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4 毫秒
1.
为了掌握我县人口变动情况,为评价卫生工作质量和效果提供依据,现将我县疾病监测点1997年居民病伤死亡原因分析如下。资料来源1人口资料人口数,出生、死亡数来自各地段的报告,并与公安、民政部门核实后,列入统计。2死因分类按卫生部1987年颁布的国际疾病分...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1990年~1995年疾病监测系统死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省1990年~1995年疾病监测系统死因分析马煦刘骏四川省卫生防疫站(610031)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610041)连续、系统地收集、分析监测点人群死因资料是综合性疾病监测的重要内容,人群中病伤死因谱及顺位是衡量人群健康水平的一项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3.
珠海市1997-1998年居民伤害死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分析珠海市居民伤害致死情况,为制定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珠海市公安户籍管理系统中1997—1998年珠海市城区居民伤害死亡资料,利用统一印制的调查问卷进行入户回顾性调查。结果 珠海市城区居民伤害死亡率低于国内其他地区,城区交通意外是居民伤害致死的主要因素,潜在寿命损失(PYLL)分析表明伤害造成的寿命损失以青少年最为明显。结论 重视交通管理、提高交通意外处置效率、加强青少年交通安全教育是降低伤害死亡率的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内蒙古自治区城乡居民的健康状况和主要疾病死亡原因,为政府部门制定卫生规划和疾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内蒙古自治区5个国家疾病监测点2007年居民死因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7年5个疾病监测点死亡率595.40/10万,男性死亡率742.09/10万,女性死亡率442.29/10万;居民主要死因前5位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273.97/10万)、肿瘤(147.01/10万)、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57.79/10万)、呼吸系统疾病(55.23/10万)、消化系统疾病(13.55/10万)。结论:2007年内蒙古自治区5个疾病监测点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是消化系统疾病、肿瘤、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石家庄市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死因现状,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5—2019年石家庄市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死因数据,使用率、占比描述死亡率、死因顺位,应用χ2趋势检验比较死亡率的时间变化趋势,采用简略寿命表分析期望寿命。结果 2015—2019年循环系统疾病平均粗死亡率为247.60/10万,男性和女性平均粗死亡率分别为280.26/10万和215.24/10万。全人群、男性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率呈上升趋势(Z=807.000、464.820,P<0.01),女性呈下降趋势(Z=342.760,P<0.01)。患有循环系统疾病的居民死亡率随年龄增长逐渐升高,15~<65岁年龄组和≥65岁年龄组随时间分布分别呈上升和下降趋势(Z=164.660、25.720,P<0.01)。死因顺位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未特指的急性心肌梗死、慢性缺血性心脏病、其他类型的慢性缺血性心脏病、未特指的脑梗死、急性心肌梗死。2015—2019年去除循环系统疾病死因后增加的期望寿命依次为2.89岁、2.05岁、3.51岁、3.63岁、3.02岁,去除心脏病...  相似文献   

6.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化教育发展的敏感指标,为了解我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本对1997~1999年儿童死亡监测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8.
目的了解2014年石家庄市居民死亡现状,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4年石家庄市居民死亡监测数据,计算死亡率、死因顺位等指标。结果 2014年石家庄市居民总死亡率660.84/10万,男性死亡率772.72/10万、女性死亡率543.26/10万。前5位死因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及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按三大类疾病的死因构成分析,发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死亡的主要原因,高达90.12%。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2014年石家庄市居民的主要死因,需要大力开展针对其危险因素的综合干预。  相似文献   

9.
资料和方法 根据《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工作人员基本情况和相关培训登记表》是对本系统中从事死凶监测工作人员登记基本情况及接受培训情况的工具,本文即对第1次(即2006年)收集到的县(区)疾控机构中具体从事死因监测工作的人员资料(每个监测点1—3名,未包括中心主任等领导职位的人员)进行汇总、整理和分析。该登记表内容包括人员的年龄、专业、学历、职称、系统调整前受培训情况等。  相似文献   

10.
