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灸、按摩治疗面瘫不用药、不用注射,易被患者接受,自从胸科医院理疗科建立以来,本人用针灸、按摩治疗面瘫多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面瘫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现代医学将其分为周围性和中枢性,针灸临床治疗以周围性面瘫居多。周围性面瘫是面神经本身的病变,多由免疫力低下,细菌、病毒感染引起,以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性反应导致的面神经水肿、变性、麻痹最多见,又称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针灸在周围性面瘫临床治疗中有着广泛应用,但对于周围性面瘫治疗的针灸介入时机问题,目前学术界尚存一定争议,本次研究将72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分为急性期、静止期、恢复期三组,对各组针灸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量化评定,观察周围性面瘫患者不同时期针灸介入治疗的疗效差异,从而探讨针灸介入周围性面瘫治疗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3.
针灸加药热敷治疗面瘫疗效观察王维臣关键词针灸加药外敷,面瘫,中医治疗面瘫即面神经麻痹,是一种常见病。针灸治疗该病能取得较好效果。但如治疗不及时,方法不得当,则疗程较长,个别患者还易留后遗怔。笔者近年来在针灸治疗的基础上,外加药物热敷,疗效显著,疗程缩...  相似文献   

4.
周围性面瘫,即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古称“口僻”,以口眼歪斜为主要表现,发病迅速,伴有面部呆滞,患侧额纹消失,眼睑不能完全闭合,鼻唇沟变浅等。多由卫气不固,脉络空虚,风邪乘虚侵袭面部络脉,久则瘀滞经脉,导致经络阻滞,气血痹阻,筋脉失养,筋肉弛缓不收而发病。针灸治疗面瘫,疗效肯定,已得到国际上的广泛认同。田霞主任从事针灸临床近30a,博闻勤勉,爱患如已,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是在近10a中开展了面瘫专科治疗,每日接诊面瘫患者达三四十人次,对针灸治疗面瘫形成了自己独到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目的针灸治疗90例贝尔氏面瘫患者,通过对其治疗效果进行量化评定,以观察其病程长短与针灸疗效之间的关系,从而探讨针灸介入贝尔氏面瘫治疗的最佳时机。方法90例患者按发病时间长短分为发展期、静止期和恢复期,治疗前均以Sunnybrook面神经评定系统作为量化指标评定积分。3组均予针灸治疗,在临床治愈或治疗20次后再次评分判定疗效。结果患者各期治疗后Sunnybrook量表评价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发展期组明显优于静止期和恢复期治疗患者,静止期和恢复期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针灸治疗在发展期显效率明显好于静止期和恢复,而静止期与恢复期间针灸治疗比较显效率无明显差异。结论针灸治疗贝尔氏面瘫有良好的效果,但在临床应用中把握此段治疗时机,缩短病程,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针灸治疗和西药营养神经治疗面瘫的疗效及费用对比,以求寻找基层社区治疗面瘫的适宜方法。方法:收集我院门诊及住院面瘫患者4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将40例面瘫病例分成针灸治疗和西药输液治疗两组,中医针灸组采取局部近取和循经远取相结合的方法针灸治疗,西医治疗组以输注营养神经的药物及局部点眼药预防眼部感染。结果:中医针灸组在疗效和费用方面均明显优于西医住院组。结论:门诊针灸治疗面瘫不仅疗效确切,而且费用低廉。  相似文献   

7.
远红外线配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148例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周围性面瘫针灸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48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在针灸治疗前的心理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通过有效的心理护理可使患者很好地配合治疗。结论心理护理在面瘫的针灸治疗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针灸的治疗方法,对168例病例进行观察临床效果。结果经针灸治疗后病人的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好转或彻底治愈。结论针灸治疗面瘫具有很好的疗效。针灸治疗本病以其疗效较显著、副作用小而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  相似文献   

