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我院于 1999年 1月 2 4日为 1例Ⅲ°房室传导阻滞的病人安置了VDD起搏器 ,现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患者 ,女 ,5 8岁 ,因活动后胸闷、头昏半年 ,加重半月 ,昏厥一次于 1999年 1月 2 3日急诊入院。心电图示Ⅲ°AVB ,P波频率 90次 /分 ,示窦房结功能佳。于 1999年 1月 2 4日植入BiotronirActrosSLR型VDD起搏器 ,电板为长 5 3cm的三极电极 ,心室起搏为单极 (阳性在起搏器壳上 ) ,心房感知为双极 ,心室电极尖端距心房感知电极的距离为 13cm。放置电极的方法与VVI起搏相同 ,心房电极部分置于右房上、中 1/3交…  相似文献   

2.
董平栓  李玉孝 《临床荟萃》1995,10(18):835-835
缓慢性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病内科急症,药物治疗比较困难.静脉心脏起搏有较好疗效.我院自1987年7月~1993年12月应用人工心脏起搏救治32例缓慢心律失常患者,疗效满意,现将我们的体会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32例患者,男21例,女11例.平均年龄52±14(10~72)岁.基础心脏病类型:冠心病18例,心肌炎6例,心肌病5例,高心病2例,风心病1例;心律失常类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15例,高度AVB3例,Ⅱ度Ⅱ型AVB2例,严重窦性心动过缓6例,伴窦性停搏和(或)卖房传导阻滞3例,快慢综合征3例.应用心脏起搏指征为自身平均心率减慢至41.2±7.2(30~54)次/分,伴阿一斯综合征8例,黑朦10例,低血压8例,心力衰竭6例.1.2 方法32例患者中28例在导管室X光屏幕监视下插管,4例在床边盲目插管据心腔心电图图形定位,均进行右心室心内膜起搏.首次行临时起搏18例,起搏时间平均7(1~14)天,永久性心脏起搏14例.18例临时起搏中有6例据病情改为永久性起搏.心内膜电极置入途径:临时起搏以右股静脉穿刺11例,大隐静脉切开5例,右颈外静脉切开2例.20例次永久性起搏以右头静脉14例,右锁骨下静脉6例.临时起搏器用上海医用厂AXQ-2型按需起搏器;永久性起搏器多用秦明(Pin-nacle 8619,CPI Astra T_4,T_6)VVI起搏器.起搏频率视病情为60~90次  相似文献   

3.
对本院按装双腔起搏器的患者 ,通过人工调节为房室顺序起搏及心室起搏状态 ,运用超声心动图观察二者的功能改变以利于临床选择最佳起搏方式。对象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本院1997年~1999年按装起搏器的患者20例 ,男性12例 ,女性8例。年龄50~81岁 ,平均 (68±14)岁。原有疾病 :病态窦房结综合症 (SSS) ,Ⅱ~Ⅲ°房室传导阻滞等 ,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为I级。二、方法采用HP公司8500型超声诊断仪 ,控头频率2.5MHz ,患者取平卧位及左侧卧位 ,起搏频率为80次/分。第一种程控起搏方式为房室顺序起搏 (D…  相似文献   

