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为了进一步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对临洮县5岁以下儿童生命监测,掌握临洮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变化趋势及主要死亡原因,探讨一整套切实可行的预防保健措施。方法建立5岁以下儿童生命监测网,对2004~2006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主要死因为出生窒息、早产低体重、先天异常、肺炎、意外和中毒。结论要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关键是做好孕期保健工作,提高产科儿科质量,推广窒息复苏技术,普及科学育儿知识,避免致畸因素,提高先天畸形的早期诊断水平,加强安全防范意识。  相似文献   

2.
滕朝霞 《吉林医学》2013,34(22):4489-4490
目的:了解和掌握华蓥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及趋势,提出干预措施。方法:按照中国妇幼卫生监测方案要求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对2006年~201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3.99‰、6.52‰、10.11‰。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波浪式下降趋势;新生儿死亡、婴儿死亡、1~4岁儿童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构成比分别为39.47%、64.47%、35.53%;5岁以下儿童死因前四位依次为意外、出生窒息、肺炎、出生缺陷。结论:降低新生儿、婴儿死亡率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关键;通过制定实施针对性的相应措施,强化健康教育,做好围产期保健,提高产科、儿科质量,推广窒息复苏技术,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将不断下降。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登封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趋势及其死亡原因,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提高儿童健康水平。方法对登封市2008-2013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报告卡进行统计,调查分析5岁以下儿童死亡趋势及其死亡原因。结果 2013年登封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6.03‰,比2008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7.15‰有明显下降趋势。主要死亡原因为早产和低出生体质量、先天性心脏病、出生窒息、意外窒息、交通意外、肺炎等。结论要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关键是要预防早产和低出生体质量,提高窒息复苏技术水平,加强儿童保健工作,防止意外伤害,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为有效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1998~2007年衡阳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由1998年25.46‰和20.64‰下降至2007年的13.56‰和10.53‰;导致5岁以下儿童死亡和婴儿死亡主要原因有肺炎、腹泻等感染性因素转变为意外伤害、早产、先天异常等因素.结论 5岁以下儿童和婴儿死亡率近十年呈明显下降趋势,小儿四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和普及使肺炎、腹泻等感染性因素导致儿童死亡明显下降,目前导致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意外伤害、新生儿窒息、先天异常等因素,要降低儿童死亡率,需加强对散居儿童和留守儿童的管理,加强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培训,有效控制先天异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兴安盟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对死亡原因、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找出工作的薄弱环节,明确保健工作重点,提高保健服务质量。为提出和制定改善儿童保健服务的卫生对策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中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对2005年-2009年兴安盟5岁以下儿童进行死亡监测,对5岁以下儿童死亡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兴安盟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有逐年下降趋势,5年期间,5岁以下儿童主要死因为:出生窒息、早产低体重、先心病、神经管畸形(其他先天异常)、肺炎等。结论通过5年监测,兴安盟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逐年呈下降趋势。出生窒息、早产低体重为近年来儿童死亡的第一、二位。提示加强围生期保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加强对基层妇幼保健人员新生儿窒息复苏适宜技术培训技术,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6.
铜陵市区2002-2006年14岁以下儿童死亡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 了解铜陵市14岁以下儿童死亡状况,提出对应预防措施,以有效降低儿童死亡率。方法 对2002—2006年铜陵市区14岁以下儿童死亡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5年来铜陵市区14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逐年下降,2002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2.15‰,2006年为7.05‰。其中新生儿死亡率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44.3%,婴儿占72.5%;14岁以下儿童死因前4位依次为先天异常、意外伤害、窒息、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原因按年龄段区分死因前四位依次为新生儿期:先天异常、窒息、早产、呼吸系统疾病;1~4岁儿童:意外伤害、呼吸系统疾病、先天异常、肿瘤;5—14岁儿童:意外伤害、肿瘤、先天异常、神经系统疾病。结论 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尤其要降低婴儿死亡率,降低窒息、先天异常及肺炎死亡率;降低5岁以上儿童死亡率,尤其要降低意外伤害、肿瘤死亡率,对能够引起胎儿畸形及儿童肿瘤的各种因素要积极干预,提早预防。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蜀山区2008至2012年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和死亡原因分析,掌握5岁以下儿童主要死因及变化趋势,为降低儿童死亡率提供科学根据。方法按照《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实施方案》要求,对2008至2012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年新生儿死亡率4.18‰,婴儿死亡率5.57‰,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6.79‰,与2008年相比较新生儿死亡率下降(4.96‰),婴儿死亡率下降(5.76‰),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5.27‰);新生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56.47%,占婴儿死亡的69.06%,婴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81.76%,1~4岁儿童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18.24%;前5位死因为早产或低出生体质量、先天性心脏病、出生窒息、肺炎和其他先天异常。