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尿酸联合N-末端钠尿肽前体(NT-proBNP)对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近期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的收集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就诊我院的154例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90d内是否出现心力衰竭,再次入院或死亡分为两组(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测定所有研究对象的血尿酸和NT-proBNP水平,同时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价血清尿酸、NT-proBNP以及联合检测对近期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90d内出现心力衰竭再次入院或死亡的患者共38例,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患者在年龄、NYHA心功能分级、HGB、尿酸、NT-proBNP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NYHA心功能分级(OR=1.09,95%CI=1.05~1.13)、尿酸(OR=1.11,95%CI=1.08~1.32)、NT-proBNP(OR=1.22,95%CI=1.13~1.45)是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近期不良预后的预测因素。通过ROC曲线判断血尿酸和NT-proBNP水平对老年急性心力衰竭不良预后诊断的曲线下的面积分别为0.613和0.684,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757,准确性高于单独检测。结论:血清尿酸联合NT-proBNP对老年急性心力衰竭近期不良预后的预测效能比单一标志物更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远期死亡的预测因素。方法 连续入选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2012年6月—12月因AHF住院的患者512例,根据出院后1年内是否死亡分为存活组(n=323)和死亡组(n=189)。记录患者的基线资料。对出院患者进行中位随访时间20.2月的随访,记录全因死亡事件。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1年内全因死亡率为36.9%。单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提示,AHF病史(HR 1.41,95%CI 1.02~1.95,P<0.05)、心率增快(HR 1.01,95%CI 1.00~1.02,P<0.05)、脑钠肽升高(HR 1.78,95%CI 1.05~3.01,P<0.05)、低白蛋白(HR 0.94,95%CI 0.92~0.97,P<0.001)、低血钠(HR 0.97,95%CI 0.94~1.00,P<0.05)是AHF患者远期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提示,AHF病史(HR 1.41,95%CI 1.06~1.88,P=0.018)、心率增快(HR 1.01,95%CI 1.00~1.01,P=0.024)、低白蛋白(HR 0.96,95%CI 0.94~0.99,P=0.003)、低血钠(HR 0.97,95%CI 0.94~0.99,P=0.010)是AHF患者远期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 AHF病史、心率增快、低白蛋白、低血钠是AHF患者远期死亡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术前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II)和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水平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对比剂急性肾损伤(CIAKI)的预测价值。方法 连续纳入2018年1月至2023年3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急诊PCI的老年STEMI患者1085例为训练组,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东院接受急诊PCI的老年STEMI患者287例为验证组。训练组根据CIAKI诊断标准分为CIAKI组95例和非CIAKI组990例。根据限制性立方样条(RCS)分析结果,将训练组分为低危组292例、中危组515例和高危组278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STEMI患者PCI术后CIAKI发生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ROC曲线分析SII、NT-proBNP及二者联合的预测价值。进一步比较不同危险等级患者CIAKI发生风险的关系。结果 年龄、SII、血清肌酐、NT-proBNP、空腹血糖、利尿剂是老年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CIAKI发生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人群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对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预测作用。