在输血治疗前后测定的血钙浓度进行观察,同时分析输血前后血清酸碱度变化,探究低钙血症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输血后的血清钙离子浓度显著低于输血前(P0.05),输血后24 h有所回升,但仍低于输血前水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输注悬浮红细胞(red blood concentrates,CRCs)、新鲜冰冻血浆(fresh frozen plasma,FFP)量,输血后阴离子间隙(anion gap,AG)是导致输血后低钙血症发生的重要因素,输血后AG是输血后发生重度低钙血症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输血后低钙血症的发生与输入血制品的量有直接关系,且大量输血患者发生低钙血症的概率较高。治疗过程中需严密监测患者血钙水平及血液酸碱度的变化,有助于减少输血后低钙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量输血前后血清钾的变化和输血后高钾血症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非挤压伤患者大量输血的临床资料并设定为大量输血组,选择同期外伤无输血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方法分析输血前后血钾变化的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手术和输血前后两组血清钾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但术后12h内大量输血组的高钾血症发生率高于非输血组(P=0.025),而12h后两组高血钾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高血钾(OR=2.83,P=0.038)和术后低pH值(OR=0.029,P=0.021)是导致术后高钾血症的主要原因,而与大量输血治疗无明显相关性。结论:非挤压伤患者大量输血并不是导致高钾血症发生的直接原因,但同样需要动态监测输血前后的血钾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手术大量输血后对患者机体血清电解质和凝血功能的变化。方法对25例大量输血患者输血中,输血后血清电解质和凝血功能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术中输入小于1 000mL血液制品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K+、Na+、Cl-、Ca2+均无明显改变(P0.05),但术后输入3 000mL以上血液制品,PT、APTT、TT时间明显延长(P0.01),同时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明显下降,K+、Ca2+下降明显(P0.01)。结论患者大量输血后极易出现低钾和低钙血症及凝血功能紊乱,手术时应动态监测各项指标,以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8.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5)
目的探讨大量输血对患者血液指标影响及合适的输血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于该院接受治疗大量输血治疗的患者107例,死亡27例(死亡组),生存80例(生存组)。采集患者输血前、输血后(24h内)的血液标本,并对患者输血前后的血液指标进行及时测定。查看电子病历及血库管理系统,获取患者的血液指标相关信息。观察两组患者输血前后的凝血功能指标、血常规变化及用血方式。结果两组患者输血前后的凝血功能指标中,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血小板(PLT)计数、纤维蛋白原(FI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输血前的血红蛋白水平(Hb)、PLT和FI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组输血后的Hb为(81.29±21.67)g/L,明显高于死亡组的(70.96±21.70)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组与死亡组输血后Hb、PLT、FIB均明显低于输血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组采用红细胞悬液与血浆比为1∶1~2∶1进行取血的患者所占百分比为81.25%,明显高于死亡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大量输血后血常规指标会发生较大的变化,临床应予及时检测,适时补充PLT,有利于患者凝血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大量输血后血清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量输血后血清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变化。方法应用全自动化生化分析仪及血气分析仪检测大量输血患者在输血前、中、后血清中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变化。结果大量输血后的患者血清钾离子及pH明显减低。结论大量输血后的患者易出低钾血症与不同程度的代谢性酸中毒。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大量输血患者的实验室指标,探讨不同类型大出血患者的输血对策。方法连续监测大量输血患者体温,对输血前后Plt、Hb、Hct、PT、APTT、TT、FIB、pH、二氧化碳分压(PCO2)、氧分压(PO2)、氧饱和度(SaO2)、D-二聚体定量(D-D)等指标进行检测比较,根据实验室检测结果制订和调整输血对策。结果大量输血后患者体温下降,Hb、Hct升高,Plt、FIB减少,PT、APTT、TT延长,动脉血气分析pH略偏碱性,PCO2下降,PO2、SaO2上升。结论实验室指标的监测对制订相应的输血对策、指导临床输血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18)
目的分析产妇大量输血前后凝血指标的变化。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4年12月在该院进行分娩并发生产后出血的100例产妇作研究对象,根据输血量将所有患者分为3组:Ⅰ组(1 000~3 000mL)49例,Ⅱ组(3 000~5 000mL)32例,Ⅲ组(5 000mL)19例。比较3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记录患者输血前后血常规和凝血指标的变化。结果 3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新生儿体质量、初产/经产妇比例和原发病构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3组患者的失血量、失血速度、输血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输血前2h内的血红蛋白(Hb)水平及血细胞比容(HC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刻Hb水平及HC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不同时刻的PLT计数和凝血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量输血后患者凝血功能出现明显的暂时性下降,临床应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量输血对患者血液指标的影响,为总结合适的输血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本文纳入我院收治的100例大量输血患者,其中死亡20例,存活80例,分别设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测定两组患者输血前后血液指标变化。结果输血后两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PLT)计数、纤维蛋白原(FIB)、血红蛋白水平(Hb)均明显变化,存活组输血后的PT、APTT、PLT、FIB、Hb明显高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400-800 mL血浆和4U红细胞的发血方式占该组73.75%,明显高于死亡组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的输血方式,能有效提升大量出血病人的各项指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心脏手术患者短期内大量输血(MT)后体内电解质浓度对输血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8~2019年本院成人心脏手术76例,按其围术期输血量均分为大量输血(MT)组(输注红细胞量≥10 U/人)和对照组[输注红细胞量(0~1)U/人];分别于术中输血前与术后通过离子选择电极法(ISE)检测和NM-BAPTA比色法检测患者即刻血清中Na+、K+、Ca2+浓度,应用t检验比较分析2组术中(输血)前与手术后血清中Na+、K+、Ca2+浓度的变化。结果 MT组和对照组各患者人口学特征、手术种类(数)具有可比性(P>0.05),以及术(输血)前血清Na+、K+、Ca2+等电解质指标水平相似(P>0.05),且均在正常值范围;大量输血组与对照组手术(输血)后血清Na+、K+、Ca2+的平均值(mmol/L)分别为... 相似文献
