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与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病变超声与病理学表现及超声提示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指征。方法对病理证实的209例子宫内膜癌及子宫内膜增生过长患者(子宫内膜癌组101例,子宫内膜增生组108例)的子宫内膜病变超声声像图表现、子宫内膜病变内血流动力学特点及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子宫内膜癌组和子宫内膜增生组患者子宫内膜病变超声及病理学表现:(1)子宫腔回声厚径:超声声像图示子宫内膜癌组101例患者子宫腔回声厚径为4.60~59.00mm,平均(20.00±0.92)mm,子宫内膜增生组108例患者子宫腔回声厚径为3.80~43.90mm,平均(12.53±5.71)mm,两组患者子宫腔回声平均厚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62,P<0.01)。(2)子宫内膜病变血流动力学特点:子宫内膜癌组21例患者(21/101,20.79%)子宫内膜病变呈高阻力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0.5],31例(31/101,30.69%)呈低阻力动脉血流(RI<0.5),37例(37/101,36.63%)呈高低阻力动脉血流共存;子宫内膜增生组77例患者(77/108,71.3%)子宫内膜病变呈高阻力动脉血流(RI≥0.5),6例(6/108,5.56%)呈低阻力动脉血流(RI<0.5),17例(17/108,15.74%)呈高低阻力动脉血流共存;子宫内膜癌组患者子宫内膜病变呈高阻力动脉血流的检出率(20.79%,21/101)低于子宫内膜增生组(71.30%,77/108),而子宫内膜病变呈低阻力及高低阻力动脉血流共存的检出率(36.63%,37/101)高于子宫内膜增生组(15.74%,17/101)。(3)子宫内膜病变病理诊断结果 :两组209例患者(子宫内膜癌组101例患者中全切子宫88例,宫腔镜手术活检8例,诊断性刮宫5例;子宫内膜增生组108例患者中全切子宫11例,宫腔镜手术活检78例,诊断性刮宫19例)病理镜下示子宫内膜癌组49例(49/101,48.51%)癌与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病变并存,其余病灶癌旁可见子宫内膜单纯性(1例)、复杂性(1例)、非典型性增生病变(4例)和增殖期(5例)与萎缩性子宫内膜(17例),而子宫内膜增生组患者病理镜下示子宫内膜呈单纯性(89例)、复杂性(11例)和非典型性增生病变(8例)。208例患者子宫内膜病变术前诊断性刮宫提示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过长90例(全切子宫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癌1例,1/90,1.10%)、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过长12例(全切子宫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癌1例,1/12,8.33%)、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12例(全切子宫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癌4例,4/12,33.33%)。超声与病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诊断性刮宫提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符合率(33.33%)明显多于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过长(8.33%)和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过长(1.10%)。结论超声检查高度怀疑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指征为:(1)宫腔回声增厚伴有低阻力动脉血流或高低阻力动脉血流并存;(2)宫腔回声增厚伴高阻力动脉血流(RI≥0.5),且该病例诊断性刮宫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3)超声检查提示子宫内膜息肉样病变,且该病例诊断性诊刮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葡萄糖转化酶1(GLUT1)在子宫内膜良性、增生性、恶性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120例子宫内膜不同病变的常规石蜡标本,HE染色,光镜下按WHO标准分类,包括简单型、复杂型和不典型增生过长各20例,子宫内膜腺癌60例。GLUT1免疫组化染色采用二步法。结果简单型增生过长、复杂型增生过长GLUT1均为(-);所有不典型增生过长GLUT1局灶( );子宫内膜腺癌GLUT1均为( ),呈局灶阳性到广泛阳性不等;增生期、分泌期及萎缩子宫内膜,GLUT1均为(-)。结论GLUT1的过表达是子宫内膜腺癌的一个特征;GLUT1的免疫组化染色在鉴别子宫内膜良性增生及与恶性肿瘤有关的不典型增生时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3.
