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与脂代谢紊乱及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 采用对照研究,NAFL组50例,正常对照50例,检测两组的血脂、C肽(空腹和餐后2小时).结果 NAFL组的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H)、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C肽(空腹和餐后2小时)均高于对照组(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Apo-A)都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患者存在明显脂代谢紊乱和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2.
脂肪肝患者血脂、肝功能指标改变的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董春富  吴国华 《检验医学》2005,20(2):160-161
目的探讨血脂、肝功能指标与脂肪肝发生的关系,为脂肪肝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体检B超检出的284例脂肪肝患者和体检B超结果健康的322名正常对照,分别进行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胆碱酯酶(CHE)、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检测及其水平差异比较.结果脂肪肝组的TG、CHE、TB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TC、ALT、GGT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2组间的TBil、HDL-C、LDL-C水平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脂肪肝患者不仅具有显著的血清TG和TC的代谢紊乱,而且存在明显的肝细胞病理损伤及其胆红素代谢和胆汁酸分泌的异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脂肪肝患者血生化指标特征性改变,为脂肪肝病情监控和疗效判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本社区中老年人群进行健康体检,包括肝脏B超和血生化检查,血生化包括: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血糖(Glu)、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7-谷氨酰转移酶(GGT)检测,将经肝脏B超确诊的脂肪肝患者列为脂肪肝组,同一人群非脂肪肝患者为对照组,并对两组生化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脂肪肝组的TG、TC、Glu、ALT、AST、GGT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DL—C略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肪肝患者存在血脂异常的同时通常还伴有多项生化指标异常性改变。  相似文献   

4.
消肝脂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自拟消肝脂和水飞蓟头治疗脂肪肝的对照研究,分析消肝脂治疗脂肪肝的疗效。方法123例脂肪肝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口服消肝脂,对照组口服水飞蓟头。采用临床症状、体征、B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为疗效判断标准。结果治疗组治疗脂肪肝的有效率为92.96%,对照组为78.85%,治疗组治疗前后TG、TC、ALT、AST水平有显著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TG、TC无明显差异(P>0.05),ALT、AST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TG、TC有显著差异(P<0.01),ALT、AST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消肝脂通过中医的“疏肝解郁、消脂利湿、活血祛瘀”的方法治疗脂肪肝的疗效明显优于水飞蓟头单纯护肝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钠对血糖控制未达标的2型糖尿病(T2DM)合并与不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患者的降糖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9年1月-2011年1月60例仅用磺脲类和二甲双胍治疗血糖控制未达标的T2DM患者,按合并和不合并NAFL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在原口服降糖药基础上联合加用国产罗格列酮钠4 mg 1次/d,治疗共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的血糖、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质量指数(BMI)、血脂、肝功、血压水平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并比较治疗后的血糖达标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HbA1c、空腹胰岛素、甘油三酯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较治疗前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治疗前升高(P<0.05),而丙氨酸转氨酶、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血压无明显变化(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的FPG和2hPG均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1),且血糖达标率为7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6.7%(P<0.05),同时观察组餐后2 h胰岛素(2hINS)水平在治疗前后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治疗后有显著下降(P<0.01),但对照组治疗后2hINS虽然也有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BMI无明显变化,但对照组治疗后BMI有明显的升高(P<0.05)。结论国产罗格列酮钠片对血糖控制未达标的T2DM合并和不合并NAFL患者均有进一步降低血糖、HbA1c以及改善血脂的作用,但对T2DM合并NAFL的患者的降糖疗效更显著,未见加重肝功能损坏,不良反应小,可作为此类患者联合用药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6.
