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王喜梅  闫凌云 《山东医药》2005,45(19):67-67
2003年1月~2004年2月,我们应用二丁酰环磷腺苷钙与硝酸甘油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127例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丹红组64例,常规组63例。丹红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30ml/d,共2周,常规组仅予常规治疗。结果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中丹参和红花作用相加,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明确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二丁酰环磷腺苷钙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6例CHF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予利尿、强心等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二丁酰环磷腺苷钙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疗程均为14d,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心功能均有所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97.67%、65.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min步行试验有效率分别为95.34%、7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均有所下降(P0.01),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两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较治疗前均缩小(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研究组上述指标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中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二丁酰环磷腺苷钙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CHF能更好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体外反搏联合丹红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18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均分成三组:A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B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体外反搏,1 h/次,1次/d;C组在B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40ml+生理盐水250ml或5%葡萄糖250ml静脉滴注,1次/d;12d为一疗程.一疗程后观察三组患者治疗效果、半年内心绞痛再次发作情况及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情况.结果:与A组比较,B组和C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升高(79.31%比87.72%比96.61%),发作次数[(4.18±1.01)次/周比(2.27±0.96)次/周比(1.25±0.42)次/周]和持续时间[(3.42±0.76) min/次比(2.36±0.87) min/次比(1.15±0.63) min/次]显著减少,半年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32.76%比22.81%比11.86%),且C组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显著少于B组,P<0.01.结论:体外反搏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疗效显著,与丹红注射液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8例,在常规抗心绞痛治疗同时加用低分子肝素钙4100U,皮下注射1次/12h,7d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心电图变化,用药前、后测定凝血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FTT)。结果治疗后显效35例(60.3%),有效18例(31.0%),总有效率达91.3%,各型心绞痛治疗前、后心电图ST段间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54例患者治疗前、后TT、APTT、PT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无明显出血等不良反应。结论低分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使用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红花注射液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治疗作用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2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被随机均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按照不稳定型心绞痛标准方案治疗;而红花组在标准方案基础上加用红花注射液,连续治疗14d,并对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红花组患者3个月内心绞痛再发生率明显少于常规治疗组(4.6%比11.5%,x2=4.20,P〈0.05),半年内发生心肌梗死率两组无明显差别(x2=1.32,P〉0.05)。结论:红花注射液对于患者短期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作用,但是远期疗效及副作用等尚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Rho激酶抑制剂(法舒地尔)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浓度的影响.方法将 58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法舒地尔治疗组.常规治疗组(n=28)给予常规药物治疗(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β-受体阻断药、他汀类药物、硝酸酯类和钙离子拮抗剂等);法舒地尔治疗组(n=30)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法舒地尔60 mg,加入0.9%氯化钠溶液250 mL每天1次,静脉注射14d.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及其血浆中hs-CRP和IL-1浓度.结果 法舒地尔治疗组治疗14 d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浆hs-CRP和IL-1浓度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火0.05);但法舒地尔组改变较常规治疗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法舒地尔可能通过阻止组织因子的表达和凝血酶的形成,抑制粥样硬化病变的炎性反应,从而稳定斑块,减少急性心脏缺血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常规治疗加用丹红注射液)46例,对照组(常规治疗)48例,分别治疗14d后观察并比较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用量。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疗效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且硝酸甘油的用量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丹参多酚酸盐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及其对血液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尿酸(UA)、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A(VEGF-A)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UAP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绞痛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液中AngⅡ、UA、VEGF-A水平及心电图改善和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干预组临床疗效、血液中AngⅡ、UA水平及心电图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治疗UAP安全、有效,并可降低血液中AngⅡ、UA水平,但对VEGF-A水平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0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疏血通组(n=55)与对照组(n=48)。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疏血通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6mL/d,疗程为10d。观察胸痛缓解情况、心电图变化及对血液流变学、hs-CRP的影响。结果两组胸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均明显改善(P0.05),但疏血通组较对照组胸痛症状改善明显(P0.05)。对照组与疏血通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89.6%和89.1%(P0.05)。两组治疗后红细胞聚集指数、血小板聚集力率、纤维蛋白原均明显改善(P0.05),疏血通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疏血通组治疗后hs-CRP显著降低(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可以降低红细胞聚集指数、血小板聚集力率、纤维蛋白原,而且可明显降低hs-CRP水平。改善血液流变学及抗炎可能是疏血通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栓通注射液(有效成分为三七总皂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4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被随机分为血栓通注射液治疗组(A组)和常规治疗组(B组),两组均进行UAP的常规治疗,A组加用血栓通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2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浆中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抑制物(PAI)、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结果:①A组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B组(P<0.05);②治疗后A组tPA水平明显升高,PAI水平明显降低(P均<0.01),而B组tPA、PAI治疗前、后无明显的变化;③两组的SICAM-1、CRP水平治疗后明显降低(P<0.01),A组降低的幅度较B组更显著(P均<0.01)。结论:血栓通注射液治疗UAP疗效肯定,且可以改善纤溶活性及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2.
