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观察螺内酯对高血压大鼠肾动脉重构的影响。方法在48只雄性Wistar大鼠中,随机选出36只,以腹主动脉缩窄法制备高血压模型,再随机分为3个亚组:高血压模型组(模型组,自来水灌胃+饮用1%盐水),高血压培哚普利组[培哚普利组,培哚普利2mg/(kg·d)灌胃+饮用1%盐水],高血压螺内酯组[螺内酯组,螺内酯20mg/(kg·d)灌胃+饮用1%盐水];其余12只进入假手术对照组(假手术组,只分离腹主动脉但不结扎,自来水灌胃+饮用自来水)。8周后超声检测肾动脉及肾内动脉收缩期和舒张期阻力指数(RI)和血流速度并比较各组的差异;12周后颈动脉插管法测量血压及病理学方法测定肾内动脉的血管重构指标。结果培哚普利和螺内酯均能降低高血压大鼠收缩压及舒张压(P〈0.01),均使高血压大鼠的肾动脉RI、肾内动脉RI、血管内膜中膜厚度与管腔内腔的比值(M/L)及肾动脉内中膜纤维化程度明显下降(P〈0.01~0.05),螺内酯上述作用比培哚普利更明显,螺内酯还能使高血压大鼠内中膜厚度显著降低(P〈0.01);虽然培哚普利和螺内酯均能使高血压大鼠肾动脉及肾内动脉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及肾内动脉面积增加(P〈0.01~0.05),螺内酯能更进一步降低肾动脉RI、M/L和内中膜纤维化比率(P〈0.01~0.05)。结论培哚普利和螺内酯均能降低高血压大鼠血压,改善动脉重塑,在改善动脉重塑方面螺内酯效果比培哚普利更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培哚普利和螺内酯对糖尿病肾病水通道蛋白(AQP)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72只,建立由链脲佐菌素(STZ)所诱导的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48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培哚普利组、螺内酯组、培哚普利联合螺内酯组,每组大鼠12只,正常组大鼠12只.模型组和正常组腹腔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灌胃;培哚普利组给予2 mg/(kg·d)培哚普利灌胃;螺内酯组给予50 mg/(kg·d)螺内酯灌胃;培哚普利联合螺内酯组给予2 mg/(kg·d)培哚普利+50 mg/(kg·d)螺内酯灌胃.连续8 w.结果 模型组、培哚普利组、螺内酯组和培哚普利联合螺内酯组空腹血糖(FPG)、血肌酐、24 h尿蛋白量、尿液AQP1、AQP2、AQP3、AQP4含量及AQP1、AQP2、AQP3、AQP4表达灰度值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培哚普利组、螺内酯组和培哚普利联合螺内酯组FPG、血肌酐、24 h尿蛋白量、尿液AQP1、AQP2、AQP3、AQP4含量及AQP1、AQP2、AQP3、AQP4表达灰度值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培哚普利联合螺内酯组FPG、血肌酐、24 h尿蛋白量、尿液AQP1、AQP2、AQP3、AQP4含量及AQP1、AQP2、AQP3、AQP4表达灰度值明显低于培哚普利组、螺内酯组(P<0.05).结论 培哚普利和螺内酯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具有一定保护作用,且机制可能与降低尿液AQP水平及抑制肾组织AQP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培哚普利对肾性高血压大鼠心肌纤维化作用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影响。方法建立双肾一夹肾血管性高血压(2K1C)大鼠模型,将24只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高血压组、培哚普利组,术后4周末开始灌胃培哚普利片2mg/(kg.d),共8周。测量大鼠尾动脉收缩压、心脏重量/体重、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VF)、血管周围胶原容积分数(PVCA)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结果和假手术组相比,高血压组的收缩压、心脏重量/体重、CVF及PVCA显著增加(P<0.01),TGF-β1表达上调(P<0.01)。和高血压组相比,培哚普利组心脏重量/体重、CVF、PVCA及TGF-β1的表达降低(P<0.05)。结论培哚普利可以减轻肾性高血压大鼠心肌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下调TGF-β1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培哚普利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内源性一氧化碳(CO)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及年龄、体质量相匹配的正常血压(WKY)大鼠各16只,随机各分为培哚普利组和对照组(各8只),胃内分别注入培哚普利2 mg/(kg*d)或等量生理盐水14 d,于试验开始前一天和结束当天分别采血,应用连二亚硫酸钠将血液中的多组分血红蛋白还原为血红蛋白(Hb)和碳氧血红蛋白(COHb),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全血420 nm和432 nm的吸光度,计算出COHb的百分含量,并用放射免疫技术检测血浆中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的水平.