子宫内膜增生过长临床并不少见,单凭临床诊断比较复杂。应用B超检查,有一定诊断价值,本文26例病人,经临床对症药物治疗,手术(多诊刮)病理检查,证实为子宫内膜增生过长超声图像表现。  相似文献   

4.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鉴别诊断子宫内膜病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内膜息肉、粘膜下小肌瘤、内膜增生过长和子宫内膜癌等内膜病变是引起阴道出血常见的病因。本研究运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观察不规则阴道出血患者的子宫内膜 ,旨在寻找简便、快速、有效的诊断方法来鉴别子宫内膜病变。资料与方法43例临床怀疑子宫内膜病变患者 ,年龄 2 7~ 6 8岁 ,平均( 4 5 .2± 10 .4)岁 ,其中内膜息肉 9例 ,粘膜下肌瘤 14例 ,内膜增生过长 9例 (简单型 8例、不典型 1例 ) ,内膜癌 6例 (按FIGO分期 :I期 5例、Ⅱ期 1例 ) ,正常 5例。全部病例则均经宫腔镜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采用AcusonSequoia 5…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增生过长患者子宫螺旋动脉血流动力学特点及其组织形态学改变.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86例(增生过长组)异常子宫出血经病理检查为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的患者及34例(对照组)月经周期正常的育龄女性,超声检查测量其子宫内膜厚度,子宫螺旋动脉的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 PI )及收缩期与舒张期比值( S/D ).并对两组受检者的子宫内膜组织行病理检查分析.结果 超声检查增生过长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子宫螺旋动脉的RI、PI及S/D的测值明显大于对照组增殖早期测值.病理检查86例中检出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过长77例;单纯性增生过长伴灶状复杂性增生过长6例;复杂性增生过长伴不典型增生3例.增生过长组患者手术切除的子宫内膜标本中(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术39例,子宫切除术8例)增生过长的子宫内膜中螺旋动脉管壁增厚,呈过度增长状态,血管外径和管壁厚径与增生过长的程度成正比,均未见增殖早期子宫内膜,而对照组1例子宫全切标本中螺旋动脉细小、管壁平滑肌薄呈正常增殖早期变化.结论 螺旋动脉RI、PI及S/D值的持续增高是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的血流动力学特点,螺旋动脉的异常改变可能是难治性异常子宫出血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6.
应用内窥镜行子宫内膜切除术和子宫粘膜下肌瘤切除术,是妇科治疗的一种新方法。我院自1997年1月开展此术,疗效满意,现总结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997年1月~1998年8月,本院开展因功能性子宫出血行经宫颈子宫内膜切除术(TCRE)21例,子宫肌瘤行经宫颈子宫肌瘤切除术(TCRM)30例,其中8例同时施行TCRE术,年龄23~56岁(平均425岁)。临床表现为月经过多36例,不规则阴道出血伴月经多12例,绝经后出血3例。21例功血,术前均行诊刮术,结果单纯性子宫内膜增生过长9例,子宫内膜腺囊型增生过长12例。30例内粘膜下肌瘤22例,其中有蒂者17例,无蒂…  相似文献   

7.
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系卵巢内分泌功能失调,雌激素对子宫内膜刺激,引起内膜增生所致。本文通过对61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的子宫内膜B超观察总结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病例与方法:本组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住院和门诊患者,年龄在16—57岁。使用仪器Aloka SSD-620型线阵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应用膀胱充盈法探测子宫。子宫内膜B超测量方法是取子宫纵切图像,测量其子宫内膜最大前后径。若子宫内膜外出现低回声晕,则以晕的最大前后径为子宫内膜厚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超声宫腔造影技术诊断子宫内膜病变。方法采用超声宫腔造影检查,对32例子宫内膜病变的患者进行观察,取得不同切面进行分析。结果 子宫内膜增生过长8例(占25%),子宫内膜息肉14例(占43.8%),子宫粘膜下肌瘤9例(占28.1%),子宫内膜癌1例(占3.1%)。经临床及宫腔镜证实,仅1例内膜息肉误诊为粘膜下肌瘤(其原因我们认为是由于刮宫后出血、凝集导致周边显像不清所致),准确率达96.9%。结论 经阴道宫腔造影操作简便、易行、准确率高,是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9.