海南省2000~2004年疾病监测点居民死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海南省城乡居民的健康状况和主要疾病死亡原因,为政府部门制定卫生规划和疾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的依据. 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海南省海口市和文昌市两个国家疾病监测点2000~2004年居民死因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2000~2004年两个疾病监测点年均死亡率309.07/l0万,男性年均死亡率174.38/10万,女性年均死亡率134.69/10万,城市年均死亡率223.45/10万,农村年均死亡率514.85/10万.居民主要死因标化死亡率前五位依次为:心血管病(420.00/10万)、肿瘤(335.70/10万)、脑血管病(197.69/10万)、意外死亡(135.77/10万)和呼吸系统疾病(999.96/10万).结论2000~2004年海南省城乡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是心血管病、肿瘤、脑血管病、意外死亡和呼吸系统疾病,传染病是重要的死亡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旨在进一步了解2020年海南省常住居民死因监测数据的漏报情况,探索行动型国家死亡原因分析工具(Analysis of Causes of National Deaths for Action, ANACONDA)在死因监测质量分析中的应用。方法 数据来源于海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口死亡信息监测管理系统,主要为2020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海南省19个市县死因监测点上报的33 418例死亡数据。所有数据通过ANACONDA进行统计分析,死因分类采用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结果 2020年海南省报告死亡个案共33 418例,粗死亡率3.6‰,85岁以下男性死亡占比均高于女性,而在85岁及以上死亡占比则相反。死因监测质量分析显示,2020年海南省死亡监测存在漏报情况,死因漏报率为30.1%;三大类死因各年龄组构成与全球疾病负担区域各年龄组构成均存在差异,中高年龄组的死因误报情况较为显著;2020年海南省死亡数据生命统计性能指标整体得分为52.8,死因的报告质量得分为85.5,可使用的具体死因的级别得分为88.4,改善死因数据质量优先行动区域的死亡报告的完整性所...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居民死亡原因和男、女主要死亡原因的异同,为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制定防治政策,保护人民健康,研究重点疾病与相关危险因素奠定基础。方法利用2007年—2011年铜川市王益区疾病监测点死因监测系统数据和统计部门提供的人口资料,根据ICD-10编码手册进行根本死因分类,对铜川市王益区居民死亡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2007年—2011年铜川市王益区居民男性死亡率均高于女性,5年内该区居民死因顺位前4位分别为心脑血管疾病、肿瘤、意外伤害、呼吸系统疾病。结论心脑血管疾病、肿瘤、意外伤害、呼吸系统疾病是导致铜川市王益区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建议针对这些死亡原因,全面系统地实施人群相关疾病的有效干预措施,降低其死亡率,提高居民的健康期望寿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海南省2014—2020年常住居民的死因概况,分析其死亡原因,为健康海南相关政策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海南省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上报数据,获取海南省2014—2020年常住居民死亡信息,应用Excel 2010及SPSS 26.0软件对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顺位、构成比等指标进行相关统计分析;以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计算标化死亡率。 结果 2014—2020年海南省年均常住人口为917.53万人,8个监测点每个点年均常住居民为29.71万人,累计报告死亡83 878人,年均总死亡率为504.09/10万,标化死亡率为618.69/10万;其中男性标化死亡率为806.18/10万,女性标化死亡率为444.36/10万,男女标化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年龄组死亡率显示,0~<1 岁组的粗死亡率随着时间的推移,总体呈下降趋势,且粗死亡率明显高于儿童其他年龄组;从20岁开始,随着年龄的增长,居民粗死亡率总体不断上升;65岁及以后,粗死亡率增长十分迅速,特别是85岁以后,粗死亡率达到最高值。死因顺位前三位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从死因死亡率来看,2014—2020年循环系统疾病和肿瘤的死亡率均大于100/10万,这两种死因为死亡的主要原因。结果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依然是海南省常住居民的首位死亡原因,有针对性的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干预和治疗有利于降低其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陈书阁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6):159-160