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心肌灌注不足,冠脉血流量下降引起心肌细胞缺血、缺氧而导致心功能障碍。冠心病心绞痛是在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基础上,心肌急剧、暂时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临床常见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不稳定型心绞痛冠脉内斑块不稳定,易破损,继发血栓形成及血管挛缩,使心肌供血减少,易进展为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13.
蔡茂生  韦永强 《内科》2008,3(6):831-833
目的观察丹参冻干粉针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方法112例随机分为2组各56例,均予标准抗心绞痛治疗,治疗组在标准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冻干粉针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缓解、心电图改善情况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后24周内的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在心绞痛控制、心电图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周内心脏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丹参冻干粉针能改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并可降低心绞痛的再发率和心脏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替格瑞洛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 方法选取8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分组,各41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替格瑞洛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心绞痛改善情况、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血液流变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及血小板聚集率。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68%较对照组73.17%高(P<0.05);观察组治疗2周后心绞痛发作频率较对照组低,发作持续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较对照组低(P<0.05)。 结论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替格瑞洛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显著,可明显减轻心绞痛症状,降低血小板聚集率,改善血液流变学。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6月-2013年8月期间收治的396例UAP患者为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均分成联合用药组(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和阿司匹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仅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的差异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和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联合用药组:(4.1±1.2)次/d比(1.8±0.6)次/d,阿司匹林组:(4.0±1.4)次/d比(2.5±3.1)次/d,P<0.05或<0.01]和持续时间[联合用药组:(23.2±4.7)min比(3.3±2.6)min,阿司匹林组:(24.9±2.4)min比(7.3±1.6)min]均明显降低,P均<0.01;但联合用药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较阿司匹林组降低更为明显(t=5.36、6.03,P均<0.05);同时联合用药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8.48%)明显高于阿司匹林组(85.35%),χ2=22.98,P=0.002。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疗效显著,而且安全,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ATO)联合曲美他嗪(TRZ)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3月到2013年3月在我院被确诊为UAP的患者100例。以数字法随机分为 ATO组(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入 ATO,50例),ATO+ TRZ组(在ATO组基础上另加用TRZ,50例)。对比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情况。结果:ATO+TRZ组,总有效率为96.00%(48/50),显著高于 ATO组的76.00%(38/50)(P<0.05)。治疗后两组血脂水平均有显著改善,与 ATO 组比较,ATO+TRZ 组总胆固醇[TC,(4.78±0.65)mmol/L 比(4.12±0.60)mmol/L]、甘油三酯[TG,(1.54±0.51)mmol/L比(1.02±0.53)mmol/L]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02±0.46)mmol/L比(2.32±0.45)mmol/L]水平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57±0.58)mmol/L比(2.12±0.55)mmol/L]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结论:阿托伐他汀与曲美他嗪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疗效更显著,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7.
曲美他嗪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观察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1-03~06北京天坛医院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4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加用曲美他嗪,另一组应用硝酸脂类药物作为对照,服药2周。结果 治疗后两组病人每天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甘油片消耗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且两组分别较治疗前明显减少,ECG改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肯定,并与硝酸脂类药相似。  相似文献   

18.
王群让  李丽 《心脏杂志》2006,18(6):666-667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4例UAP患者分为常规对照组和曲美他嗪治疗组,各37例。后者服用曲美他嗪20 mg,3次/d,余用药同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变化,患者的药物耐受性,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曲美他嗪组总疗效率86.5%,对照组总有效率62.2%,心电图改善率分别为72.9%和48.6%,动态心电图缺血发作次数、总缺血时间均有显著减少(P<0.05),且患者耐受性良好,无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能安全、更有效地控制UA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