结论5岁以下儿童各年龄组儿童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不同年龄组儿童死亡原因不同,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主要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掌握建平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分析死亡原因和死因结构,为政府制定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干预措施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按照<辽宁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要求,对建平县2005~201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报表及儿童死亡报告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010年比2005年下降23.3%;主要死因顺位依次为早产低体重、出生窒息、先心病、肺炎、颅内出血及其他先天异常.结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提高围产保健管理质量和住院分娩率,推广"孕中期"胎儿畸形筛查技术及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加大对妇幼保健及医疗机构助产技术服务的投入及管理,是降低建平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和掌握墨江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及趋势,提出干预措施。方法按照中国妇幼卫生监测方案要求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对1995~2005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1年共有9380名活产儿作为监测对象,其中399名新生儿死亡,死亡率为42.54‰,533名婴儿死亡,死亡率为56.82‰,有634名5岁以下儿童死亡,死亡率为67.59‰。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逐年下降,死因依次为肺炎、新生儿窒息、意外、早产或低体重、腹泻。结论通过制定实施针对性的相应措施,做好围产期保健工作,提高产科、儿科质量,推广窒息复苏技术,普及科学育儿知识,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将不断下降。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宁夏1996—2005年新生儿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状况,探求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干预措施。方法对宁夏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新生儿死亡率从1996年的20.21%o下降至2005年的15.45%。(P〈0.01);婴儿死亡率从1996年的28.58%o下降至2005年的19.33%o(P〈0.001),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从1996年的34.68%。下降至2005年的23.OO%。(P〈0.001)。且地区间的差别较大,山区县儿童死亡率是城市儿童死亡率的2.4倍。前3位死因为:出生窒息、早产和低出生体重、肺炎。结论做好围产期保健工作,提高产儿科质量,推广窒息复苏技术及儿童疾病综合管理技术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重庆市2006-2015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主要死因别死亡率及死因构成变化趋势.方法 采用重庆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网收集的2006-2015年以人群为基础监测资料,计算并分析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及其主要死因构成的变化.结果 2006-2015年重庆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新生儿死亡率分别由2006年的13.5‰、10.7‰和7.3‰下降至2015年的10.1‰、6.9‰和4.2‰.2015年重庆市5岁以下儿童前5位死因为先天性心脏病、早产或低出生体质量、肺炎、溺水和出生窒息.2006-2015年重庆市5岁以下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死亡构成比逐年上升,各主要死因别死亡率均逐年下降.结论 重庆市2006-2015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及主要死因别死亡率呈明显下降趋势;先天性心脏病死亡构成呈上升趋势,肺炎、出生窒息死亡构成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改善儿童健康和生存、促进均衡的人口动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中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的要求进行资料的收集及整理,死因诊断和分类依据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分类和评价,弃女婴归类为意外死亡。结果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0年间变化趋势:新生儿死亡率(NMR)、婴儿死亡率(IMR)、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U5MR)10年间呈下降趋势;死亡构成:新生儿期死亡占婴儿死亡总数的50%~70%之间,婴儿期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总数的80%~86%之间,10年间这种结构无明显变化。10年间占第一位死亡原因:新生儿死亡为出生窒息,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为肺炎。10年间各年龄段前5位死因由感染、出生窒息、早产(低出生体重)、先天异常和意外引起,变动较少。结论死亡率下降缓慢及导致儿童死亡原因持续存在;出生窒息一直是新生儿期第一位死因,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的第一位死因为肺炎;死亡比重渐向小龄化;扭转新生儿死亡是减少儿童死亡的关键,而降低新生儿死亡的第一位死因——出生窒息是瓶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测阳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主要死因及变化规律,探讨干预措施。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浏阳市1996~2005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年来,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为18.30%o、14.51%。、10,02%。,2005年与1996年相比较,三率分别下降了43.21%、53,51%、61.98%,下降速度较快,比较有非常显著的差异性(χ^2=35.71,P=O.000)χ^2=50.89,P=O.000,);新生儿死亡占婴儿死亡的69.10%,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54.78%,婴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79.28%,1~4岁儿童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20.22%;主要死因顺位依次为意外、肺炎、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先天异常、出生窒息;意外死亡率高达333.24/10^5,呈上升趋势。