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究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CST4)在哈萨克族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0年至2020年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9例接受手术治疗的哈萨克族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新鲜组织标本及石蜡包埋的组织标本。用RT-qPCR及免疫组化法检测食管癌组织与对应癌旁组织中CST4的表达。用χ2检验分析CST4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资料之间的关系。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CST4表达与患者术后生存期的关系。结果 CST4 mRNA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应癌旁组织(P<0.05)。CST4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率(53.1%, 26/49)明显高于对应癌旁组织(28.2%, 11/39)(χ2=5.506,P<0.05)。CST4表达与淋巴结转移(P<0.05)和TNM分期(P<0.01)有关,CST4高表达者淋巴结转移率更高,肿瘤TNM分期更晚。单因素生存分析发现,CST4表达水平(P<0.01)、肿瘤浸润深度(P<0.05)和TNM分期(P<0.01)均与患者生存率相...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LCE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食管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分别用免疫组化(IHC)和甲基化特异PCR(MSP)方法检测51例新疆哈萨克族食管鳞癌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PLCE1蛋白表达水平及其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分析其与病理资料相关性;分别用Western blot及MSP检测食管鳞癌细胞在5-aza-dC作用前后PLCE1蛋白表达及启动子甲基化变化情况。结果新疆哈萨克族食管鳞癌组织中PLCE1蛋白表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而其基因甲基化水平则较低(P 0.001),且蛋白高表达的癌组织中其甲基化水平低于蛋白低表达的癌组织(P=0.028),PLCE1甲基化水平与其蛋白表达水平具有明显的相关性(χ~2=4.791,P=0.028),并与患者的淋巴结及远处转移(χ~2=7.242,P=0.027)和TNM分期(χ~2=7.883,P=0.019)明显相关;在食管鳞癌细胞系中PLCE1甲基化程度同样与蛋白表达水平成反比,5-aza-dC处理可抑制TE-1和Kyse150的PLCE1甲基化,提高其蛋白表达。结论食管鳞癌组织中PLCE1甲基化低与其蛋白表达高、淋巴结和远处转移及TNM分期相关,5-aza-dC处理可抑制PLCE1甲基化程度,增高其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TGF-β1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PTC)侵袭和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收集PTC的石蜡包埋标本,运用免疫组化染色对上皮-间叶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相关标志物及TGF-β/Smad信号通路蛋白进行检测。体外培养PTC细胞株BCPAP,添加诱导因子进行处理,分别通过CCK-8法和Transwell法检测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TGF-β/Smad信号通路和EMT标志物的表达。结果 PTC和淋巴结转移癌中上皮标志物E-cadherin表达减弱,间叶标志物vimentin表达增强(79.5%vs 81%)(P<0.05);PTC和淋巴结转移癌中TGF-β1(70.5%、76.9%)和Smad2/3(65.9%、69.2%)的阳性率升高(P<0.01)。体外细胞实验发现添加TGF-β1组与其余两组相比,Smad2(1.229±0.016)、Smad3(2.208±0.084)和p-Smad2/3(0.55...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PDCD5、MDM2、Tip60和P53在新疆食管鳞癌患者的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 RT-PCR检测PDCD5、MDM2和Tip60 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DCD5、MDM2、Tip60和P53蛋白的表达(18例哈萨克族、22例汉族).结果 癌组织中PDCD5、MDM2和...  相似文献   

5.
Nrf2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Nrf2(Nuclear factor E2 p45-related factor2)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Nrf2在32例食管鳞癌,30例癌旁组织,21个阳性淋巴结和24个阴性淋巴结组织中的表达。结果:Nrf2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核中,在食管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8.13%,显著高于癌旁组织(13.33%),淋巴结癌转移阳性组织中的表达率(66.67%)也显著高于淋巴结癌转移阴性组织中的表达水平(20.83%),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rf2的阳性表达随淋巴结的转移度的增加而表达增加(P<0.05),但在不同年龄、性别、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及不同部位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Nrf2在食管鳞癌中高表达,表达的高低与淋巴结转移与否及转移度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富亮氨酸α2糖蛋白1(leucine-rich alpha-2-glycoprotein 1, LRG1)及转化生长因子beta 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1, TGF-β1)在膀胱尿路上皮癌(bladder urothelial carcinoma, BUC)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LRG1、TGF-β1及Ki-67在64例BUC组织及25例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析LRG1、TGF-β1在各组间表达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 LRG1在BUC组织中强阳性27例(42.19%),癌旁组织中强阳性仅2例(8.0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F-β1在BUC组织中阳性49例(76.56%),在癌旁组织中阳性10例(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LRG1与TGF-β1表达呈正相关(r2=0.658 2,P<0.05);LRG1、TGF-β1表达均与BUC病理学分级、浸润深度及Ki-67增殖指数相关(P<0.05)。结论 ...  相似文献   

7.
