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风病中医临床证型的CT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中风病中医临床证型与头部CT表现的相关性研究,发现:(1)中医之中风病与现代医学急性脑出血管病密切相关,但不等同;(2)中经络以脑梗塞为主,中脏腑以脑出血为主,(3)脑白质变性,脑萎缩既是中风病的发病因素,又是其潜在的危险因素;(4)病损范围与中风病证相关,但应从具体部位分析;(5)中络,中经在脑横断面上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2.
<正> 自颅脑CT应用于中风诊断以来,中风患者之病变性质、病变部位有了更确切而直观的诊断。临床上往往由于病变部位、病灶多寡不同,其临床症状不一,中医辨证分型亦有所异。笔者综合本院1988年以来,经外院颅脑CT 明确定性、定位诊断的处于急性期或恢复期的中风病人113例,就其临床辨证分型与颅脑 CT 定性、定位之关系,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曹永菊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20):104-105
中风是中医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其病死率、致残率均较高。因而密切观察病情和认真细致的护理显得格外重要。本文就近年辨证施护中风患者的研究进行综述。并指出:辨证施护中风研究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及相应的改进措施:①缺乏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目前临床报道均为单位或个人经验总结,病例数较少,部分研究未设置对照组,且回顾性总结较多,前瞻性研究较少;今后研究应当进行严格的科研设计,遵守随机、对照、盲法、多中心原则;②多数研究未将中风分为出血性中风及缺血性中风进行研究,对于疗效的判定具有相当的影响。今后的研究中应分类进行研究,利于总结和推广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4.
5.
中风病各证型与脑CT表现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中风病各证脑CT表现,分析中风病各证在脑内的病变特性。方法对112例中风病且脑CT检查为阳性改变者,从病变的性质、部位、大小进行观察,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中经络证以脑梗死为主,中脏腑证以脑出血为主;中经络证以小病变为主,且中经络证Ⅰ型以脑梗死为主,中经络证Ⅱ型以脑出血为主;中脏腑证以大病变为主,中脏腑阳闭病变在脑的深部。结论中医学对中风病的辨证分型基本能反映脑内病变的轻重,但不能确定脑梗死或脑出血及具体部位。临床辨证论治时与脑CT表现相结合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急性中风CT诊断结果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运用头部CT断层扫描的检查方法,从病变性质、病灶范围等方面观察分析了急性中风患者不同证型的影像特征与各型之间的差异,以探讨不同证型的病变基础。为从影像学角度研究证的实质及辨证分型诊断提供客观依据。1 资料与方法 中风患者206例,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诊断标准参考全国中医内科学会制订的“中风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辨证分型均经临床主治医师以上认定。属中经络型者144例,其中男96例,女48例,年龄37~50岁33例,51~6O岁42例,61~70岁56例,71~82岁13例。首次发病者83例,有中风病史者61例。主要症状为偏  相似文献   

7.
脑血管意外属中医“中风”范畴 ,其 CT图象表现为不同部位的缺血或出血灶 ,这与中医辨证间有一定相关性 ,从病灶性质上分析 ,一般认为中经络以缺血性表现为主 ,中脏腑以出血性表现为主。从病灶特点上分析 ,不论缺血还是出血 ,中经络者病灶小 (<2 cm× 2 cm) ,周围结构清晰 ,无水肿、中线移位、脑室受压等占位效应。中脏腑者病灶大 (>2 cm× 2 cm ) ,周围结构模糊 ,占位效应显著。 CT表现与中医分型间的关系尚不十分明确 ,有的学者认为二者间无相关性 ,有的则总结出部分证型的 CT特点 ,但就同一分型 ,各人的结论也有不同 ,所以这是尚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中医分型与病灶部位间的关系也说法不一 ,有的认为中脏腑多为混合型出血 ,或脑干、小脑出血 ;中经络多为单纯性内、外侧出血和皮质下白质出血 ;部分学者则认为二者间不能机械地对照  相似文献   

