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患者女性,56岁,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性上腹部疼痛1年余。查体:左上腹触及肿大包块,大小5 cm×4 cm×4 cm,胃镜示胃窦大弯侧及后壁见一巨大肿物,肿物遮盖部分胃体下段,表面黏膜粗糙,直径约7.3 cm(图1)。临床以胃间质瘤行外科手术治疗。病理检查眼观:胃大部切除标本一个,大小12 cm×10cm×4 cm,于胃窦大弯侧及后壁黏膜下见一巨大隆起型肿块,大小7 cm×5 cm×4 cm,肿块剖面呈黄白色、实性、质地  相似文献   

2.
<正>患者女性,65岁,因胃部不适行胃镜检查,胃体大弯偏后前壁可见一大小0.8 cm×0.8 cm黏膜下隆起,表面黏膜糜烂,见胃体多发直径0.2~0.4 cm息肉样隆起;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病理检查眼观:黏膜组织1枚,大小2.7 cm×1.5 cm,表面见一隆起区,面积2.2 cm×0.8 cm,隆起高约0.4 cm,切面灰白色,质中,隆起距周边切缘最近0.2 cm。镜检:胃表面黏膜完整,部分区腺体肠上皮化生,固有腺体减少,符合萎缩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53岁.因间断性上腹胀痛6个月入院.查体无明显异常,上消化道钡透示胃底平滑肌瘤.胃镜检查:见胃底部有一球形隆起,大小3 cm×2 cm×2 cm,表面光滑,黏膜活检病理报告为正常胃黏膜,入院手术后标本送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4.
正患者男性,68岁,因剑突下阵发性疼痛1个月余,伴恶心呕吐行胃镜检查。结果示胃窦部慢性胃炎,伴有糜烂,贲门-胃底黏膜下隆起;腹部CT示胃底小弯侧旁异常密度影,大小4.3 cm×4.2 cm,待除外胃肠道间质瘤,其周围多个淋巴结略大;实验室检查:血常规中性粒细胞计数略高,其余无异常。患者行全胃切除术+周围淋巴结清扫。患者术后2个月死亡。病理检查眼观:全胃切除标本,胃底小弯侧见一大小5.5 cm×5.5 cm×6.5 cm肿物,向浆膜侧  相似文献   

5.
正患者女性,34岁。因间断性黑便10余天入院。患者既往体健,2014年7月26日在当地医院行胃镜检查示胃窦肿物,活检病理结果示胃窦慢性炎症伴腺体增生。7月28日赴上级医院行超声检查,超声内镜检查示胃窦黏膜下肿瘤。8月5日本院胃镜示与胃体交界处大弯侧见一较大的黏膜下球形隆起(图1)。遂行手术切除术。术后电话随访16个月,患者一般情况良好。病理检查眼观:手术切除胃黏膜组织一块,5.5 cm×4.5 cm×2.5 cm大小,切面黏膜下见一3 cm×2 cm×2.5 cm  相似文献   

6.
<正>患者女童,12岁。右眼结膜肿物5年,逐渐增大1年。颞侧结膜肿物大小0. 8 cm×0. 2 cm,略隆起,肿物内多见血管。行肿物切除术后送病理检查。病理检查眼观:小组织1条,长0. 8 cm,灰红色,黏膜表面可见一病变区,略隆起,灰黑色。镜检:黏膜及黏膜下可见呈团片状及梁状分布的肿瘤细胞,黏膜上皮基底部可见肿瘤细胞呈派杰样扩散(图1),瘤细胞胞质稀少,细胞核增大,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性,44岁,因间断黑便伴贫血1年入院.查体未见明显异常,末梢血HG 93 g/L(正常值110~160 g/L).胃镜检查:十二指肠球部见一肿物,大小4 cm×5 cm,有蒂较粗,表面局部充血水肿(图1),给予黏膜下注射甘油果糖,病变隆起,行黏膜下剥离术(ESD),依次将蒂分层高频电刀切除;创面轻微渗血,给予高频电刀止血.术后标本送病理组织学检查.胃镜结果:十二指肠球息肉.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45岁.以长期消化不良和腹胀感、近日加重为主诉入院.胃镜检查示胃窦部和胃贲门部各有约3.0 cm×2.5 cm 和3.5 cm×3.0 cm大小的黏膜隆起型病变,在病变处取活检,病理诊断为低分化腺癌.在全麻下施行胃大部切除术,术后组织送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性,74岁,因上腹不适、纳差1个月入院,胃镜示胃体见一2 cm×2 cm大小的溃疡隆起性病变。胃镜活检示腺癌。病理检查眼观:远端胃大部,大弯长17 cm,小弯长11cm。沿大弯打开,于胃体部小弯侧距幽门切缘4 cm处见一溃疡型肿物,大小1.8 cm×1.5 cm×0.4 cm,切面灰白色,质脆,似侵及黏膜下层。小弯侧脂肪组织内查见淋巴结5枚,  相似文献   

