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46例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分析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影响因素及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0月至2009年12月发生的46例VAP.结果 年龄、基础疾病、机械通气时间、湿化方式及鼻饲等与VAP发生相关.结论 处理好机械通气时间、湿化方式、呼吸机管道消毒、吸痰方式及肺部物理治疗可以降低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常见因素及护理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机械通气是抢救和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慢性呼吸衰竭的有效方法。随着呼吸机在各医院的广泛应用 ,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病例也在相应增加。分析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原因 ,采取正确有效的预防性护理对策 ,对减少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1 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病因素1.1 机体免疫力低下 机械通气患者以老年人居多 ,常罹患各种疾病 ,加之经常使用各种广谱抗生素、激素等 ,机体抵抗力处于较低下状态 ,导致机体防御屏障人为的破坏而引起感染。1.2 人工气道的建立 人工气道的建立使气管直接向外界开放 ,失去了正常情况下呼吸道…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相关因素有呼吸道防御机制受损及寄植菌的吸入、胃内容物的误吸、体位的影响、呼吸机管路的污染、空气和手的污染等。护理预防对策包括减少口咽部病原菌的定植和吸入,采取适当卧位,切断外源性传播途径,勤洗手,严格消毒隔离,加强吸痰管理和口腔护理等。  相似文献   

4.
5.
改进护理措施在减少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机械通气是治疗急慢性呼吸衰竭常用而有效的方法。但随着机械通气时间的延长 ,与之相关的肺炎 (VAP)发生率也逐渐升高。由于VAP的治疗仍是临床上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死亡率高 ,如何降低其发病率一直备受临床医护人员关注。现将我科自1991年 1月~ 1999年 4月实施机械通气治疗患者VAP发生情况与护理措施的相关性作一初步分析 ,旨在从中寻找出减少VAP发生的预防措施。1 临床资料1 1 诊断标准 参照“全国医院内获得性支气管—肺部感染诊断标准”[1] 。1 2 病例分组 收集呼吸ICU自 1990年 1月~1999年 4月间所有行机械通气…  相似文献   

6.
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本文分析了93例次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和病原学特征,并从防止交叉感染、呼吸环路管理、人工气道管理、胃肠营养及管理等几方面制订了相应的预防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7.
吴娟宁  冯思芳 《当代护士》2013,(10):137-139
总结了220例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的护理改进措施,主要包括灵活掌握床头角度及患者体位、加强呼吸环路管理、气囊的管理、及时吸痰、肠内营养等.认为减少或消除口咽部病原菌的定植和吸入、采取适当卧位、切断外源性传播途径、勤洗手、严格消毒隔离和环境管理、充分湿化气道、加强吸痰管理和口腔护理等护理对策对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呼吸机相关肺炎的诊治及护理进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机械通气(MV)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VAP)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均较高。因此,如何提高MV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已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重要课题。有效地预防和处理VAP有助于提高MV患者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9.
呼吸机相关肺炎的诊断及护理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机械通气(MV)患医院获得性肺炎(VAP)的发生率和病例率均较高。因此,如何提高MA患的挽救成功率已成为国内外学关注的重要课题。有效地预防和处理VAP有助于提高MV患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0.
吴小红  曾云香 《全科护理》2010,8(5):390-391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中使用呼吸机机械通气病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原因及护理。[方法]分析2006年12月-2008年7月使用呼吸机的96例ICU病人资料。[结果]年龄、营养状况、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侵袭性操作、机械通气时间等与VAP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加强ICU全方位管理、严格无茵技术和消毒隔离、掌握正确的吸痰技术、合理使用抗生素等是降低VAP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的护理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的护理@母国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呼吸科!江苏南京210008 @丁金玲$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呼吸科!江苏南京210008呼吸机;;肺炎;;护理  相似文献   

