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目的探讨东营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分布,乙型肝炎患者耐药情况,HBV基因型别与耐药以及突变位点关系。方法收集乙型肝炎患者血清300例,采用离心柱法提取HBV-DNA,聚合酶链反应(PCR)-反向点杂交法检测HBV分型和耐药突变。结果 300例HBV-DNA阳性患者中,检出B型、C型、B/C型及其他未检测出的基因型,未检出D型分型,检出结果中以C型为主,占81.8%;HBV患者耐药药物以拉米夫定和替比夫定的联合耐药为主,占43.6%;HBV耐药突变基因型主要为rt204I(24.35%)、rt204V(17.39%)及rt180M(17.39%);B型和C型的耐药突变率分别为30.77%和4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东营地区HBV基因C型多于B型,C型容易产生耐药,以rt204I,rt204V及rt180M基因突变型多见,拉米夫定和替比夫定的联合耐药多见,应根据基因分型和耐药突变结果对乙型肝炎患者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3.
目的用多重聚合酶连接反应-连接酶检测反应分型法(PCR-LDR)同时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的180、181、184、204、236、250位点突变。方法以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的DNA为模板,获得PCR-LDR反应探针连接产物,用ABI 3130Sequencer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共检测出拉米夫定耐药突变8例(16%)、阿德福韦耐药突变5例(10%),恩替卡韦耐药突变1例(2%),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同时耐药突变1例(2%),突变情况与直接测序法检测的结果完全一致。结论用PCR-LDR法可以快速检测HBV基因的已知位点突变,与直接测序等其他方法相比具有更简单、方便、快捷的优势,有利于临床医生早期发现乙肝病人的耐药情况并及时更改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山西省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P区基因测序的研究,探讨HBV基因变异位点及基因分型的分布规律。方法采集61例HBV患者血清标本,采用双脱氧末端终止法对待检标本P区进行基因序列检测,用Chromas 2.23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通过在NCBI网站进行序列比对,并进行基因分型。结果53例受检患者均检测出P区的碱基以及氨基酸序列图,其中,有28例(52.8%)发生突变,突变位点分别有rt204、rt180、rt236、rt173、rt181、n214、rt250、rt213、rt184、rt237;各突变的位点中,以rt204和rt180位点的突变比例最高,分别占67.9%和53.5%。2例为B基因型,阳性率为3.8%,其余51例均为C基因型,阳性率为96.2%。结论山西省地区HBV分布以C基因型多见;发生变异的HBV病毒株中,10个变异位点均有涉及,但是仍以rt204位点突变为主,伴随其他位点突变,提示rt204位点可能存在顺式作用元件,在HBVDNA基因转录、翻译中起到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抗病毒治疗后耐药基因突变情况。方法收集123例接受过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5年后的患者血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耐药基因,并对扩增产物测序,确定其基因型。结果123例患者中拉米夫定耐药84例,占68.29%;阿德福韦酯耐药25例,占20.32%;替比夫定耐药12例,占9.76%;恩替韦卡耐药2例,占1.63%。结论乙肝患者联合抗病毒治疗后,拉米夫定最易出现耐药变异,仍保持较强抗病毒活性的是恩替韦卡。  相似文献   

6.
