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清眩汤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136例患者采用自拟清眩汤治疗,对照组89例口服全天麻胶囊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65%。结论:清眩汤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自拟除眩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VBIV)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口服自拟除眩汤,对照组口服尼莫地平,两组均配合静脉滴注胞二磷胆碱。结果治疗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77.5%。结论自拟除眩汤治疗VBIV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分析治疗痰湿阻络型颈性眩晕采用自拟颈病定眩汤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医院2017年8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痰湿阻络型颈性眩晕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患者西比灵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颈病定眩汤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证候积分。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上比较,观察组比对照组显著更高(P0.05);在中医证候积分上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积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治疗痰湿阻络型颈性眩晕采用自拟颈病定眩汤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症状显著改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田富坤 《吉林医学》2010,(33):5995-5996
目的:观察自拟息风止眩汤治疗老年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老年眩晕患者1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自拟息风止眩汤治疗组)和对照组(西药治疗组)各63例,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63例患者中痊愈37例,显效17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63例患者中痊愈5例,显效19例,有效21例,总有效率为7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拟息风止眩汤治疗老年性眩晕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姜利国 《河北医学》2016,(7):1215-1217
目的::观察自拟眩康晕愈汤结合腧穴针刺治疗眩晕临床疗效并与其它方法治疗进行疗效对比。方法:治疗组草药结合针灸治疗眩晕症102例,对照组予盐酸倍他司汀片(抗眩啶片)治疗眩晕51例,两组均5d 一个疗程,治疗两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眩康晕愈汤结合腧穴针刺治疗眩晕患者102例总有效率95%,对照组予盐酸倍他司汀片(抗眩啶片)治疗眩晕51例总有效率78.43%。结论:自拟眩康晕愈汤结合腧穴针刺治疗眩晕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刘爱明 《吉林医学》2011,(21):4366-4367
目的:观察自拟清眩汤内服法,颈椎仰卧拔伸外治法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3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西比灵治疗,治疗组分别施以仰卧拔伸手法,中药内服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0%,对照组有效率为77.78%,治疗组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服清眩汤和颈部仰卧拔伸法结合,治疗颈性眩晕见效快、疗效稳定,可达到舒筋活血通络止眩的功效。  相似文献   

7.
宁玉青 《基层医学论坛》2013,(32):4319-4320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痰浊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自拟健脾止眩汤治疗眩晕40例,平均疗程20d。结果40例患者,痊愈31例,占77.5%;有效7例,占17.5%;无效2例占5%,总有效率为95%。结论应用健脾止眩汤治疗眩晕不仅提高了疗效,还缩短了疗程,且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医学报》2013,(10):1561-1562
目的:探讨利水燥湿熄风法治疗周围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85例周围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30例,在相同支持、对症等基础治疗的同时,治疗组给予自拟利水燥湿熄风汤治疗,水煎服,每日2次。对照组给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水煎服,每日2次。两组均以1周为1个疗程,随访观察1个月结束后进行疗效判定。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4.55%,对照组有效率为76.67%,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水燥湿熄风法治疗周围性眩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自拟方剂止眩益智汤治疗老年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老年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我院自拟的"止眩益智汤"进行治疗。结果通过治疗,在40例病例中,治愈29例,好转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5%。结论自拟方剂止眩益智汤治疗老年眩晕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应用清眩汤(自拟方)配合复方丹参注射液及胞二磷胆碱注射液等治疗58例。结果:总有效率94.83%。结论:该方法具有熄风潜阳、化痰通络及活血化瘀、改善脑部微循环的功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分析中西药联合治疗颈性眩晕的内科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7月期间在本院诊断为颈性眩晕的125例患者,将其按照随机编号法分成五组,其中低、中及高剂量组以低、中高剂量的颈复康汤结合倍他司汀西药的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中药组采用单纯中药颈复康汤治疗,西药组采用单纯倍他司汀西药治疗,观察并比较五组患者的DHI眩晕障碍程度、症状积分以及眩晕缓解的时间。