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二妙散到四妙丸的用药规律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二妙散、三妙丸、四妙丸的用药加减变化出发,探讨湿热浸淫病机的特点.并以此为切入点,讨论湿热与血瘀的关系,提出湿热浸淫最易导致潜在血运不畅-血瘀,早期应用凉血活血之品,有助于湿热的消除,为临床治疗湿热疾患拓宽用药思路,以期获得更佳疗效.  相似文献   

2.
二妙丸与四妙丸的组方及功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妙丸是燥湿清热的一个经典方。历代医家以二妙丸方为基础方的加减方颇多,最典型是加牛膝、薏苡仁而成“四妙丸”。二妙丸专于清热燥湿,适于一切湿热症;四妙丸偏于利湿除痹,是治疗湿热痿痹证的主要方剂,应用于各种湿热浸淫偏虚疾患。  相似文献   

3.
二妙丸类方抗湿热证痛风有效部位群指纹图谱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李欣  尹莲  段金廒  丁安伟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6):1971-1975
目的:为探索类方方剂配伍物质基础变化特征,研究二妙丸类方(二妙丸、三妙丸、四妙丸及加味四妙丸)配伍物质基础的关联。方法:建立加味四妙丸抗湿热证痛风有效部位群HPLC指纹图谱,利用对照品确定指纹图谱共有峰成分、组方药有效部位色谱峰归属以及有效部位群共有峰的组方药有效部位来源,测定二妙丸类方抗湿热证痛风有效部位群指纹图谱,比较指纹图谱共有峰成分特征及配伍变化。结果:加味四妙丸有效部位群有60个共有峰,分别来源于组方药生物碱、黄酮、有机酸部位。基础方与类方间有效部位群指纹图谱共有峰在数目及相对峰面积比值方面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结论:二妙丸及其类方有共同的物质基础,从基础方到各类方,抗湿热证痛风物质基础的配伍变化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何顺华系樟树中医院主任中医师 ,第二批“江西省名中医” ,临证三十余年 ,学验俱丰。临床审疾多注重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谨守病机 ,圆机灵活 ;遣方用药 ,不拘一格。余在实习期间 ,有幸侍诊左右 ,翻阅何师病案 ,每多获益 ,其中何师对四妙丸多有阐发。四妙丸出自清·张秉成所撰《成方便读》 ,脱胎于元·朱丹溪所撰《丹溪心法》中的二妙丸及明·虞抟所撰《医学正传》中的三妙丸 ,由苍术、黄柏、川牛膝、薏苡仁四味药组成 ,药少而精专。功效为清热燥湿 ,通利筋脉 ,用治于湿热所致诸症。今何师对其加味后用于盗汗、阳痿、崩漏、痛风等症 ,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四妙丸加味治疗不安腿综合症4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妙丸加味治疗不安腿综合症40例山东聊城地区行政公署门诊部房继英,王桂枝,谷万里,传梅红(252000)四妙丸出自《成方便读》.由黄柏、苍术、薏苡仁、怀牛膝组成,是治疗因湿热下注所致的两足麻痿肿痛等症的常用方。自1990年以来,用四妙丸加味治疗不安腿...  相似文献   

6.
曾倩 《四川中医》2003,21(12):49-50
四妙丸加减运用于辨证为下焦湿热证的中医妇科疾病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四妙丸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湿热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四妙丸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湿热证的疗效。方法:临床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湿热证的病人48例,分别采用四妙丸和对照药物治疗。结果:采用四妙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湿热症常规服药3个疗程,总有效率88.9%。结论:四妙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湿热症临床上效果好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8.
苏克俭  魏华 《陕西中医》2000,21(6):280-281
<正> 四妙丸虽出于清·张秉成《成方便读》一书,实由朱丹溪二妙丸加牛膝、薏苡仁而成。二妙丸主治湿热下注所致下肢痿软无力或足膝红肿热痛,或湿热带下,或下肢湿疮,小便短赤,舌苦黄腻等症。张秉成云:“湿热之邪虽盛于下,其始未曾不从脾胃而起,故治病者必求其本,清流者必洁其源。方中苍术辛苦而温,芳香而燥,直达中州,为燥湿健脾之主药。病既传于下焦,又非治中可愈,故以黄柏苦寒下降之品,入肝肾直清下焦之湿热,标本并治,中下两宣。……牛膝补肝肾强筋骨,领苍术、  相似文献   

