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广州医药》2012,43(2)
目的 评价无痛握力(pain-free grip strength,PFG)在肱骨外上髁炎患者功能评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9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实施单次康复治疗,治疗前后进行患肢PFG,健、患肢最大握力(maximum grip strength,MGS)及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的测量.结果 治疗后的患肢PFG较治疗前明显提高,治疗后的VAS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前患肢PFG明显低于治疗前健、患肢MGS (P <0.05);治疗前后PFG的差值与治疗前后VAS差值有中等程度的相关性(P<0.05).结论 PFG可以有效区分肱骨外上髁炎患者健、患肢的抓握功能,并灵敏地体现患肢的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中药熏蒸(ChineseSherbalSfumigation)结合肌内效贴(kinesio taping)治疗肱骨外上髁炎(lateral epicondylitis,LE)的临床效果。方法 临床纳入40例我科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肱骨外上髁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20例患者采用中药熏蒸作为对照组,另外20例患者采用中药熏蒸结合肌内效贴布治疗作为治疗组,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调查问卷(daily living ability questionnaire,ADL)和无痛握力值(pain-free grip strength,PFG),进行疗效分析和比较。结果 两组治疗结束后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无痛握力值和ADL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且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肱骨外上髁炎,单纯的中药熏蒸和中药熏蒸结合肌内效贴布治疗均能改善患者的疼痛、无痛握力和日常生活能力,但中药熏蒸结合肌内效贴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纯的中药熏蒸。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曲安奈德与复方倍他米松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80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共87侧)参加该研究,分为曲安奈德封闭组(40例患者,43侧)和复方倍他米松封闭组(40例患者,44侧);分别进行曲安奈德封闭和复方倍他米松封闭治疗,并观察、评价其临床效果.结果 曲安奈德组、复方倍他米松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明显降低、日常生活活动(ADL)评分明显升高;复方倍他米松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值(改善程度)较曲安奈德组明显增大(P<0.01);复方倍他米松组治疗前后ADL评分差值(改善程度)较曲安奈德组明显增大(P<0.01).结论 曲安奈德与复方倍他米松封闭治疗对肱骨外上髁炎均有效,但复方倍他米松封治疗疗效优于曲安奈德.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连续收治并采用富血小板血浆治疗的肱骨外上髁炎患者23例的临床资料.富血小板血浆采用二次离心法提取,注射于患侧肱骨外上髁痛点,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1 d及1、3、6、12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前臂-肩-手功能障碍评分(QuickDASH)、上肢功能评分(UEFS),评估治疗后肘关节的功能.结果 所有患者治疗后无不良反应,治疗前患者VAS、QuickDASH、UEFS评分与治疗后1 d及1、3、6、12个月相比,呈逐渐降低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富血小板血浆是对肱骨外上髁炎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5.
余耀坤  廉杰  赵明宇  张向东  宋懿泽  袁帅 《中医学报》2019,34(12):2678-2681
目的:观察基于"筋滞骨错"理论运用温针配合七珠展筋散揉药治疗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患者46例,依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3例。观察组采用温针结合七珠展筋散揉药治疗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对照组患者采用局部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涂药结合前臂伸肌群牵伸训练。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肢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效率100%,对照组有效率73.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筋滞骨错"理论运用温针配合七珠展筋散揉药治疗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疗效明显,具有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缓解疼痛,改善患肢屈伸功能等优势。  相似文献   

6.
黄伟权  李园 《吉林医学》2024,(4):783-786
目的:探讨火针联合电针在社区肱骨外上髁炎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及对证候积分的影响。方法:纳入社区肱骨外上髁炎患者56例,时间2021年1月~2021年12月,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研究组采用火针联合电针治疗。比较两组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量表(MEPS)、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变化情况,比较两组体征症候积分、改良Barthel指数(BI)评分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两组满意度。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MEPS评分均有所增加,VAS评分均有所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MEPS评分更大,VAS评分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体征症候积分均有所提升,BI评分均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体征症候积分更高,BI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针联合电针治疗社区肱骨外上髁炎患者,较电针治疗...  相似文献   

7.