结论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是降低新生儿、婴儿死亡率,加强健康教育,减少儿童意外死亡;采取出生缺陷干预措施,降低先天异常的死亡率;加强肺炎防治,降低肺炎死亡率:提高围产保健和产科质量,降低早产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郑州市5岁以下儿童死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掌握郑州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现状,探索有效干预措施。方法:对2000年至2003年郑州市各级医疗保健机构中5岁以下儿童死亡病例报告卡进行汇总、整理并输入计算机,运用SPSS11.5版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5岁以下儿童死亡3598例,死亡率为1.667%;其中新生儿死亡2393人,死亡率为1.109%;婴儿死亡3099例,死亡率1.436%。新生儿死亡占婴儿死亡的77.23%,婴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86.14%。2003年较200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了22.82%。5岁以下儿童主要死因顺位依次为:出生窒息、早产和低出生体重、肺炎、意外窒息和先天性心脏病。结论:控制5岁以下儿童死亡主要在于控制新生儿死亡,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提高产科和儿科诊疗能力,预防出生窒息、肺炎等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掌握巴彦淖尔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变化趋势及主要原因,采取有效干预措施,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方法 对2005~2009年巴彦淖尔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结果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各年龄组死亡率呈下降趋势。5岁以下儿童主要死因为早产或低体重、出生窒息、先心病、先天异常、颅内出血及意外窒息。结论 降低儿童死亡率关键是降低婴儿死亡率,尤其是新生儿死亡率。儿童保健工作的重点是围产儿和新生儿,只有做好围产期保健工作,提高产、儿科质量,推广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加强健康教育,普及科学育儿知识,加强各级产、儿科业务人员技术培训,才能有效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墨江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及主要死亡原因,探讨干预措施。方法对墨江县2001~2005年4个死亡监测点(三乡一镇)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5年来,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下降趋势。2001年为49.72%0,2005年为37.21%0,下降了12.51%0。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前5位死因是肺炎、意外和中毒、新生儿窒息、腹泻、早产低体重。年龄越小,死亡率越高。其中新生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51.89%,死亡的5岁以下儿童中有58.92%死前未得到治疗。结论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是降低新生儿、婴儿死亡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围产保健、高危妊娠管理,提高住院分娩率和产科质量,强化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的培训和推广。加强安全教育,提高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重视政府的参与和全社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赵江萍 《农垦医学》2005,27(3):223-224
目的:掌握兵团5岁以下儿童死亡变化趋势及主要死亡原因,探讨干预措施。方法:对1999~2003年兵团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上升趋势。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依次为肺炎、意外事故、新生儿窒息、早产低体重、畸形、溺水、先心、诊断不明。结论:提出做好围产期保健工作,提高产科、儿科医护质量,推广窒息复苏技术,减少意外死亡,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准确掌握青海省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情况,以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全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方法按照《青海省5岁以下儿童监测方案》要求,以妇幼三级保健网为依托,对青海省西宁市城东区及9个项目县共10个监测点2002~2006年出生的活产数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进行全面监测。结果5年间婴儿死亡率为30.11‰,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33.67%。,新生儿及婴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比例分别为63.98%、89.13%,新生儿及婴儿死因顺位均为肺炎、出生窒息、早产及低出生体重,1~4岁儿童死因顺位为肺炎、意外及中毒、腹泻。结论青海省新生儿、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003年较2002年婴儿死亡略有上升,因此加强新生儿肺炎的防治,减少新生儿窒息、早产及低出生体重的发生是关键。  相似文献   

19.
黄燕  汤成毅 《海南医学》2011,22(22):128-129
目的分析海南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状况和特点,为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制定可行的干预措施。方法收集2001-2010年全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1-2010年新生儿、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随年下降趋势,主要死亡年龄在婴儿期,5岁以下儿童死因顺位前4位为早产和低体重、出生窒息、肺炎、先天异常。结论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是加强妇幼保健工作,提高妇幼保健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全社会的妇幼保健意识。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2010年1月—2015年12月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死亡原因,并进行不同年份的比较,寻找5岁以下儿童死亡变化的趋势与规律,为制定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卫生政策和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010年1月—2015年12月大通县管辖的20个乡镇、289个行政村、20个社区居委会5岁以下户籍儿童为对象,对死亡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通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新生儿死亡人数所占比例高;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前四位是:肺炎、新生儿窒息、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先天异常。结论:提高乡村两级医疗机构妇幼保健人员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加强儿童保健,特别是新生儿保健服务、孕产妇系统管理和高危孕产妇系统管理;加强新生儿窒息的抢救,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