周斌  胡志东 《临床荟萃》2006,21(16):1216-1216,F0003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嗜肝DNA病毒,HBV感染可引起严重肝脏疾病,HBV感染后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反应导致受感染的肝细胞破坏,由于宿主免疫应答不同,因而临床上表现为不同的疾病谱。我国是HBV感染的高发区,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国肝硬化、肝功能衰竭和原发性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近来,人们逐渐认识到慢性乙型肝炎与病毒本身核酸序列密切相关。随着HBV全基因序列克隆成功,不同HBV基因结构必然影响病毒蛋白的表达,不同HBV基因亚型有不同的流行特征及致病性。因此,对HBV进行基因分型有利于对HBV感染的流行病学、病因学和临床诊治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PCR-反向点杂交(PCR-RDB)技术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分型及耐药位点突变情况,为临床制定抗病毒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帮助降低疾病进展风险。方法收集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南昌市第九医院的542例慢性乙肝患者,采用PCR-RDB法检测HBV基因型和耐药突变位点情况。结果本研究中542例CHB患者,共检出B基因型450例(83.0%,450/542),C基因型68例(12.6%,68/542),检出BC基因型、BD基因型和其他基因型分别为13(2.4%,13/542)、8(1.5%,8/542)、3(0.6%,3/542)。同时,检出184例患者发生耐药突变,耐药检出率为33.9%(184/542),其中B基因型151例,耐药检出率为33.6%(151/450),C基因型22例,耐药检出率为32.4%(22/68),B、C基因型在耐药检出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分析结果显示,HBV对拉米夫定、替比夫定、阿德福韦酯和恩替卡韦4种药均具有耐药性,发生耐药突变例数分别为152(82.6%)、151(82.1%)、50(27.2%)和27(14.7%),同时检出20种耐药突变模式,单个位点突变以rt204 I/V突变检出率最高(33.7%,62/184),多个位点突变以rt204 I/V+rt180 M突变检出率最高(22.3%,41/184)。结论江西地区慢性乙肝患者HBV基因型主要以B、C基因型为主,核苷(酸)类似物相关HBV耐药突变模式复杂多样,且耐药检出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乙型肝炎病毒(HBV)属嗜肝DNA病毒科嗜肝病毒素,它是已知的引起人类疾病的最小DNA病毒。HBV感染呈世界性分布,有血清学证据表明全世界约有20亿人曾经或持续感染乙肝病毒。1988年Okamoto首先提出了乙肝病毒基因分型法,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乙肝病毒基因型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对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及临床方面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突变与耐药株监测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拉米夫定(Lamivudine)为核苷酸类似物,主要用于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能有效地抑制HBV的复制。但长期使用可引起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突变,其突变部位主要在HBV基因组P区中高度保守的聚合酶基因YMDD模序,导致耐药病毒株的出现,影响临床治疗。目前临床检测突变的手段是建立在PCR技术基础上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凯里市苗族、侗族及汉族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基因分型和耐药基因变异状况。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基因芯片反向斑点杂交技术检测凯里市苗族、侗族及汉族293例乙型肝炎患者基因型和对拉米夫定、阿德福韦耐药突变基因型。用试剂盒自带的阴性、阳性对照作为每次测定的质控,确保结果的准确性。结果 (1)HBV基因型检测到B型及C型,其中B型259例(88.4%),C型25例(8.5%),无法分型9例(3.1%)。汉族B基因型比例低于苗族和侗族,C基因型比例明显高于其他2个民族,其基因型分布与其他少数民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55,P0.01);(2)286例对拉米夫定敏感,7例对拉米夫定耐药;7例对拉米夫定耐药的突变基因中,为苗族和汉族患者,侗族未见拉米夫定耐药。但3个民族HBV耐拉米夫定变异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0,P0.05)。所有293例患者均对阿德福韦敏感。结论凯里市HBV基因型以B型为主;HBV基因B型患者易对拉米夫定耐药,且以突变基因型以180M和204V为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分型与临床的关系。方法采用HBVS区直接测序法对我院164例江苏、安徽籍患者进行基因分型。结果164例患者中C型97例,B型63例,BC混合型4例。HBeAg阳性116例,B型38/63例(60.31%),C型76/97例(78.35%),HBV DNA≥105124例,B型43/63例(68.25%),C型81/97例(83.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个家庭的13例HBV感染者进行HBV分型检测,子女的HBV基因型与母亲相同。1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苦参素治疗,以B型效果明显。结论江苏、安徽地区的HBV基因分型以C型为主,其次为B、BC混合型,未见A、D、E、F、G、H基因型。C基因型HBeAg阳性多,HBV DNA定量值高。子女的HBV基因型与其母亲相同。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 )感染的大国,据研究表明全球有3.5亿 HBV 携带者,我国占三分之一,每年发病率达6000万人次以上。不同 HBV DNA基因型之间存在着致病性的差异,因此,HBV基因分型对快速了解患者感染病毒状况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HBV属于嗜肝DNA病毒科,部分双链环形DNA病毒,基因组长约3.2 kb ,基因组中包含4个开放区:前S/S、前 C/C、X 和 P 区[1]。