9.
四妙丸加味治疗过敏性紫癜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妙丸出自《成方便读》,由朱丹溪二妙丸加牛膝、薏苡仁而成。原本治疗湿热下注所致下肢萎软无力,或足膝红肿热痛,或湿热带下,或下部湿疮,小便短黄,舌苔黄腻。临证只要抓住病位在下焦,病邪湿热,舌苔黄腻而应用此方治疗泌尿系、妇科、下肢骨与关节、皮肤络脉的炎性病变,就会收到满意效果。今就6例过敏性紫癜(皮肤型)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三妙丸加味治疗男科病举隅王荣生河南省商丘地区第二人民医院(476000)王克胜河南省商丘市第二人民医院(476000)主题词%三妙丸/治疗应用阳萎/中医药疗法绣球风/中医药疗法三妙丸出自明《医学正传》,为湿热麻木的治疗方,药物由苍术、黄柏、牛膝组成,...  相似文献   

11.
1 四妙丸新用四川省合川县太和区卫生院(631555)夏斌说:四妙丸录自《成方便读》,由黄柏、苍术、牛膝、苡仁四药组成。方虽小制,疗效高妙,因此得名。原治湿热下注,两足麻痿肿痛之症。根据证同治同的原则,近代对其运用,已有新的突破。癃闭证,有由湿热下注,影响膀胱气化而发者。若肾移热于膀胱,热与湿合,或外之湿热内袭,蕴结膀胱,气化不利,癃闭即成。《千金方·膀胱腑》说;“胞囊者,肾膀胱候也,贮津液并尿,若脏中热病者,胞涩,小便不通。”足见此种癃闭多与肾及膀胱功能失调相关。常有小便不通,或点滴灼痛,小腹硬满,心烦焦躁,口苦便秘,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等症,当予四妙丸加  相似文献   

12.
四妙丸新用     
胡莉玲 《新中医》2005,37(3):80-81
四妙丸由苍术、黄柏、牛膝、薏苡仁组成,具清热燥湿,兼强腰膝之功,专治湿热下注证。症见脚膝红肿热痛或下肢肌肤麻木。笔者临证谨守湿热下注之病机,异病同治,变通应用,每获良效,兹举验案如下。  相似文献   

13.
二妙丸系列类方有效部位群药效学比较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比较二妙丸系列类方(二妙丸、三妙丸、四妙丸及加味四妙丸)有效部位群抗湿热下注证及痛风药效的关联性。方法:采用醋酸刺激引起小鼠扭体实验、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实验、小鼠高尿酸模型的降尿酸实验及小鼠碳粒廓清实验,评价二妙丸系列类方药效作用。结果:各系列方均具有显著的免疫增强作用,多糖为免疫增强有效部位;各系列方有效部位群均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镇痛、降尿酸作用依次增强,其中四妙丸及加味四妙丸有效部位群镇痛、降尿酸作用更强。结论:二妙丸系统类方对湿热下注证及抗痛风作用具有共同的药效物质基础,从基本方到系列类方,药效物质基础及效应的变化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和作用规律。  相似文献   

14.
三妙丸为<医学正传>方,以黄柏200g、苍术300g、川牛膝100g,糊丸梧桐子大而成.每服50~70丸,空腹以姜、盐汤送服,可治湿热下注,两脚麻木,或如火烙之热. 阴汗指外生殖器及其附近局部多汗,多由肝经湿热所致,症见阴冷喜热,臊臭,小便赤.东垣用疏泄清利的清震汤、固真汤(升麻、羌活、柴胡、炙甘草、龙胆草、泽泻、黄柏、知母)治疗,我们在临床上用三妙丸治疗,亦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本药有成药市售,每瓶120g,每次服6g,每日2次,一般服1~2瓶为1个疗程.  相似文献   

