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胆维他对慢性酒精中毒的治疗价值。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戒毒方法。方法 40例慢性酒精中毒患者采用逐渐断酒,对症处理及药物胆维他等解毒治疗,并与用佳静安定替代治疗的病例对照比较。结果 解毒组与对照组总体疗效相近,但前者副反应较少,肝功能改善好。结论 胆维他可用于慢性酒精中毒的治疗。特别适用于伴有肝脏损害(如酒精性肝病)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解毒药物。  相似文献   

2.
2005年6月至2007年3月,笔者应用丙谷胺联合胆维他片治疗慢性胆囊炎86例,并与消炎利胆片口服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结果丙谷胺联合胆维他疗效优于消炎利胆片,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淤胆型病毒性肝炎误诊误治的经验教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淤胆型病毒性肝炎(Cholestatic Viral hepatitis,CVH),表现为梗阻性黄疸,误诊病例屡见不鲜。本文收集109例CVH,就误诊误治问题作一分析讨论,以期从中吸取有益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4.
曾义岚  孙炜  苏兰  胡蓉 《华西医学》1999,14(3):324-324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程迁延,活跃期易出现高胆红素血症、谷转氨酶升高等严重的肝功能损害。目前尚无较好的利胆、退黄、降酶有效药物。对此,我们采用国嘉胆维他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特别是对治疗后期持续、难以在短时间内完全恢复正常的黄疸和转氨酶效果更佳,现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于1998年6月~1999年2月在我科住院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中~重度61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男性27例,女性5例,年龄23~64岁,平均396岁;病程2~13年,平均64年;对照组29例,男性25例,女性4例,年龄19~65岁,平均年龄383岁;病程3~10年,平均…  相似文献   

5.
根据中华医学会第10届病毒性肝炎会议确定的临床诊断标准,随机选择2200例12—65岁轻、中度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乙肝)和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慢丙肝)病人。入选病人予171服双环醇片25mg,每日3次,连续24周。观察连续用药24周末及停药12周后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许多地区部分人群中,酒精中毒和酒精性肝病增加,我们在给予戒酒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甘利欣注射液联合胆维他治疗此类患者。收到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50例酒精性肝病患者均系我院肝胆内科1998年4 月至2000年6月之间的住院患者。其中,男48例,女2例。患者年龄在0~70岁之间,平均56.2岁。其中酒精性脂肪肝10例,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各20例。诊断标准为:有长期大量饮用白酒史,每次饮用量80g以上,饮酒史5~10年或以上,有相应病史及体征和彩超检查证实。患者均伴有转氨酶升高,且无病毒性肝炎或血清标志物检查的异常。 50例患者随机分为甘利欣治疗组28例,给予甘利欣注射液150mg/天。静点,联合胆维他50mg,每天3次口服,共30天;对照组给予肌苷0.4g、维生索c3.0g,每天1  相似文献   

7.
覃宗坦  张宝玲 《临床荟萃》1999,14(22):1035-1036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乙肝)活动期,易出现高胆红素血症、丙氨酸转氨酶升高等严重肝功能损害,少数患者易进展为重型肝炎,而目前尚无较好的利胆退黄,降低丙氨酸转氨酶的有效药物。我们试用胆维他与熊去氧胆酸联合治疗54例慢性乙肝患者,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1997年3月至1998年12月,将住院的慢性乙肝患者86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4例,对照组32例。治疗组男性48例,女性6例,年龄16~64岁,平均年龄(34.20±11.32)岁;对照组男性28例,女性4例,年龄22~55岁,平均年龄(32.29±7.18)岁。两组病例均有1年以上慢性乙肝病史,治  相似文献   

8.
2000年1月~2003年5月,作者用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淤胆型病毒性肝炎,现将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乙肝健片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乙肝健片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疗效观察。方法:采用乙肝健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90例(其中对照组39例),观察其肝炎恢复情况及对乙肝病毒的抑制情况。结果:乙肝健片对慢性乙型肝炎常见症状有明显效果.对乏力、纳差、恶心、腹胀的改善率分别为88.90%、93.30%、93.30%、92.50%。对慢性肝炎的显效率轻度为65.79%(50/76),中度为:57.14%(8/14),而对照组织的显效率66.67%(6/39),治疗组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的阴转率分别为:HBsAg为4.44%(4/90)、HBeAg为38.89%(35/90)、HBV—DNA为56.67%(51/90),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05)。结论:乙肝健片清补结合、可改善症状,无明显不良副作用。  相似文献   