10.
正患者男性,40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上腹不适1个月余,查体、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内镜检查:十二指肠球降交界处可见一大小10 mm×8 mm广基黏膜隆起,上可见小凹,无糜烂(图1)。超声胃镜:病变处可见一起源于第二层大小10 mm×8.2 mm偏低回声,回声欠均匀,边界尚清晰。行十二指肠球部黏膜下隆起内镜黏膜下行剥离术(ESD)。病理检查眼观:息肉样组织一块,大小1.2 cm×1 cm×0.5 cm,切面灰白、灰褐色,实性,质中。镜检:肿瘤位于黏  相似文献   

11.
正患者男性,79岁,自2011年起胃胀、胃痛,2012年11月上消化道出血、便血,胃镜检查示胃体黏膜面见多个糜烂,小者范围0. 5 cm×0. 5 cm、大者范围2 cm×1 cm。2013年2月行胃大部切除术。病理检查眼观:近端胃切除标本,小弯长4 cm,大弯长11 cm,胃黏膜后壁近大弯侧可见多处糜烂,其中大者范围2 cm×1 cm,小者范围0. 5 cm×0. 5 cm。另见游离胃组织1块,大小3. 5 cm×3 cm×2 cm,切面见暗红色区域,范围为  相似文献   

12.
正患者男性,64岁,大便带血1周,呈黏液血便,近1周症状加重,行肠镜检查示距肛门7 cm处见一不规则隆起型肿块,活检病理示腺癌。其父亲有结肠癌史,患者行直肠癌根治术,肿物送病理检查。病理检查眼观:直肠癌切除标本,肠管1段,长12 cm,直径3.5~4 cm,剪开,距两端切缘1.5和8 cm处见一隆起型肿物,大小3 cm×2.7 cm×2.4 cm,切面灰白色,实性,质脆,侵及深肌层。肠旁查见淋巴结样物18枚,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 ,53岁。因间断性上腹胀痛 6个月入院。查体无明显异常 ,上消化道钡透示胃底平滑肌瘤。胃镜检查 :见胃底部有一球形隆起 ,大小 3cm× 2cm× 2cm ,表面光滑 ,黏膜活检病理报告为正常胃黏膜 ,入院手术后标本送病理检查。病理检查 眼观 :部分胃切除标本 ,胃底部见一半球形隆起 ,表面光滑 ,切面见肿瘤位于黏膜下肌层内 ,外至浆膜层 ,大小 3cm× 2cm× 2cm ;肿块呈卵圆形 ,灰白色 ,与周围界限清晰 ,质稍韧。于小弯近贲门处浆膜下触及一圆形肿块 ,位于肌层 ,边界清晰 ,不高出黏膜 ,黏膜面无明显异常 ;肿物大小 2cm× 1 7c…  相似文献   

14.
正患者男性,43岁,因上腹部胀痛不适1个月余入院。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上腹部胀痛,进食后加重,可自行缓解,无恶心呕吐、畏寒发热等不适。当地医院胃镜病理检查示胃角腺癌。为进一步治疗,遂就诊于我院,门诊拟"胃癌"收入院。胃镜检查示胃体下部小弯侧及胃角见一大小3.5 cm×3.5 cm溃疡浸润性病灶,底凹凸不平,周边黏膜结节状,取检质脆,易出血。胃窦:后壁近幽门见一大小2.0 cm×2.0 cm黏膜隆起(图1),表面光滑,质韧,胃蠕动存在。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性,25岁,上腹不适2年、加重半年,伴疼痛、返酸、恶心、呕吐,夜间较重,间或黑便。内窥镜检查:胃体小弯侧前壁可见4cm×3cm大小的圆球形隆起,底宽,其上被覆粘膜,光滑。临床诊断:胃体平滑肌瘤。大体标本检查:大部切除之胃,大弯侧前壁有一个灰白色结节状隆起,高出粘膜面1cm,粘膜表面无溃破。切面见肿块位于粘膜下,2.1  相似文献   

