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刺作为一种中医外治的干预手段,对多种疾病有效,特别在治疗痛证方面有着独到优势,其效果也被越来越多的试验所证实;但国际上也出现了一些大样本安慰针刺对照试验,显示针刺效应与安慰针刺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临床对照试验中安慰针刺的设置合理性是影响针刺研究水平的关键,也是临床试验的难点。此文分析安慰针刺效应的相关机制及使用现状,提出在进行安慰针刺设置时应综合考虑特定治疗作用最小化、受试者期望值一致化的因素,使针刺的特异治疗效应被国际认可。  相似文献   

2.
对国外开展的假针刺对照的针灸临床试验研究进行总结梳理,包括:1假针刺的概念背景,2假针刺对照的针灸临床试验在各国的发展现状,3德国假针刺对照的针灸临床试验研究概况,4国外大样本针灸临床试验中关于假针刺对照试验的研究概况。对假针刺对照试验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总结分析,提出目前针灸研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针灸的安全性、有效性已被国内外大型权威临床观察所验证, 但近年《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中部分针刺临床RCT结果显示, 针刺效应与假针刺无显著性差异。针灸医学是学术与临床规律总结, 不同于化学药物, 其刺激量、施术方式、技术均因人而异, 目前国内外针刺临床试验中假针刺受到众多学者质疑, 认为"假针不假", 呼吁停止"假针对照研究"。为进一步完善假针刺对照研究的设计, 将现代5G+虚拟现实(VR)技术与假针刺的原则要素结合, 分析针灸临床研究中假针刺现状, 并结合现代智能医学技术探讨针灸临床试验中假针刺对照的方法, 以及5G+VR技术下假针刺对照设立的优势与前景, 旨在推进针灸临床试验标准化, 促进针灸研究领域在国内外的发展创新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安慰针刺对照设计的研究进展与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刘京  王俊英  刘俊岭  朱兵 《针刺研究》2007,32(6):389-392,424
安慰对照已普遍用于临床研究,目的在于使心理因素降低到最小。然而,还没有见到最理想的安慰/假针刺设计用于针刺研究。因此,许多针灸临床研究并不符合设计常规临床试验的标准。弄清针灸安慰效应和药物学研究的差异是回答此种具有挑战问题的关键。在临床设计中为了避免失败,应当恰当地考虑安慰剂及假穴位的概念、穴位及经脉作用的特异性等。在以往的针灸研究中,对假穴位对照的设计常常拘泥于安慰剂定义。与化学药物作用于特异性受体不同,针刺可对机体多系统、多脏器、多种细胞、多种神经递质及调质、激素、多种受体产生影响。也正因为如此,针刺治疗如疼痛、紧张情绪等症状的临床效果常被斥之为是安慰效应。功能性核磁共振和其它许多研究提供的证据强烈提示:针刺对脑内多个心理和情感控制中枢,如边缘系统、前额叶皮层等有明显影响,从而导致一系列的功能调节,也可产生一定的安慰效果,但这种安慰效果对病人来说也是有益的。所以,针刺可能是治疗身心疾病的一种独特的疗法,安慰对照在针灸临床研究中需要重新评价。  相似文献   

5.
于慧娟  张昕  谭奇纹 《河南中医》2014,34(1):128-129
目的:对文献中假针刺进行分析。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从中国知网以“假针刺”为关键词检索文献结果,全面检索建国以来国内外公开发表的资料。结果:文献中的假针刺方法基本上从非穴位正常针刺,非穴位浅刺,穴位浅刺,穴位不透皮针刺,假电针,假针灸针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并分析。结论:按照《针灸临床研究指南》中要求对照方法必须满足的两个前提条件,很难找到一种适用于所有针灸临床和实验研究的假针刺或者安慰针刺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研究中,不同的假针刺方法广泛地用于评价针刺对某种病症除安慰效应外是否具有内在的治疗作用.为使试验结果可信和更有可比性,有必要对假针刺方法做个统一的规范.方法:回顾了最近14年高质量的针刺RCT研究,评价其中的各种假针刺方法的恰当与否.结果:根据进针部位、破皮方式、所用仪器的不同,这些假针刺方法主要可以分为5类.结论:最常用的假针刺方法有穴位旁开针刺、远部非穴部位针刺和不破皮假针刺3种,其中远部非经非穴部位针刺可能是比较理想的假针刺对照.另外,对照的设立应结合考虑RCT研究的目的和设计,如非劣效性、等效性、优效性试验.  相似文献   

7.
针灸疗法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临床各科,并具有较好的疗效。由于目前研究方法学中缺乏安慰针刺对照的双盲设计,针灸疗法的有效性在国际上仍然存在争议[1]。同时,国内发表的针灸研究论文多数得不到国际上的认可,安慰对照组或假针灸对照组设计缺如是重要原因之一[2]。1995年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针灸临床研究方法指南》强调,加强临床对照试验,尤其是假针灸对照或针灸安慰对照的应用,以排除心理因素对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1例中风后吞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59例,对照组60例,假针刺组62例。针刺组予以针灸治疗,对照组予以康复训练结合经皮电刺激治疗,假针刺组予以假针刺结合经皮电刺激观察,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观察改良吞钡试验的口咽效能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患者的口咽效能针刺组较对照组及假针刺组明显改善,对照组和假针刺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针灸可以显著改善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口咽效能。  相似文献   

9.
安慰针刺以及假针刺作为针刺研究的对照组,随着针刺研究的不断发展,其设计及应用已经成为当今针刺临床研究的焦点,被国内外学者关注.但由于其设计缺乏合理性或不规范,使部分国际研究者对针刺有效性持有怀疑态度并降低了相关研究成果的说服力.作为针刺研究对照方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提升安慰针刺及假针刺设计方法的合理性迫在眉睫.从目前研...  相似文献   

10.
针灸是中医学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因其简、便、效、廉的优势,目前已经在100多个国家广泛运用。但是有学者认为,针刺只是一种安慰疗法,尤其是一些国外针刺研究者,认为它与心理疗法的安慰治疗没有差别。随着针刺研究方法学的提高,针刺临床研究面临着如何排除针刺安慰作用、明确针刺真实疗效这一重要问题,设计和选择合理的对照措施是针刺临床研究中的关键。为明确针刺疗效是否等同于安慰疗效及其疗效大小,国内外研究者开始重视将假针刺作为临床治疗的对照措施。通过检索近年的文献,目前国内外针刺临床研究中使用的假针刺对照措施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