目的 从基因水平探讨新疆哈萨克族食管鳞状细胞癌HLA-DRB1和DQB1等位基因的遗传易感性,为寻找哈萨克族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易感基因提供线索.方法 运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技术,检测新疆哈萨克族食管鳞状细胞癌200例、正常食管黏膜177例HLA-DRB1 *0901、1501和DQB1 *0301、0602等位基因的分布.结果 新疆哈萨克族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HLA-DRB1 *1501、DQB1 *0301和DQB1 *0602基因分布频率(0.455,0.760和0.690)明显高于177例正常食管黏膜上述等位基因分布频率(0.232,0.520,0.5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2.78,2.93,1.80;P值均<0.05);新疆哈萨克族食管鳞状细胞癌HLA-DRB1 *0901等位基因分布频率(0.105)与哈萨克族正常食管黏膜(0.102)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1036,P>0.05);HLA-DQB1 *0602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在哈萨克族中低分化鳞状细胞癌组中的分布频率(0.742)高于高分化鳞状细胞癌组(0.59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LA-DRB1 *1501、DQB1 *0301和DQB1 *0602可能是哈萨克族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易感基因,HLA-DQB1 *0602与哈萨克族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分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中Wnt通路拮抗基因家族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SFRP)基因的甲基化状态,探讨其与食管鳞癌发生的关系。方法: 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CR)及RT-PCR的方法检测78例食管鳞癌及相应癌旁非肿瘤组织中 SFRP1 、 SFRP2 、 SFRP4 和 SFRP5 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及mRNA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Wnt通路中心因子β-catenin蛋白表达的关系。结果: 在食管鳞癌组织中, SFRP1 、 SFRP2 、 SFRP4 和 SFRP5 基因的甲基化率分别为65.4%(51/78)、69.2%(54/78)、62.8%(49/78)和52.6%(41/78),均明显高于癌旁非肿瘤组织(P<0.01)。这4个基因的甲基化率与肿瘤患者的组织学分级及临床分期均无关,但它们共同发生甲基化的频率则与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0.05)。这4个基因mR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2.3%(33/78)、46.2%(36/78)、50.0%(39/78)和39.7%(31/78),均明显低于癌旁非肿瘤组织(P<0.01)。在发生甲基化的食管癌组织中这4个基因的mRNA表达阳性率及β-catenin蛋白的异质表达率均明显低于未发生甲基化的癌组织,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 食管鳞癌组织中 SFRP1 、 SFRP2 、 SFRP4 和 SFRP5 基因均呈高甲基化状态,并有可能通过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参与了食管癌的发生。联合检测SFRP基因家族甲基化状态对于食管癌的预后判断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食管鳞癌组织中L型氨基酸转运载体-1(Large neutral amino acid transporter-1,LAT-1)、巨噬细胞刺激蛋白受体(Recepteur d''origine nanta,RON)蛋白的表达与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本院收治的食管鳞癌患者11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Envision法)对其食管鳞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LAT-1、RON蛋白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对比不同食管鳞癌组织与癌旁组织间LAT-1、RON蛋白表达水平;对比不同临床特征食管鳞癌组织间LAT-1、RON蛋白表达情况;分析食管鳞癌组织中LAT-1、RON蛋白表达相关性.结果:LAT-1在癌旁组织中无阳性表达,但在食管鳞癌组织中有阳性表达.食管鳞癌组织LAT-1、RON蛋白阳性率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食管鳞癌组织中LAT-1、RON蛋白表达在不同分化程度、临床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中表达均有差异(P<0.05).Spearman轶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在食管鳞癌组织中,LAT-1与RON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LAT-1、RON蛋白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显著相关,并能作为一种新的预后判断指标和治疗靶点,为临床病情诊断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检测mir-18a-5p、mir-23a-3p、mir-24-3p、mir-25-3p和TGF-β1在食管鳞癌(ESCC)患者肿瘤微环境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它们在ES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 