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冠心病患者体内血小板活化状态的检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体内的血小板活化状态,建立能准确地反映体内血小板活化水平的实验室方法。方法:测定15例健康志愿者及60例冠心病患者血浆11-去氢-血栓烷B2(11-DH-TXB2)浓度,同时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和放射免疫法(RIA)测定其血小板GMP-140水平。结果:患病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11-DH-TXB2浓度明显增高(P<0.01),患病组各组间也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用FCM检测GMP-140结果与11-DH-TXB2变化基本一致;而放免法反映血小板活化状态却不如前两种方法明显。结论:11-DH-TXB2具有稳定的生物学特性,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GMP-140特异性强,两者均能准确地反映体内血小板的活化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血小板活化及纤溶状态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测定27例AMI患及正常组对照血浆GMP-140、T-PA:A、PAI:A、D-D。结果:AMI患血浆GMP-140、PAI:A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t-PA:A含量则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恢复期血浆GMP-140低急性期(P<0.05)。D-D在急性期内(≤2天)无显增高,恢复期高于急性期及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AMI患血小板活性增高而纤溶性降低,要积极施行抗血小板治疗和早期溶栓治疗,并重视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减少血管内皮细胞损害,预防心肌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不同性质脑血管病患者体内血小板活化状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82例脑血管病患者血浆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浆GMP-140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P<0.01)。恢复期上述指标脑出血和脑梗死组均明显下降(P<0.01),但脑梗死组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体内均存在血小板活化亢进。GMP-140含量的检测不仅对脑血管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提供了理论根据,而且对观察病情演变、判断预后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血小板活化状态在冠心病心绞痛发作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体内血小板膜表面a-颗粒膜蛋白(GMP-140)含量和血浆血栓素B2(TXB2)浓度与心绞痛发作的关系。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8例冠心病、心绞痛病人及25例健康对照体内血小板膜表面a-颗粒膜蛋白(GMP-140)含量及血浆血栓素B2(TXB2)浓度。结果:心绞痛患内血小板膜表面GMP-140水平及血浆TXB2浓度均较正常对照升高,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较稳定型心绞痛患升高明显,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血小板膜表面GMP-140含量和血浆TXB2浓度升高最为明显,结论:提示心绞痛患体内血小板活化状态与心绞痛的发作及稳定程度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及Ⅱ型患者与血小板膜GMP—140(GMP—140)水平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检测54例糖尿病肾病患者,62例Ⅱ型患者及46名健康者GMP—140水平及血小板直接计数.结果:糖尿病肾病及Ⅱ型患者GMP—140水平显著高于健康者(P<0.001),糖尿病肾病患者亦显著高于Ⅱ型患者(P<0.001),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小板数目明显低于健康者及Ⅱ型患者(P<0.01和P<0.005)。结论:表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与GMP—140水平升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不稳定心绞痛(UA)患者血清CRP(C-反应蛋白),GMP-140(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的浓度及氯吡格雷对其影响和临床疗效。方法:59例UA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29例,氯吡格雷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首次顿服300mg,次日起75mg/d,连服2周)30例,另选正常时照组(无任何治疗)20例。测定59例UA患者治疗前后及2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CRP,GMP,140浓度。结果:氯吡格雷组临床总有效率(93.3%)优于常规治疗组(72.4%)(P〈0.05)。UA患者血清CRP,GMP-140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氯吡格雷组和常规治疗组血清CRP,GMP-140浓度均显著下降(P〈0.01),且氯吡格雷组下降水平优于常规治疗组(P〈0.01)。结论:氯吡格雷可降低uA患者血清CRP,GMP-140浓度,有利于减轻炎症反应,稳定斑块。  相似文献   

7.
老年冠心病患者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FCM)和单克隆抗体CD62p测定38例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5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和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中层得的外周血中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并随机选择35例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老年冠心病患者的GMP-140阳性率与对照组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浆GMP-140含量增高,抗血小板活化在冠心病的治疗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血小板活化和内皮细胞损害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和酶联免疫法测定66例SLE和40例正常人血浆血浆血栓烷B2(TXB2)、11-去氢-血栓烷B2(DH—TXB:)、血小板d-颗粒膜蛋白(GMP-140)、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凝血酶调节蛋白(TM)水平。结果(1)SLE无肾损害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前DH—TXB2、GMP-140、TM升高(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TXB2、DH—TXB2、GMP-140、vWF降低(P〈0.05)。(2)SLE有肾损害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前TXB2、DH—TXB2、GMP-140、vWF、TM升高(P〈0.01);治疗后TXB2、DHTXB2、GMP-140、vWF、TM升高(P〈0.05—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TXB2、DH—TXB2、GMP-140、vWF、TM降低(P〈0.05)。结论SLE患者存在血小板活化和内皮细胞损害,有肾损害组较显著,治疗后减轻。  相似文献   

9.
血小板活化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者对3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LDVT)患者和30例健康人的血小板数量(BPC)、血小板表面α颗粒膜蛋白(GMP140)分子数、血小板聚集率(PAgT)、血浆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a(6-酮-PGF1a)进行了测定,以观察这些指标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的相关性。结果显示LDVT患者的血小板表面GMP-140、TXB2、PAgT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BPC、6-酮-PGF1a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血小板活化是参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并对防治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小板活化在UA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国内第一株抗人活化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单克隆抗体SZ-51测定UA患者血小板膜表面GMP-140的变化,同时观察血浆TXB2和6-K—PGF1α的改变。结果:UA在心绞痛发作时,GMP-140、TXB2、6-K—PGF1α均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和对照组,后二者无明显差异。心绞痛终止后,升高的GMP-140全部恢复正常水平。结论:UA患者体内血小板明显激活。心绞痛发作时可根据GMP-140是否增高以及增高程度来鉴别SA和UA,并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1.
