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我科自2000年1月~2005年10月采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颅内动脉瘤35例,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男16例.女19例:年龄35~65岁,平均45.6岁。大脑前动脉瘤1例.前交通动脉瘤15例,后交通动脉瘤17例,大脑中动脉瘤2例。动脉瘤直径4.0~18.0mm。首发症状:蛛网膜下腔出血(SAH)29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1例(大脑中动脉瘤),动眼神经麻痹5例。Hunt-Hess0级6例,Ⅰ级19例,Ⅱ级7例,Ⅲ级3例。手术时间:发病48h14例,3~10d3例,11~16d18例。手术方法:瘤颈夹闭32例.瘤颈夹闭加包裹术2例.大脑中动脉梭形动脉瘤1例行部分切除加夹闭术。术中动脉瘤破裂3例。  相似文献   

2.
小脑后下动脉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对象与方法 2005年3月~2006年2月我科手术治疗5例(6个)小脑后下动脉(PICA)动脉瘤。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32~59岁,平均37岁。病程7~32d,平均21d。均以突发头痛、呕吐发病,伴意识障碍2例。Hunt-Hess分级Ⅱ级3例.Ⅲ级2例。CT示均为第四脑室出血.伴蛛网膜下腔出血(SAH)1例。经DSA、CTA、MRA证实PICA起始部动脉瘤1例,远端动脉瘤4例(5个);其中囊状动脉瘤5个,梭形动脉瘤1个.  相似文献   

3.
前交通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对象与方法1.1临床资料我院2002年1月~2003年10月施行前交通动脉瘤夹闭术69例,其中男45例,女24例;年龄32~65岁,平均46.7岁。本组均以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起病,SAH2次15例,3次4例。有高血压病史者10例。术前按Hunt-Hess分级:Ⅰ级9例,Ⅱ级21例,Ⅲ级30例,Ⅳ级7例,Ⅴ级2例。表现为一侧肢体乏力或运动障碍6例,精神症状10例。1.2影像学检查均经DSA全脑血管造影确诊为前交通动脉瘤。动脉瘤仅能通过一侧颈内动脉造影显示者15例,52例存在一侧A1段明显发育不良,其中左侧17例,右侧35例。1例右侧A1缺如。根据DSA影像和手术所见,动脉瘤瘤体指向…  相似文献   

4.
颅内动脉瘤是引起SAH的常见病因。颅内动脉瘤直接手术是治疗颅內动脉瘤最有效的方法。本文仅就我科自1977年至1989年10月施行的55例动脉瘤直接手术的初步体会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男21例,女34例。年龄27~63岁;27~30岁4例,31~40岁18例,41~56岁16例,51~60岁15例,60岁以上2例。有SAH史者46例,其中一次出血26例,2次出血13例,3次6例,4次1例。根据Hunt等 (1977) 的动脉瘤破裂后病情分级法,本组中0级9人,Ⅰ级2人,Ⅱ级30人,Ⅲ级14人。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造影最佳时机和治疗选择。方法 选择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7年1月收治的自发性SAH并行脑血管造影(DSA)的患者1015例.回顾性分析总结造影时机、出血原发病因、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结果 发病24h以内造影者50例,1~3d造影者429例,3~7d造影者396例,7d-2周造影者77例,2周~1月造影者63例。动脉瘤768例,脑动静脉畸形12例,静脉畸形15例,自发性中脑周围出血50例,硬脑膜动静脉瘘11例,不明原因SAH 155例,MoyaMoya4例。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692例,开颅夹闭67例,因多发动脉瘤等放弃病因治疗5例,术前再次出血死亡4例。脑动脉瘤中GOS评分5分730例.4分13例,3分10例,2分1例,1分14例。非动脉瘤性SAH中GOS评分均为5分。GOS评分4分以下的38例患者中,7d以后初次造影的为30例。结论 对暂无生命威胁的SAH患者.尽早行DSA检查是尽快明确病因,正确选择治疗方法,获得良好转归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6.
1对象与方法我院自2004年1月~2005年7月对15例颅内动瘤施行早期动脉瘤夹闭术,其中男8例,女7例;年龄9~60岁,平均34.5岁.均以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为首发症状.术前Hunt分级:Ⅰ级4例,Ⅱ级6例,Ⅲ级3例,Ⅳ级2例.其中合并癫癎5例,偏瘫4例,动眼神经麻痹3例.DSA检查示动脉瘤位于大脑中动脉瘤M1段5例,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4例,前交通动脉3例,颈内动脉3例.  相似文献   