4.
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术后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特点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导管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特点及防治。方法观察本院先天性心脏病诊疗中心VSD患者763例,男352例,女411例,年龄1.6~18岁,平均(8.2±6.0)岁。分析所有患者封堵术前后心电图的变化、经胸心脏彩色超声多普勒的VSD病变特点及植入的封堵器的情况。结果术后3~5天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5例,其中1例术中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药物治疗后恢复窦性心律;3侧术前心电图即存在右束支传导阻滞;1例封堵器型号偏大。4例经激素治疗、营养心肌治疗在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7~10天内心电图恢复正常;1例经临时心脏起搏7天后心电图恢复正常,该患者在术后3个月再次间断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内科治疗无效,于15个月后安装永久起搏器。结论术前有柬支传导阻滞、术中出现一过性柬支传导阻滞或房室传导阻滞的膜周部VSD是术后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高危因素。对于这类患者,在介入操作中要动作轻柔,切忌粗暴牵拉,谨慎选择封堵器,术后强化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5.
我院1993~1999年应用临时心内膜起搏26例,现报告如下,并就其在基层医院的应用作一初步探讨。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6例中男20例,女6例。年龄37~78(平均56.33±18.58)岁。临床诊断冠心病17例(合并高血压性心脏病1例),肥厚型心肌病1例,老年性瓣膜病1例,急性心肌炎3例,心肌炎后遗症3例,病因不明1例。心律失常类型:病窦综合征10例;房室传导阻滞9例;双结病变7例,其中伴房颤3例,伴完全性左或/和右束支传导阻滞4例。有晕厥史11例。1.2 方法与结果 应用AAI起搏方式2例,VVI起搏方式24例,均经股静脉插入起搏导管。各类永久性起搏器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单导线心房同步心室按需型起搏器(VDD)起搏系统的心房电极的感知功能特点和房室同步起搏率。方法:为11例窦房结功能正常的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植入单导线VDD,并随访观察。结果:术中心房感知电极位于心房中、上部的A波振幅高于位于下部者,深吸气、深呼气、咳嗽对A波振幅略有影响,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位随访时间11个月,心房感知电极的阀值稳定,无显著性变化。房室同步起搏率9例为100%,1例为80%,1例为70%。无发生肌电干扰和快速性心律失常。结论:单导线VDD起搏系统具有简便、心房感知功能稳定、房室同步起搏率高的特点,适用于窦房结功能正常的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患者。  相似文献   

7.
陈申杰  叶武  黄兆铨  刘强 《实用医学杂志》2002,18(12):1328-1328
从 1991年 10月至 2 0 0 2年 1月 ,我院共植入或更换永久心脏起搏器 2 0 0例次 ,其中 2 4例发生了术后并发症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同期本院行起搏器植入或更换术 2 0 0例次 ,发生永久起搏器术后并发症 2 4例 (占 12 % )。其中男性 11例 ,女性 13例。年龄 5 0~ 80岁 ,平均 (60 2± 17 3)岁。心律失常类型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SSS) 19例 ,房室传导阻滞 (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和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5例。电极导管经头静脉或锁骨下静脉植入。起搏器型号 :VVI(R ) 18例 ,DDD(R) 6例。1 2 并发症1 2 1 心律失…  相似文献   

8.
双腔起搏器安置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腔起搏是生理性起搏 ,与右室单腔起搏相比 ,不易引起心功能不全和心房颤动等并发症 ,故既可保证患者的心率 ,又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我院近几年来为患者安置了双腔起搏器 ,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999年 12月~ 2 0 0 2年 9月共为 32例患者安置了双腔起搏器。其中病窦综合征 (SSS) 17例 ,房室传导阻滞 (AVB) 12例 ,束支传导阻滞 (BBB) 4例。 17例SSS及 1例BBB患者安置DDD起搏器 ,其余 14例安置VDD起搏器。2 手术配合2 .1 特殊物品安置DDD起搏器的 18例中 ,15例为Medtronic公司的sigma SD2 0 3型 ,2例为Biotron…  相似文献   

9.
心脏起搏患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 (AMI)时 ,由于右室心尖部起搏心电图 (ECG)通常呈不典型左束支阻滞 (LBBB)图形 ,给AMI的ECG诊断带来困难。为避免起搏患者合并AMI的漏诊 ,我们观察了 5 0例永久心脏起搏手术前后血清心肌酶变化 ,皆在了解起搏电极安置对心肌酶变化有无影响。1 材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起搏组 5 0例为 1995年 10月~ 1999年 10月住院患者 ,男 2 8例 ,女 2 2例 ,年龄 41~ 75岁。病窦综合征 32例 ,严重房室传导阻滞 18例。高血压病 2 0例 ,冠心病 16例 ,扩张型心肌病 9例 ,风心病 5例。全部患者均安置VV…  相似文献   