收集52例ESCC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手术标本;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ECA-109、TE-1细胞株、正常食管上皮细胞和52例ESCC患者手术标本的mir-18a-5p、mir-23a-3p、mir-24-3p、mir-25-3p和TGF-β1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TGF-β1在上述细胞以及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正常食管上皮细胞相比,mir-18a-5p、mir-24-3p、mir-25-3p、mir-23a-3p在ESCC细胞株ECA-109中的表达明显增高(P<0.05),其中前3种miRNA在ESCC细胞株TE-1的表达明显增高(P<0.05);TGF-β1在ESCC细胞株ECA-109、TE-1中明显低表达(P<0.05).与癌旁组织对照组相比,52例ESCC患者癌组织标本的mir-18a-5p、mir-23a-3p、mir-24-3p、mir-25-3p显著升高[上调比例分别为86.5% (45/52)、63.5% (33/52)、78.8%(41/52)、86.5%(45/52),P<0.05],TGF-β1显著降低(P<0.05).ESCC患者mir-18a-5p、mir-23a-3p、mir-24-3p、mir-25-3p的高表达和TGF-β1的低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位置等无明显关系,但mir-18a-5p、mir-23a-3p与患者癌组织分化程度相关,mir-25-3p与患者癌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范围相关(P<0.05).癌组织中TGF-β1的低表达与患者癌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范围相关(P<0.05).mir-18a-5p、mir-23 a-3p与TGF-β1的表达无相关性,mir-24-3p、mir-25-3p与TGF-β1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ESCC肿瘤微环境中mir-18a-5p、mir-23a-3p、mir-24-3p、mir-25-3p和TGF-β 1可能在ESCC的发生发展中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胃癌恶性生物学行为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手术切除胃癌组织中的TGF-β1、HIF-1α及VEGF的表达,分析其与胃癌患者的病理分级、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等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探讨其作为判断胃癌患者预后指标的可能性。结果 TGF-β1、HIF-1α、VEGF在150例胃癌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62.7%、59.3%和63.3%;在癌旁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10.7%、22%和13.3%,三者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TGF-β1的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TGF-β1阳性的患者比其阴性的患者更易发生淋巴结和远处转移;HIF-1α、VEGF的表达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相关性(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TGF-β1、HIF-1α、VEGF表达与肿瘤的生物学特征密切相关,可能是肿瘤侵袭转移的机制之一;检测TGF-β1、HIF-1α、VEGF对预测肿瘤侵袭转移及判断预后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2.
食管鳞癌组织中TIG1基因甲基化及其mRNA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他扎罗汀诱导基因1(tazarotene-induced gene-1, TIG1)基因甲基化及表达与食管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43例食管鳞癌组织、20例癌旁组织和15例正常组织中TIG1基因甲基化状态;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法检测TIG1 mRNA的表达。结果:食管鳞癌组织TIG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为25.6%(11/43),癌旁组织5.0%(1/20),正常组织中未检测到其甲基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甲基化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生长部位和分化程度无关(P>0.05),但与患者TNM分期(P<0.01)及淋巴结转移(P<0.05)有关。鳞癌组织TIG1 mRNA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5)及正常组织(P<0.01),甲基化组织TIGI mRNA表达显著低于非甲基化组织(P<0.01)。结论:甲基化可能是食管鳞癌中TIG1基因失活的重要机制,与患者病理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caspase-9、Smac蛋白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细胞凋亡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80例经病理确诊为食管鳞癌病例的癌组织、正常组织及癌旁组织进行caspase-9和Smac蛋白半定量免疫组化分析,用TUNEL法检测石蜡切片中肿瘤细胞凋亡情况。 