结果 培哚普利治疗后,WKY大鼠血压、Ang Ⅱ及COHb百分含量无变化;但SHR血压及血浆Ang Ⅱ含量明显降低[SHR组收缩压:培哚普利组:(153.5±10.1)比对照组:(170.6±11.4)mm Hg,P<0.01;SHR组Ang Ⅱ:培哚普利组:(427.7±31.7)比对照组:(529.7±40.5)pg/mL,P<0.01],培哚普利还明显升高COHb百分含量[SHR组COHb:培哚普利组:(1.40±0.14)%比对照组:(1.28±0.10)%,P=0.01].SHR培哚普利组用药后较用药前血压和Ang Ⅱ明显降低(P<0.05),而COHb百分含量明显升高[(1.40±0.14比1.29±0.16)%,P=0.001],实验结束时SHR培哚普利组和对照组COHb含量与Ang Ⅱ浓度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54和-0.49,P<0.05).结论 培哚普利可能通过抑制Ang Ⅱ的生成,使内源性CO的产生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培哚普利改善骨质疏松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50只实验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Sham)组、卵巢去势(OVX)组、培哚普利组、雌二醇(E_2)组各10只。培哚普利组给予培哚普利4 mg/kg灌胃,E_2组用1.2 mg/kg戊酸E_2灌胃,正常对照组、Sham组及OVX组大鼠给予相同体积蒸馏水灌胃,1次/d,持续给药12 w。用药12 w后,取其左侧股骨测量骨密度(BMD),取右侧股骨用于提取RNA行荧光PCR检测骨组织中Wnt3a、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LRP)5及β-连环蛋白(catenin)mRNA的表达量。结果经过12 w的药物干预后,与Sham组相比,OVX组大鼠BMD显著降低(P0.01);与OVX组相比,培哚普利组、E_2组大鼠BMD明显上升(P0.05,P0.01)。与Sham组比较,OVX组Wnt3a、LRP5、β-catenin mRNA表达均下降(P0.05);与OVX组相比,培哚普利组、E_2组明显上调Wnt3a、LRP5、β-catenin mRNA表达(P0.05,P0.01)。结论培哚普利可增加OVX大鼠的骨质疏松,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Wnt3a、LRP5、β-catenin启动Wnt通路,从而促进骨形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两肾一夹(2K1C)高血压大鼠模型,了解培哚普利对高血压大鼠肾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2K1C高血压组;缬沙坦组;高剂量培哚普利组;低剂量培哚普利组。给药8周后,计算心重指数,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血管紧张素(Ang)Ⅱ水平,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肾脏ACE2 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脏ACE2表达。结果培哚普利和缬沙坦治疗都明显降低高血压大鼠血压(P<0.01);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2K1C高血压大鼠肾脏ACE2表达较正常大鼠降低(P<0.05);经培哚普利及缬沙坦治疗后大鼠ACE2表达明显高于2K1C高血压组(P<0.05)。高剂量培哚普利组血浆AngⅡ降低较缬沙坦组明显(P<0.01)。2K1C高血压大鼠心重指数明显高于各给药组(P<0.01)。结论2K1C高血压大鼠肾脏组织中ACE2表达降低,培哚普利及缬沙坦在降压的同时能增加肾脏组织ACE2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四逆汤方对腹主动脉缩窄大鼠血压和压力反射敏感性(BRS)的影响。方法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制备高血压大鼠模型50只,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M组)、假手术组(B组)、四逆汤组(S组)、四逆汤+培哚普利组(SP组)、培哚普利组(P组)共5组,每组10只。术后4周开始灌胃,以假手术组为空白对照组,培哚普利组为阳性药物对照组,药物干预8周。用尾动脉仪连续动态测量大鼠左前肢血压。干预后8周通过股动脉插管,股静脉注射苯肾上腺素观察大鼠BRS、血压变化。结果造模后4周,与假手术组相比,各组收缩压均显著增高(P0.001)、舒张压增高不明显(P0.05),其中四逆汤组、四逆汤+培哚普利组舒张压增高(P0.05)。药物干预后4周,与模型组相比,四逆汤组、四逆汤+培哚普利组、培哚普利组收缩压均明显降低(P0.001),舒张压虽无明显降低,但与造模后血压相比有所下降(P0.05)。药物干预后8周,与前一时间点血压相比,各组血压均无进一步降低(P0.05)。药物干预后,与模型组相比,四逆汤组、四逆汤+培哚普利组、培哚普利组BRS明显上升(P0.001)。