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陈光星 《国医论坛》2012,27(2):42-44
风湿病是一组以内科治疗为主的肌肉骨骼系统疾病,包括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及各种原因引起的关节和关节周围软组织(包括肌肉、肌腱、韧带、滑囊等)的疾病,常见的有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性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目前风湿病已达数百种。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金匮》在风湿病源流中的历史地位和重要作用研究发现:《金匮》这本中医经典名著创立了风湿病病名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其在风湿病病因病机源流中起到了承上启下作用;《金匮》创建了风湿病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给后人开拓了思路,并具有完善的风湿病治疗方法且一直影响着历代医家;在风湿病史上《金匮》对国内外的影响意义深远,对后世临床工作具有重要指导作用;《金匮》“治未病”学术思想一直影响着后世风湿病预防保健工作。  相似文献   

3.
程岚 《北京中医药》2010,29(6):423-425
风湿性疾病属中医学"痹证"范畴,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对其理法方药进行了一定的论述,尤其是仲景提出的治法,如祛风散寒通痹法、温阳散寒通痹法、除湿蠲痹法、淡渗利湿法、益气固表除湿法、清热通络止痛法、益气养血法、补益肝肾法等,对后世临床治疗风湿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金匮要略》在湿病篇、中风历节病篇及痰饮病篇等对风湿病的成因、病机、脉证论治辨证方面,已有全面的论述。如在湿病篇中,将湿病分为外湿、内湿和内外俱湿三种类型。发汗与利小便为治疗湿病的两大法则。外湿用微微发汗,照顾阳气,使风湿俱从汗而解,禁用大汗、攻下、...  相似文献   

5.
《金匮要略》治疗内伤风湿病五法精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们经过几十年的的临床和教学经验总结,学习汉代张仲景从实践中总结的内伤风湿病治疗方法,继承和发扬了《内经》治疗方法,使治疗内伤风湿病方法具体化,去粗取精,得其要点和体会,详细介绍了治疗内伤风湿病的五种方法:补益肝肾法;健脾护胃气法;阴阳双补法;甘温补阳,调和阴阳法;甘温益气,通阳行痹法。《金匮要略》治法至今仍广泛应用于临床,一直影响着当代医家和广大医务工作者。  相似文献   

6.
对《金匮要略》关于风湿病的治法进行了探讨。主要有祛风寒湿法,如桂枝芍药知母汤、乌头汤;利小便祛湿法,如麻杏苡甘汤用薏苡仁;微汗法,如麻黄加术汤、麻杏苡甘汤;温阳祛风湿法,如桂枝附子汤、甘草附子汤;温中祛寒湿法,如肾着汤;涌吐风痰法,如藜芦甘草汤;外治法,如纳药鼻中、针刺;补肾法,如八味肾气丸;补气养血法,如防己黄芪汤、薯蓣丸。  相似文献   

7.
梁万洪 《光明中医》2015,30(2):229-231
本文通过研究《金匮要略》原文,结合针灸学理论探讨《金匮要略》中针灸疗法的具体应用方法及其在疾病预防、治疗和预后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对<金匮要略>关于风湿病的治法进行了探讨.主要有祛风寒湿法,如桂枝芍药知母汤、乌头汤;利小便祛湿法,如麻杏苡甘汤用薏苡仁;微汗法,如麻黄加术汤、麻杏苡甘汤;温阳祛风湿法,如桂枝附子汤、甘草附子汤;温中祛寒湿法,如肾着汤;涌吐风痰法,如藜芦甘草汤;外治法,如纳药鼻中、针刺;补肾法,如八味肾气丸;补气养血法,如防己黄芪汤、薯蓣丸.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金匮要略》含芍药类方在风湿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根据《金匮要略》辨证论治理论结合现代医学实践,应用芍药类方对风湿病进行临床治疗观察。结果:临床观察效果明显,所报道风湿病中几种不同病例均取得了良好效果,并对芍药抗风湿的现代药理研究进行了总结,说明白芍总苷具有抗炎、免疫调节、镇痛等作用。结论:应用《金匮要略》含芍药类方治疗风湿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李昕  龚谨 《河北中医》2009,31(6):928-929
清代医学家徐彬所注《金匮要略论注》(以下简称《论注》)成书于康熙十年,为现存较早的《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全注本,一经刊刻,即广为流传,堪称推广仲景学术之功臣。其注释颇具特色,就其形式而言,可总括为“先注后论,间以眉批”。由于徐彬于《论注·凡例》中自书“拙著有注有论,正义疏释,备于注,或有剩义,及总括诸证,不可专属者,见于论,更有经义可借以发本文之覆者,别具上方”,故诸学者多认为《论注》中眉批完全出自徐彬之手。然而我们详加考证后认为,《论注》眉批并不完全出自徐彬之手,具体考证如下。  相似文献   

