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露醇加温输液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20%甘露醇加温后输液的临床使用效果。方法将180例病例随机分为加温组、常温组各90例,加温组输注35~37℃的加热甘露醇,常温组输注<15℃的常温甘露醇,每次125ml,每12小时1次,连续使用3d。观察两种方法输液滴速、疼痛率、静脉炎发生率。结果两组输液滴速、输液疼痛率及静脉炎发生率均有显著差异。结论甘露醇加温后可加快输液速度,减轻疼痛和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热敷联合万金油外敷对甘露醇所致静脉硬化的作用。方法:60例滴注甘露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穿刺部位热敷,观察组另外涂万金油,3天后观察两组患者血管弹性及输液通畅情况。结果:3天后观察组血管弹性恢复及输液通畅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热敷联合万金油外敷能有效改善甘露醇所致静脉硬化,有利于静脉再利用,提高再次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鲜鱼腥草外敷预防静滴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鲜鱼腥草外敷预防静滴甘露醇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120例静滴甘露醇的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于静滴甘露醇时沿静脉走向外敷鲜鱼腥草,至静脉输液结束后30min,对照组未采用任何预防措施。记录两组静脉炎发生率、发生时间及留置针针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低,静脉炎发生时间延迟,留置针留置时间明显延长。结论采用鲜鱼腥草外敷静脉穿刺部位,可有效预防静脉炎的发生,延迟静脉炎发生的时间,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减轻患者痛苦,是预防静滴甘露醇所致静脉炎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在恶性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在恶性肿瘤患者化疗中的使用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7年7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77例,其中35例采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治疗,作为观察组;42例采用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治疗,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感染发生率以及导管阻塞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为患者提供了永久的静脉通道,其使用安全、维护简单,置管时间长,并发症少,能显著提高晚期肿瘤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使用精密过滤输液器减少甘露醇所致疼痛及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静脉输注20%甘露醇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精密输液过滤器输注,对照组采用普通输液器输注,观察2组患者疼痛及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输注疼痛和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使用精密过滤输液器可有效减少甘露醇输注疼痛和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防逆流留置针与普通留置针在静脉输液中的应用对比及效果讨论。方法:选择长期住院使用静脉留置针的行动自如病人2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0例。穿刺部位均选择肘部静脉较粗的血管。观察组应用防逆流留置针。对照组应用传统普通留置针。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留置针使用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为9.2%(局部红肿8例,渗漏3例,血液回流0例)低于对照组的22.5%(局部红肿8例,渗漏10例,血液回流9例),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留置针使用时间4.36±1.03d、患者满意度97.5%,高于对照组3.42±0.97d、患者满意度86.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防逆流留置针在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少,留针时间延长,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7.
双柏散外敷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4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中药双柏散加减外敷治疗静脉输液所致血栓性浅静脉炎的l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输液后所致的血栓性浅静脉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对照组38例。观察组采用自拟双柏散加减醋调后外敷患处,1d1次,保留3h;对照组给予50%硫酸镁局部湿敷,1d2次,每次30min。两组均以5d为1个观察周期,1个-3个周期后评定疗效。结果:观察组实际观察38例,治愈27例,有效1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37%;对照组治愈9例,有效15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63,16%。经统计学分析,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药双柏散外敷局部可减轻药物对血管的刺激,减轻红肿热痛,提高血管利用度,且取材方便,制作简单,无明显毒副作用,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药汤剂治疗肢体骨折肿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4例骨折肿胀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静脉滴注20%甘露醇250 mL,每日1次,连续15 d。观察组给予口服自拟中药汤剂,连续服用15 d。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用药时感觉输液部位疼痛及发生静脉炎11例;观察组无不良反应。结论中药治疗肢体骨折肿胀疗效显著,可作为治疗四肢骨折肿胀的常规用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集中监测数据管理在中药注射剂静脉输液安全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将2018年1~6月在医院进行治疗期间使用中药注射剂进行静脉输液的200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根据管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学管理。观察组给予集中监测研究数据管理。比较两组患者中药注射剂不合理使用情况,如溶媒选择错误、超适应证用药、重复用药、给药方式不正确、联合用药不合理等,统计两组患者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中药注射剂不合理使用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中监测研究数据管理是一种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在中药注射剂静脉输液安全管理中,能够改善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肿瘤患者化疗时静脉留置针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科2012年3月至6月住院肿瘤患者60例,并采取积极护理,选择合适的静脉留置针,严格的无菌技术,粗、直、弹性好的血管进行穿刺。正确的封管,及时更换3M敷贴。结果60例患者使用浅静脉留置针,静脉针留置时间最长6d,最短1d,有1位患者由于上厕所时活动较大造成外渗,有2位患者由于患者血管条件较差造成输液不畅,最终选用中心静脉置管进行输液外其余均无外渗现象发生,而且得到患者的好评。结论静脉留置针科学易行,对化疗患者及长期输液者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使用时应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麻醉手术过程中的低体温的护理对策及观察术中输入加温液体对术中患者低体温、寒颤等不良反应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急诊宫外孕破裂失血术中需大量输液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A1术中加温输液组20例,A2组术中输注冷液体20例.记录术中两组发生寒颤患者的个数,加温输血部位是否有局部胀痛感,患者自身感觉是否舒适,以及患者肛温是否低于36℃,末梢循环恢复时间.记录结果采用t检验法和确切概率法处理,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结果: A1组患者的寒颤发生率(15%)输液的局部胀痛感发生率(5%)均显著低于A2组患者(50%,30%)(P〈0.05),A1组患者术毕肛温平均值为36.3±0.2℃,有3例患者肛温低于36℃,占同组15%,而A2组中有19例患者肛温<36℃,占同组95%;A1组有15例患者自身感觉较舒适显著高于A2组5例(P〈0.05).A1组患者指端末梢循环恢复时间明显短于A2组(P〈0.05).结论: 输注加温液体能有效预防手术患者的低温和寒颤,值得在临床中推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MTX)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 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170例异位妊娠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MTX 50mg肌肉注射,2次/周,总剂量100~150mg;同时联合米非司酮25mg口服,2次/d,共3d,总剂量150mg.