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了解我校入学新生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情况,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344名学生进行肝功检测和HBsAg筛选,肝功能异常及HBsAg阳性者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乙肝“两对半”。结果 肝功能异常者25例,阳性率为7.27%,HBsAg阳性率为11.34%。男性HBsAg阳性率为8.14%,女性为3.20%。25例肝功异常者中24例HBsAg阳性。39例HBsAg阳性者中,16例HBsAg和HBcAb皆为阳性(男9例,女7例)。受检男性的e抗原及e抗体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女性。结论 我校学生中肝功能异常与HBV感染关系密切,男性HBV的感染率明显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2.
广州市机关人员乙肝病毒感染情况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古萍 《中国热带医学》2004,4(2):263-264
目的 进一步了解广州市机关人员中HBV感染情况,为预防乙肝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对2003年1~10月广东省人民医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的4977名机关人员的血清HBV五项标记物HBsAg、HBeAg、抗-HBs、抗-HBe、抗-HBc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次受检人数4977人,HBsAg阳性率为9.52%,HBV感染率23.85%。男性HBsAg阳性率10.25%、HBV感染率25.12%;女性HBsAg阳性率8.48%、HBV感染率22.04%,男女之间差异有显性,男性高于女性。各年龄组之间HBsAg阳性率及HBV感染率差异有显性,以20~30岁、30~40岁、40~50岁3个年龄组为高,均高于50岁以上年龄组。结论 广州市机关体检人员HBsAg阳性率和HBV感染率仍然较高,故仍应重视加强乙肝防治工作,提高人们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苏州地区ABO血型与HBV、HCV、HIV感染的关系,以便更好预防、控制病毒血液传播。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9年8月苏州市中心血站无偿献血329 653份血液标本,采用ELISA法进行HBsAg抗原、HCV抗体、HIV抗体的初复检测,ABO血型鉴定采用微板法或试管法。结果:329 653份血液样本中共检出790份(2.40‰)HBsAg抗原阳性,HBsAg携带率O型(2.58‰)>A型(2.51‰)>B型(2.35‰)>AB型(1.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献血者不同血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AB血型HBsAg阳性率1.41‰最低。不同血型间HCV抗体、HIV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女性献血者HCV抗体阳性率为1.56‰,高于男性的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血型女性阳性率1.71‰,高于男性献血者的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血型间HIV抗体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苏州地区ABO血型与HBV、HCV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AB血型感染HBV的风险低于非AB血型,而A血型女性人群HCV病毒的易感性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清新县从业人员HBV感染状况,为制定预防控制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对清新县2006年从业人员进行HBV感染的血清学调查,五项乙肝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检测采用ELISA法,ALT检测采用动力法。结果2006年共检测从业人员8976人,HBV总阳性率为71.49%,HBsAg阳性率为12.99%,女性阳性率(14.11%)高于男性(11.62%),已婚女性HBsAg阳性率(19.18%)高于未婚女性(11.62%);抗-HBs阳性率为44.81%,女性阳性率(47、15%)高于男性(41.95%);抗-HBs阴性率,未婚女性(50.03%)高于已婚女性(34.14%);检测结果模式以五项全阴的比例最高为28.51%。结论清新县2006年从业人员HBsAg阳性率高于全国人群平均水平,低于广东省人群平均水平,高危人群比例较高,今后应加大对食品加工、饮食服务及公共场所行业的卫生监督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强从业人员的健康教育培训.加大乙肝防治的宣传力度,全面推广乙肝疫苗接种工作,提高人群预防乙肝的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分析2003~2005年冷水江市青年学生中HBV的感染状况,为乙肝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2003~2005年参加高考学生体检的10711名学生的血清标本进行检测分析。结果10711名研究对象中HBsAg阳性人数为1197人(11.18%),其中2003年阳性人数为298人(11.33%),2004年为423人(11.27%),2005年为476人(11.00%)。