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制备莪术油β-环糊精包合的最佳工艺。方法 采用对比试验,以挥发油的包合率为指标评价包合方法;采用正交实验,以莪术油包合率与利用率的评分为指标,评价莪术油肛环糊精包合的工艺条件;采用单因素试验,以包合物中的含油量为指标,研究制备过程中添加吸收剂对β-环糊精包合物中挥发油保存量的影响。结果 最佳包合工艺条件为:饱和水溶液法,莪术油与肛环糊精之比为1:4,20℃,包合1h;添加糊精或可溶性淀粉可提高包合物中油含量。结论 饱和水溶液法优于研磨法,添加吸收剂可提高包合物中的含油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小儿肺炎冲剂中鱼腥草挥发油β-环糊精最佳包合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挥发油包结率和包合物收得率为评价包合工艺指标,并采用薄层色谱、差热分析、红外分析验证包合物的形成。结果饱和水溶液法最佳包合条件:β-环糊精和油的比例为6∶1,包合温度为40℃,饱和时间为2h。结论该工艺可用于鱼腥草挥发油的β-环糊精包合。  相似文献   

3.
王静  邢煜军  张保国  李钦 《中成药》2011,(9):1607-1610
目的 研究β-环糊精包合甘松挥发油的最佳工艺.方法 以包合物收率,挥发油包合率,包合物含油率3指标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对饱和水溶液法,超声法,研磨法进行比较,采用L9(34)正交实验法,优选研磨法的最佳包合工艺条件,并采用TLC法对包合物进行验证.结果 研磨法制备甘松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较为理想,研磨法最佳工艺条件为:β-环糊精与挥发油的比例为6∶1(g∶ mL),加2倍量蒸馏水,研磨30 min.结论 确定了甘松挥发油β-环糊精的最佳包合工艺,包合前后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没有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4.
杜帆  夏新华  赵碧清  兰星  朱青 《中成药》2012,34(8):1604-1606
目的 优选桂枝、当归混合挥发油的β-环糊精包合工艺.方法 以挥发油包合率为评价指标,对饱和水溶液法与研磨法进行了比较试验,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了饱和水溶液法的最佳包合工艺条件,并采用TLC法对包合物进行了分析.结果 饱和水溶液法用于包合桂枝、当归混合挥发油优于研磨法,其最佳包合工艺条件是:油与β-环糊精的投料比为1∶8 (mL∶g),包合温度为40℃,搅拌时间为3h,所形成的包合物得到了TLC试验证实.结论 本实验为确定桂枝、当归混合挥发油的合理包合工艺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白纸扇感冒颗粒中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优选白纸扇感冒颗粒中挥发油β-环糊精(β-CD)包合物的制备工艺。方法:以挥发油包合率、包合物收得率及包合物含油率为指标,从饱和水溶液法、超声法、研磨法中挑选最佳制备方法;以挥发油包合率和包合物收得率为综合评价指标,选取挥发油与β-CD投料比、包合温度、包合时间、β-CD与水的比例为影响因素,采用正交试验优选挥发油包合工艺;应用TLC,UV及显微成像对制备的包合物进行物相鉴别。结果:最佳的包合方法为饱和水溶液法,其最佳包合工艺为挥发油-β-CD 1∶8,包合温度55℃,搅拌时间3 h,β-CD-水1∶10;TLC,UV及显微成像分析结果均显示挥发油与β-CD已形成包合物。结论:优选的包合工艺简单、稳定可行,适合工业化大生产。  相似文献   

6.