11.
病毒性肝炎合并肝内重度胆汁淤积是目前肝病治疗的难题之一。加速黄疸消退、防治肝纤维化也是改善本病的关键。为探索其临床有效治疗方法,作者以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肝内胆汁淤积性病毒性肝炎的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临床上广泛应用 ,使医务人员对病毒性肝炎的认识不断深入 ,在许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包括临床诊断和治疗 ,以及新型病毒的发现 ,但仍有许多问题尚未解决 ,现就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现状简述如下。1 新发现的肝炎相关病毒除甲 ,乙 ,丙 ,丁 ,戊型  相似文献   

13.
江堤  罗万蓉  扬光 《华西医学》2003,18(3):388-388
为了探索病毒性肝炎血糖变化的临床特点 ,我们对 12 0例病毒性肝炎病人进行了血糖观测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2 0例均为本科住院病人 ,其中男 88例 ,女 32例 ,年龄 11~76岁。所有病例按 2 0 0 0年 9月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诊断标准确诊。1 2 临床特点 见表 1、表 2、表 3。1 3 结果 从表 1可以看出 ,病毒性肝炎血糖变化以低血糖为突出 ,为低血糖(30 / 33) ,占 99 9%。急性、慢性、重症病毒性肝炎的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2 / 34例 (5 8% )、 2 0 / 72例 (2 7 7% )、8/ 14例 (5…  相似文献   

14.
更昔洛韦治疗婴儿淤胆型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婴儿淤胆型巨细胞病毒性肝炎应用更昔洛韦治疗的反应.方法:共有67例患儿纳入研究,根据初诊时血清总胆红素(TB)高低分组,TB≤171μmol/L为组Ⅰ(32例),TB>171μmol/L为组Ⅱ(35例).确诊后予更昔洛韦[5 mg/(kg·次),静脉点滴,每12h 1次,连用21d]抗病毒治疗,同时给予护肝、利胆、退黄等对症处理.观察临床表现、肝脏生化指标、血常规变化.结果:治疗前患儿的总胆汁酸(TBA)水平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γ-谷氨酰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TB、直接胆红素(DB)、TBA均显著下降(P<0.05),而GGT及ALP水平的下降无统计学意义(P>0.05).更昔洛韦治疗过程中有12例患儿(18%)出现一过性粒细胞减少症,无一例患儿出现粒细胞缺乏,未观察到明显神经系统副作用.结论:婴儿淤胆型巨细胞病毒性肝炎中,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选取我院收治60例急性黄疸型甲型病毒性患者进行临床研究。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治愈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差异显著,(P〈0.05)。中医分期辨证治疗急性黄疸型甲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效果与常规西医治疗相当,但中医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6.
17.
病毒性肝炎作为临床上最常见的传染性疾病,目前正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通过查阅有关治疗病毒性肝炎的文献报道,发现藏医药防治病毒性肝炎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从病机及治则方面对其基础理论和临床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回顾,综述了近代藏医家在临床上应用藏医药防治病毒性肝炎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对病毒性肝炎的藏医基础理论及治疗进展有进一步的认识,为临床医生诊治病毒性肝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病毒性肝炎的护肝对症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有众多病毒性肝炎患者 ,肝脏状况千差万别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 ,目前治疗较为混乱 ,滥用药物与治疗不及时严重并存。本文仅从护肝、对症治疗的角度 ,谈谈几个基本问题。1 护肝对症治疗的目的  多种嗜肝病毒通过直接或间接免疫损伤引起肝细胞炎症 ,反复炎症和修复形成肝细胞不规则排列的增生和肝脏的纤维化甚至肝硬化 ,上述这些改变都会不同程度影响到肝脏功能 ,护肝对症治疗的目的在于减轻肝细胞炎症 ,逆转肝纤维化和减轻肝硬化对机体的影响 ,促进肝脏功能恢复。一般的护肝药物并不能达到清除病毒的效果 ,即使一些复方中成药中含有…  相似文献   

19.
20.
病毒性肝炎的中医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古籍虽无"肝炎"病名,但在两千多年以前就记载了与现代肝炎临床表现类似的病候,诸如黄疸、胁痛、癥瘕、鼓胀等病症,并阐述了"湿热相搏"为黄疸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