方法纳入北京石景山苹果园社区参加健康调查的老年人群833例,根据基线NT-proBNP水平四分位数分为A组(<27.5ng/L)209例,B组(27.5~54.4ng/L)208例,C组(54.5~105.8ng/L)207例和D组(≥105.9ng/L)209例,收集入选者临床基线资料,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NT-proBNP,计算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记录MACE和全因死亡情况,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及ROC曲线评估NT-proBNP预测价值。结果C、D组女性比例明显高于A、B组,D组年龄、Hcy及hs-CRP明显高于A、B、C组,TG、LDL-C、舒张压及eGFR明显低于A、B、C组(P<0.05,P<0.01)。年龄、女性与NT-proBNP呈正相关,舒张压、eGFR与NT-proBNP呈负相关(P<0.05,P<0.01)。随访时间发生MACE 80例(9.6%),全因死亡41例(4.9%)。D组MACE发生率和全因死亡率明显高于A组(17.2%vs 3.3%,10.0%vs 1.0%,P<0.01)。校正传统危险因素后,Cox回归分析显示,D组MACE和全因死亡风险明显高于A、B、C组(P<0.05)。NT-proBNP对于MACE和全因死亡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54(95%CI:0.593~0.715)和0.661(95%CI:0.579~0.743)。结论在社区无症状老年人群中,血清NT-proBNP水平是MACE及全因死亡的强而独立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回顾性队列研究血尿素联合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对心力衰竭(心衰)患者院内死亡的评估意义.方法 连续收集我院心内科住院的心衰患者6262例,按是否发生院内死亡分为存活组6034例和死亡组228例;按年龄分为老年组3929例和高龄组(年龄≥80岁)2333例;按心衰类型分为射血分数减低的心衰(HF...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和血浆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对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急性肺栓塞(APE)患者的临床意义及其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13年1月入住三家医院血流动力学稳定的APE患者114例,根据血清H-FABP测定值将其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根据血浆NT-proBNP水平将其分为高NT-proBNP组和低NT-proBNP组。观察患者入院后的超声心动图、血生化、D-二聚体、休克、呼吸衰竭、死亡等指标。结果 H-FABP阳性组和阴性组右室舒张末内径(RVEDD)、肺动脉收缩压(PASP)、右室/左室舒张末内径(RVEDD/LVEDD),休克、呼吸衰竭发生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NT-proBNP组与低NT-proBNP组休克、呼吸衰竭发生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FABP和NT-proBNP能够很好地对血流动力学稳定的APE患者进行危险分层,预测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浆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对高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病情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择2011年1月~2016年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因ACS住院治疗的高龄患者338例,根据 NT-proBNP 水平分为高水平组84例(NT-proBNP≥1228.7 ng/L)和低水...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入院时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在预测失代偿心力衰竭(心衰)患者住院病死率中的价值.方法 连续检测804例住院的失代偿心衰患者入院时的血浆NT-proBNP浓度.通过ROC曲线下面积评价血浆NT-proBNP浓度在判断心衰患者住院死亡中的价值并找出其切点.应用单因素和多元回归分析判断血浆NT-proBNP是否为心衰患者住院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 804例心衰患者中有64例住院期间死亡,死亡组血浆NT-proBNP浓度显著高于存活组[中位数(第25百分位数,第75百分位数)分别为4321.1(3063.8,6606.5)pmol/L与1921.6(873.9,3739.2)pmol/L,P<0.01].血浆NT-proBNP判断住院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是0.772(95%CI:0.718~0.825,P<0.01),根据ROC曲线,将NT-proBNP判断住院死亡的切点值定为3500pmol/L,大于或等于此值时预测死亡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是70.3%、72.0%和71.9%,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7.8%和96.6%.大于此值者的住院病死率(17.8%)是小于此值者(3.4%)的5倍(P<0.01).回归分析表明,血浆NT-proBNP是失代偿心衰患者住院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P<0.01).结论 入院时血浆NT-proBNP是急性失代偿心衰患者住院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以3500 pmol/L为切点,预测住院死亡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均超过70%,阴性预测值高达96.6%.  相似文献   

9.
10.