相邻各年度之间的阳性率在逐年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男性HBsAg阳性率为12.12%,女性为9.79%,性别之间HBV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HBsAg阳性的青年学生感染HBV的主要血清学模式为模式1,占50.71%,其次为模式2和模式3,分别占40.02%和5.43%。本资料中还出现了几种少见模式。可能与亚临床病毒感染早期或不同型的乙肝病毒再次感染等有关。结论冷水江市青年学生的HBsAg阳性率为11.18%,男性高于女性,相邻各年度间HBV的感染率有下降趋势,感染HBV的血清学模式以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强的模式1为主。建议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定期检查,对易感人群预防注射乙肝疫苗。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广东省增城市某学院大学生和某小学小学生共4381人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a B Vinus,HBV)的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ELISA方法分别检测HBsAg、HbsAb及HBeAg。结果 两所学校HBsAg阳性率7.56%、HBeAg阳性率5.71%(其中HBeAg阳性率75.53%)、抗—HBs阳性率53.14%。男性HBsAg阳性率为8.58%,显著高于女性的6.20%(P<0.01)。大学生及小学生的HBsAg阳性率分别为7.9%及4.9%(P<0.05),抗—HBs阳性率分别为49.7%及79.0%(P<0.01)。结论 被调查的增城市学生HBV感染率低于全国平均数10.30%,男性高于女性,大学生HbsAg高于小学生,而抗—HBs阳性率低于小学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台山市城区食品从业人员的人群HBV感染状况与相应对策。方法 对从业人员预防性体检,抽取静脉血2ml,分离血清,采用ELISA法进行HBV标记物血清学检测。结果 2004年度体检6846人,HBsAg平均阳性率6.95%,男性高于女性,年龄分布15岁组高于30、40岁组;抗-HBsAg平均阳性率32.5%,女性高于男性,年龄分布40岁组为最低;HBeAg平均阳性率33.61%,性别年龄无差别:7种HBV标记物显示模式,俗称“大三阳”和“小三阳”占两种为主。结论 HBV感染程度接近我国流行现状.仍属中到高流行状况,应抓好防制措施,加强食品从业人员预防性体检管理,推行接种乙肝疫苗,提高人群免疫力,防止HBV的感染与传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青海地区藏族和汉族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不同模式的特点和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青海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门诊就诊的HBV受检者2079例。HBsAg阳性者采用胶体金法复检。结果2079例HBV受检者病毒血清标志物模式有14种,主要模式为A模式,占29.34%。汉族占同民族比率为33.84%,藏族占同民族比率为15.49%。大三阳同民族比率藏族与汉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有HBsAg感染模式男性均高于女性,藏族男性尤为突出。汉族大三阳年龄组最高值比率在21—30岁,藏族人群此项检出年龄组最高值在31—40岁。结论青海地区HBV感染人群感染模式表现多样性组合模式,HBsAb阳性为主要模式,藏族同民族比率明显低于汉族,提示藏族疫苗接种率低于汉族。藏族男性人群是乙型肝炎预防感染的重点人群;藏族人群乙肝大三阳检出率年龄组比汉族偏高提示转阴率相对偏低,预后相对不良。  相似文献   

9.
广西医科大学1992~2002年入学新生HBV感染情况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我校学生乙肝病毒(HBV)感染情况及发展趋势。方法:于1992—2002年连续对本校入学的8 946名本科新生进行血清HBV检测。结果:HBsAg阳性979人,阳性率10.94%,感染率从1992年的13.26%下降至2002年的11.05%,呈下降趋势。农村学生(15.00%)高于城市学生(8.28%)(P<0.001)。男性(13.69%)高于女性(7.16%)(P<0.001)。汉族学生(11.48%)与壮族学生(10.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于瑶、苗、么佬、毛南、京、回族等其他少数民族学生(7.76%)(P<0.05)。在HBV感染的模式中,以HBsAg、HBeAg,抗—HBc均阳性为主,占48.52%。结论:1992—2002年广西医科大学新生HBsAg总阳性率呈下降趋势,城市学生HBsAg阳性率较低,呈下降趋势,但农村学生HBsAg阳性率仍居高不下。  相似文献   

10.
赵岩  公洁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1):205-205
目的:通过调查HBsAg阳性患者中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人群的HBV感染状况及血清中的病毒载量,以研究欠发达地区HBV感染及病毒复制状况。方法:乙肝血清学检查采用ELISA法,HBVDNA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结果:HBVDNA阳性率男性高于女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78,P〉0.05),四个年龄组HBVDNA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P〈0.01),HBsAg阳性者中四个年龄组构成比分别为A组7.1%,B组46.3%,C组38.4%,D组8.2%。结论:本地区乙型肝炎的发病呈明显下降趋势,已感染人群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但HBVDNA阳性率男女无差异。乙肝患者中大年龄组HBNDNA阳性率较小年龄组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1.