目的探讨脑梗死死亡相关因素及死亡原因。方法对64例脑梗死死亡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脑梗死死亡的相关因素中,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者最多,其次为脑梗死和心肌梗死病史;合并症方面肺部感染相关性死亡47例,其次为合并脑疝及应激性溃疡者,且多于1周内死亡;梗死部位中后循环梗死者居多,尤其脑干梗死,并多于1周内死亡。结论脑梗死患者死亡的相关因素及死亡原因复杂,必须采取综合治疗才能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掌握赣州市章贡区居民死因构成及其顺位,分析寿命损失情况,为政府制定有效的疾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死因监测系统收集2008~2010年居民死因资料,采用死亡率、构成比、潜在减寿损失年数(PYLL)、平均期望寿命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2008~2010年赣州市章贡区居民平均死亡率为634.85/10万,标化死亡率为448.22/10万;前5位死因为肿瘤、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损伤和中毒,占全死因的84.79%;对居民潜在寿命损失最大的是肿瘤,达到每千人13.52年;损伤和中毒造成平均减寿年数最高,达到30.97年。结论: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损伤和中毒是造成居民寿命损失较为严重的疾病,是居民"早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今后疾病控制工作的重点应是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伤害和中毒的防治力度。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全死因寿命表的基础上,应用去死因寿命表的方法,计算寿命的差数,比较、分析了8组主要死因对内乡县农村居民平均期望寿命的影响。1988~1990年与1974~1976年相比,因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和意外死亡损失的寿命数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传染病、肺结核、呼吸系病和消化系病则下降。综合分析损失的寿命数和百分比,可见8组死因对各年龄组人群的影响不同:传染病和肺结核主要影响婴幼儿;而恶性肿瘤、心脏病和脑血管病则主要影响中老年人;呼吸系病和消化系病影响以婴幼儿和老年人为主;意外死亡则以婴幼儿和青壮年为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移植术后早期的死亡原因及其预防和处理。方法2002年9月至2005年12月共完成肺移植30例,其中慢性阻塞性肺气肿12例、肺纤维化10例、淋巴管肌瘤病1例、矽肺1例、支气管扩张伴囊肿3例、Eisenmenger综合征3例;单肺移植23例、体外循环下室间隔缺损修补后行右肺移植3例、非体外循环下序贯式双肺移植3例,体外循环下序贯式双肺移植1例。术后带气管插管入ICU行连续有创监测及机械通气、免疫抑制治疗,预防感染和再灌注损伤等并发症。结果术后早期死亡6例(20%),其中感染3例、原发性移植肺失功(PGD)1例、排斥1例、肺栓塞1例。结论感染、原发性移植物失功、排斥、肺栓塞等是肺移植早期常见的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18.
猝死126例尸检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猝死发生的因素.[方法]对126例猝死尸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6例猝死病例的死亡原因中心血管系统疾病居首位,而胰腺性猝死的发生率呈上升的趋势;男性猝死病例明显多见于女性;朝鲜族与汉族的猝死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36~60岁人群为猝死高发人群;猝死的日变异性高峰为22:00-6:00;季节变异性高峰为冬季.[结论]性别、年龄、季节及气候等为影响猝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研究近十年我院老年住院患者的主要死亡病因构成及占总住院死亡的比例。方法收集我院1989年1月1日至1999年1月1日十年死亡病历资料,对60岁以上1 045例老年死亡病例进行死因构成统计分析。结果 老年病人死亡人数占同期住院总死亡人数的45.5%,死亡病因前四位依次为恶性肿瘤,脑血管意外,感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死于此四类疾病者占年住院死亡人数的89.9%。结论 恶性肿瘤是目前我院老年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住院病人疾病谱特征及其死因谱分布规律,并提出相应干预措施及防治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法对3所综合性医院在1989年~1998年期间收治的老年病人住院有关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疾病谱按系统分:以消化系统疾病为最多(21.10%),其次为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最常见的前10种疾病依次为:慢性支气管炎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占9.27%)居首位,其次为脑血管病、冠心病、胆石症、原发性高血压、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糖尿病、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慢性胃炎与消化性溃疡.死因按疾病系统排序为:呼吸系统疾病最多,为1.56%,其次为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死因按疾病种类排序,恶性肿瘤死亡率最高,占总住院人数的1.22%,其次为脑血管病、慢支炎与肺气肿、冠心病等.结论:老年人常见病仍以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疾病为主,且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疾病以及恶性肿瘤为老年病人的主要死因.定期体格检查,早期发现某些疾病及其易患因素并加以有效干预,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强化疾病防治的应对措施等,都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