由于缺乏校对功能的酶, HBV DNA复制过程容易发生碱基错配,从而发生基因突变形成不同基因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基因芯片技术在乙肝病毒(HBV)分型和耐药突变检测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基因芯片法检测105例HBV病毒携带者血清标本,观察HBV基因分型特点及针对核苷酸类药物的耐药突变情况,并结合受试者荧光定量PCR病毒载量、血清HBV标志物及病理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05例HBV病毒携带者C型63例(60.0%),B型、C型混合型16例(15.2%),B型26例(24.8%),各基因型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型HBV-DNA载量对数值、HBe Ag阳性率与B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活检结果显示炎症分期G3~G4期、纤维化分级S3~S4级C型乙肝病毒携带者所占比重高于B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检出耐药突变28例(26.67%);204I居多,占11.4%,180M+204V+204I突变共7例,占6.67%。临床耐药种类表现为拉米夫定耐药26例,阿德福韦耐药2例。结论基因芯片技术对乙肝病毒分型及耐药突变检测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乙型肝炎病毒耐药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药物的开发和应用,为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帮助.然而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乙型肝炎病毒(HBV)耐药变异地产生增加了治疗失败的风险.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对HBV耐药变异毒株的研究正在大规模的进行.该文将围绕HBV耐药基因的特点、HBV基因分型与耐药、检测耐药基因的技术和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一种在临床上准确、快速、简便地对乙型肝炎病毒进行基因分型(BCD三型)的方法。[方法]大量分析已分型的HBV基因组序列,寻找出HBV各基因型的型特异性碱基的分布规律,设计型特异性的引物和探针,利用已知全序列HBV建立荧光PCR的基因分型方法。并与PCR-RFLP及S基因测序等分型方法作比较。[结果]荧光PCR方法对已知基因组序列的HBV分型结果与基因组分析完全一致,利用大量随机临床标本摸索的最佳反应条件为94℃,1min;94℃,10s,60℃,30s,40个循环。与PCR-RFLP相比,分型结果一致性在84.0%;与S基因测序分型相比,一致性为96.2%。[结论]利用荧光PCR能灵敏、快速、准确地进行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方便临床应用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6.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所引起的危害严重的传染病。HBV基因型与其危害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本文着重对现有的HBV基因分型方法、基因型别与地理分布、基因突变、致病性及抗病毒治疗的相关性进行介绍,并对目前HBV基因型研究存在的不足与未来的发展进行讨论与展望。  相似文献   

17.
检测桂林地区乙型肝炎患者体内HBV逆转录酶基因的耐药突变情况,为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提取乙肝患者血清中HBV DNA,巢式PCR扩增其逆转录酶基因后测序,Vector NTI Suite 8.0及chromaslite201分析测序结果,Mega4.0进行基因分型.结果:171例患者测序结果中18例发现有基因耐药突变,其中rtA181位点突变7例,占突变总数的38.9%.多药耐药基因突变12例,点突变总数的66.7%.B基因型患者耐药突变率为10.4%,C基因型患者耐药突变率为10.8%,两基因型分布比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林乙肝患者HBV逆转录酶基因耐药突变组合较为复杂,多药耐药基因突变比率较高.耐药突变的HBV基因型分布比率在所检测患者中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呈世界性分布。我国为HBV感染高发区,一般人群HBsAg阳性率9.7%。过去对HBV的血清型研究较多,曾认为血清型是基因型表达的表现型。事实上,d或y是由HBsAg的第122密码为赖氨酸或精氨酸所决定;W或r是由第160密码为赖氨酸或精氨酸决定,因而s基因核苷酸序列365和479任一A/G的点突变,均可以引起血清型的改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宁德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预存耐药变异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制订个体化抗病毒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基因芯片法,对未经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慢性HBV携带者进行多位点耐药突变检测,分析预存耐药变异与年龄、性别、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乙型肝炎e抗原(HBeAg)、HBV-DNA载量之间的关系。结果 401例患者共检出预存耐药变异79例,检出率为19.70%。突变位点主要集中在rtN236T、rtM204I、rtL180M。突变模式以rtN236T、rtN236T+rtM204I+rtM204V、rtN236T+rtM204为主。相关药物前3位为阿德福韦(15.96%)、拉米夫定(7.48%)、恩曲他滨(7.48%)。年龄20岁及60岁,肝酶10ULN,病毒载量10~7 IU/mL,HBeAg阳性的患者,其预存耐药变异检出率较高。结论宁德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慢性HBV携带者的预存耐药变异率较高,以rtN236T突变最为常见,相关药物阿德福韦应慎用。替诺福韦、恩替卡韦的预存耐药变异检出率低,抗病毒治疗时可首选。抗病毒治疗前进行多位点耐药突变检测,对指导个体化用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对大多数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患者而言,抗病毒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的主要措施,而核苷类药物的问世成为慢乙肝抗病毒治疗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核苷类药物治疗能有效抑制HBV复制,使肝功能恢复、肝组织学改善,防止或延缓慢性乙型肝炎进展为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肝细胞癌。但核苷类药物存在需要长期治疗,疗程不易确定,停药后易复发等缺点,特别是易出现耐药变异,引起反弹,少数病例出现肝功能失代偿。因此,慢性乙型肝炎的耐药问题成为医者和患者共同十分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