结果 (1)Smac 、caspase-9在食管正常组织、鳞癌组织、癌旁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2.50%,63.75%,77.50%和85.00%,58.75%,7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Smac表达阳性的51例中,Caspase-9蛋白阳性表达47例,占92.16%(47/51),两者表达有极强的关联性。(3)在Smac蛋白表达阳性组平均癌细胞凋亡率(19.186±1.331),明显高于Smac蛋白表达阴性组(10.316±1.661);与Caspase-9蛋白表达阳性组比较无差异。47例 Smac 与Caspase-9蛋白共表达阳性组平均细胞凋亡率(26.819±1.273)明显高于Smac 与Caspase-9蛋白共表达阴性组(6.154±1.631)。 结论 Smac、caspase-9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呈明显的正相关,二者共同参与了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在食管癌细胞的凋亡中发挥正反馈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鼠环状RNA-42398(mmucirc42398)对肝星状细胞活化的影响及机制是否与调节TGF-β1/Smads信号通路有关。方法:小鼠肝星状细胞株JS1,分成正常对照组、空载体阴性对照组(vector组)和mmucirc42398过表达组(mmucirc42398组),体外构建mmucirc42398过表达载体,通过脂质体瞬时转染法转入JS1细胞,48 h后RT-qPCR检测mmucirc42398的表达变化,PCR产物经一代测序验证其环化位点,Western blot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I型胶原(Col I)、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2、Smad3、p-Smad2和p-Smad3蛋白表达。结果:与vector组相比,mmucirc42398组的mmucirc42398表达增加(P<0.01),PCR产物测序验证了其环化位点,提示mmucirc42398过表达质粒成功转入JS1细胞并高效表达;在JS1细胞中过表达mmucirc42398后,α-SMA和Col I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TGF-β1、Smad2和Smad3蛋白表达无显著变化(P>0.05),但p-Smad2和p-Smad3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mmucirc42398能抑制肝星状细胞的活化,其机制与调控TGF-β1/smads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基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信号转导蛋白(Smads)信号通路探讨化瘀固本中药方对慢性盆腔炎(CPID)大鼠盆腔粘连的影响。方法 动物实验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模型组、对照组、实验组SD雌性大鼠采用向卵巢推注0.06 m L的25%苯酚树胶构建慢性盆腔炎大鼠模型,假手术组大鼠推注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以2 mL剂量的康妇炎胶囊和化瘀固本中药方进行灌胃给药,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以等剂量的生理盐水进行灌胃处理,每日1次,每组分别连续灌胃2周。处死大鼠剥离子宫。观察大鼠子宫,并对其盆腔粘连进行评分。免疫组化检测子宫组织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ICAM-1)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TGF-β1、p-Smad2/3的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对照组、实验组大鼠子宫粘连评分、子宫组织中ICAM-1、TGF-β1、p-Smad2/3的表达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对照组、实验组大鼠子宫粘连评分、子宫组织中ICAM-1、TGF-β1、p-Smad2/3的表达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Th17细胞在食管鳞癌患者肿瘤微环境中表达水平,探讨其在食管鳞癌进展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健康人外周血、食管鳞癌患者外周血、癌旁组织、癌组织标本,流式细胞术检测Th17细胞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RORγt、IL-17a mRNA表达水平。结果:食管鳞癌患者外周血、癌旁组织、癌组织中Th17细胞水平和RORγt、IL-17a mRNA表达水平较健康人外周血均升高,且癌组织>癌旁组织>患者外周血>健康人外周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食管鳞癌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水平升高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明显关系,但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P<0.01)。结论:食管鳞癌患者肿瘤微环境中Th17细胞水平和RORγt、IL-17a mRNA表达水平均升高,Th17细胞可能通过RORγt和IL-17a参与食管鳞癌进展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组织和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PTEN表达与上皮-间质转化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95例食管鳞癌组织和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的PTEN、E-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的表达。