容量负荷增加引起的心室压力改变及室壁张力的增加是刺激B型利钠肽(BNP)分泌的主要因素。BNP最常用于鉴别由充血性心力衰竭引发的呼吸困难,但生理状况下BNP水平受年龄、性别并更大程度上受体重指数(BMI)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多种非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疾病都会引起BNP水平的升高。本文重点讨论非充血性心力衰竭时BNP的变化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心力衰竭病因评分在急性心力衰竭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APACHEⅡ评分、心力衰竭基础病因及诱因综合评分,在此评分基础上对42 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预计死亡率进行评估并建立预计死亡率模型,分层计算群体预计死亡率.结果 根据急性心力衰竭病因评分分值进行分组,随着分值逐渐升高,实际病死率和预计死亡率也逐渐升高,死亡组评分均值显著高于生存组(P<0.05).结论 急性心力衰竭病因评分系统简易实用,可用于院前急救及急诊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初步评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后血清可溶性致癌抑制因子2(solube suppression tumorigenicity 2,sST2)、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浓度对心力衰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10月六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行PCI治疗。对比入院时、术后即刻、术后24 h及术后72 h的血清sST2、NT-proBNP浓度;另随访6个月,根据患者是否发生心力衰竭情况将其分为心力衰竭组与未心力衰竭组,比较2组血清sST2、NT-proBNP浓度,且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其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治疗后发生心力衰竭的预测价值。结果患者术后即刻及术后24 h的血清sST2及NT-proBNP浓度均明显高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及术后72 h的血清sST2及NT-proBNP浓度均明显低于术后即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 h的血清sST2及NT-proBNP浓度均明显低于术后24 h及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0例患者随访期间共有23例出现心力衰竭,发生率为19.17%;心力衰竭组术后即刻血清sST2及NT-proBNP浓度均明显高于未心力衰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60岁、多个部位梗死、病变支数≥2支、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0%、并发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并发糖尿病、并发高脂血症、有吸烟史、发病至行PCI治疗时间≥12 h、术后即刻sST2浓度>56.68 ng/mL、术后即刻NT-proBNP浓度≥2853.14 pg/mL、PCI治疗后慢或无复流均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PCI治疗后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OR=2.085、2.568、2.375、3.056、2.740、2.241、2.188、2.314、3.374、3.031、4.035,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后短期内血清sST2、NT-proBNP浓度呈现不同程度的升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呈逐渐降低趋势,另术后发生心力衰竭患者血清sST2、NT-proBNP浓度明显高于未发生者,且术后即刻sST2浓度>56.68 ng/mL、术后即刻NT-proBNP浓度≥2853.14 pg/mL、PCI治疗后慢或无复流以及年龄≥60岁等均可增加心力衰竭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寻血浆N端脑利钠肽(NT-ProBNP)对新疆维吾尔族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入选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在兵团农一师医院心脏中心住院维吾尔族CHF患者102例,男性71例,女性31例,年龄32~88(62.19±11.20)岁;NYHA Ⅰ级19例、Ⅱ级30例、Ⅲ级32例、Ⅳ级21例.所有入选患者于入院次日清晨抽血测定NT-proBNP、cTnT及CK-MB水平,并进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 102例CHF患者,中位随访时间404(385~498)d,发生心血管事件41例(40.2%).心血管事件组患者年龄、肌酐、NT-proBNP及NYHA分级和cTnT中位数水平显著高于非心血管事件组(P<0.05),CK-MB、LVEF、LVEDD、LVESD、FS及血红蛋白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年龄和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非死亡组,NYHA分级、cTnT、CK-MB、LVEF、LVEDD、LVESD、FS、肌酐及血红蛋白水平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包括年龄、NYHA分级、cTnT、CK-MB、NT-proBNP、LVEF、LVEDD、LVESD、FS、糖尿病、肾功能不全、肌酐及血红蛋白等指标,只有NT-proBNP和年龄是心血管事件再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每增加1岁,心血管事件再发生的危险升高0.079倍[OR=1.079,95% CI for Exp(B):1.027~ 1.134,P=0.002];lgNT-proBNP每升高1个单位,风险就增加19.23倍[OR=20.23,95%CI for Exp(B):4.671~95.624,P=0.000].NYHA分级、cTnT、CK-MB、LVEF、LVEDD、LVESD、FS、糖尿病、肾功能不全、肌酐及血红蛋白等对心衰后心血管事件再发生均没有预测价值.