8.
辨证施护在中风病恢复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对中风恢复期患者进行辨证施护的意义.方法 根据患者不同的中医辨证分型,以不同的治护原则,有针对性地进行药物、饮食、起居及康复护理.结果 证实辨证施护在中风恢复期的护理中有显著意义.结论 传统中医辨证论治理论对于中风病恢复期的治疗和护理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出血性中风病,发病急骤,病情变化多端,临床辨证至关重要,积极探索出血性中风的辨证规律,对出血性中风病的临床诊治具有重大意义,现将近20年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中风辨证分型与脑部CT表现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风病又名卒中,CT表现有缺血和出血之分,临床辨证有中经络和中脏腑之别。本文就220例脑中风患者的CT表现与中医辨证间的关系,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脑卒中的现代康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脑卒中的发病状况与现代康复要求   根据统计资料显示[1],脑卒中在我国是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均较高的疾病之一.卒中每年发病率为150/10万,死亡率为120/10万,以此计算,我国每年约有近200万新发的卒中病人,约有150多万人死于脑卒中,现今生存卒中病人达500-700万人.如何降低脑血管的致残率,使更多的致残患者能重新独立生活和回归社会,是脑血管病医护人员的共同课题和努力方向.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对脑卒中的康复要求和目的是:改善运动、语言、认知和其他受损的功能,使病人在精神、心理和社会上获得再适应,使病人能恢复自主活动、社会活动和人际间交往,尽可能地恢复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近十余年来,我国一些脑血管疾病临床工作人员在借鉴国外先进康复医学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摸索一条行之有效的脑卒中现代康复治疗新路子,基本完成将康复医学理论和技术贯穿于脑血管病始终的一个全新康复治疗体系.临床实践证明,其有效地降低了脑卒中的致残率,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和康复率.……  相似文献   

12.
头针结合CT定位治疗中风10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运用头针结合CT定位治疗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198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头针结合CT定位组(治疗组)100例,头针治疗组(对照组)98例.2个疗程后分析结果.结果:治疗组疗效(显效率57.0%,有效率97.0%)较对照组(显效率31.63%,有效率92.86%)为好(P<0.05).结论:头针结合CT定位治疗中风可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中医广义的筋包含了西医学"肌腱,神经,筋膜,血管"等,与骨胳构成了人体的运动系统,二者之间互为依托,保证了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筋与骨构成关节,组成一个完整的杠杆系统.另外骨为干,筋为纲,他们之间生理各有特点,现述一下.  相似文献   

14.
15.
陈仁贵老师从医40余年,历任遵义市中医院业务院长,并长期担任遵义市中医学会会长,在中医诊疗、科研、教学方面都有较高造诣,尤其是在肝病的辨治上积累了相当丰富的临床经验,现将陈老论治肝硬化的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何宁 《中医教育》2009,28(5):51-54
中医学研究生具有人文素质较强而科学素质较弱、传统辨证思维方法能力较强而现代科学方法较弱和继承能力较强而发展能力相对较弱3个方面的特点。自然辩证法教学针对上述特点调整教学内容,培养其科学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其创新能力;创新教学评价方式,强化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提高学生对学习自然辩证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加强自然辩证法教学在整体课程中体系的纵向和横向联系,并完善自然辩证法课程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卒中的康复过程中,家属可以发挥的作用.方法:在脑卒中患者的三级康复治疗中,对家属进行培训指导,发挥家属在脑卒中康复中的作用,帮助患者坚持完成各项康复训练.结论:脑卒中康复中,家属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和潜力,应对家属进行有关康复知识的教育和指导,积极发挥其作用和开发其潜力,既能帮助患者坚持完成规范三级康复治疗,帮助患者提早回归家庭,又能节约医疗资源的.因此,应重视家属在脑卒中康复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AS)患者的影响。方法:将80例SHSAS的患者随机分为康复护理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护理。康复护理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加入正确的体住摆放和康复治疗方法。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康复护理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康复护理组能显著提高SHSAS患者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中风又称脑出血或卒中。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的动脉、毛细血管或静脉破裂而引起的出血。多发于高血压病人在情绪激动或体力劳动中,突然发病,具有起病急,病程长、并发症多,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因此,合理的治疗与护理对提高本病的治愈率,降低致残率有着重要的意义。现将我院多年来收治的脑出血病的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腰椎病俗称腰痛,是临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腰痛是指以腰部疼痛为主要症状,尤其是腰部一侧或两侧下肢吴放射性灼样疼痛,包括现代医学的“坐骨N痛”、“肥大性脊柱炎”、“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等症。笔者多年来。在临床实践中治疗85例,取得一定效果。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