结论四逆汤可改善腹主动脉缩窄大鼠的血压,可增加腹主动脉缩窄大鼠压力反射敏感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醛固酮(Aid)及心房间质蕈构与心房颤动(房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18只犬随机分为对照组(普通喂食)、培哚普利组(培哚普利1 mg·1kg-1·d-1)、螺内酯组(螺内酯10mg·kg-1·d-1).均置入起搏器并持续起搏8周.动态检测左心房的形态功能和血浆Ald水平,记录停止起搏后维持房颤的例数及持续的时间,处死动物后检测心房组织Ald水平及心房肌纤维化的情况.结果 起搏前三组间血浆Al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起搏4周及8周后培哚普利组、螺内酯绢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起搏后4周及8周显著高于起搏前(P<0.05),而培哚普利组、螺内酯组起搏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起搏4周及8周后,对照组左心房左右径、上下径、收缩末期容积和舒张末期容积较起搏前明显增大,而左房射血分数(LAEF)较起搏前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培哚普利组、螺内酯组起搏后上述指标均明显减小,而LAEF显著增大(P<0.05).与对照组相比,培哚普利组、螺内酯组停止起搏后维持房颤犬明显减少,平均持续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而培哚普利组、螺内酯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左右心房肌胶原体积分数值明显高于培哚普利组、螺内酯组(P<0.05),而培哚普利组、螺内酯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房颤发生发展中,血浆及心房肌Ald水平升高,心房肌纤维化加重,左房内径及容积会逐渐增大而收缩功能降低;螺内酯和培哚普利可抑制Ald水平升高及心房肌纤维化加重、改善心房结构及功能的变化、减少房颤的发生率及持续时间,且二者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9.
培哚普利及美托洛尔对中心动脉压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培哚普利和美托洛尔对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中心动脉压与肱动脉压的影响.方法 在冠状动脉造影结束后,分别同步测量145例高血压病或(和)冠心病患者升主动脉根部(直接测量法)和肱动脉(袖带加压法)的血压,其中单药降压治疗二周以上的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分为培哚普利组(4 mg/d,62例)、美托洛尔组(25 mg/d,39例).结果 升主动脉收缩压高于袖带加压法测量的肱动脉收缩压9.6 mm Hg(P<0.01),升主动脉舒张压低于袖带加压法肱动脉舒张压2.0 mm Hg(P<0.01),升主动脉脉压较肱动脉脉压大11.6 mm Hg(P<0.01).虽然培哚普利组和美托洛尔组袖带加压法测得的肱动脉压相同,但是培哚普利组的升主动脉收缩压低于美托洛尔组(P<0.05).结论 升主动脉压与袖带加压法测得的肱动脉压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虽然培哚普利和美托洛尔降低肱动脉压效果相似,但培哚普利降低升主动脉收缩压较美托洛尔更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醛固酮拮抗剂安体舒通能否预防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高盐高血压大鼠肾内小动脉重塑发生以及该作用在不同剂量安体舒通组是否存在差异.方法30只Sp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4组1)对照(C)组自来水灌胃及饮用自来水;2)NO合酶抑制剂(L)组L-NAME灌胃+饮用1%盐水;3)小剂量安体舒通(S)组L-NAME+安体舒通20 mg/kg·d灌胃+饮用1%盐水;4)大剂量安体舒通(B)组L-NAME+安体舒通100 mg/kg·d灌胃+饮用1%盐水.8周后应用病理学方法测定肾内小动脉血管重塑指标.结果各组大鼠血压差异显著(F=19.799,P<0.001).C组血压明显低于L、S、B组(P<0.01),B组显著低于L、S组(P<0.05),而L、S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大鼠肾内小动脉腔径(F=6.314,P=0.003)、中层厚度(F=11.363,P<0.001)、腔面积(F=4.592,P=0.012)、中层/腔径比值(F=22.544,P<0.001)以及中层纤维化比例(F=18.729,P=0.000)显示明显的差异.表现为L组腔径、腔面积明显小于C、S、B组,而中层厚度,中层/腔径比值以及中层纤维化比例明显大于C、S、B组,而C、S、B三组间上述指标无差异.血清钾、钠、肌酐水平以及血浆醛固酮水平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安体舒通均可以有效预防L-NAME/高盐致高血压大鼠肾内小动脉血管重塑发生.该作用在不同剂量安体舒通组间差异不显著,似不依赖于其对血压的降低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