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本文对25例缺血性结肠炎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突出症状为突发下腹痛和血性腹泻(92%)20例(80%)伴有高血压,冠心病,便秘,糖尿病及既往下腹部手术史等基础疾病呀诱因。X线造影和内镜检查为主要诊断依据,尤基是急性期的大肠镜检查最有意义,可见病变肠管呈节段性分布,与正常肠管界限清晰,表现为粘膜充血,水肿麻醉烂和溃疡形成。本组病变位于左半结肠者24例,升结肠1例,属一过型20例,  相似文献   

2.
儿童溃疡性结肠炎诊断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在儿童疾病中是一种发病率较低,但易误诊的疾病。本电子肠镜中心近5年检查电子肠镜2600例,其中14岁以下儿童78例,发现UC19例。其临床症状。内镜检查。临床用药与成人不同,现报道于下:临床资料:全部病例来自5年来到本中心就诊者,男7例,女12例,年龄2~14岁,平均年龄9.3岁。症状:不同程度的腹痛、腹泻、排便习惯改变。粘液脓血便6例(32.0%),粘液便4例(21.0%),便血2例(11.0%),里急后重感排便后不能缓解3例(16.0%…  相似文献   

3.
中老年人缺血性结肠炎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 评价缺血性结肠炎(IC)患者的临床特片及内镜表现。方法 对23例IC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及内镜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缺血笥结肠炎好发于中老人,主要临床表现是急性下腹痛以及便血,有相关基础疾病的患者战友52%,另48%无明确诱因,内镜检查提示病变主要发生在左羊城结肠,呈节段性分布,结肠粘膜充血、糜 烂坏死及粘膜下出血。内镜分型多数为非坏疽性一过型(91%),慢性型占9%,未发现坏疽性IC。结论 中老年患者出现急性下用痛和血便时应警惕IC的可能,及早内镜检查是明确诊断、了解病变范围及程度、判断预后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此文报告了74例小儿脑囊虫病,平均年龄为7.5岁。诊断符合标准,临床分型如下:癫痫型50例,头痛型(颅内高压)17例,脑膜脑炎型4例,肺炎型2例,仅1例为脑脓肿。治疗方法:静脉点滴甘露醇3d后给予阿苯哒唑15~20mg/kg.d,口服。一个疗程为15d,共治疗3~4个疗程。有效率为100%,无副作用。并对小儿脑囊虫病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我院于1985年1月至1997年12月,98例60岁以上肺结核患者误诊为呼吸科其他疾病而收住院,为了对老年肺结核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控制传染,现将误诊情况回顾性分析,从中吸取教训,以提高对本病诊断的正确率。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男68例,女30例,年龄60~81岁,平均年龄65.7岁。1.2临床表现:咳嗽96例(97.9%),咯血25例(25.5%),咯痰95例(95.9%),发热72例(73.4%),纳差68例(69.3%),消瘦20例(20.4%),胸痛18例(18.3%),盗汗40例(4…  相似文献   

6.
胃肠道原发恶性淋巴瘤的内镜诊断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的胃肠道原发恶性淋巴瘤20例,对其中13例行内镜检查者作了较细致观察与记录。肿瘤形态呈隆起型4例,溃疡型5例,局部浸润型1例,弥漫型3例。内镜确诊率为15.4%,确诊加疑诊率为53.8%。文中重点讨论了本病胃镜、肠镜的表现特点及活检取材的方法,提出了早期诊断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及内镜特点和转归   总被引:70,自引:1,他引:70  
目的 观察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及内镜特征。方法 对60例缺血性结肠炎病人的临床经过及内镜表现进行总结。结果 本病多发生于50岁以上中老年人(87%),女性多见(男:女为1:2),且多数(76.7%)伴有可能相关的基础疾病,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血液病或腹腔手术史。早期内镜表现主要为结肠黏膜高度水肿、充血、出血、糜烂及溃疡。病变大多为一过型,如能早期诊断与治疗,多数预后良好。病变转归与发病年龄、病变程度及病程长短、伴随的基础疾病以及有无并发症可能相关。结论 结肠镜在诊断早期缺血性结肠炎中非常有用。  相似文献   