PTEN蛋白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PTEN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生过长、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在子宫内膜腺癌不同临床病理分期、分级中的表达,探讨PTEN在从正常子宫内膜向子宫内膜腺癌转变过程中的作用及与子宫内膜腺癌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正常子宫内膜组织20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组织20例、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20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40例,进行PTEN的检测并分析。结果 1.在正常子宫内膜组和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组中PTEN蛋白表达率均明显高于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和子宫内膜腺癌组中PTEN蛋白表达(P<0.05),正常子宫内膜组和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组之间表达率无差异,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和子宫内膜腺癌组之间表达率无差异(P>0.05)。2.PTEN蛋白在子宫内膜腺癌不同组织学分级组(高分化G1、中分化G2,低分化G3)、不同手术病理分期组表达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EN蛋白的表达降低在正常子宫内膜向内膜腺癌的转变中起重要作用;其低表达与子宫内膜腺癌的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抑癌基因PTEN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及在子宫内膜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0例增生期子宫内膜、10例单纯型增生过长、10例复杂型增生过长,10例非典型增生过长和46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结果PTEN在子宫内膜癌和不典型增生过长中的表达与单纯型 复杂型增生过长和增生期子宫内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46例子宫内膜样腺癌中PTEN的阴性率是52·2%,PTEN阴性表达与子宫内膜腺癌的细胞分化程度、肌层浸润有关,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EN表达缺失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和子宫内膜腺癌的生物学行为有关,测定PTEN的表达对评估子宫内膜癌预后有重要意义,可作为子宫内膜腺癌预后的生物学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P16蛋白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16蛋白在 10例增生期子宫内膜、 10单纯型增生过长、 10例复杂型增生过长、 10例非典型增生过长和 5 0例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结果 在增生期子宫内膜、单纯型增生过长、复杂型增生过长、非典型增生过长和子宫内膜癌中P16的表达依次降低 ,子宫内膜癌中P16的表达与增生期子宫内膜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P16在子宫内膜癌中表达在组织学分级G2 G3与G1组 ;有淋巴结转移组与无淋巴结转移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 0 5 )。结论 P16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相关 ,可作为子宫内膜癌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2.
聂莉  谢梅青  王良岸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24):2747-2749
目的:探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对增生过长子宫内膜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链霉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SABC)方法分别对20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患者宫腔内置入LNG-IUS前及置入3个月后子宫内膜IGF-I和IGF-II的表达及20例口服炔诺酮3个月后的增生过长宫内膜IGF-I和IGF-II的表达。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增生过长的子宫内膜宫腔内置入LNG-IUS3个月后,IGF-I表达下降,IGF-II的表达上升(P均<0.05)。LNG-IUS治疗后子宫内膜IGF-I表达下降比炔诺酮治疗后的子宫内膜IGF-I表达下降明显,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IGF-II在LNG-IUS治疗后的子宫内膜的表达高于炔诺酮治疗后的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尤为明显,但统计学无显著性意义。结论:LNG-IUS可通过下调增生过长子宫内膜IGF-I表达及上调IGF-II的表达促使子宫内膜分化,逆转增生过长现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样新生物的临床与病理特征.方法:对70例宫腔镜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样新生物的病理组织学切片进行观察,井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结果:(1)子宫内膜息肉50例(71%),其中8例伴非典型增生,5例伴癌变;宫腔镜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的符合率为71%.(2)与不伴有非典型增生或癌变的子宫内膜息肉病例组(A组)比较,非典型增生或癌变组(B组)患者的绝经年龄、绝经时间和息肉直径均大于A组,P均<0.01.结论: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的癌变与绝经年龄、绝经时间及息肉直径有关,对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样新生物应积极处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育龄期妇女异常子宫出血的声像图表现与病理结果,探讨育龄期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思路。 方法选取2001年10月至2016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就诊的子宫内膜病变育龄期妇女149例,分析其声像图表现与病理结果,分为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组88例,子宫内膜息肉组41例,子宫内膜癌组20例;超声检查的时间为月经周期的增殖早期或阴道出血停止后3 d内,以宫腔回声厚径≥10 mm作为内膜增厚的标准。