《中医学报》2019,(12):2678-2681
目的:观察基于"筋滞骨错"理论运用温针配合七珠展筋散揉药治疗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患者46例,依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3例。观察组采用温针结合七珠展筋散揉药治疗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对照组患者采用局部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涂药结合前臂伸肌群牵伸训练。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肢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效率100%,对照组有效率73.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筋滞骨错"理论运用温针配合七珠展筋散揉药治疗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疗效明显,具有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缓解疼痛,改善患肢屈伸功能等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分别运用气压弹道式冲击波疗法和局部痛点注射疗法来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比较两种治疗的疗效有无差别。方法:选取门诊100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冲击波治疗组和局部痛点注射组,每组各50例,分别采用气压弹道式冲击波疗法和局部痛点注射疗法进行治疗,使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法评估统计各组患者治疗前、末次治疗后以及末次治疗后4周的分值并作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末次治疗后VAS分值均低于治疗前(P0.001);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末次治疗后的VAS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4周VAS分值均低于末次治疗后(P0.001);两组患者末次治疗后与治疗后4周VAS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压弹道式冲击波和局部痛点注射治疗肱骨外上髁炎均取得的良好的效果,短期内气压弹道式冲击波取得了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经筋刺血法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符合肱骨外上髁炎诊断、纳入、排除标准的患者随机分配为治疗组(经筋刺血法配合运动疗法)和对照组(常规针刺疗法),每组各40例。2组均在治疗前、治疗3 w后观察整体疗效及VAS疼痛积分、Mayo肘关节功能评估指数(MEPS)。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2.5%,显愈率为82.5%;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2.5%,显愈率为65.0%,2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能降低VAS疼痛积分及改善Mayo肘关节功能,但治疗组VAS疼痛积分及Mayo肘关节功能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明显(P0.01)。结论:经筋刺血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疗效显著,与常规针刺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相比优势明显,疗效突出。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技术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00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随机分为四组,分别使用肌内效贴布、肌内效贴布配合常规理疗、常规理疗、外用药物四种方法。治疗前后参照肘关节功能相关量表评分标准,从疼痛、压痛、握力、关节功能等方面对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四组患者疼痛、压痛、握力、关节功能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肌内效贴布配合常规理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其余三组。结论:采用肌内效贴布配合常规理疗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疗效优于其他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正肱骨外上髁炎为临床常见的损伤性疾病,好发于中年以上的女性~([1]),主要表现为肘关节外侧(肱骨外上髁附近)疼痛,尤其在腕关节背伸和前臂旋后时疼痛更为明显。该病多因肘关节反复伸直或旋后累及前臂伸肌群所致,这种累积性损伤往往病程较长,由于病灶在关节部位,有不易修复和易复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振动治疗联合康复训练对于肩袖损伤治疗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1年6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40例肩袖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20例)和对照组(n=2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肩袖损伤康复治疗,试验组同时进行肩关节振动治疗。治疗前后进行等速肌力测试、表面肌电测试、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肩关节评分系统评分、疼痛评分评定。结果共27例患者完成试验。治疗4周后,两组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5),其中进行组间比较时,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试验组及对照组冈上肌、三角肌前束及中束均方根值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中上斜方肌均方根值均较测试前下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上斜方肌、中斜方肌、下斜方肌、冈下肌、小圆肌、前锯肌的均方根值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P>0.05),治疗4周后,试验组及对照组前屈、外展的峰力矩体重比值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5),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而内外旋时峰力矩体重比值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存在疼痛、肌力下降的肩袖损伤患者,在进行康复训练时,辅助使用上肢振动治疗,有利于恢复肩袖肌力,减轻疼痛,恢复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镜像理论指导下的运动联合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患者手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22例脑卒中手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6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康复机器人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另给予镜像理论指导下的运动。两组患者持续治疗4周后评价疗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手最大握力、捏力及手指总主动活动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腕关节等速肌力及手屈曲、背伸动作下屈指浅肌、伸指肌的积分肌电值情况,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功能变化。结果 研究组治疗前后的最大握力、捏力的差值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手指总主动活动度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治疗前后的腕关节屈肌肌群手、腕关节伸肌肌群峰值力矩、最大总用功的差值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治疗前后的手屈曲、手背伸动作下屈指浅肌、伸指肌的积分肌电值的差值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Barthel指数的差值高于对照组(P <...  相似文献   

14.