8.
以腹泻为主要表现的缺血性结肠炎12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对缺乏典型临床表现的老年性缺血性结肠炎的诊治进行探讨。方法回顾分析1992年5月至2004年2月间共12例以腹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缺血性结肠炎病人的临床经过、内镜表现及诊治。结果本组病人年龄均〉60岁,且多数伴有可能相关的基础疾病,包括心脑血管疾病、高血脂或腹腔手术史。初步诊断仅有4例考虑为缺血性结肠炎,其余拟诊为急性肠炎等疾病。10例(83.3%)依赖结肠镜检查确诊,其中早期肠镜检查6例。早期内镜表现主要为病变结肠黏膜充血、水肿、淤斑、糜烂、出血,严重者出现溃疡。病变黏膜与正常黏膜界限清楚。本组-过型11例(91.7%),经内科治疗后症状消失,狭窄型1例(8.3%)手术后恢复良好。结论老年性缺血性结肠炎可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而仅以腹泻表现为主,此时容易发生漏诊,延误治疗。早期结肠镜检查对于正确诊断和及时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溃疡性结肠炎患主内镜下表现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属炎症性肠病(IBD) ,病因和确切的发病机理目前仍不清楚。国外调查资料表明 ,白色人种较有色人种发病率高4倍 ,其中尤以犹太人发病率最高。近年来 ,随着对该疾病认识的提高以及大肠镜的推广应用 ,我国确诊的UC患者人数在逐年增加[1]。为总结我国UC患者临床及内镜下表现特点 ,对我院20余年经大肠镜检查确诊为UC的患者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结果如下。一、临床资料1976年至1999年8月 ,我院临床及大肠镜肉眼初步诊断UC142例 ,每例均行内镜下活组织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中老年缺血性结肠炎(IC)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1年19例Ic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相关基础病、内镜表现及病理资料。结果该病多发生于50岁以上中老年人,男:女为0.58:1,且多数患者(89.47%)伴有心脑血管疾病、高脂血症、糖尿病、便秘及腹部手术史。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100.oo%)、腹痛后便血(100.00%),多数伴有腹泻。结肠镜检查示,病变部位以左半结肠为主(94.74%),表现为黏膜纵行充血、水肿、糜烂、溃疡及黏膜下出血,病变黏膜与正常黏膜分界清楚。一过型16例,狭窄型2例,坏疽型1例。结论对有动脉粥样硬化等易患因素的中老年人,如发生急性腹痛、便血等症状,均应考虑Ic的可能,及时行内镜检查,密切观察,早期诊断、治疗,提高诊断率和治愈率。  相似文献   

11.
细菌性心内膜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为提高对细菌性心内膜炎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细菌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形式与治疗的关系。结果:发热为常见及起始症状(97.7%);贫血(86.4%)、脾大(43.2%)、肝大(38.6%)、心脏杂音改变(34.1%)、周围动脉栓塞(20.5%)、脑血管意外(11.9%)、血培养阳性(56.8%),其中葡萄球菌及链球菌分别为46.2%及35.7%,经胸超声心动图发现赘生物72.7%,瓣周漏4.5%,主动脉根部脓肿2.3%。内科治疗32例,死亡率34.4%,外科治疗12例,死亡率8.3%,6例早发性人工瓣膜心内膜炎中5例在发病后1个月内死亡。多种细菌感染、心功能、周围动脉栓塞、早发性人工瓣膜心内膜炎、主动脉瓣病变为危险因素。结论:应根据心功能、致病菌种、受累部位以及临床症状决定治疗方案,对于人工瓣膜心内膜炎应首先考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TIPS术治疗50例,其中49例为肝炎后肝硬化,1例为门静脉海绵窦样变,45例有反复呕血及黑便史,5例无上消化道出血史,均有中-重度食管静脉曲张。16例有中-大量腹水。结果:(1)45例门静脉建立有效分流,成功率为90%。门静脉主干压力从术前的3.95±0.85kPa降至2.33±0.72kPa(P<0.001)。(2)胃镜检查TIPS术后食管静脉曲张消失和基本消失率为41.43%,减轻为37.9%。(3)术后腹水消失或减轻为62%。(4)并发症与操作有关的为12%,总发生率为36%。(5)术后肝功能观察:血清总胆红质升高,血清白蛋白降低。随访1993年3月至1994年3月置入Gianturc-RoschZ型、网型支架的24例患者,随访3个月至22个月者20例,支架狭窄、闭塞率半年为20%,1年为55%;复发出血8例为40%。1994年4月至1995年1月置入wallstent支架的21例中,尚无支架闭塞及反复出血。全组现共死亡8例,死亡率为15.6%  相似文献   

13.
小儿脑囊虫病74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此文报告了74例小儿脑囊虫病,平均年龄为7.5岁。诊断符合标准,临床分型如下:癫痫型50例,头痛型17例,脑膜脑炎型4例,肺炎型2例,仅2例为脑脓肿。治疗方法:静脉点滴甘露醇3d后给予阿苯哒唑15-20mg/kg.d,口服,一个疗程为15d,共治疗3-4个疗程。有效率为100%,无副作用,并对小儿脑囊虫病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评价诊断方法、临床疗效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89年10月至2005年6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科住院的所有溃疡性结肠炎病例。填写调查表,统计病人的症状、诊断、分期、分型及治疗效果。结果共155例病人入选,男女比例为1.54:1。平均年龄是41.8岁;发病高峰年龄20—30岁(44例,28.4%)。肠外表现较少见(12.9%)。轻度占32.3%,中度占41.3%,重度26.5%。病变范围以全结肠炎型最多(5209%),分型以慢性复发型最多(3904%),大部分病人都可以通过临床、内镜及病理(7209%)得到确诊,病人经过内科保守治疗大多数都能缓解,少数需要手术治疗(4.5%),没有死亡病例。结论本组病人以轻中型为主,内科疗效较好,部分中重型病人需要使用激素和免疫押制剂治疗,并发症(加例,12.9%)发生率和手术率(7例,4.5%)较低。  相似文献   