14.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7,(6)
目的研究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接受输血治疗后其血清标志物的变化情况。方法收集2015年1月1日~2016年1月1日在四川省川北医学院附属三台县人民医院曾在24h内接受大量输血治疗的CHB患者26例,分别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血清中HBV浓度和HBV-DNA载量,对比治疗前后HBV和HBV-DNA的变化。结果治疗后第1天患者HBsAg,抗-HBs和抗-HBc浓度相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81,4.753,5.116,均P0.01);治疗后第3天患者HBsAg,抗-HBs和抗-HBc浓度相较治疗前依旧存在差异(t=1.681,2.209,3.118,均P0.05);治疗后第7天相较治疗前患者仅抗-HBc浓度存在差异(t=2.463,P0.05);患者HBeAg和HBV-DNA输血前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132,均P0.05);输血治疗后,HBsAg浓度在第5天浓度为0.17±0.03IU/ml,达到最低值,第7天浓度上升为387.50±31.89IU/ml,达到最高值;HBsAb浓度逐渐下降,第7天浓度为1.51±5.98mIU/mmol达到最低;HBeAg,HBeAb和HBcAb的浓度没有明显的变化。结论 HBeAg阳性CHB患者进行大量输血治疗后,短期内HBsAg,抗-HBs和抗-HBc可出现改变,HBeAg和HBV-DNA不受输血治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量输血与血清钾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0年12月所有非挤压伤病人大量输血(观察组)和非输血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输血前后血钾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手术和输血前、后两组血清钾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但术后12 h内观察组的高钾血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12 h后两组高血钾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高血钾(P<0.05)和术后低pH值(P<0.05)是导致术后高钾血症的主要原因,而与大量输血治疗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非挤压伤病人大量输血并不是导致高钾血症的发生的直接原因,但同样需要动态监测输血前后的血钾变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急性失血患者输血前后的血氨值,探讨不同类型大出血患者的输血方案。方法对44例急性失血患者按病因分为3组:严重创伤出血组、产科大出血组、上消化道大出血组,分别对其输血前后血氨进行检测比较。结果3组患者大量输血后血氨浓度均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上消化道大出血组上升最明显。结论监测血氨浓度的变化对临床大量输血可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度烧伤患者部分血液指标的变化,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6年10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52例重度烧伤患者作为观察组,对其凝血指标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水平(FBg)、血小板(PLT),以及清蛋白(ALB)、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蛋白(TP)、NO浓度、红细胞沉降率(ESR)、血液CO2、尿酸(UA)、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清胆固醇(CHOL)、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比容(HCT)血液生化指标进行检测。并选择92例轻中度烧伤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同类指标水平差异。结果重度烧伤组心率、呼吸频率、舒张压及收缩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烧伤组APTT、PT、TT、INR、FBg及PL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烧伤组AST、ALT、NO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LB、TP、CO2、UA、HDL-C、CHOL、HGB、RBC及HCT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检测重度烧伤患者部分血液指标,可以根据血液凝血和生化指标的变化判断患者的伤情特点,辅助医生对患者的诊治,及时予以补液、营养支持,改善凝血状态,提高患者免疫力。 相似文献
18.
大量输血的相关问题及处理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临床上,输血是最常见的一种治疗手段,但也可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而大量输血更可引起诸如凝血功能下降、酸碱代谢紊乱等严重的副反应。该文就近年来有关大量输血的相关问题和处理方案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分析临床大量输血情况,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节约血液资源。方法利用临床输血信息管理系统与发血记录本,回顾该院2018年9月至2019年10月28例大量输血患者的用血情况。结果 28例患者共输注386.0U红细胞,平均每例13.8U;输注新鲜冰冻血浆42 850.0mL,平均每例1 530.4mL;输注冷沉淀65.0U,平均每例2.3U;输注单采血小板3.0个治疗量,平均每例0.1个治疗量。结论根据临床症状、出血和相关实验室指标,依据大量输血预案对大出血患者优先使用红细胞,对血浆的使用稍加限制,加强患者血液保护,提高临床医生的合理用血意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量输血前后患者血钾浓度的变化情况。方法以62例非挤压伤大量输血患者为观察组,以62例外科手术非输血患者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输血前、输血后12h、输血后24h检测血钾浓度,对照组患者术后检测血钾浓度水平。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输血前、输血后12h、输血后24h血钾水平与对照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量输血并不是引起高钾血症的主要原因,但仍需密切监测患者血钾水平的变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