姚震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8,5(22):1379-1379
目的探讨脂肪肝程度与血液生化指标的关系。方法对B超检查确诊的118例脂肪肝患者和142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三酰甘油、胆固醇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进行分析。结果118例脂肪肝患者血清三酰甘油、胆固醇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指标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脂肪肝程度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及血脂含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非酒精性脂肪肝与脂代谢紊乱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与脂代谢紊乱及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采用对照研究,NAFL组50例,正常对照50例,检测两组的血脂、C肽(空腹和餐后2小时)。结果NAFL组的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H)、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C肽(空腹和餐后2小时)均高于对照组(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Apo-A)都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患者存在明显脂代谢紊乱和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的患病率及其与代谢综合征(MS)的关系。方法对来江苏省太湖干部疗养院健康体检的人群进行体格、血生化和B超检查。结果共有7156例资料齐全者进入该次调查,经超声检出NAFL1471例,患病率为20.6%,并随机抽取1483例经超声检查无脂肪肝者为对照组。男、女性NAFL患病率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P〈0.05),各年龄组男性患病率均高于女性(P〈0.01)。NAFL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BG)、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酸(UA)、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GGT)均高于对照组(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对照组(P〈0.01)。NAFL组合并肥胖、高血压、血糖异常、血脂异常和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分别是76.4%、43.3%、34.2%、58.4%、42.1%,均高于对照组(P〈0.01)。以NAFL取代MS5个组分中的任何一个后,与原诊断定义相比一致性均很高(Kappa值均〉0.6,P〈0.001)。结论NAFL的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且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NAFL与MS关系密切,NAFL可以作为MS组成成分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了解血脂、血糖与脂肪肝的关系.方法 TG、胆固醇(CHO)、血糖均采用氧化酶法,LDL-C采用直接法.脂肪肝的诊断采用影像(B超)检查.结果 总检查人数456例,脂肪肝103例(22.6%);高TG 115例,脂肪肝60例(52.3%);高CHO 45例,脂肪肝16例(35.5%);高LDL-C 43例,脂肪肝21例(48.8%);高血糖(糖尿病)20例,脂肪肝13例(65.0%);TG、CHO均高28例,脂肪肝16例(57.1%);TG、LDL-C均升高16例,脂肪肝9例(56.3%).结论 高TG、CHO、LDL-C者、糖尿病患者等脂肪肝患病率显著高于血脂正常和非糖尿病患者(P<0.01);但高CHO的脂肪肝患病率增加程度不如TG、LDL-C;TG、CHO均升高,TG、LDL-C均高者,脂肪肝患病率显著增加(P<0.01).  相似文献   

10.
健康体检中脂肪肝发病率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蔚 《临床医学》2008,28(5):15-16
目的 调查健康人群脂肪肝的发病率,探讨脂肪肝与血脂、体重、血糖、性别、年龄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2984例进行健康体检,采用B超诊断脂肪肝,分轻度与中度以上两组,并测定血脂、血糖及体质指数(BMI),分组比较脂肪肝的发病率及与上述因素的关系.结果 ①脂肪肝的发生与甘油三酯升高、肥胖、血糖升高有明显关系,在中度以上尤为明显(P<0.01),与胆固醇的升高无明显关系(P>0.05).②脂肪肝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P<0.01),且中度以上尤为明显(P<0.01).③脂肪肝的发病率与年龄有关,61~70岁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P<0.01).结论 健康人群中脂肪肝发病率相当高,与甘油三酯升高、肥胖、高血糖、性别、年龄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1.
2型糖尿病患者瘦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瘦素与性别、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胰岛素、胰岛素抵抗、血糖、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56例2型糖尿病患者与22例非糖尿病者,分别测定体质指数、腰臀比、空腹瘦素、空腹和餐后2 h血糖、空腹和餐后2 h胰岛素、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结果 血清瘦素平均水平男性(8.5±0.9)μg/L,女性(17.2±1.1)μg/L,女性高于男性(P<0.01);血清瘦素与体质指数呈显著正相关(r=0.64,P<0.01),与男性腰臀比显著正相关(r=0.05,P<0.01),与胰岛素显著正相关(空腹:r=0.36,P<0.01;餐后2 h:r=0.36,P<0.01),与2型糖尿病组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呈负相关(r=-0.31,P<0.05),与血糖、血脂无相关性.结论 血清瘦素水平与体质指数、男性腰臀比显著正相关,与胰岛素显著正相关,与2型糖尿病组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血脂康治疗脂肪肝病人,观察疗效。方法:选择病例共92例,均经B超诊断为脂肪肝病人,应用血脂康治疗6个月,观察血脂: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HDL—C);生化检查: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血糖、B超声像图的变化,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血脂康治疗6个月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绝大多数有症状的患者经保肝及血脂康治疗后,不良感觉消失或改善,生化指标明显好转(P<0.001),B超声像图变化治疗早期变化不明显,6个月后各项观察指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P<0.01)。结论:脂肪肝患者应用血脂康治疗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3.
超声观察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患者肝胆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肝胆改变.方法 对225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行常规肝胆B超检查,抽取服用抗精神病药物5年以上患者250例(研究组),服药5年以下患者250例(对照组1),并对同期未患精神疾病的常规体检者250名(对照组2)行B超检查.结果 研究组与两个对照组间的肝胆B超异常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脂肪肝在各组中的发生率最高.研究组中不同病程、年龄肝胆B超异常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和精神分裂症的类型不同肝胆B超异常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服用抗精神病药物5年以上者肝胆异常、特别是脂肪肝发生率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14.