结果:中西医结合三个组DHI眩晕障碍程度、症状积分以及眩晕缓解的时间均优于中药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中及高剂量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剂量组的症状积分与DHI眩晕障碍程度均明显优于西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法应用与颈性眩晕的治疗更具优势,是安全有效、科学规范、经济便捷的一种内科综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辨证论治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中药组给予辨证论治,西药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均连续治疗3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平均流速、血液流变学指标、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中药组的疗效优于西药组(Z=-2.028,P=0.034);治疗后中药组椎-基底动脉流速、胆固醇、三酰甘油、血液流变学(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凝血因子Ⅰ)、疗效评分(眩晕评估评分量表评分、眩晕障碍调查表评分)等指标改善均优于西药组(P<0.01);中药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西药组(χ2=4.000,P=0.046)。结论:辨证论治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能改善脑部后循环血流速度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疗效优于西药治疗,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加减配合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符合诊断标准的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7例,治疗组给予补中益气汤加减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针刺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椎-基底动脉血流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2.59%,显著优于对照组(85.19%)(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颈性眩晕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明显提升(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补中益气汤加减配合针刺治疗颈性眩晕效果较单纯针刺治疗效果明显,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陈红亮 《中医学报》2016,(6):910-912
目的:观察理筋通督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成3组,理筋通督组、传统手法组及安慰剂组。理筋通督组采用理筋通督手法;传统手法组采用传统手法;安慰剂组口服维生素C。结果:理筋通督手法可显著减缓患者基底动脉舒张期最低血流速度(P0.05)。理筋通督组有效率为93.67%,传统手法组有效率为67.5%,安慰剂组有效率为17.5%,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理筋通督组明显优于其他两组。结论:理筋通督手法治疗颈性眩晕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孟繁烨  熊晓铃 《中外医疗》2011,30(11):127-128
目的观察泽泻汤配合西药治疗颈性眩晕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符合颈性眩晕诊断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采用泽泻汤加味与敏使朗治疗,对照组只采用敏使朗治疗,14d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0例、显效32例、有效9例、无效1例,有效率97.6%,对照组分别为19、20、3例,92.8%,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泽泻汤加味配合西药治疗颈性眩晕可以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三部推拿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符合颈性眩晕患者120例,按就诊顺序单、双号分为三部推拿法组和常规推拿法组,采用一指禅推法、按揉法,在手法质量控制下推拿,观察治疗前后眩晕严重程度积分、持续时间积分、临床综合症状积分和临床综合疗效四项指标比较。[结果]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前三项两组均P〈0.01;两组组间比较,分别为P〈0.05、P〈0.05和P〈0.01;临床综合疗效比较,三部推拿法组总有效率为93.3%,常规推拿组总有效率73.3%,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三部推拿治疗颈性眩晕对缓解眩晕程度、缩短眩晕持续时间、减轻临床综合症状和临床综合疗效方面优于常规推拿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多普勒仪检测技术研究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门诊颈性眩晕症患者319人,其中120例采用针刺治疗法(针刺组),99例采用手法治疗(手法组),100例未做任何治疗(对照组),应用多普勒仪分别检测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针刺与手法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均有明显改变,血管阻力的波动指数(PI)下降,血流速度增快,经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治疗和手法治疗是治疗颈性眩晕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神经阻滞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 对106例颈性眩晕患者分成神经阻滞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进行临床研究,分析两种疗法的治疗效果。结果 通过3 个月至1 年的随访和对疗效的研究,发现两种治疗方法治疗颈性眩晕均有疗效,但以神经阻滞组疗效好。神经阻滞组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大于常规治疗对照组。结论 神经阻滞是治疗颈性眩晕的有效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加味乌梅丸煎剂对原发性高血压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方法将102例原发性高血压眩晕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口服加味乌梅丸煎剂,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欧洲眩晕评价量表(EEV)评分、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血压、EEV评分、IMT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4.6%(44/52)优于对照组的64.0%(3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乌梅丸煎剂辅助西医常规疗法可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所致的眩晕症状,并降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提高血管内皮活性,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复方天麻蜜环糖肽片(脑珍)联合氟桂利嗪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两组均使用氟桂利嗪胶囊为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复方天麻蜜环糖肽片,疗程21d,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复方天麻蜜环糖肽片联合氟桂利嗪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