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经皮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伤椎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无神经损伤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9-01—2020-03采用经皮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伤椎PVP治疗的56例无神经损伤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比较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疼痛VAS评分、伤椎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比值。结果56例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至少12个月的随访。手术时间62.0~70.5 min,平均67.1 min。术中出血量45.0~65.0 mL,平均54.0 mL。椎弓根钉内骨水泥注入量2.0~2.5 mL,平均2.1 mL。伤椎内骨水泥注入量2.0~4.0 mL,平均3.5 mL。2例因肿瘤骨转移导致邻近椎体骨折,予以对症治疗。术后1个月、术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伤椎Cobb角较术前降低,椎体前缘高度比值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伤椎PVP治疗无神经损伤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可有效缓解腰背疼痛、改善伤椎Cobb角与椎体前缘高度,术后恢复较快,是一种理想、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采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上述方法治疗脊柱重度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20例。结果 20例术后进行疼痛VAS评分,治疗成功率为95.11%,随访发现无伤椎再发疼痛和骨折,无神经症状出现。结论采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是一种治疗彻底、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合并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3—2017-11采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38例腰椎滑脱症合并骨质疏松。比较术前、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ODI指数、融合节段椎间隙高度、椎体滑脱角。结果 3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6.5(13~24)个月。所有患者椎体滑脱复位良好,末次随访时35例椎间植骨融合。随访期间未出现内固定松动、移位,无断钉、断棒。术后3个月疼痛VAS评分、ODI指数、融合节段椎间隙高度、椎体滑脱角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末次随访时以上指标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合并骨质疏松的腰椎滑脱症可有效重建脊柱稳定性,提高椎弓根钉抗拔出力,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Genex骨水泥椎体成形术结合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伴椎体真空征的疗效。方法 2008年3月至2010年7月,采用Gennex骨水泥椎体成形术结合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23例OVCF伴椎体真空征患者,其中18例获得随访,男7例,女11例;年龄57~71岁,平均64岁。病程3~14个月,平均8.4个月。根据Kraus5,标准均诊断为椎体真空征。术后定期随访,通过侧位X线片测量伤椎的前、中、后缘高度和局部后凸角,采用SF-36健康调查评分表评估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改善。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18例术后随访时间9~38个月,平均18个月。Genex骨水泥术后3个月开始吸收,6个月时候完全吸收。椎体骨折愈合时间为4~6个月,平均4.5个月。伤椎前缘、中部高度较术前明显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缘高度手术前后各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椎体高度维持良好(P〉0.05)。术后SF-36评分表8个分项维度中有7个显著提高,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7个分项维度均得到较好的维持,和术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CT复查发现2例发生骨水泥椎间隙渗漏,但均术无临床症状。结论 Genex骨水泥椎体成形术结合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伴椎体真空征,术后可即可缓解疼痛,恢复椎体高度,减小后凸畸形,恢复脊柱矢状序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在椎体骨折愈合后Genex骨水泥在体内完全降解。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骨折伴棘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22-01采用经皮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治疗的41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骨折合并棘突骨折,比较手术前后腰痛VAS评分、KPS评分、ODI指数以评价临床疗效,测量伤椎局部后凸角及伤椎椎体前缘高度评估后凸矫正和维持情况。结果 4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均无医源性神经根和/或脊髓损伤发生。随访期间1例因意外死亡失访,2例再次发生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1例术后8个月发生股骨颈骨折并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其余37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4个月,平均12.7个月,无骨水泥移位及螺钉断裂、松动等并发症发生。