内膜息肉组与息肉样增生组患者间最大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组、子宫内膜息肉组与子宫内膜癌组之间年龄、子宫体三径之和、宫腔回声厚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组间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检验;比较3组患者的声像图表现与病理结果;镜下病理观察卵巢的组织结构。 结果(1)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组、子宫内膜息肉组及子宫内膜癌组患者的平均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超声检查:3组患者子宫体三径之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膜增生过长组的宫腔回声厚径与内膜息肉组及内膜癌组比较[(11.70±5.42)mm vs(10.59±3.83)mm vs(17.14±8.7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779,P<0.001),内膜增生过长组与内膜癌组、内膜息肉组与内膜癌组宫腔回声厚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内膜增生过长组与内膜息肉组宫腔回声厚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8例内膜增生过长病例中53例表现为息肉样,息肉样隆起的最大径的平均值与内膜息肉组比较[(17.13±10.45)mm vs(12.14±4.67)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12,P=0.002);41例内膜息肉及53例息肉样增生组出现点、条状血流信号的比例分别为75.61%(31/41),41.51%(22/53)。3组患者中宫腔回声的测值<10 mm占42.3%(63/149)。(3)病理检查:20例子宫内膜癌均为内膜样癌,11例子宫切除者中,高分化子宫内膜样癌7例,中分化3例,低分化1例;同时,切除卵巢的8例中,7例见多个闭锁卵泡,1例见单纯囊肿。88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组中单纯增生过长77例,1例伴不典型增生;复杂增生过长11例,3例伴不典型增生。41例子宫内膜息肉中非功能性息肉33例,功能性息肉3例,4例腺肌瘤性息肉中1例癌变。 结论在子宫内膜的增殖早期或阴道出血停止后3 d内,宫腔回声厚径≥10 mm提示子宫内膜异常;宫腔回声厚径<10 mm,不能排除子宫内膜异常;可监测是否排卵,超声动态监测是否排卵可提示有无子宫内膜异常生长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价值。方法对超声诊断的子宫内膜病变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42例中,全部经诊刮和病理检查证实的有内膜息肉15例,黏膜下肌瘤11例,内膜增生过长7例,内膜癌3例,正常6例,诊断符合率为85.72%。结论超声诊断可为子宫内膜病变的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依据,对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子宫内膜良性病变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CD)诊断子宫内膜良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CD)诊断子宫内膜良性病变患者子宫内膜的声像图及血流动力学特征,并与子宫内膜诊刮病理及宫腔镜检查进行对照。结果超声诊断符合率89.8%(62/69),其中子宫内膜息肉12例;子宫黏膜下肌瘤19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31例;正常子宫内膜分泌期改变7例。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CD)是一种有效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超声检查和子宫内膜病理学对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意义,方法:分析了50例临床诊断为PCOS患的子宫内膜和卵巢的超声图像特征,并与子宫内膜诊刮的病理学改变相对照。结果:(1)超声显示PCOS患子宫内膜呈不同程度增厚;卵巢增大,小卵泡数目增多,卵巢髓质增大,回声增强;(2)子宫内膜病理学改变主要为增生期,简单型增生过长或复杂型增生过长,个别有不典型增生过长,甚至为高分化内膜腺癌。结论:PCOS患子宫内膜,卵巢声像图有特征性改变并与病理学改变呈正相关,可间接反映病变的严重程度,并能早期发现子宫内膜腺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宫腔镜检查结合子宫内膜定点活检诊断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该院收治的455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进行宫腔镜检查及宫腔镜下定点子宫内膜活检,并对病检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55例患者均成功完成宫腔镜检查,其中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200例;IUD所致出血68例;子宫内膜炎52例;子宫内膜增生症13例;其中单纯性增生7例;复杂性增生2例,不典型增生4例;萎缩性子宫内膜19例;子宫内膜息肉22例;子宫黏膜下肌瘤15例;子宫内膜癌66例.生育年龄(20~39岁)的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以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及子宫内膜炎等功能性病变为主,围绝经期及绝经后10年内(40~59岁)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子宫内膜器质性病变大幅上升.结论 对异常子宫出血患者要及时了解子宫内膜病变情况,根据病检结果因病施治.  相似文献   

19.
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简称更年期功血 )是临床常见病 ,诊刮后因阴道出血而行再次刮宫者并不少见 ,因此 ,诊刮后治疗是治愈本病的关键环节。 2 0 0 0年 7月~ 2 0 0 2年 7月 ,我们对 80例病理诊断为单纯性或复杂性子宫内膜增生的更年期妇女 ,采用经B超监测子宫内膜 ,并指导实施不同方案的孕激素治疗 ,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更年期功血 80例 ,年龄 4 0~ 5 0岁 ,平均(4 5± 3.4 )岁 ,均经诊刮病理诊断为单纯性或复杂性子宫内膜增生。随机分为治疗组 4 0例和对照组 4 0例 ,两组年龄、病理诊断类型、发病…  相似文献   

20.
子宫内膜电切术围手术期用药和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电切术后用药对宫内膜的修复及阴道流血量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子宫内膜电切术的86例患者,术前均行宫腔镜检查+病理检查,排除了病理检查为复杂性增生过长的患者。其中47例患者为观察组,术前、术后均给予药物处理;39例患者为对照组,只给予术前预处理。比较二组患者术后宫内膜修复情况及阴道流血量的多少。结果病理分型为子宫内膜腺囊型增生过长和子宫腺肌症的患者,观察组结痂期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其复发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病理分型为子宫内膜增生过长或其它类型功血,结痂期出血量及复发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病理检查为子宫腺肌症和子宫内膜腺囊型增生过长的患者,术后用药抑制其子宫内膜生长,对于减少其结痂期出血和复发是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