结果食管鳞癌组织中PTEN、E-cadherin和viment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9.5%、40.0%、58.9%,与癌旁正常组织(89.5%、76.8%、29.4%)相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食管鳞癌组织中PTEN蛋白与E-cadherin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362,P=0.001),而与vimentin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208,P=0.018)。结论 PTEN的缺失表达伴随E-cadherin的表达下调和vimentin的表达上调。PTEN可能与食管鳞癌的上皮间质转化有关,并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及浸润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肾上腺髓质素(AM)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促进肺成纤维细胞1型前胶原蛋白α1(Col1α1)、3型前胶原蛋白α1(Col3α1)基因表达及Smad2/3通路的影响,探讨AM对TGF-β1促肺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作用的机制。方法体外原代培养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FLF),利用反转录PCR(RT-PCR)观察AM及TGF-β1对HFLF的Col1α1、Col3α1 mRNA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法观察AM及TGF-β1对HFLF磷酸化Smad2/3(p-Smad2/3)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TGF-β1可以刺激HFLF的Col1α1、Col3α1 mRNA和p-Smad2/3蛋白表达,AM则可抑制基础条件下TGF-β1促进的Col3α1 mRNA表达,同时也抑制Smad2/3蛋白的表达。结论 AM可能通过Smad2/3信号转导途径,抑制TGF-β1促进的HFLF前胶原蛋白的合成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s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表达在高盐饮食诱导的大鼠血管重构中的作用及替米沙坦的干预效应。方法: 雄性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盐对照组(C组),8%高盐模型组和8%高盐+替米沙坦干预组(T组),每2周测量尾动脉压1次,根据尾动脉压又将8%高盐模型组分为模型高血压组(MH组)和模型正常血压组(MN组),喂养共24周。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主动脉和肠系膜动脉重构。通过 real-time PCR测定主动脉中膜TGF-β1、Smad2和Smad3和Smad7 mRNA表达,同时免疫组化法检测主动脉和肠系膜动脉中膜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TGF-β1、磷酸化Smad2/3(p-Smad2/3)、磷酸化ERK1/2(p-ERK1/2)及Smad7的蛋白表达和分布。结果: 与C组相比,MH组大鼠血压升高(P<0.05), MH组和MN组主动脉和肠系膜动脉中膜胶原容积分数(CVF)和中膜厚度(MT)显著增加(P<0.01),主动脉TGF-β1、Smad2 和Smad7 mRNA表达增高(P<0.05),主动脉和肠系膜动脉中膜PCNA、TGF-β1、p-Smad2/3和p-ERK1/2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Smad7表达明显降低(P<0.05);经替米沙坦干预后,主动脉和肠系膜动脉中膜CVF和MT减小(P<0.01),PCNA、TGF-β1、p-Smad2/3和p-ERK1/2表达减少(P<0.05),Smad7 表达上升(P<0.05)。结论: TGF-β1/Smads 和ERK表达异常共同参与高盐饮食致主动脉和肠系膜动脉重构的机制;替米沙坦抗动脉重构的作用可能部分是通过阻断血管紧张素Ⅱ1型(AT1)受体影响TGF-β1 /Smads 和ERK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ERK通路是否参与TGF-β/Smad 通路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原代培养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细胞分4组:(1)对照组;(2)TGF-β1组;(3)ERK阻断剂(PD98059)组;(4)TGF-β1+ ERK阻断剂(PD98059)组。MTT法测细胞的增殖活性,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VSMCs中细胞内核增殖抗原(PCNA)、Smad2/3、ERK1/2、Smad7蛋白表达及相关磷酸化蛋白含量,RT-PCR方法测VSMCs中Smad2、3、7mRNA的表达。结果: (1)各组PCNA蛋白表达和MTT法测得A值均低于对照组 (P<0.05),TGF-β1+ ERK阻断剂组与TGF-β1组相比无显著差异。(2)与对照组相比,TGF-β1组p-Smad2/3、p-ERK1/2蛋白含量和Smad7蛋白表达增高 (P<0.05),ERK阻断剂组则明显降低(P<0.05);与TGF-β1组比,TGF-β1+ERK阻断剂组降低 (P<0.05)。各组间Smad2/3、ERK1/2蛋白表达无显著差异。(3)与对照组相比,TGF-β1组Smad7 mRNA表达增高 (P<0.05),ERK阻断剂组和TGF-β1+ERK阻断剂组降低(P<0.05);与TGF-β1组比,TGF-β1+ERK阻断剂组表达降低(P<0.05)。各组内VSMCs 的Smad2、Smad3 mRNA表达无显著差异。结论: (1)TGF-β1诱导的Smad2/3蛋白磷酸化依赖ERK通路激活,但对TGF-β1的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无影响,可能有其它信号通路参与此过程。(2)ERK通路可通过蛋白和mRNA水平促进Smad7表达,反过来其又可促进ERK通路激活。(3)ERK通路对Smad2/3蛋白和mRNA水平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