术后1周、末次随访腰痛VAS评分、KPS评分、ODI指数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d、末次随访伤椎局部后凸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骨折伴棘突骨折可缓解腰背部疼痛、改善椎体后凸畸形,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具有良...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骨质疏松情况下geneX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的固定强度。方法应用微量注射泵对30个新鲜小牛腰椎标本注射稀盐酸建立骨质疏松椎体模型。60个椎弓根分为四组:geneX骨水泥组,硫酸钙骨水泥(CSC)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PMMA)组,对照组。随机选择一侧注射2.5 ml骨水泥,然后置入螺钉;另一侧行正常螺钉固定对照,应用材料试验机进行轴向拔出力测试,记录各组的轴向最大拔出力和能量吸收值并进行比较。结果 geneX组与CSC组两组拔出力及能量吸收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显著低于PMMA组(P<0.05),两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geneX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可显著提高椎弓根固定强度,geneX骨水泥可用作椎弓根强化螺钉的填充材料。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percutaneous pedicle screw fixation,PPSF)联合椎体成形术(percuta 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GenantⅢ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使用PPSF联合PVP治疗的83例GenantⅢ度OVCFs患者(联合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9例,女64例,年龄(73.6±11.0)岁。并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行单纯PVP治疗的8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男15例,女68例,年龄(75.5±10.6)岁。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 d,术后6、12、24个月的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腰痛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分别对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和日常腰椎活动功能障碍进行评估,并观察并发症。结果 :所有患者的随访时间>2年...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后路椎弓根钉固定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体会。方法对34例老年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采用后路经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PVP治折,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术后随访6~18个月,34患者均骨性愈合。术后3个月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率和后凸Cobb’角及VAS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生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后路椎弓根钉固定联合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内固定牢靠、椎体高度恢复效果满意、并发症发生率低、症状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10.
椎体间蜗柱骨水泥充填结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椎间蜗柱骨水泥充填、RF、Steffee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方法 对12例腰椎滑脱经后路采用研制的椎间撑提复位器械对滑脱椎体进行撑提复位后,椎间蜗钻水平攻槽,骨水泥充填固定,椎弓峡部植骨,滑移椎行RF或Steffee钢板内固定。结果 本组12例14个间隙,Ⅰ度滑脱7例9个间隙,Ⅱ度以上5例。经7~42个月随访,平均26个月。优9例(75%),良2例(16.7%),可1例(8.3%)。结论 应用蜗柱骨水泥椎间支撑,RF、Steeff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椎弓峡部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症,能够增加椎间高度、恢复椎管和椎间孔容积,延缓小关节退变,既能使马尾及神经根得到有效减压,又可使滑移的椎体得到牢固的椎间固定,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椎弓根钉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目的 探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椎弓根钉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58例胸腰椎骨折在椎弓根钉复位固定的同时,用自制植骨推注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中后路植骨治疗,术后卧床2—3周,腰背肌锻炼、腰围固定。结果 本组随访2个月—2年3个月,优良率达81%,全部患者均在术后2—3周活动,无断钉、断杆、松动、椎体再压缩等并发症。评价有两个方面:①影像学评价:包括椎体高度的恢复,椎管侵占率的恢复,脊柱矢状面的Cobb角。47例患者椎体骨折基本达到解剖复位,远期复查椎体高度无丢失情况。②神经功能和临床评价:41例合并神经损伤的病人Franke评级平均提高1.51级,脊柱无明显畸行,无严重腰痛和下肢疼。结论 RF、AF、SF椎弓根系统对胸腰椎骨折具有良好的复位和固定作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在后路手术不加大创伤的同时,能即时增加椎体的骨容量和脊柱前柱的抗压稳定性,使病人能早期活动,减少内固定物因应力过大造成的断钉、断杆,椎体再压缩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分析直入式骨水泥注入椎体强化方法在体外提高螺钉稳定性的效果。方法采用新鲜尸体脊柱标本共24个椎体,一侧椎弓根采用直入式注入PMMA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固定作(试验组),另一侧椎弓根采用常规椎弓根螺钉固定(对照组),两侧进行最大轴向拔出力试验、最大旋出力矩试验、周期抗屈试验生物力学测试,比较两组测试结果。