9.
电针加闪罐配合中药治疗难治性面瘫1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群 《福建中医药》2004,35(2):14-15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较确切,但有一部分面瘫患者不能完全恢复,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针对这种恢复期后难治性的面瘫患者,笔者分别采用电针加闪罐的方法和口服中药治疗,进行了临床观察和比较,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周围性面瘫的针灸治疗最佳方案,观察分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根据患者病程的长短、发展规律分为急性期、恢复期、恢复后期、后遗症期,针对各期特点施以不同针灸疗法。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为76.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分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周围性面瘫是针灸科常见病。由于发病1周内病情可能会有进展,西医学在临床治疗中认为面瘫急性期因炎性水肿渗出而不宜早期针灸治疗,提倡发病7天后再行针灸治疗为宜。而中医学普遍认为,面瘫早期进行针灸治疗是最佳时期,因此应用针灸治疗面瘫时最佳的介入时间一直是临床医生研究和探讨的课题。就此,笔者选择了257例急性期(3天以内)就诊的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成三组,在进行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分别在发病第3天、第7天和第10天行针刺治疗,报道如下。一般资料257例病例均为2008年11月~2011年6月我院针灸科门诊病人,均选择初诊为发病3天以内的急性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周围性面瘫的病因原理,比较分析中药配合针灸对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2年4月期间,我院接收的65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将其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中药结合针灸治疗与中药治疗法,对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具有比较好的疗效,但治疗组相对见效较快,疗效较好。结论:中药配合针灸是治疗周围性面瘫比较安全高效的方法,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33例周围性面瘫合并无症状性脑梗塞患者,观察针灸配合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针刺加艾灸配合脉络宁静脉滴注等治疗。结果 5个疗程后,痊愈18例,显效11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为100%,愈显率为87.88%。结论 针灸配合药物治疗周围性面瘫合并无症状性脑梗塞效果显著。建议临床诊治周围性面瘫时,须防同时合并无症状性脑梗塞,以免漏诊而漏治。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分期针灸配合超短波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在5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的治疗中根据疾病发展的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分为3期(发病2周内、发病2周至1月、发病1月以上)进行不同的治疗,同时结合超短波治疗。结果:治疗3个疗程统计,总有效率为96%,痊愈率为84%。结论:分期针灸配合超短波治疗周围性面瘫具有较高的疗效,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面瘫针灸治疗的介入时机来观察治疗周围型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7例患者分为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14例,治疗组在周围型面瘫急性期介入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稳定期介入针灸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周围型面瘫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达95.65%,优于对照组71.43%(P〈0.01)。结论:及早采用针灸治疗的方法可以明显提高治疗周围型面瘫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周围性面瘫,又称面神经麻痹,临床上较为常见。针灸治疗效果确切,但是针灸时机的选择很重要。笔者自2007年3月以来,对不同时期的周围性面瘫患者采用针灸治疗,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分期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72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华英  杨金凤 《中国针灸》1999,19(7):394-394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确切,但近几年学术界对其最佳针刺时机存在争论。为此,笔者将72例周围性面瘫随机分为急性期针刺组与恢复期针刺组进行疗效分析,以探讨面瘫针刺治疗的时机及其针刺方法。1一般资料72例患者均参照《临床常见疾病诊疗标准》[1]明确诊断,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周围性面瘫急性期即接受针灸治疗患者和恢复期开始接受针灸治疗患者的疗效差异,探讨针灸治疗面瘫的最佳介入时期.方法 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按发病时间分为A、B两组,A组为发病7d内就诊的患者,B组为发病在8~30 d之内就诊患者,每组30例,均采用针灸配合闪罐等综合治疗,10次为1个疗程,2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 (1)针灸对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恢复期接受治疗的患者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均为100%; (2)A组的痊愈率(83.33%)明显优于B组的痊愈率(53.33%),并且A组痊愈所需的治疗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1).结论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有良好的效果,且急性期即介入治疗组其疗效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周围性面瘫是有多种原因而引起的面神经缺血,受压迫以致麻痹,临床中较为常见(且常易与中枢性面瘫混淆,须加以仔细鉴别,方可确定)。传统治疗疗程较长,疗效往往不臻理想,重症治疗不当或延误,可后遗麻痹,同侧面肌痉挛或鳄泪征(咀嚼食物时病侧淌泪)等。笔者从事临床工作多年,收治数百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在不断探索和总结中,另辟蹊径,为该病患者的治疗打开了一扇窗口。自1993年以来,笔者采用温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174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面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中医属“面瘫”,又称“口眼歪斜”或“口僻”。此病各年龄段均可发生,但以青壮年为多见。本病系中风范畴,发病急。合理的早期治疗,是治疗面瘫的关键。针灸为治疗面瘫之首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