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凤鸣现任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主任,擅长针刺治疗麻痹性斜视、视神经萎缩、干眼症等。现将梁凤鸣运用针刺及中药治疗麻痹性斜视经验总结如下。1病因病机目为宗脉之所聚,脏腑精气通于经络上滋于目,视而精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诸脉者,皆属于目,目得血而能视,五脏六腑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眼通五脏,气贯五轮”,眼与脏腑、经络的关系密切,五脏六腑的精气依靠经络为之贯通,并通过经络的运行上注于目。  相似文献   

2.
针药并用治疗麻痹性斜视2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麻痹性斜视是指双眼注视目标时黑睛向内或向外偏视的眼病,是由眼外肌完全性或部分性麻痹而致的偏斜。笔者自2006年至今采用针刺配合中药治疗麻痹性斜视2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 ,我们在辨证施治原则指导下 ,采用针灸或穴位注射联合中药内服的方法治疗麻痹性斜视 4 7例 ,取得了较好疗效 ,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4 7例患者中男 3 0例 ,女 1 7例 ;年龄最小 2 0岁 ,最大 68岁 ;病程最长 2月 ,最短 5天。有糖尿病史者 5例 ,脑血栓病史者 7例 ,外伤者 4例。辨证分型 :风伤经络型 2 6例 ;风痰阻络型 1 0例 ;肝风内动型 7例 ;外伤血瘀型 4例。均为单眼发病 ,右眼 3 2例 ,左眼 1 5例。复视像检查 :水平复视 3 5例 ,垂直复视 1 2例。诊断依据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①眼位偏斜 ;②眼球向某一方向运动受限 ;…  相似文献   

4.
近期我院收治的脑桥麻痹性外斜视1例,采用中医化痰熄风活血通络法,取得良好疗效。结合病例分析讨论这一少见综合征,分享临床治疗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麻痹性斜视是一种以眼位偏斜、眼球运动受限、双眼视物复视为临床特征的眼病,是由支配眼球运动的神经、肌肉受损所致。导致眼外肌麻痹的因素很多,如糖尿病、高血压病、脑血管意外、颅内占位性病变、颅脑外伤和炎症等,有的病因不明。现代医学治疗以营养神经为主。2003—02--2008—08,我们在营养神经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和针灸治疗麻痹性斜视56例,并与单用营养神经西药治疗51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6.
麻痹性斜视是由于3、4、6对颅神经核、神经或眼外肌本身器质性病变而引起的一条或几条眼外肌完全或不完全麻痹所致的眼位偏斜。为临床常见眼病,多一眼发病,起病突然,伴有复视、头晕、恶心、呕吐及步态不稳等症状。有先天后天之分,笔者只和大家讨论后天性眼肌麻痹。病因多由外伤、炎症、病毒感染、肿瘤压迫、脑出血、脑梗塞等等原因均可致眼肌麻痹。西医主要针对病因及营养神经治疗,疗效较慢,甚至无效,需手术矫正斜视。  相似文献   

7.
针药同治麻痹性斜视6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自2004年以来,运用中医辨证分型施治,内服汤药,配合针灸,治疗麻痹性斜视68例,并与西药治疗34例作对照,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102例均为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人.诊断依据:①复视;②眼球斜向麻痹肌作用方向的对侧,出现不同程度的转动受限;③第二斜视角大于第一斜视角.其中男62例62只眼,女40例40只眼;年龄最小20岁,最长68岁,平均56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3个月,平均2周.将102例102只眼患者以就诊先后按2∶1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68只眼和对照组34例34只眼.  相似文献   

8.
后天性麻痹性斜视是由于神经核、神经或眼外肌本身病变引起的单根或多根眼外肌完全性或部分性麻痹,肌肉的收缩力量部分或完全丧失,使眼球运动功能失调而表现出眼位偏斜的一种疾病,临床上以眼外肌的部分麻痹多见。后天性麻痹性斜视常与高血压、脑血管病、糖尿病、重症肌无力、眼部外伤、颅脑外伤、占位病变、炎症、甲状腺功能障碍等有关。笔者自2006年1月以来采用针灸配合中药、西药治疗本病,并与西药对照组观察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麻痹性斜视为眼科疑难重症之一,属中医眼科“目偏视”、“横目斜视”、“风牵偏视”等范畴。临床多表现为单眼或双眼呈目珠偏视状态,眼球运动受限,有的向一个方位运动受限,有的向几个方位运动受限,眼球运转受限程度或轻或重。本病多由于支配眼肌活动的神经受损而致,常与眼部外伤、炎症、脑血管病、重症肌无力、糖尿病、甲状腺功能障碍等有关。2000年1月-2004年12月,笔者采用针刺结合辨证治疗麻痹性斜视60例,取得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马天伟  张琴 《四川中医》2010,(8):115-116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后天性麻痹性斜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后天性麻痹性斜视11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临床疗效、平均治愈时间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6%,平均治愈时间35.5±5.6天,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后天性麻痹性斜视疗效好,病程缩短。  相似文献   