15.
福建省鼠伤寒沙门氏菌噬菌体型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次报道福建省不同年段、不同地区及不同来源鼠伤寒沙门氏菌噬菌体型别分布情况及其特征。结果表明:534株鼠伤寒菌能分型得533株,分型率高达99.8%。533株鼠伤寒菌分布于20个噬菌体型(包括未定型),7774(46.6%)、3774(13.9%)、4774(12.0%)、6770(4.9%)、3004(4.7%)、6774(4.5%)和0774(3.0%)7个型为福建省鼠伤寒菌优势噬菌体型别(89.6%),其中6770型和3004型全国未见报告。福建省鼠伤寒菌噬菌体型以7774型最为常见,但不同年段、不同地区及不同来源菌株的流行型别组成互不相同,从而揭示了福建省鼠伤寒菌流行特征、类型和规律。鼠伤寒菌的噬菌体分型方法,为鼠伤寒菌流行动态观察、医院内感染检测、食物中毒的调查、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的追踪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6.
溃疡性结肠炎486例结肠镜检查的评价和分析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过去20年中经结肠镜检查,结合活检和临床表现符合溃疡性结肠炎(下称UC)诊断的共486例,占结肠镜检查总数的3.51%。其中男304例、女182例,平均年龄为42.4岁。病程少于10年者432例,占88.9%。临床表现为粘液脓血便和腹泻。结肠镜以粘膜充血、水肿伴糜烂及浅表溃疡最为多见,占80.8%。分布范围中,直、乙结肠类型占55.3%。临床类型以慢性活动期型为多见,占82.3%。癌变4例,占0.82%。总结认为,结肠镜对UC确诊率为96.4%。本组发病有年龄偏大,病程短,左侧结肠炎多,程度轻,癌变率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洋地黄治疗充血性心衰428例,≥60岁组148例,中毒45例(30.4%),<60岁组280例,中毒20例(7.14%)(P<0.01)。中毒原因可能为:(1)低血钾10例、低血镁3例(28.9%)。(2)肾功能不全12例(26.7%)。(3)肺部感染9例(20%)。(4)药物影响5例(11%)。(5)心肌衰竭4例(8%)。(6)原因不明4例(8%)。显示老年人洋地黄中毒多数可以找到原因。  相似文献   

18.
轻型缺血性结肠炎的内镜与病理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典型的缺血性结肠炎的黏膜病变在结肠镜下的表现并不具有明显特异性特征,其中的一过型与发病较为严重的溃疡性结肠炎鉴别困难,坏疽型和狭窄型则易与结肠癌等混淆。轻型(早期)缺血性结肠炎的肠镜下表现不典型,更难做出正确诊断,极易误诊、漏诊。我院自2001年1月~2002年12月,通过结肠镜检查取黏膜活检,结合临床现病史、既往史及病理改变,诊断了8例肠镜下轻型缺血性结肠炎,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临床特征。方法:对127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127例中病因明确者41例(32.3%),感染性疾病16例(39.0%),且感染是疾病复发或病情加重最常见的诱因,与药物有关病例5例(12.2%)。②抗体分型与临床及预后相关:IgG+C3型溶血较重,C3型溶血较轻,IgG型介于两者之间;C3型完全缓解率较高。③误诊病例15例(11.8%)。④糖皮质激素加用免疫抑制剂治疗或糖皮质激素加用大剂量静脉免疫球蛋白治疗疗效优于单用糖皮质激素治疗(P〈0.01)。结论:AIHA抗体分型与临床及预后相关;基础疾病的追查及治疗有重要意义;应重视临床表现及实验室特征以防止误诊病例的发生;糖皮质激素加用免疫抑制剂或加用大剂量静脉免疫球蛋白的治疗方法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0.
老年人大肠息肉与大肠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为了解老年人大肠息肉和大肠癌的临床特点,更好地预防老年人大肠肿瘤的发生和早期诊断大肠癌,对248例老年人大肠息肉和大肠癌的临床及病理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人大肠息肉和大肠癌的检出率分别为33.3%和23.3%,并有以下特点:(1)大肠息肉和大肠癌是老年人便血的主要原因,炎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及大肠癌三者的便血率依次增高;(2)息肉检出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息肉检出率,且腺瘤性息肉占73.8%;(3)多发性息肉比例较高,并以腺瘤性息肉为主,占80.7%,且多发生于不同的肠段;(4)老年人大肠癌低恶性程度者多;(5)大肠腺瘤性息肉常与大肠癌并存,二者多发生于不同肠段。因此,我们认为便血是老年人大肠镜检查的有力指征;大肠镜检查时不应满足于远端大肠病变的诊断,应尽可能检查全大肠;对老年人大肠息肉,尤其是多发性息肉及直径大于1.0cm者应积极切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