7.
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例中,约有70%~85%为动脉瘤破裂所致,但在中脑周围所发生的SAH,动脉瘤的发生率极低。可见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SAH,称为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NSH)。它临床症状较轻,脑血管造影多呈阴性.预后较好,推测可能为静脉出血或毛细血管渗血。为了解PNSH的临床特点,本文结合文献对诊断为PNSH的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8.
一、对象与方法1.临床表现:我院从2003年1月至2006年10月共收治多发性颅内动脉瘤患者36例,其中男14例,女22例,年龄24~66岁。〈40岁7例,340岁29例,平均年龄49岁。首发症状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为主35例,伴颅神经麻痹4例,瘫痪4例,1例因颅内占位症状就诊。8例合并有高血压病。术前动脉瘤破裂出血一次25例,二次7例,三次4例。术前Hunt~Hess分级:Ⅰ级11例,Ⅱ级16例,Ⅲ级6例,Ⅳ级3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作病因诊断及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方法对246例SAH患者行DSA检查以明确其出血原因。对138例确诊动脉瘤患者用GDC或EDC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246例SAH患者DSA检查发现颅内动脉瘤155例(63.0%),其中动脉瘤合并脑动静脉畸形(AVM)3例,动脉瘤合并烟雾病1例,AVM 15例(6.1%),烟雾病10例(4.1%),高血压动脉硬化39例(15,9%),原因不明27例(11.0%)。138例颅内动脉瘤栓塞患者中1例术中出血死亡,1例术后1h再出血死亡;动脉瘤栓塞术后经DSA随访90例,随访时间为1个月至6.5年,发现13例再通(其中2例因再出血行DSA复查发现再通),再通率为14.4%,13例再通患者经再栓塞后未发生再出血。结论自发性SAH的主要原因是脑动脉瘤,DSA是明确SAH病因的可靠方法,GDC或EDC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安全有效,但有一定复发率,故应注意随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再出血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两院神经内科11年收治的385例SAH患者和84例SAH再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1)再出血组发生率17.9%,高峰在发病后2周内再出血多发生在冬季;(2))再出血组平均年龄比SAH组低9.01岁,男比女多,为2.1:1;(3)再出血组病死率高达72.6%,比SAH组明显增高(21.30%)(P〈0.01);(4)再出血组中动脉瘤占72.06%,再出血多因动脉瘤破裂所致;(5)高血压病、激动、长期的烟酒史和感染等均是再出血间接危险因素。结论治疗SAH期间和SAH恢复期,需对再出血可控危险因素及时干预,对动脉瘤早期手术是防止再出血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颅内破裂动脉瘤手术时机的探讨(附237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手术时机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我院收治的237例颅内破裂动脉瘤,其中196例行手术治疗。按入院时Hunt—Hess分级将手术病人分为A组(Ⅰ~Ⅲ级)162例,B组(Ⅳ、Ⅴ级)34例;根据手术时间分为早期手术组(SAH3d内手术)19例,延期手术组(SAH4~10d手术)82例,晚期手术组(SAH11d之后手术)95例。比较不同手术期别动脉瘤术中破裂率、术后1个月GOS评分及术后主要并发症(脑血管痉挛、脑积水)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4例(10.1%)因再出血丧失治疗机会。术中动脉瘤破裂早期手术组3例(15,8%),延期手术组8例(9.8%),晚期手术组6例(613%)。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早期手术组为15,8%,延期手术组为19,5%,晚期手术组为17,9%。脑积水发生率以晚期手术组最高(14,7%)。对术后1个月GOS评分Ridit分析结果显示:A、B两组中均以早期手术组治疗效果最佳.延期手术次之.晚期手术最差。结论早期手术可规避颅内破裂动脉瘤再出血的风险,降低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对于各个级别(包括Ⅳ、Ⅴ级)的SAH病人,均应根据治疗者的手术经验与技巧和所在医院的条件,及早诊断,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12.
前交通动脉瘤与低血钠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容易并发低钠血症,尤以前交通动脉瘤破裂后继发的比率最高。本文报告7例前交通动脉瘤围手术期低钠血症的诊治经验。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1993年11月至1995年3月,我们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破裂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SAH)13例,在围手术期出现低钠血症7例,其中男4例、女3例,年龄44~65岁(平均57.7岁)。7例CT示病人出血位于鞍上池、终板池和纵裂,其中2例出血破入第三脑室,3例合并额叶内侧底面血肿。SAH程度按Fisher氏CT分类为:Ⅱ级2例,Ⅲ级3例,Ⅳ级2例。临床分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现代技术条件下脑动脉瘤的诊断方法、治疗时机及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方法总结应用现代神经外科技术诊治112例病人117个前循环动脉瘤的过程,对不同诊断手段、治疗方法、手术时机及结果进行评价。结果本组总体手术近期良好率为83.9%.病死率为4.5%。H—H动脉瘤分级0~2级的病例手术良好率为92.2%,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3d内手术良好率为77.8%.4-14d内手术良好率为92%,14d以后手术的病例中95.3%预后良好;3级良好率总体为66.7%,其中24h内手术良好率为100%,14d后于术良好率为88.9%;4~5级24h内手术良好率为55.6%,而4级14d后手术良好率为20%。结论CT脑血管造影可作为可疑动脉瘤性SAH的首选诊断方法。对于Hunt动脉瘤分级0-2级的动脉瘤应尽早手术。临床表现为2级,但CT显示出血量较多的病例在出血后4-14d手术效果不一定好;除可在SAH后数小时内手术外,3级病人应延期至14d以后手术为好。4~5级破裂动脉瘤在数小时内手术在技术上是可行的,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4.
颅内动脉瘤的病死率较高,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hemorrhage,SAH)最常见的病因。我院自2001年6月~2003年1月采用血管内栓塞疗法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45例,取得良好临床效果,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45例患者,男19例,女26例;年龄35~76岁,平均56.5岁。病程6h~3d。临床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37例,头痛伴视力障碍2例,动眼神经麻痹20例,脑干压迫症状17例。二、影像学检查本组45例患者均行头部CT和脑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检查。(1)CT检查:主要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37例),脑室出血(8例),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血管内栓塞治疗急性破裂性颅内动脉瘤的围手术期处理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方法对79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人采用可脱性弹簧圈进行动脉瘤囊内栓塞;术前预防再出血,术后早期处理SAH,防治脑血管痉挛,并妥善处理并发症。结果瘤腔100%闭塞65个,95%闭塞8个,90%闭塞6个。术后GOS5分52例,4分12例,3分6例,2分4例,1分5例。全组病死率6.3%。术后68例随访3—58个月,均无再出血,1例复发者行再次GDC栓塞。结论动脉瘤性SAH病人在围手术期预防再出血,早期处理SAH,防治脑血管痉挛及延迟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对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有2/3的动脉瘤性SAH病人造影时可发现血管痉挛(VS),VS在SAH后大约3天出现,并在6~8天达高峰。但一些SAH病人在入院时血管造影即可发现VS,它们的预后价值以及超早期动脉变化后的病理生理学机制还不能肯定。本文目的是要确定与超早期VS有关的因素(它被定义为出血后48小时内造影发现的VS),以及它对继发的症状性VS风险性和预后的影响。 1992年6月~1994年2月,在北美54所神经外科中心有902例病人经CT或腰穿诊断为SAH,并经造影确定出血原因为脑动脉瘤。在排除了潜在的影响因素后,有296例病人列入最后分析。所有病人在出血后48小时内行脑血管造影。根据造影将VS分为:缺失、  相似文献   