11.
麻痹性斜视的针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麻痹性斜视为眼科的疑难重症之一。本病多由于支配眼肌活动的神经受损而致。中医称为“风牵偏视”“风牵(口呙)僻”“视一为二”。其发病原囚极为复杂,常与外展神经炎、眼部周围外伤、脑血管痫、重症肌无力,突眼性甲  相似文献   

12.
外伤引起的麻痹性斜视虽不多见,但给病人带来较大的痛苦。1976年以来,笔者先后收治因外伤造成麻痹性斜视4例均愈。现报导如下: 一、临床资料拳击伤1例,伴上眼睑下垂;骑自行车摔伤1例,伴面瘫;车祸1例,伴上眼睑下垂,面瘫;压伤1例。主穴取睛明、瞳子髎、太阳、球后。配穴:上眼睑下垂者加阳白、丝竹空;面瘫者加四白、颊车、地仓、承浆、迎香、下关、合谷。二、治疗方法患者端坐,皮肤常规消毒,睛明直刺,快速进针1~1.5寸,轻轻捻转,眼球有胀感即可,太阳斜刺1.5寸,瞳子髎、球后中等刺激。伴上眼睑下垂者加刺阳白  相似文献   

13.
针药并用治疗卒中后麻痹性肠梗阻4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淑强 《新中医》2006,38(5):59-60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治疗卒中后麻痹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针药组48例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同时,配合针刺(取穴:中脘、天枢、水道、归来、足三里、丰隆、上巨虚、脾俞、胃俞、肾俞)和中药(处方:生大黄、厚朴、当归、芒硝、枳实、金银花、红花、赤芍)治疗;对照组42例单纯西医常规治疗。结果:治疗48h后,总有效率针药组为97.92%,对照组为88.1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愈时间针药组明显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药并用治疗卒中后麻痹性肠梗阻能明显缩短治愈时间,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4.
针药并用治疗胃脘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症.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本人从事教学、临床工作20余年.在临床实践中,注重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宏观辨证与微观辨病相结合,用针灸和中药并用治疗胃脘痛(主要是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所致者),取得了满意疗效,许多胃脘痛得以根治.现将典型病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一、针刺百会穴3~5分,留针一小时,并徐徐推无明指120次(从指尖至本节后)、小指7次(从指尖至大陵内),再从大陵穴向中指尖推7次即可。起针后点刺四缝穴挤出黄色粘液。二、服中药方;生柏叶15克,百部10克,胆南星6克,天竺黄6克,麦冬10克,元参10克,米壳10克,冰糖5克。以水500毫升煎取200毫升,每岁服1毫升,依次类推,日服4~6次。  相似文献   

16.
针药并用治疗流行性腮腺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柳美玲 《四川中医》2005,23(11):107-107
目的:提高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针刺与中药汤剂配合治疗流行性腮腺炎30例。结果:30例均痊愈。结论:针药并用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疗效显著、疗程短,可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面瘫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要表现的病症。中医称之为“口僻”、“吊线风”。相当于西医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表现以口眼歪斜,常在睡眠醒来时发现一侧面部肌肉板滞、麻木、瘫痪,额纹消失,眼裂变大,露睛流泪,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歪向健侧,病侧不能皱眉、闭目、露齿、鼓颊,部分患者初起时有耳后疼痛,还可出现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病程迁延日久可致瘫痪,肌肉出现挛缩,口角反牵向患侧。  相似文献   

18.
三叉神经痛是三叉神经分布区短暂的反复发作性剧痛,表现为历时短暂的电击样、刀割样或撕裂样剧痛,每次数秒至一二分钟,突发突止,间歇期完全正常.中医学将本病归属于"面痛"范畴.  相似文献   

19.
针药并用治疗带状疱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唐军莉 《光明中医》2000,15(5):40-40
带状疱疹是疱疹病变感染所致。中医称为“蛇串疱”、“缠腰火丹。”该病来势急骤 ,疼痛难忍。我们采用针药并用的方法进行治疗 ,效果较为明显 ,滋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 7例 ,均为 1 993年以来我科的住院患者。其中男性 1 1例 ,女性 6例。年龄最大6 2岁 ,最小 2 7岁 ,平均年龄 41 5岁。病程 1~ 5天 ,平均 2、3天 ,疱疹在胸肋部 1 1例 ,腰背部 4例 ,头面部 1例 ,上肢 1例。临床表现 :患处皮肤红 ,疱疹尖端有小水疱 ,成簇密集成片 ,灼热疼痛 ,触之尤甚 ,彻夜难眠 ,疱疹呈带状分布 ,口苦咽干 ,溲赤便秘 ,舌质红 ,苔黄 ,脉弦数。2 治…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