10.
安置心脏临时起搏器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心脏起搏技术已在临床上成为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严重缓慢性型心律失常的重要措施 ,其中包括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心跳骤停、长Q -T间期综合征等。临时性起搏术多在紧急救治中应用 ,或为永久性起搏的过渡性措施。我院从 1 994年至今 ,共安置临时起搏器 1 8例 ,通过严密观察及周全的护理 ,无一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及心脏突发事件 ,均达到救治目的 ,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病人 1 8例 ,男 1 1例 ,女 7例 ,年龄 43~ 78岁 ,平均 58.5岁。基础病变分别为 :SSS 5例 ,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5例 ,扩张性心肌病所致缓慢型心律…  相似文献   

11.
安装永久起搏器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8  
安装永久起搏器是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的有效方法 ,随着起搏器的广泛应用 ,安装起搏器后的并发症越来越受到重视 ,防止其并发症的发生是安装起搏器成功的关键。我院自 1998年以来 ,安装永久起搏器 5 1例 ,现将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5 1例中男 2 7例 ,女 2 4例 ,2 0~ 88岁。病窦综合征 2 6例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2 0例 ,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2例 ,肥厚型心肌病房颤 1例 ,其他 2例。起搏器类型 :VV143例 ,DDDR 2例 ,DDD 4例 ,SS10 3 2例。新置入 49例 ,更换 2例。2 护 理2 1 术前护理2 1 1 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12.
老年患者安置DDD起搏器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静脉心内膜起搏作为一种治疗心动过缓和心脏传导阻滞有效手段已被广泛接受。在永久性心脏起搏治疗中 ,采用DDD起搏器的病例日渐增多 ,其并发症也正受到更多的关注。但与单腔起搏器相比 ,两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没有显著性差异[1]。本文从我科1997年3月后安置的DDD起搏器病例中 ,选择资料完整的51例老年患者 ,对其并发症进行分析 ,以期探讨防治措施。资料和方法对51例安置DDD起搏器患者的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7例 ,女14例 ;年龄60~84岁 ,平均 (70.1±5.9)岁 ;病窦综合征27例 ,房室阻滞24…  相似文献   

13.
人工心脏起搏器的安植挽救了许许多多患者的生命 ,但是术后并发症给患者带来了痛苦。我院 1981~ 1999年 4月对5 2 7例患者安植了永久型人工心脏起搏器 ,其中发生术后皮囊出血 12例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5 2 7例患者安植永久型人工心脏起搏器 ,发生术后皮囊出血 12例 (2 .3% )。11例为首次植入 ,1例为更换。男 7例 ,女5例 ;年龄 5 6~ 78岁 ,平均 6 2 .3岁。10例消瘦 (体重低于标准值的 80 % )。病因 :病窦综合征 6例 , 度二型房室传导阻滞 3例 , 度房室传导阻滞 3例。心功能 :NYHA分级 ,3级 3例 ,2级 3例 ,1级 6例。术前血常规、…  相似文献   

14.
心腔内超声引导下希氏束起搏和房室结消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建立心腔内超声和组织多普勒显像技术引导监控下的希氏束起搏和房室结消融方法。方法  6只犬急性闭胸模型。经颈静脉插入超声导管确定希氏束和房室结准确空间位置、超声解剖结构标志及其内心肌激动顺序。引导心脏起搏或消融导管到达靶组织 ,监控刺激电极植入过程和确认消融电极与心内膜面接触。分别释放电脉冲进行靶点起搏和射频消融 ,同步体表心电图QRS波形态确认实现希氏束起搏和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结果 实现了直接希氏束起搏 (1例 )和希氏束加室间隔起搏 (5例 )。希氏束起搏阈值为 :电压 (3 .0± 1 .0 )V ,脉宽 0 .5ms。希氏束起搏时导致了较早的室间隔电兴奋。窦性心律和希氏束起搏时QRS波宽度分别为 (59.7± 5 .3)ms和 (82 .8± 1 6 .6)ms (P =0 .0 2 )。完成希氏束起搏和房室结消融的平均操作时间分别为 40min(3~ 81min)和 3min(2~ 5min) ;平均X线曝光时间为 1 3min(1~ 55min)。病理解剖和组织切片表明希氏束起搏和房室结消融定位准确、效果肯定。结论 心腔内超声技术能够准确引导心脏介入导管实现希氏束起搏和房室结消融 ,减少导管操作和X线曝光时间  相似文献   