11.
<金匮要略>所论风湿病包括湿病、历节病、虚劳病、趺蹶病、手指臂肿病等,与现代医学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性关节炎等相似,对后世治疗风湿病有着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金匮要略》治疗风湿病的方剂。以祛邪为主的方剂:以祛风湿为主的方剂主要有麻黄加术汤等;以祛寒湿为主的方剂主要有乌头汤等;以祛风痰为主的方剂主要有藜芦甘草汤;以祛热邪为主的方剂主要有白虎加桂枝汤等;以祛风邪为主的方剂主要有阳旦汤等。以扶正为主的方剂:以扶正祛邪为主的方剂主要有薯蓣丸等;以扶正为主的方剂主要有小建中汤等。《金匮要略》针对胸痹、心痛的方剂:主要有栝蒌薤白白酒汤等。  相似文献   

13.
泻下法是通过荡涤肠胃,泻下大便,使停留于肠胃的宿食、燥屎、实热、冷积、瘀血、痰结、水饮等从下而出,以解除疾病的一种治法。《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即是泻下法的立法依据。对于邪在肠胃,如大便不通、燥屎内结、热结便秘、停痰留饮、瘀血内蓄、  相似文献   

14.
江月斐 《光明中医》2010,25(4):732-733
<正>《金匮要略》是我国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它既具有中医基础理论的内容,又具有临床学科的性质,被列为中医的四大经典之一,是全国各中医院校中医本科必修的一门临床基础课程。但由于该书的成书年代久远,有些原文文义  相似文献   

15.
1.以脉象揭示某一病证 《痉湿暍病篇》有:“夫痉脉,按之紧如弦,直上下行。”《疟病篇》:“疟脉自弦……。”《水气病篇》:“脉得诸沉,当责有水”;“水之为病,其脉沉小属少阴”。等均为以脉示病,辨证的典型。指出紧如弦的脉主痉病;弦脉主疟病;沉脉或沉小脉主水。再如“腹满脉微弦”,“寒疝脉弦紧”等亦是以脉象揭示病证的。 2.以脉象鉴别病证异同 (1)辨病名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篇》:“脉数虚者为肺痿,数实者为肺痈”。肺痿、肺痈的病变部位虽均在肺,但肺痿是肺的津液过度耗损,  相似文献   

16.
《金匮要略》侯氏黑散临床偶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氏黑散方出自仲景《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篇》 ,论曰 :“侯氏黑散 ,治大风四肢烦重 ,心中恶寒不足者。”方药组成 :菊花四十分 ,白术十分 ,细辛三分 ,茯苓三分 ,牡蛎三分 ,桔梗八分 ,防风十分 ,人参三分 ,矾石三分 ,黄芩五分 ,当归三分 ,干姜三分 ,川芎三分 ,桂枝三分。上十四味 ,杵为散 ,酒服方寸匕。日一服 ,初服二十日 ,温酒调服。禁一切鱼肉大蒜 ,常宜冷食 ,六十日止 ,即药积在腹中不下也 ,热食即下矣 ,冷食自能助药用。仲景取侯氏黑散作为治疗中风病的主方。本方针对痰热中风外夹寒邪之证而设。由于病人平素气血亏损 ,虚阳上…  相似文献   

17.
李梦华  马亮 《光明中医》2016,(16):2435-2436
目的探讨微课在《金匮要略》中的教学效果。方法随机选取二年级两个班级,其中一班采用传统教学授课,另一班采用微课授课,课堂结束后以笔试考核形式比较两班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传统授课班学生成绩优良率为52.83%,微课授课班为70%。结论采用微课授课,更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质量。  相似文献   

18.
从理论上对《金匮要略》辨治历节病的学术思想进行探析和总结。认为张仲景是在继承《内经》有关痹病指导思想的基础上对特殊类型痹病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和创新,其病因病机包括肝肾不足,寒湿侵袭;内有蕴热,复感外邪;阴血不足,风邪侵袭;气虚湿盛,汗出当风;偏食酸咸,内伤肝肾。主要证候有风寒湿痹阻、化热伤阴证和寒湿痹阻证,分别应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和乌头汤治疗,对后世风湿病临床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9.
《金匮要略》脉诊运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鲁芬 《国医论坛》2001,16(1):9-10
探析《金匮要略》的脉诊运用,展现仲景凭脉识病、确定病位、推求病因病性、阐述病机、指导治疗、判断预后的独到之处,并具有广泛、准确、巧妙等特点,进而说明该书为脉学的发展做出了具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例一:王××、男、30岁、工人。素体较弱。几天前水下作业,约两小时。出水后受风,当时即感身冷,次日发冷发烧。自汗出、怕冷、鼻塞、头痛、头重,全身关节疼痛、四肢沉重,饮食不香、心悸、小便少,面肢微肿。脉沉细缓、舌淡红,苔薄白。分析:病人曾下水作业,感受风寒湿邪,痹阻经络,侵入关节,故发冷发烧、鼻塞、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