结论 血浆NT-proBNP水平能较好地预测新疆维吾尔族CHF患者的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心衰患者血清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不同NYHA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的相关性。方法:83例心力衰竭住院患者,使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其血清NT-proBNP水平,超声心动图测定LVEF及LVEDd,分析患者NT-proBNP水平与不同心功能分级及上述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不同NYHA心功能分级组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pg/ml)差异有显著性[Ⅰ级:162.5(128.0,633.0),Ⅱ级:1202.5(587.0,2350.0),Ⅲ级:3374.0(2169.0,4442.0),Ⅳ:10403.5(7241.0,17697.0),P0.05~0.01],其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r=0.797,P0.0001);(2)NT-proBNP与LVEF呈负相关(r=-0.438,P0.0001);(3)NT-proBNP与LVEDd呈正相关(r=0.437,P0.0001)。结论:NT-proBNP测定是临床诊断心力衰竭的有效辅助方法之一,总体上可反映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在陈旧性心肌梗死(OMI)患者中诊断失代偿性心力衰竭(心衰)的价值.方法 连续检测586例OMI患者入院时的血浆NT-proBNP浓度.依据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评价患者的心功能.心衰组为NYHA心功能Ⅱ级、Ⅲ级和Ⅳ级的患者,非心衰组为NYHA心功能I级的患者.通过ROC曲线下面积评价血浆NT-proBNP浓度诊断失代偿性心衰、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和左心室扩大的价值,并找出其诊断失代偿性心衰的切点.结果586例 OMI患者中,男性占80%,年龄25~83岁,平均(58±11)岁.NYHA Ⅰ级374例、Ⅱ级99例、Ⅲ级82例、Ⅳ级31例,其血浆NT-proBNP浓度[中位数(第25百分位数,第75百分位数)]分别为[484.7(381.6,647.8)pmol/L、907.6(516.6,1290.3)pmol/L、1420.2(879.5,2336.2)pmol/L2442.6(1695.4,3670.7)pmol/L,P<0.01].心衰组(212例)血浆NT-proBNP浓度显著高于非心衰组(374例)[分别为1148.2(707.9,2145.3)pmol/L和484.7(381.6,647.8)pmol/L,P<0.01].60岁以上的OMI患者的血浆NT-proBNP显著高于<60岁的患者[分别为702.3(472.4,1208.5)pmol/L和526.6(392.1,855.6)pmol/L,P<0.01].男女性别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浆NT-proBNP诊断失代偿性心衰的ROC曲线下面积是0.844(95% CI:0.809~0.880,P<0.01).根据ROC曲线,将NT-proBNP诊断失代偿性心衰的切点值定为700 pmol/L,大于或等于此值时诊断心衰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是75.9%、79.9%和78.3%,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7.9%和85.3%.对于<60岁患者,该切点值以600 pmol/L最佳,对于≥60岁患者,该切点值以800pmol/L为最佳.结论 血浆NT-proBNP是OMI患者中诊断失代偿性心衰的可靠指标.对≥60岁和<60岁的患者应采取不同的诊断切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钠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的影响。方法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治疗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衰药物如洋地黄制剂、利尿剂、ACEI、血管扩张剂及B受体阻滞剂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钠2.0g,静脉滴注,1次/d,疗程2周。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及血浆NT-proBNP水平。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LVEF明显提高[(45.2±5.8)%比(38.4±6-3)%,P〈0.05],血浆NT-pmBNP水平显著降低[(2317.5±128.5)ng/L比(398.4±78.5)ng/L,P〈0.05]。对照组治疗后LVEF亦有所提高[(41.1±6.1)%比(37.3±5.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血浆NT—proBNP水平降低[(762.8±63.9)ng/L比(2512.4±136.2)ng/L,P〈0.05]。