17.
约15%~20%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人出血原因不明,这类病人的预后较动脉瘤性SAH 病人要好。头部CT 的临床应用对SAH 病人的诊断有很大帮助,发病后3日内进行CT 检查,对SAH 及其颅内并发症非常敏感,还可鉴别SAH 的病因。脑出血、动脉瘤性SAH 病人,血液常在大脑外侧裂、大脑半球间裂及基底池被探测到。Van Gijn 等(1985)发现在28例非动脉瘤性SAH 病人CT 片中有13例病人的出血主要局限于中脑周围池,而在92例动脉瘤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1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人的血清和脑脊液中的细胞因子IL-6,SIL-2R和CD8进行了研究。12例病人中,10例为自发性SAH,其中8例为动脉瘤性SAH;2例为创伤性SAH。结果:1.IL—6:血清中IL—6水平在SAH3天时有3例升高,1例第9天升高;脑脊液中在SAH后1~3天11例呈病理性增高,有8例于3~6天达高峰,6~9天始下降。2.SIL—2R:血清中8例有3例1~3天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总结破裂的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效果及特点。方法24例患者术前头部CT或MRI检查均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DSA检查确诊为颅内动脉瘤,共28个,其中1例患者有3个动脉瘤,2例患者各有2个动脉瘤。动脉瘤直径2~5mm10个,6-15mm16个,16~25mm2个。Hunt~Hess分级Ⅰ级5例,Ⅱ级8例,Ⅲ级8例,Ⅳ级2例,Ⅴ级1例。24例动脉瘤均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其中1例患者的3个动脉瘤栓塞了2个,另1个行手术夹闭。结果临床治愈21例,偏瘫1例,死亡2例。术后随访3-24个月,存活22例均恢复良好,无再出血发生。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效果满意,并发症少,残死率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产生慢性脑积水的原因,以提高患者术后身体恢复质量。方法选取我院2014-2015年收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Hunt-Hess进行分级,其中Ⅱ级6例,Ⅲ级16例,Ⅳ级15例,Ⅴ级3例。结果慢性脑积水30例患者中,Hunt-HessⅢ级13例,Ⅳ级14例,Ⅴ级3例均出现慢性脑积水症状。可见,较高的Hunt-Hess级别是产生慢性脑积水的高危因素。其中60岁以上患者均SAH术后产生慢性脑积水现象,并伴不同程度的高血压症状。结论产生慢性脑积水的高危因素主要集中于SAH发病后的Hunt-Hess级别、脑室积水、年龄较高或具有高血压史、出血次数1次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