波动性高血糖状态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小正  陈敏  李红  卢正红 《医学临床研究》2008,25(11):1945-194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波动性高血糖状态对微血管病变的影响.[方法]169例糖化血红蛋白(HbAlc)相近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二组:慢性持续性高血糖组(Ⅰ组,78例)、慢性波动性高血糖组(Ⅱ组,91例).测定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胰岛素(2hINs)、空腹C肽、餐后2hC肽、24h尿白蛋白定量(UAER),并分析其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Ⅱ组2hPPG显著高于Ⅰ组(P<0.01),餐后2h胰岛素与餐后2hC肤水平显著低于Ⅰ组(P<0.01).Ⅱ组微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Ⅰ组(P<0.01).[结论]2型糖尿病在波动性高血糖状态下微血管病变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均匀性脂肪肝的超声分度与血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探讨超声诊断均匀性脂肪肝的准确性,为临床提供更有价值的诊断及疗效判断。方法 60例均匀性脂肪肝患者根据其超声分度分为轻、中、重度组,分别进行血生化指标分析。结果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基酸氨基转移酶(AST)及γ-谷氨酸转移酶(GGT)在轻、中、重度组中逐渐升高。与轻度组比较,中度组TC、TG、ALT、AST及GGT均增高,但仅T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TC、GG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TG、ALT及AST有显著差异(P﹤0.01)。与中度组比较,重度组T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AST及GGT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超声检查结合血生化指标可为临床对脂肪肝进行分度诊断和合理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B超技术的推广应用 ,脂肪肝阳性检出率显逐年上升趋势.1999年我们对1494名参加健康体检的纺织系统人员进行了脂肪肝调查,其中经B型超声波检查仪检查发现疑为脂肪肝患者的共244名.现测定他们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分析其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牛磺熊去氧胆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某院2015-12—2016-12诊治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1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86例采用熊去氧胆酸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观察组患者86例采用牛磺熊去氧胆酸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于治疗前后行肝功能、血脂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谷氨酰转肽酶、体重指数降低(P0.05)。两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加(P0.05)。观察组患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谷氨酰转肽酶、体重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牛磺熊去氧胆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肝功能和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国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围术期40 mg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10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50例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B组50例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d.于PCI 术前、术后24 h测定肌钙蛋白I(cTnI);PCI术前、术后5 d、术后30 d测定肌酸激酶(CK)、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观察ACS患者随访1个月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1)两组PCI术后24 h cTnI均显著升高(P < 0.01),A组较B组升高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两组在用药后5 d及30 d LDL-C和TC均显著下降(P < 0.01),40 mg组下降幅度更加显著且30 d LDL-C达标率(即LDL-C≤1.8 mmol/L比例)更高(24% vs 66%,P < 0.01).(3)A组30 d主要心血管事件(心力衰竭2例)较A组(再发心肌梗死1例、心力衰竭5例、再发心绞痛需住院治疗3例共9例)显著降低(P < 0.05).(4)两组药物副作用差异无显著性(P > 0.05).结论:ACS患者PCI围手术期阿托伐他汀40 mg/d能显著降低LDL-C、TC、cTnI水平,提高30 d LDL-C达标率,降低围手术期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体检人群血清铁蛋白水平与非酒精性脂肪肝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单纯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222例为观察组,体检健康者192例为对照组,检测2组血脂指标、体质量指数、血压、肝功能、空腹血糖、血尿酸等,并行肝脏B超检查,测定血清铁蛋白水平,分析其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体质量指数、收缩压、男性舒张压、空腹血糖、血尿酸、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谷氨酸转肽酶及铁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铁蛋白水平与谷氨酸转肽酶、舒张压、血尿酸、空腹血糖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铁蛋白水平增高是引起非酒精性脂肪肝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71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3例予一般基础治疗,试验组38例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消脂健肝汤加减,疗程1个月,观察2组疗效,并对组间及治疗前后丙氨酸转移酶、门冬氨酸转移酶、谷氨酸转肽酶、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指标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有效率94.7%,对照组72.7%,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2组间治疗后肝功能、血脂指标改善情况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试验组明显为优.结论:消脂健肝汤可显著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生化指标,降低血脂水平,改善肝脏微循环功能,恢复肝脏正常结构,有效降低脂肪性肝硬化和肝癌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