800名新生HBsAg阳性率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青海医学院新生入校时HBsAg的阳性率,为预防和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青海医学院800名新生采用ELISA法测定HBV血清标记物。结果:受检学生HBsAg阳性率为5.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村学生HBsAg阳性率明显高于城镇学生(P<0.01);汉族、藏族学生HBsAg阳性率与其他民族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总HBsAg阳性率低于全国水平与近年普及乙肝疫苗注射有关,而城乡与不同民族之间差异与生活卫生条件和经济状况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广西隆安县不同家系人群HBsAg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方法采用以先证者为基础的家系调查方法,根据先证者血清HBsAg检测结果和患肝癌情况,将先证者为HBsAg(+)肝癌患者的家系成员定为HBsAg(+)的肝癌组(A组),根据1∶1的匹配原则,从本村屯中选择HBsAg(+)的非肝癌及HBsAg(-)的非肝癌作为先证者调查家系成员,分别组成HBsAg(+)的非肝癌组为B组,HBsAg(-)的非肝癌组为C组。对3组先证者的一级、二级亲属进行肝癌患病情况调查,同时用ELISA法检测其HBsAg。结果 3组共调查42个家系778名家族成员,共采得血液标本246人份。HBsAg阳性率为38.62%(95/246),肝癌发病率为8.74%(68/778)。A组、B组、C组中,组内一级、二级亲属HBsAg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B组内肝癌发病率一级亲属显著高于二级亲属(P均<0.05);C组内一、二级亲属肝癌发病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HBsAg阳性率和肝癌发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A、B组HBsAg阳性率高于C组(P<0.01),A组肝癌发病率高于B、C组(P<0.01)。结论先证者为HBsAg(+)且患肝癌的家系成员是HBV感染及肝癌发生的高危人群,要注意接种乙肝疫苗及预防肝癌发生。  相似文献   

13.
海南省人群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海南省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现状,评价乙肝疫苗纳入儿童免疫策略后的效果。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按照经济水平、民族、地理位置,选择被调查市县。在被选市县中随机抽取2个乡镇,每个乡镇随机抽取1个村.以家庭为单位对全部人群采集静脉血用ELISA检测HBsAg、抗-HBs和抗-HBc,并完成个案调查。结果共采集3945人血清进行检测,人群中HBsAg阳性率为13.18%、抗-HBs阳性率为52.72%、HBV流行率为56.96%。HBsAg阳性率最高年龄组为20—29岁组(21.52%)。最低为0-4岁组(4,02%),10岁以下儿童为6.21%;HBV流行率最高为50~59岁组(83.43%),最低是0—4岁(29.99%),10岁以下组为30.69%。HBsAg阳性率和HBV流行率:城市低于农村。差异有非常显著性(x^2=13.66,P〈0.01;x^2=12.56,P〈0.01)。富裕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贫困地区三者间比较。差异也存在显著性(x^2=50.13,P〈0.01;x^2=13.17,P〈0.01)。HBsAg阳性率,男性高于女性(x^2=11.97,P〈0.01);HBV流行率男性低于女性(x^2=7.74.P〈0.01),差异均存在显著性。结论海南省人群HBV流行率是高的,人群HBsAg携带率仍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人群中乙肝流行病学特征已发生了改变,乙肝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后效果显著,降低了人群HBsAg携带率和HBV流行率,特别是10岁以下儿童下降幅度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磁县西部山区一般人群病毒性肝炎免疫水平及感染状况。方法按照地理区域对磁县西部山区采取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随机抽取1个乡镇1个行政村,对该村1~59岁居民以户为单位采用系统抽样随机抽取居民户作为调查对象,并兼顾不同年龄组人群,采集204人份血清用ELASA方法检测抗-HAV、HBsAg、抗-HBs、抗-HBc、抗-HCV、抗-HEV。结果被调查人群抗-HAV阳性率为78.43%,随年龄增加而上升,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53,P<0.01);抗-HBs阳性率为31.86%,抗-HBs阳性率各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1~19岁年龄组阳性率为59.70%,显著高于20~59岁年龄组的阳性率18.25%(χ2=35.61,P<0.01)。HBsAg阳性病例全部为男性,其它检测指标男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次检测结果显示,磁县西部山区低年龄组甲型肝炎的免疫水平远低于高年龄组,进一步加强儿童甲肝疫苗接种质量,提高免疫水平,对预防甲肝暴发流行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孕妇HBV感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时,免疫阻断治疗对新生儿宫内感染率的影响。