治疗后治疗组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45.2±5.8)%比(41.1±6.1)%,P〈0.05],而NT-proBN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398.4±78.5)ng/L比(762.8±63.9)ng/L,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可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左室射血分数,降低血浆NT-proBNP水平。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HF)血清中高敏肌钙蛋白T(hs-cTnT)、N 未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表达水平及心功能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5 年1月至 2016 年 12 月天津市胸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CHF患者200 例和同期体检健康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 NYHA心功能分级将CHF患者分为心功能Ⅰ/Ⅱ级70 例,Ⅲ级65 例,Ⅳ级65例,按照原发心血管疾病分为缺血性心肌病 54 例,扩张型心肌病 46 例,高血压性心脏病 51例,糖尿病性心肌病 49 例,分别检测对比各组血清中hs-cTnT、NT-proBNP、hS-CRP 表达水平以及心功能指标LVMI、LAVI、LVEF。结果:CHF组中hs-cTnT、NT-proBNP、hS-CRP表达水平以及心功能指标LVMI、LAVI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随着心功能程度的增加,hs-cTnT、NT-proBNP、hS-CRP表达水平以及心功能指标LVMI、LAVI也在逐渐增高(P<0.05)。而LVEF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心功能程度的增加再不断降低。血清hs-cTnT水平与NT-proBNP、hs-CRP水平以及LVMI和LAVI呈正相关(r=0.214,0.303,0.689,0.473,P<0.05),而与LVEF呈负相关(r=-0.374,P<0.05)。不同病因CHF患者血清hs-cTnT和NT-proBNP水平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糖尿病性心肌病组、缺血性心肌病组以及扩张型心肌病组患者血清中hs-cTnT水平显著高于高血压性心脏病组(P<0.05),同时扩张型心肌病组患者血清中hs-cTnT水平显著高于糖尿病性心肌病组和缺血性心肌病组。缺血性心肌病组和扩张型心肌病组患者血清中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高血压性心脏病组和糖尿病性心肌病组(P<0.05),同时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清中hs-cTnT水平显著高于缺血性心肌病组(P<0.05)。结论:CHF患者中的hs-cTnT与NT-proBNP、hs-CRP表达水平可随着病情加重出现明显升高,三者呈现正相关,且与心功能指标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肌钙蛋白(cTnI)和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与稳定性慢性心衰病人心脏主要终点事件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从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共入选了95名心功能Ⅲ-Ⅳ级的患者。根据患者cTnI和NT—proBNP的水平分为cTnI阴性组(60例)和cTnI阳性组(35例);NT—proBNP阴性组(40例)和NT—proBNP阳性组(55例),随访2年,主要终点事件是心源性猝死和心衰再次急性加重住院。结果:和阴性组比较,cTnI阳性组发生终点事件的风险比(HR)为2.69,可信区间(CI)1.54~4.72,P=0.002;NT—proB—NP阳性组的HR为2.54,CI1.35~4.78,P=0.002;进一步组间交叉分析发现,当病人cTnI和NT—proBNP均为阳性组,发生心脏终点事件的风险比最高(HR=6.34,CI2.26~17.9,P〈0.001)。结论:在慢性稳定性心衰的病人,血清心肌肌钙蛋白和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水平的升高是反映心衰病人预后的重要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N末端钠尿肽前体(NT-proBNP)水平和心率变异性与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82例老年CHF患者(CHF组),按照心功能分级(NYHA)又分为:NYHAⅡ级22例,NYHAⅢ级34例,NYHAⅣ级26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用电化学法测2组NT-proBNP水平,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和LVEF,用24h动态心电图分析2组的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HF组的NT-proBNP水平及LVEDD显著升高(P<0.01),随NYHA的增高而逐渐升高(P<0.01),LVEF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CHF组的心率变异性各指标均显著降低(P<0.01),随NYHA的增高而逐渐降低(P<0.01),心率变异性各指标均与NYHA呈负相关(P<0.01)。结论老年CHF患者存在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和失衡,NT-proBNP水平和心率变异性检测能客观定量地反映老年CHF患者心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