李豪  黄臻△  杨文  钟陶 《广东医学》2023,44(1):79-83
目的 探讨应用手法淋巴引流结合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肿胀程度、股静脉血流速度以及运动功能改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接受治疗的68例脑卒中偏瘫伴下肢肿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运动疗法,观察组接受手法淋巴引流结合等速肌力训练。于治疗后7、15 d比较患者下肢肿胀程度、股静脉血流平均速度和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FMA-L)评分。结果(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7 d后和治疗15 d后两组患者的下肢肿胀程度、股静脉血流平均速度、下肢运动功能FMA-L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效果更为显著(P<0.05)。(2)与治疗7 d后相比,治疗15 d后两组患者的下肢肿胀程度、股静脉血流平均速度、下肢运动功能FMA-L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手法淋巴引流结合等速肌力训练可显著减轻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肿胀程度、加快股静脉血流平均速度,进而改善其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观察循环加压冷疗法治疗踝部骨折早期软组织肿胀的效果。 方法将62例踝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1例。试验组采用循环加压冷疗装置进行消肿治疗;对照组给予骨科常规护理,用冰袋进行消肿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4,48,72 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疼痛评估;测量固定点位置(内外踝周径)的肿胀值评估患肢肿胀程度。比较2组患处张力性水泡发生情况和术前等待时间。 结果随时间延长,2组患肢肿胀值、VAS评分均呈降低趋势,试验组患肢肿胀值、VAS评分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其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张力性水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前等待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踝部骨折患者早期应用循环加压冷疗法,有利于减轻患处疼痛及软组织肿胀,降低张力性水泡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司坦唑醇对高营养风险危重患者氮平衡、握力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1~6月入住该院ICU的危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给予相同营养支持治疗方案基础上,治疗组予以患者司坦唑醇片4 mg 3次/天口服或胃肠道给药,对照组给予相应安慰剂,连续7 d。所有患者在入IC U后第1、4、7天分测定患者氮平衡、握力,在第1、4、7天及出院时留取患者血标本行肝功能监测,检测患者前清蛋白、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及谷草转氨酶。并统计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留住ICU时间,住院时间及28 d病死率。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体质量,入ICU时APACHE‐Ⅱ,NRS‐2002评分,28 d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 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缩短(P<0.05)。在入ICU第1天时,两组患者各项检测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4天及第7天时,治疗组患者氮平衡、前清蛋白、握力及肝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高于对照组(P<0.05)。在出院前治疗组升高的肝功能指标逐渐下降至正常范围。结论在危重患者中应用蛋白同化激素司坦唑醇,可以促进蛋白合成,减少肌肉等瘦体组织分解,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与住IC U时间。但在使用中需高度关注其对危重患者的肝功能损害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白藜芦醇对老年大鼠骨骼肌质量、抓力、肌原纤维超微结构以及AMPK/sirt1通路的影响.方法20只25月龄SD大鼠随机分为老年对照组(OC组,10只)和老年白藜芦醇组(OR组,10只),另外10只6月龄SD大鼠作为青年对照组(YC组).OR组给予连续6周白藜芦醇干预.电子抓力仪测量大鼠前肢抓力,分析天平称量大鼠腓肠肌质量,用腓肠肌质量(mg)/体质量(g)得出肌肉减少症指数(SI),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大鼠肌原纤维肌小节、明带、暗带以及H带长度的改变.Western blot方法检测AMPK、P-AMPK、sirt1的蛋白表达量.结果 OC组腓肠肌SI值低于YC组(P<0.05),抓力低于YC组(P<0.05),肌小节长度、暗带长度、明带长度和H带长度均高于YC组(P<0.05),AMPK、P-AMPK、sirt1的蛋白表达量均低于YC组(P<0.05);与OC组相比,OR组SI值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抓力升高(P<0.05),肌小节长度、明带长度和H带长度均降低(P<0.05),暗带长度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P-AMPK、sirt1的蛋白表达量均显著增高(P<0.05).结论 白藜芦醇不能减缓肌肉质量的减少,但是可以增加老年大鼠的抓力.这种作用可能跟白藜芦醇激活AMPK/sirt1通路,改善肌原纤维结构的老化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手部腱鞘巨细胞瘤(TGCT)的术前诊断、手术治疗、功能锻炼及复发因素,为手部TGCT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手部TGCT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患者术前彩超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情况,分析手部X线检查结果,随访患者并行浅表局部彩超检查,嘱患者填写《密歇根大学手概况问卷调查表》(MHQ),同时采用E-link测量患者患侧与健侧握力3次,计算患侧手与健侧手的总主动活动度(TAM),评价患者主观满意度和患手功能恢复情况。结果:23例手部TGCT患者,其中包括男性4例,女性19例,年龄18~68岁,平均年龄(48.5±15.1)岁。左手12例,右手11例;局部结节型TGCT(L-TGCT)21例,弥漫型TGCT(D-TGCT)2例。患者的术前彩超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均一致,术前X线检查无骨质损害。随访6~2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6.0±6.5)个月,浅表局部彩超检查见肿物复发1例,复发率4.3%。2例D-TGCT患者患侧握力和TAM值较健侧明显降低,21例L-TGCT患者患侧握力和TAM值与健侧比较无明显差异。MHQ得分,80分以下3例,80分以上20例。结论:彻底切除TGCT可降低复发率,术后积极功能锻炼可取得良好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伤柏膏在治疗急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患者疼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单侧踝关节损伤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分别在入院治疗前及治疗第3,7,14天对患者进行疼痛度视觉模拟评分(VAS)和kofoed评分,同时测量患者踝关节周径,以及踝关节损伤后下肢功能自我功能评定.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一般临床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第3,7,14天后,治疗组在VAS评分及肿胀消除上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第3天后Kofoed踝关节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7,14d后,治疗组在Kofoed踝关节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自我功能评定上,治疗前和治疗第3天,两组患者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7,14d后,治疗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伤柏膏外敷治疗能够较快改善急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患者的疼痛,并改善相关功能性评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