12.
梅俊荣 《全科护理》2013,11(19):1759-1760
[目的]分析机械通气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原因,总结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机械通气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主要包括肺炎克雷白杆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杆菌、流感嗜血杆菌等,革兰阳性球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少部分)。对革兰阴性菌敏感的前3位抗生素的是头孢他啶、哌拉西林舒巴坦及亚胺培南,所有革兰阳性球菌均对万古霉素敏感。[结论]在使用机械通气的抢救治疗中除严密观察病情、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外,还应严格无菌技术操作来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一旦发生,要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以达到预期的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病原因及护理对策,即制订严格的无菌操作,正确的气道管理,合理应用抗生素,良好的饮食护理等预防措施和对策,以减少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相关因素及护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对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呼吸机肺炎的发病原因及护理对策,即制订严格的无菌操作;正确的气道管理;合理应用抗生素;良好的饮食护理等预防措施和对策,以减少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呼吸机肺炎的发病原因及护理对策,即制订严格的无菌操作;正确的气道管理;合理应用抗生素;良好的饮食护理等预防措施和对策,以减少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婷  宋燕波  许勤 《护理研究》2008,22(31):2833-2836
结合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的预防医院感染指南制订的护理措施包括病情允许的病人采取半卧位、声门下持续吸引、及时更换被污染的呼吸机管道、接触病人前后洗手等,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高危因素及预防VAP的一般护理及与机械通气机关的护理措施方面阐述了近年来预防VAP的护理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合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的预防医院感染指南制订的护理措施包括病情允许的病人采取半卧位、声门下持续吸引、及时更换被污染的呼吸机管道、接触病人前后洗手等,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高危因素及预防VAP的一般护理及与机械通气机关的护理措施方面阐述了近年来预防VAP的护理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中使用呼吸机机械通气病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原因及护理。[方法]分析2006年12月—2008年7月使用呼吸机的96例ICU病人资料。[结果]年龄、营养状况、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侵袭性操作、机械通气时间等与VAP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加强ICU全方位管理、严格无菌技术和消毒隔离、掌握正确的吸痰技术、合理使用抗生素等是降低VAP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呼吸机相关肺炎的诊治及护理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燕 《护理研究》2004,18(2):205-206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呼吸机管路更换频率对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病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8年3月至2010年9月人住我院综合性ICU、急诊科、呼吸内科、神经外科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呼吸机管路每周更换2次组与呼吸机管路每周更换1次组;目标性监测记录使用呼吸机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变化;采集不同部位微生物标本送检,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呼吸机管路每周更换2次组VAP的发生率为28.30%(15/53),每周更换1次组为35.84%(19/5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3);呼吸机管路每周更换2次组呼吸机管路病原微生物检出率为44.49%(271/609),每周更换1次组为48.16%(289/6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呼吸机管路不同部位病原微生物检出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P的病原微生物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鲍曼不动杆菌检出占首位.结论 呼吸机管路更换频率不影响VAP的发病率,建议使用中的呼吸机管路每7天更换1次;同时应加强护理人员专科技术培训,从多环节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ventilator circuit change frequency on the incidence of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VAP). Methods Patients receiving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 the ICU,Department of Emergency, Respiratory Department and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from March 2008 to September 2010 were randomized into two groups. For these two groups ,the ventilator circuit was changed once or twice a week. The recorded parameters included the clinical symptoms and signs of the ventilated patients. Samples at different parts of the circuit were collected for microbiological detection. The data were analyzed statistically.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VAP was 28. 30% ( 13/53 ) in twice-a-week group and 35.84%( 19/53 ) in once-a-week group.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rates for positive microbiological detection in the circuit were 48. 16% and 44. 49% for once-a-week and twice-a-week group,respectively.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observed ( P > 0.05 ). Moreover,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erms of the microbiology positivity betwee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circuit(P > 0. 05 ). Gram-negative bacteria were the main pathogen of VAP with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ranking at the top. Conclusion Frequency of Ventilator circuit change does not influence the incidence of VAP. We suggest that the frequency for ventilator circuit change should be once a week. At the same time, the nurse staff should be trained for specific technology and the incidence of hospital infection should be controlled at multiple rings of the cha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