穿蛭膏药材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β-环糊精包合穿蛭膏药材中挥发油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 以包合物收得率、挥发油利用率、丹皮酚包合率为指标,比较超声法、饱和水溶液法、研磨法的包合效果,确定最优包合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方法优选超声法制备挥发油β-环糊精的最佳包合工艺条件.并对制成的包合物进行鉴别和稳定性考察.结果 最佳包合工艺条件为:挥发油与β-环糊精比例1:6(mL:g);包合时间30 min;包合温度50℃;超声功率250 W.结论 优选的包合工艺条件制备的包合物质鼍稳定,包合率及收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优化荆防颗粒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方法 以挥发油包合率、包合物得率为评价指标,比较胶体磨法、饱和水溶液法、超声法包合物制备工艺,确定包合方法;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以挥发油包合率、包合物得率的综合评分为考察指标,考察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比例(1∶6~1∶10)、β-环糊精与水的比例(1∶2~1∶4)以及研磨包合时间(15~25分钟)对包合物制备工艺的影响,通过气相色谱法对包合前后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检测。结果 经对比,胶体磨法得到的包合物挥发油包合率(80.37%)和包合物得率(86.55%)均高于饱和水溶液法(75.19%、79.49%)和超声法(68.38%、72.05%),故选择胶体磨法制备荆防颗粒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优选出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挥发油∶β-环糊精为1∶8,β-环糊精∶水为1∶3,研磨包合时间为21分钟,3次验证实验结果显示,挥发油包合率平均为85.98%,包合物得率平均为92.51%。结论 优选的荆防颗粒挥发油包合工艺包合率和包合物得率均较高,包合工艺科学、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优化行气那尼花颗粒中挥发油的β-环糊精(β-CD)包合工艺.方法: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行气那尼花颗粒挥发油β-CD包合物.以挥发油包合率和包合物收得率为综合评价指标,采用均匀试验考察挥发油与β-CD的比例、包合温度、包合时间对包合工艺的影响.应用XRD,DSC,IR,UV及TLC对制备的包合物进行表征.结果:最佳包合工艺为挥发油与β-CD比例1∶11,包合温度60℃,包合时间1h,挥发油包合率达96.84%.表征试验证实,挥发油β-CD包合物已经形成.结论:行气那尼花挥发油β-CD包合物制备工艺稳定可行,可推广于产业化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菊花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包合工艺进行研究,并考察其稳定性。方法:用β-环糊精经饱和水溶液法和研磨法对菊花挥发油进行包合,测定包合物得率和包合率。测定不同贮藏时间及贮藏方法下菊花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中挥发油的含油量。结果:菊花挥发油用β-环糊精经饱和水溶液法和研磨法包合,包合物得率、包合物中菊花挥发油的包合率等无明显差异;而饱和水溶液法较研磨法简便。菊花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稳定性较菊花挥发油大大提高。结论:β-环糊精包合技术适用于提高菊花挥发油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制备白术、木香混合挥发油的β-环糊精包合物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以挥发油包合率为评价指标,对饱和水溶液法、研磨法及超声法进行了比较试验,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研磨法的最佳包合工艺条件;通过薄层色谱(TLC)、差示热分析(DSC)、气质联用(GC/MS)、X射线粉末衍射(XRD)、显微成像法对包合物进行鉴定.结果:优选出的包合方法为研磨法,最佳包合工艺是:β-环糊精与挥发油的投料比为10 g:1 mL,加3倍量水,研磨3 h.混合挥发油包合前后,成分未见明显改变,包合物、β-环糊精及挥发油与β-环糊精物理混合物的图谱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本实验优选出的包合工艺合理,包合率高;和β-环糊精、物理混合物相比包合物有明显特征,表明包合物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优化香附挥发油的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方法:以饱和水溶液法包合挥发油,以包合率为评价指标,采用三因素五水平的星点设计考察β-环糊精一香附挥发油投料比例(m/v)、包合温度和包合时间对制备工艺的影响,对结果进行多元线性和二项式拟合,效应面法筛选出最佳工艺条件进行预测分析.结果:优化得到最佳包合工艺条件:β-CD:挥发油(w/v)为6,包合温度为42.5℃,包合时间为2.5小时.结论:通过星点设计-效应面法适用于香附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优化,所建立的数学模型预测性良好.  相似文献   

12.