15.
心脏房室传导阻滞目前尚无特别有效的药物治疗,尤其是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通常最终不得不采用起搏器治疗。自1995年以来,我科应用心先安治疗心脏房室传导阻滞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患者入院后均经心电图确诊为房室传导阻滞,随机分组,心先安组24例,男15例,女9例,年龄14~60岁,6O岁以上10例。病程1周~5年,平均1.2年。其中1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I度房室传导阻滞13例(其中持续性心房纤颤并I度房室传导阻滞5例),见度房室传导阻滞9例,原发疾病:病毒性心肌炎6例,冠心病9例,急性心肌梗塞2例,风湿性心…  相似文献   

16.
心脏临时起搏在老年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心脏临时起搏器在老年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学。方法:36例患者,男20例,女16例,年龄63~81岁,平均69.2岁。术前心电图均有不同程度缺血性ST—T改变。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5例,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21例。均于术前经右侧股静脉或左侧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放入临时起搏电极于右室心尖部。起搏频率一般设定为60次/min。起搏电压3~5V,脉宽0.5ms,以VVI方式起搏。结果:14例病人在完全起搏的情况下完成手术,22例病人在部分起搏的情况下完成手术。使用电刀时将电搏模式改变V00方式,无起搏脱漏现象和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结论:对于老年手术患者合并有窦房结功能低下或间歇性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术前植入临时起搏器保护是一种简单、可靠、安全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心脏手术后使用临时起搏器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心脏手术后出现窦性心动过缓 ,心脏传导阻滞 ,心功能不全及老年病人均需安装临时起搏器。我院目前术后使用临时起搏器方式均为心室起搏。现将 1998年1月~ 1999年 11月 6 1例术后应用临时起搏器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我科自 1998年 1月~ 1999年 11月 6 1例心脏术后病人安装了临时起搏器。其中男 2 8例 ,女 33例 ,年龄 4~ 71岁。其中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 40例 ,先天性心脏病 15例 ,冠心病 6例。临时起搏时间 1~ 5 0d ,平均 5d。 5 7例临时起搏后病人恢复窦性或房性心律 ,拔除起搏导线痊愈出院 ,1例发生严重心律紊乱死…  相似文献   

18.
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植入在挽救老年心脏病患者的生命中起了重要作用。为了解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老年患者左心功能状况 ,我们对 1 5例患者的左室血流动力学作了检测 ,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 5例中男性 1 1例 ,女性 4例 ;年龄 61~ 81岁 ,平均年龄 68 1± 5 5岁。临床诊断为冠心病者 6例 ,病窦综合征者 4例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3例 ,高血压心脏病 2例。因气喘、心悸、头晕或一过性晕厥而植入VDD或VVI型起搏器治疗 1~ 5 5年 (下称起搏组 )。对照组 2 0例 ,男 1 5例 ,女 5例 ;年龄 60~ 78岁 ,平均年龄 67 2± 5…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肌梗死 (AMI)伴有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安装心脏临时起搏器可有效地防止阿 斯综合症的发作而明显改善预后 ,降低死亡率。我院 2 0 0 2年 10月~ 2 0 0 3年 6月安装临时起搏器 5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 5例 ,男 2例 ,女 3例 ,5 2~  相似文献   

20.
自漂浮起搏电极于 2 0世纪 80年代发明以来 ,为床边准确植入电极、缩短抢救及手术时间提供了可能[1 ] 。本文总结我急救中心 1999年 3月~ 2 0 0 1年 6月 ,应用漂浮电极床边紧急临时起搏术 ,结合体表心电图行床边紧急起搏治疗危重病人 2 6例 ,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全组 76例中 ,男 6 7例 ,女 9例 ,年龄 31~ 79岁。其中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 5 1例 ,包括单纯性窦性心动过缓 (心率 <45次 /min) 7例 ,窦性静止、窦房传导阻滞 (R -R间期 >3 0s) 9例 ,窦性心动过缓伴莫氏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AVB) 2例 ,Ⅱ度Ⅱ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