方法:HBsAg阳性孕妇34例,以套式PCR法测定治疗前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HBVDNA,其中阳性14例(A组),阴性20例(B组),所有孕妇行乙肝免疫球蛋白少量多次肌注,测定新生儿血清HBsAg,血清HBVDNA,PBMC HBV-DNA。结果:A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为57.1%(8/14),B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为5%(1/20),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孕妇PBMC中HBVDNA阳性是新生儿宫内感染的高危因素,PBMC中HBVDNA是否阳性直接影响孕期免疫阻断治疗,降低宫内感染率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张绪清  胡大荣 《重庆医学》1993,22(3):196-197
本文采用ELISA法检测247名职业健康献血浆员中抗-HCV和HBV感染标志(HB-VM),并用PCR技术检测其中85人血清HBV-DNA的存在状况.发现抗-HCV阳性率为4.0%,HBVM阳性率为29.1%,HBV-DNA阳性率为11.8%≥40岁人群抗-HCV阳性率明显高于30岁以下人群(7.7%比0,P=0.042).HBVM阳性者抗-HCV阳性率明显高于HBVM阴性者(8.3%比2.3%,P=0.038),HBV感染与HCV感染之间存在一定的伴随关系.HBVM阳性者血清HBV-DNA阳性率明显高于HBVM阴性者(18.2%比 0,P<0.05).结论认为目前常规筛选献血员的方法不安全,建议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血清HBsAg和HBeAg阳性乙型肝炎病例的HBsAg浓度与HBV复制水平的关系,并探讨HBsAg浓度用于HBeAg阳性病例监测HBV复制水平的可行性。方法:随机抽取其中血清HBsAg和HBeAg阳性者共296例,应用荧光定量PCR(fuorescence quantitmivePCR,FQ-PCR)和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time-resolved fluoroimmunoassay,TRIFA)测定乙型肝炎病例的血清HBVDNA水平、血清HBeAg和HBsAg浓度。比较不同DNA复制水平病例的HBsAg浓度,以及不同HBsAg浓度病例的DNA水平,同时进行HBsAg浓度与DNA水平相关性分析。并根据不同浓度的HBsAg初步推测HBV复制状态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符合率。结果:若以血清HBVDNA大于或等于10^5拷贝/mL为阳性,则其中228例为DNA阳性(77.03%)。血清HBsAg浓度与HBVDNA复制水平呈正相关,但不同DNA复制水平病例的HBsAg浓度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除HBsAg浓度特别增高达180p.g/L以上的病例DNA阳性率稍高外(χ^2=3.998,P〈0.05),其余不同HBsAg浓度的病例DNA阳性率及定量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采用不同HBsAg浓度水平推测HBV复制状态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HBsAg和HBeAg阳性乙型肝炎病例血清HBsAg浓度与HBV复制水平有一定相关性,但不宜以HBsAg浓度监测这些病例的HBV复制水平。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研究精神病患者HBV感染状况。研究设计调查并检测705例精神病患者HBV感染的血清学标志,并与287例医院职工的检测结果对比分析。研究单位附属精神病医院研究对象住院的精神病患者705例(精神分裂症667例,躁郁症38例)和医院职工287例。处理方法对705例精神病患者和287名医院职工分别抽取静脉血,用固象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HBV感染的血清学标志。测定结果 HBV总感染率患者高于职工(P<0.01),精神病患者抗—HB_J及抗—HB_c阳性率女性高于男性。HB_sA_g阳性者中,患者 HB_eAg阳性率高于职工(P<0.01)。结论精神病患者HBV感染率高于医院职工,为防止院内交叉感染,对HB_sAg及HB_eAg阳性者应隔离治疗。  相似文献   

19.
肝癌发生中乙肝病毒感染与黄曲霉毒素暴露的作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Lu P  Kuang S  Wang J 《中华医学杂志》1998,78(5):340-342
目的研究肝癌发生中乙型肝炎病毒(HBV)与黄曲霉毒素(AF)的作用。方法在肝癌高发区,对737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和699例HBsAg阴性人群进行了10年前瞻性研究,同时按1∶5的病例对照模式,随机对队列中30例肝癌和相应的150例非肝癌人群进行血清中黄曲霉毒素B1白蛋白加成物(AFB1Alb)测定。结果(1)HBsAg阳性组平均年肝癌发生率为824.13/10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97/10万,相对危险度(RR)为1161,其他肿瘤发病率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2)肝癌组人群血清中AFB1Alb阳性率为7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7%,比值比(OR)为347,肝癌组人群血清中AFB1Alb的浓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HBV感染及AF暴露是肝癌发生的重要病因因素,两者可能具有协同致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