对照组给予MTX 50mg/m2的剂量肌内注射.观察2组患者临床治疗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愈34例,显效33例,有效1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4%;对照组治愈28例,显效26例,有效18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85%,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3d 2组血β-HCG下降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7,10,14d观察组患者血β-HCG下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患者盆腔积液和包块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腹痛时间、阴道流血停止时间、月经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患者胃肠道不良反应多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米非司酮联合MTX保守治疗异位妊娠临床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临床护理上对静脉输液导致静脉炎后的处置方案研究颇多,但如何预防静脉炎的发生则报道甚少。我院2005年5月—2006年12月对连续应用甘露醇静脉输注2 d以上的住院病例60例利用止痛消炎膏的药理作用预防静脉炎发生,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60例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最小6岁,最大15岁,平均8岁。1·2治疗方法符合上述条件的病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2组病例在住院时为非危急重病患儿,均选用手背静脉留置针穿刺,穿刺前血管弹性良好,无红肿、疼痛及硬结。均静脉输注甘露醇5 g/kg,30 min内输完,4次/d。观察组输入…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葛根素注射液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使用低分子右旋糖苷等对症支持疗法,并分别加入甘露醇,降压药,阿司匹林片,他丁类,降糖药等药物治疗。治疗组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葛根素注射液0.4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输液,每日一次,连用14天,分别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显效率和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葛根素注射液治疗脑梗塞疗效高,并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药贴敷联合中药足浴在早孕药物流产术后调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妇科2020年3月至2021年9月期间收治的107例早孕药物流产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3例)和观察组(54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调理,观察组患者则在其基础上使用中药贴敷联合中药足浴进行调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流产效果,观察药物流产术后1 d、2 d、3 d、4 d两组患者腹部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表(VA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药物流产术后基本情况(孕囊排出时间、出血停止时间、腹痛好转时间),统计流产后2周两组患者的药物流产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流产失败情况,观察组患者完全流产48例(88.89%),不全流产6例(11.11%),对照组完全流产45例(84.91%),不全流产8例(15.09%),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药物流产术后1 d、2 d、3 d、4 d,观察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孕囊排出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出血停止...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理行为干预预防华蟾素输液过程中不良反应的效果,提高患者输液依从性和满意度。方法将108例使用华蟾素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54例和对照组54例。对照组按常规输液流程进行护理;干预组在常规输液护理基础上,给予加强心理护理,行静脉评估,选择合适输液管道,加强保暖,液体适量加温,改变输液顺序等行为干预。结果干预组输液渗漏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行为干预能有效减轻华蟾素输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不同手术时机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对急性胆囊炎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3年1月至2017年6月行LC的96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发病至实施LC时间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患者于发病后72 h内行LC治疗,对照组患者则由于个人原因致发病后72 h后才送院行LC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基本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手术率、肛门排气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3 d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15 d内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手术率、肛门排气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内,两组患者切口感染、腹腔感染、脏器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胆瘘、肠梗阻、反流性食道炎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5 d内,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胆囊炎发病后及早行LC治疗可降低手术难度及风险,并减少术后恢复时间,但对术后复发情况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普外科静脉输液流程构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普外科收治的急性胆囊炎患者40例为对照组实施常规输液护理,2015年7月至2015年12月急性胆囊炎患者40例为观察组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下根据静脉输液流程实施输液护理,比较2组导管留置期间发生的相关并发症情况及患者生活质量、导管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输液期间出现输液外渗、血栓形成、输液管脱出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静脉穿刺时间快于对照组(P0.05);输液过程中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静脉穿刺成功所需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输液期间静脉穿刺针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下,于普外科构建静脉输液流程,能有效减少输液相关并发症,提高输液效率,减少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9.
1 临床资料 100例患者均为本科骨折住院使用甘露醇治疗(20%甘露醇250ml,120滴/分快速静脉滴注,每天1次)所致静脉炎患者,男68例,女32例;年龄20~59岁,平均36.48岁.所有患者均在用药后1周内发生静脉炎,静脉炎程度采用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静脉炎程度判断标准[1].其中Ⅰ级30例,Ⅱ级60例,Ⅲ级10例.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  相似文献   

20.
摘 要目的:肿瘤患者行静脉输液港植入术后,观察接受单纯化疗以及常规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用药的两组患者 皮肤切口愈合情况,探讨贝伐珠单抗对静脉输液港植入术后切口的影响,为术后贝伐珠单抗用药时机提供参考。 方法:选取 2021 年 6 月至 2023 年 6 月厦门市海沧医院收治的 91 例输液港植入术后的结直肠癌患者作回顾性分析研究,根据肿瘤 类型是否需要联合贝伐珠单抗的治疗策略分成观察组(31 例)和对照组(60 例)。观察组采用常规化疗药物联合贝伐珠单 抗行抗肿瘤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化疗药物行抗肿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静脉输液港切口愈合时间、愈合等级情况、并发 症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为(12.13 ± 1.21)d,长于对照组的(9.01 ± 1.13)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两组患者静脉输液港切口愈合等级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静脉输液港切口并 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相较于常规化疗用药,加用贝伐珠单抗治疗的肿瘤患者静脉输 液港切口愈合时间显著延长,且可能增加潜在的切口并发症。临床中患者静脉输液港植入手术后使用贝伐珠单抗时应该权 衡利弊,科学合理地选择干预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