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筋针法"是一种以精准取穴、特殊针法、带针运动为特点,以提高临床疗效为目的的新型针刺方法。该针法是指在针刺留针或行针过程中,患者在医生指导下,身体带针进行主动、被动或负荷运动。"动筋针法"以痛点、阿是穴、压痛点、激痛点和筋结病灶点等为治疗靶点,以松解皮下浅筋膜为主要针刺要点,以带针运动为治疗核心,以肌肉的屈伸、牵拉和抗阻运动为技术关键。此针法对软组织损伤所导致的各种疼痛,以及相关的内脏疾病等均有较好的疗效。"动筋针法"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对靶点的治疗,松解相关的筋膜链,再由筋膜链的传导作用恢复人体结构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动留针法是针灸治疗方法之一,指针刺入腧穴,行针待气至后,留置一定时间,在留针期间反复运针,增强针刺感应,达到补虚泻实目的的一种方法,亦称间歇行针法。因该法于行针催气的同时留针候气,直待气至,适用于针刺后经气不至者。兹就动留针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穴位应用综述如下。1远端取穴1.1条口穴或透承山穴条口为足阳明胃经穴,承山  相似文献   

3.
目的:客观地研究针刺加电针法与针刺加穴位注射法两种不同治疗方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比较出较佳治疗方法。方法: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针加电组30例,采用针刺加电针法;针加穴组30例,采用针刺加穴位注射法。每天治疗1次,6次为1个疗程,临床观察2个疗程。结果:①治疗后两组疼痛评分与腰椎功能评分都有变化,两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两组间比较,疼痛疗效方面针加电组与针加穴组无显著差异,腰椎功能疗效方面针加电组优于针加穴组(P<0.05);②临床疗效方面针加电组优良率高于针加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加电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针刺加穴位注射法疗效更确切。  相似文献   

4.
蜂针是采用蜜蜂尾部蜇针,在经络腧穴理论指导下,将蜇针刺人人体穴位,具有“针、药、灸”3种作用,起到了温经通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之功;是一种自然而特殊的针法。笔者运用蜂针蜇刺法治疗顽固性面瘫36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近年来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综述近年来针刺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文献,以期指导未来的临床工作。目前以针刺为主治疗本病的方法包括:体针、项针、舌针、头针、电针、耳针、穴位注射、穴位贴敷、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针刺结合电刺激治疗、针刺结合电刺激及康复治疗,以及一些特色针法的应用,包括:通关利窍针刺法、调神通络针法、互动式针法、曾氏太极针法、四步针刺法等。  相似文献   

6.
"调泌针法"是韩华明教授在多年临床实践中,通过特定的手法针刺调节特定的穴位治疗内分泌相关疾病的一种疗法。"调泌针法"包括调泌腧穴、调泌针刺手法及调泌腧穴配伍应用,适用于与内分泌相关的临床各科,对与内分泌相关的妇科疾病疗效尤其显著。  相似文献   

7.
通经接气针法是通过针刺远端手部穴位,针尖朝上,并加针以引气,使针感反应直通病灶,达到消除炎症、痛症的目的;转移兴奋灶针法是取穴肘膝关节以下的穴位,针刺用泻法或用药物穴位敷贴发泡法,使穴位产生较强烈的刺激,强于局部病灶的兴奋度,从而抑制局部病灶兴奋,使局部疼痛消失,炎症吸收消退和增生组织吸收、软化、消散,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针刺运动针法即针刺局部的同时结合缓慢咀嚼、吞咽和深呼吸运动达到增强针感、尽快缓解病痛的目的;综合剌营微创针刀疗法是采取针刺或针刀丛刺患部(咽病刺患部,喉病则不刺)、点刺拇指三商穴和耳轮三点(即耳轮上、中、下各一点,等距离)放血的方法达到清泄热毒、消肿止痛之目的;而经验穴“开音1号”和“开音2号”穴分别位于人迎穴及水突穴旁开1.67cm处,更靠近喉窍,该二穴之针法对急慢性喉病所致的声音嘶哑疗效明显。以上五种针法单独或结合运用,对五官科疾病炎症、痛证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8.
对32例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患者行运动针刺鱼肩穴治疗,此穴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疗效颇佳,再配合运动针法,以远处穴位疏导配以疼痛部位运动,边针刺边活动肩部关节,则更有利于经气的疏通及气血的运行,以达引其气血运行通畅而痛止。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穴位内电阻在留针过程中的变化及不同探针检测穴位电阻的变化。方法以普通针灸针和绝缘针灸针作为探针,应用安捷伦数字万用表(Agilent 34401A型)观察针刺留针过程中穴位内电阻变化,并对穴位和非穴位的电阻变化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应用普通针进行的检测中,无论穴位或穴位旁,留针前后阻值有显著性改变(P0.01),而且留针后的电阻是显著增大的,即R留针后R留针前;应用普通针测得的穴位和穴位旁电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绝缘针检测的穴位或穴位旁电阻,留针前后阻值有显著性改变(P0.01),而且留针后的电阻是显著减小,即R留针后R留针前;留针前、后的穴位和穴位旁电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普通针和绝缘针两种探测方法检测的穴位(及穴位旁)内部电阻有显著不同,且R绝缘针R普通针。结论应用两种探针检测穴位内电阻,无论是穴位还是穴位旁,在留针前后都出现电阻显著性变化,提示针刺治疗会改变穴位内电阻;在本次试验中,我们未发现穴位与穴位旁内部电阻的差异性;穴位内电阻值与探测的方式及方法有关。  相似文献   

10.
温针灸配合时间医学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温针灸配合子午流注纳甲法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温针灸犊鼻、鹤顶、血海等穴,并同时加子午流注针法;对照组55例,单纯用温针灸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1%,对照组为75.8%(P>0.05)。结论:子午流注针法强调"择时"和"选穴"。"择时"选择气血流注的盛衰时间,选穴则优选十二经疗效最佳的五腧穴即强调根据时间选择穴位,从而更好的调整经络系统,充分发挥针刺的镇痛作用,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