15.
三妙丸源于〈医宗正传〉,药物有黄柏、苍术、川牛膝组成,具有清利下焦湿热功效,主治两脚麻木,痿证,丹毒等.笔者在肛肠科临床实践中,根据不同病证,酌情加味,改作汤剂,治疗湿热下注所致肛周脓肿,肛窦炎,混合痔水肿等,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三妙丸中牛膝对关节炎大鼠引药作用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三妙丸中牛膝对关节炎大鼠引药作用的机制。方法:用弗氏完全佐剂和湿热处理法制备大鼠湿热痹症关节炎模型,造模成功的大鼠分为3组:模型组,含牛膝的三妙丸(18 g·kg-1)组,不含牛膝三妙丸(10 g·kg-1)组。HPLC法测定三妙丸中主要成分小檗碱在心脏、关节组织中的分布情况,体积法测定大鼠足关节肿胀度,同时观察组织病理变化;测定血浆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含牛膝三妙丸组在给药后2,4,6 h和多次给药14 d后关节浓度均高于不含牛膝组,关节/心脏小檗碱浓度比显著大于不含牛膝组。含牛膝的三妙丸明显改善关节炎模型大鼠的关节肿胀和组织病理改变。含牛膝三妙丸组明显改善关节炎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与不含牛膝三妙丸组比P<0.01,与模型组相比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牛膝能够引导三妙丸中主要有效成分小檗碱的靶组织分布,并与其药效作用相吻合。其促进小檗碱组织分布的作用和其活血作用可能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三妙丸中二妙丸配伍牛膝的合理性。方法:首次采用高尿酸血症致尿酸盐结晶沉积于关节的急性痛风关节炎大鼠模型,观察三妙及缺牛膝三妙丸对血尿酸值、炎症因子IL-1β和IL-6 及关节病理组织的影响;HPLC-ESI-MS/MS 分析给药模型大鼠血清和关节中移行成分及其离子峰强度的相对变化。结果:三妙及缺牛膝三妙丸均有显著的抗急性痛风炎症及降血尿酸作用,而三妙丸抑制痛风大鼠足肿胀、保护关节组织的炎症损伤及抑制炎症因子IL-1β水平优于缺牛膝三妙丸;三妙及缺牛膝三妙丸给药血清均检测出5 个移行成分,关节中1 个移行成分,其中2 个为黄柏生物碱代谢物、2 个为苍术糖苷类成分代谢物,且三妙方血清及关节中移行成分离子强度均高于缺牛膝三妙方。结论:牛膝有促进二妙丸中黄柏生物碱及苍术倍半类成分在血液及关节中的分布,增强抗急性痛风关节炎药作用。  相似文献   

18.
潘扬  王天山  马国祥  郭立玮 《中草药》1997,28(3):142-144
建立了反相高效液相法测定成药二妙丸、三妙丸、四妙丸及知柏地黄丸中小檗碱、掌叶防己碱和药根碱含量的方法。固定相为Nova-PakC184μm, 3.9mm(i.d)×150mmHPLC柱;流动相为乙腈-水(1:1, 每1000mL含磷酸二氢钾3.4g及十二烷基硫酸钠1.7g);检测波长为345nm;小檗碱、掌叶防己碱和药根碱的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67±2.38%, 98.75±1.67%, 98.38±2.31%。  相似文献   

19.
湿疹是皮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发病率高,易反复,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二妙丸方源自《丹溪心法》,长期以来在皮肤科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湿热蕴结型皮肤病。本文对应用二妙丸联合抗组胺药治疗各种湿疹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探索类方方剂配伍物质基础变化特征,研究二妙丸类方(二妙丸、三妙丸、四妙丸及加味四妙丸)配伍物质基础的变化规律。方法:建立加味四妙丸抗湿热证痛风有效部位群乙酰化GC指纹图谱,利用对照品和组方药材确定指纹图谱共有峰成分、组方药色谱峰归属,测定二妙丸类方有效部位群乙酰化GC指纹图谱,比较指纹图谱共有峰成分特征及配伍变化。结果:加味四妙丸有效部位群乙酰化GC图谱有26个共有峰,有葡萄糖、木糖及来源于组方药的苍术、牛膝、薏苡仁等。基础方与类方间水液部位乙酰化指纹图谱共有峰在数目及相对峰面积比值方面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结论:二妙丸及其类方有共同的物质基础,从基础方到各类方,物质基础的配伍变化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