16.
<正>患者女性,63岁,以腹泻、便血半年余在我院门诊就医,行电子结肠镜检查示:全结肠弥漫性糜烂、水肿。结肠多部位取材,病理活检示:肠黏膜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改变。实验室检查肿瘤标志物CA-125、CEA、CA199、AFP均无异常。患者入院后电子胃镜示:胃前壁近胃角处一大小3.0 cm×4.5 cm隆起灶突入胃内,黏膜表面光滑,超声胃镜见胃壁层次清楚,肿瘤起源于第3~4层,边界清楚,其内未见血流信号。周围胃黏膜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17.
正患者女性,74岁。因肺炎行CT检查,报告示血吸虫性肝硬化、脾切除术后;胃底富血供肿块,考虑胃肠间质瘤可能性大(图1)。既往病史:患者因血吸虫性肝硬化于29岁行脾切除术。遂拟行超声胃镜和胃间质瘤挖除术入院。体检正常。辅助检查:除血小板、尿液白细胞和谷氨酰转肽酶及总胆红素升高,血肌酐和钾降低外,其余正常;放免检验报告无异常。超声胃镜:胃底黏膜下肿瘤大小2.82 cm×3.95 cm(图2)。临床诊断:胃肠间质瘤可能,拟行胃镜下胃肠间质瘤挖除  相似文献   

18.
胃原发问质瘤伴癌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男性 ,6 8岁。因上腹痛 2 0余天、黑便 2天就诊。查体 :上腹深压痛。胃镜见 :胃前壁体、窦交界处 3 0cm×3 0cm溃疡性病变 ,表面被覆白苔 ,周边黏膜隆起。另胃窦部大弯侧见隆起性病变 ,黏膜下肿物 5 5cm× 4 5cm× 4 5cm ,表面略凹陷 ,被覆少量白苔。病理检查 眼观 :大部切除胃 ,已沿小弯剖开。胃窦部大弯侧距贲门端切缘 14cm ,幽门端切缘 4cm处黏膜下肿物见一 5 5cm× 4 5cm× 4 5cm。肿物表面黏膜中央见一范围为 2 0cm× 1 8cm浅溃疡 ,肿物切面灰白 ,鱼肉状。距肿物 2 0cm胃前壁的体、窦交界处有一处范围为 3 0cm× 2 5cm…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性,46岁,因腹胀并胸骨后不适1个月余,门诊胃镜示:胃体隆起,以"胃隆起病变"收治入院。查体:体温、血压、心肺正常,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双肾区无叩痛,双下肢无水肿。胃镜示胃体中部大弯侧见一大小0.6 cm×0.8cm的隆起(图1),表面血管网丰富,触之质韧。入院胃镜超声示:超声微探头(15 MHz)在内镜病灶处扫查,管壁层次清楚,可见一边界清楚起源于第2~3层的混合回声灶,局部切面大小5.9 mm×9.2 mm,余未见异常。胃镜下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切除:在病灶周边处多点黏膜下注射,见病灶及周边黏膜隆起,沿边缘切开,将病灶完整剥离、取出并送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20.
例1,男性,60岁,上腹部隐痛3年余,加重伴有黑便近半月.实验室检查:Hb 69.7g/L,RBC 2.44×1012/L;X线示胃小弯黏膜增粗、纠集、充盈缺损,提示溃疡;胃镜示胃小弯直径3 cm溃疡,中心呈搏动性喷射状出血,高频电凝止血失败.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溃疡位于小弯侧胃角处,4 cm×3 cm,中间凹陷,周围堤状,质硬,行胃大部切除术,术后病情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