结果〓骨水泥强化组中螺钉的稳定性均显著强于单纯常规椎弓根螺钉组(P < 0.05)。结论〓应用PMMA行椎体强化椎弓根钉固定有利于增强对椎弓根钉的把持力,可有效防止椎弓根钉的松动及脱落,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节段椎体增强后应用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4年起应用骨水泥强化椎体后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12例,观察后凸Cobb角矫正度、内固定稳定情况及临床症状改善程度。结果12例患者获随访6~24个月,平均13个月,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无松动、脱落、折断。后凸畸形Cobb角平均矫正24.2°,疼痛VAS评分由术前平均8.7分降至术后平均2.5分,ODI评分(%)由术前平均71.5改善至术后平均32.5。结论应用椎体增强后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前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作为脊柱后路稳定的\"金标准\",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如果病人合并骨质疏松症,其内固定失败的风险将大大增加.骨水泥强化技术不仅能够显著提高骨质疏松性椎体术后骨质疏松椎体的稳定性,还能明显改善固定节段的周期性抗屈能力,为骨质疏松性椎体提供坚强、持久的内固定,从而有效重建脊柱的稳定性.但骨水泥强化技术也存在并发症,如骨水泥渗漏、加快邻近节段退变、增加骨折风险等.本文通过对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力学特性、骨水泥的选择、强化方式及近远期并发症等方面对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单椎体截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脊柱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2001年6月~2003年11月,采用经后路椎弓根截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16例脊柱后凸畸形患者。其中男11例,女5例,年龄24~51岁。强直性脊柱炎12例,陈旧性胸腰椎骨折脱位伴不完全截瘫2例,椎体发育不良2例。病程7~25年,平均12.8年。手术前、后均行脊柱全长X线片检查,测量胸椎后凸角、腰椎前凸角、骶骨水平角及骶骨后上角至脊柱矢状轴线的距离,评定植骨愈合情况、内固定位置及手术并发症。按Bridwell-Dewald脊柱疾患疼痛及功能评定标准进行手术前后疗效评价。结果术中出血700~2000ml,平均1100ml;术中硬脊膜破裂1例;术后发生麻痹性肠梗阻1例,下肢短暂性麻痹2例。术后获随访18~35个月,平均25.6个月。植骨愈合满意,无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最后随访时,腰椎前凸角从术前9.6±16.4°,矫正至术后42.6±14.3°(P<0.05),平均矫正角度为33°;骶骨水平角的改变与此类似。胸椎后凸角手术前后改变不明显,而骶骨后上角至脊柱矢状轴线的距离由术前97.5±45.6mm降至术后10.7±9.6mm(P<0.05)。术后疼痛、工作及社交情况较术前都有明显改善。结论经后路椎弓根椎体截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脊柱后凸畸形,矫正度数大,手术相对安全,可取得较理想的放射学矫形效果及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硫酸钙椎体成形结合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硫酸钙椎体成形结合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23例.结果 本组获随访12~36个月,VAS评分由术前8.0分降至末次随访时的1.0分.术后3d椎体前缘、中央、后缘高度丢失率以及后凸Cobb角与术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末次随访时与术后3d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硫酸钙椎体成形结合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可重建脊柱的稳定,减少并发症,是一种可靠、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复位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自2006年3月至2009年9月,我科对48例胸腰椎骨折采用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术后随访并评估此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8个月,平均18.3个月。随访均未出现明显椎体高度再度丢失,无一例发生内固定断裂、松动。结论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可有效消除伤椎的蛋壳效应,可减少椎体高度再丢失及内固定断裂、松动等并发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4年1月~2016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83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采用常规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36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此基础上联合椎体内植骨治疗的47例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6个月、1年的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分、伤椎前缘高度比值、Cobb角以及脊髓神经功能ASIA分级,记录手术、住院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前后VAS评分、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观察组Cobb角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伤椎前缘高度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ASIA分级均显著优于治疗前,且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椎体内植骨治疗在椎体高度重建、后凸畸形矫正以及矫正度维持方面效果显著,且手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