《中成药》2019,(6)
目的优化利肝隆颗粒组分(郁金、当归、茵陈)挥发油提取、β-环糊精包合工艺。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后,以加水量、药材粒度、蒸馏时间为影响因素,挥发油收率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饱和水溶液法制备β-环糊精包合物,以包合温度、搅拌时间、挥发油与β-环糊精比例为影响因素,包合物含油率、收率及包合率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优化包合工艺。通过TLC、SEM、XRD法进行验证。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药材粒度≥2.5目(孔径7.9 mm),加水量12倍,蒸馏时间8 h,挥发油收率0.60%;最佳包合工艺为包合温度35℃,搅拌时间90 min,挥发油与β-环糊精比例1∶6,包合物含油率14.95%,收率80.02%,包合率89.12%。所得包合物包合状态良好。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利肝隆颗粒组分挥发油提取和后续β-环糊精包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β-环糊精包合连翘、薄荷混合挥发油的最佳工艺。方法:以挥发油包合率、包合物得率为综合评价指标,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连翘、薄荷混合挥发油β- 环糊精包合物,通过L9(34)正交实验考察了挥发油与β- 环糊精的配比、包合温度及包合时间对制备工艺的影响,找出最佳的制备工艺条件并进行了放大验证。并用TLC、显微镜鉴别的方法对包合物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优选出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配比为1∶8,包合温度为55℃,包合时间为3h。结论:本实验为连翘、薄荷混合挥发油包合工艺获得最佳工艺参数及产业化放大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邬国栋  张东  李教社  刘硕  梁清 《中药材》2006,29(6):603-605
目的:研究β-环糊精包合心脑通泰胶囊中挥发油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包合率和收率为指标,筛选出饱和水溶液法的最佳工艺条件,并且用差示扫描量热法验证包合物的形成。结果:最佳包合条件为β-环糊精和油的比例6:1,包合温度60℃,搅拌2h。结论:包合条件易于控制,所得包合物包合率和收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小檗碱-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优选小檗碱-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包合物的收率、包合率为评价指标,优选包合温度、包合时间、主客分子投料比,确定最佳包合条件。结果:饱和水溶液法制备小檗碱-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工艺为:温度为80℃,包合2 h,主客分子投料比为4∶1(g.g-1)。结论:优选的包合条件包合物收率及小檗碱包合率高,工艺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6.
唐林  夏新华  周莉莉  杜阳 《中成药》2015,(2):419-423
目的优选乳痛软坚片中挥发油β-环糊精(β-CD)包合物的制备工艺。方法以挥发油包合率、包合物收得率为指标,比较饱和水溶液法与研磨法;结合单因素试验法,采用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对研磨法包合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研磨法优于饱和水溶液法,其最佳包合工艺条件为β-CD(g)与挥发油(m L)投料比为10∶1,加水量3倍,研磨时间2.5 h。结论优选的包合工艺合理、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7.
朱冉  郭玫  魏舒畅  余晓晖  杨霞 《中药材》2012,(8):1322-1326
目的:优选制备当归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方法。方法:采用单因素筛选及正交实验相结合,以包合率为指标,优选最佳包合工艺。结果:最佳包合方法为饱和水溶液法,包合条件为当归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比例为1∶8,β-环糊精与水的比例为1∶6,搅拌时间4 h。结论:优选的包合工艺操作简便、工艺稳定、挥发油包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当归、甘松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平  刘志辉  钱芳 《中成药》2010,32(4):667-669
目的:考察当归、甘松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的影响因素并确定最佳工艺.方法:以挥发油包合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优选工艺条件;采用薄层色谱法和紫外光谱法对包合物进行验证.结果:两种包合方法对比表明,饱和水溶液法优于超声波法;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工艺为每1 mL挥发油以4倍量乙醇溶解,加至10g β-环糊精饱和水溶液中,搅拌3 h,溶解挥发油的溶剂用量对包合效果有显著影响.结论:所选包合工艺包合率高,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19.
β-环糊精包合小儿腹泻外敷凝胶中挥发油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确定β-环糊精包合小儿腹泻外敷凝胶中挥发油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包合物产率和挥发油利用率为评价指标,比较了饱和水溶液法、超声法、研磨法包合的优劣;并采用L9(34)正交实验对超声法进行工艺优选。结果确定超声法来制备此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最佳制备工艺为:挥发油与环糊精投料比为1∶6,温度为40℃,超声时间15min。结论优选工艺简单、稳定、快速、可行。  相似文献   

20.
四逆泡腾片中挥发油提取及包合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四逆泡腾片中干姜油的提取及其β-环糊精包合的最佳工艺.方法:运用正交试验考察加水倍量、浸泡时间、蒸馏时间对挥发油提取量的影响;对胶体磨法、饱和水溶液法、超声法进行比较试验,以挥发油包合率、包合物收得率和包合物含油率为综合评价指标,选择最佳包合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胶体磨法的最佳包合工艺,并对包合物进行验证.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药材不浸泡、加6倍量水、蒸馏8h;胶体磨法的最佳包合工艺为挥发油与β-环糊精按(1 mL:8 g)投料、包合时间45 min,加水量80 mL.结论:胶体磨法包合干姜挥发油,工艺简单、可行,适合工业化大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