D—二聚体与不同类型老年冠心病及纤溶活性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g)、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在不同类型老年冠心病中的变化及相互关系。方法 分别对8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和50例老年健康人的DD,Fg含量进行了检测,并测定其PT,KPTT。结果 急性心梗(AMI)组和不稳定性心绞痛(UA)组的DD,Fg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稳定性心绞痛(SA)组和陈旧性心梗(OMI)组(P<0.01);AMI组与A 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组DD,Fg含量高于无合并症组(P<0.01)。AMI组PT,KPTT比其它各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 冠心病患者体内血浆DD,Fg含量与病变程度有关,提示冠心病患者体内存在着高凝状态和继发性纤溶活性增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临床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促心肌素-1(CT-1)的浓度变化及意义。方法:ACS患者56例,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27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29例,并纳入同期正常人20例作为对照组。用ELISA方法测定CT-]浓度;同期检测血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CK—MB)与血清肌钙蛋白(cTnD水平。用SPSS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血浆CT-1浓度UA组,AMI组与正常对常组对比均有显著差异。AMI组的CT-1浓度[(419.50±166.32)ng/L]明显高于UA组[(180.06±125.05)ng/I。]及正常对照组[(19.05±18.65)ng/L(均P〈0.01),而UA组也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2)AMI患者CT-1浓度与CK—MB峰值(r=0.614,P〈O.01)与cTnI峰值(r=0.555,P〈O.01)存在良好的相关性。结论:血浆CT—1在ACS各组患者中都有升高,其浓度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相关性。血浆CT-1在心肌损伤的修复中发挥作用。CT-1可做为ACS严重程度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病人血小板活化状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血小板功能变化在冠心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探讨各类型冠心病发展的危险因素 ,预测冠心病的预后、寻找治疗方法及为观察疗效提供指标。对 30例健康人及 11例急性心肌梗塞 (AMI) ,2 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 (UA)、18例隐匿型冠心病进行血浆GMP -14 0、vWF、TXB2 测定 ,以判断血小板的活化状态。结果 :血浆GMP -14 0、vWF、TXB2 浓度AMI、UA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1) ;在隐匿型冠心病组病人中以上三项指标未见明显改变。认为血浆GMP -14 0、vWF、TXB2 测定可作为冠心病病情监测及疗效观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张华  陈丽娜  张力  贾国良 《医学争鸣》2002,23(16):1483-1485
目的 在犬急性心肌缺血模型上观察血浆GMP140水平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探讨左旋精氨酸对其影响。方法 24只犬随机等分为3组:生理盐水组(A组),灌注左旋精氨酸组(B组)和灌注NO合成酶阻断剂L-MNNA组(C组)。分别于狭窄前和狭窄后5,15,30,60和120min检测远端冠状动脉压(DCP)、冠脉每分血流量(CBF)、血浆NO2^-和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结果 B组DCP较A组下降,CBF显著增加(P<0.01),GMP140明显低于A组(P<0.01),NO2^-明显高于A组(P<0.01);C组较A组DCP升高,CBF下降(P<0.05),GMP140高于A组(P<0.05),血浆NO2^-与A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左旋精氨酸增加冠脉血流,降低血浆GMP140;抑制NO合成酶,防止血小板集聚,改善微循环,可以是其保护缺血心肌的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变化,探讨其在ACS危险分层中的作用。方法:选取48例ACS患者为实验组,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1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36例,选取12例已排除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取血清测定hs—CRP、MMP-9水平,比较各组的差异。结果:ACS组血清hs—CRP、MMP-9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MI组血清hs—CRP、MMP-9水平明显高于UA组(P〈0.01)。结论:血清hs—CRP、MMP-9浓度升高与ACS的发生,特别是与AMI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血清hs—CRP、MMP-9浓度升高可能是ACS,特别是AMI发生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内皮素(ET-1)、P-选择素、肌钙蛋白I(CTn1)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和不稳定性心绞痛(UA)中的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ET-1,流式细胞术测定P-选择素,Access化学发光测CTn1,共检测23例AMI患、21例UA患及28例健康对照。结果:AMI组的ET-1、P-选择素、CTn1值均显高于对照组(P<0.05-0.005);UA组的ET-1、P-选择素显高于对照组(P<0.05);UA组的CTn1与对照组差异无显性(P>0.05);UA组的P-选择素、CTn1显低于AMI组(P<0.05)。多元回归分析发现P-选择与CTn1相关,相关系数r=0.404,P<0.01。结论:ET-1、P-选择素是检测血栓前状态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胱抑素C(CysC)检测在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100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2例,稳定型心绞痛(SA组)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38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空腹血hs—CRP与CysC水平。结果AMI组、UA组及SA组血清Cys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UA组患者血清CysC水平明显高于SA组(P〈0.05);UA组与AMI组相比Cys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AMI组和UA组CRP水平较对照组均显著增高(P〈0.05),SA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提示,在冠心病患者中血清hs—CRP与CysC水平呈正相关(r=0.659,P〈0.01)。结论联合检测血清hs-CRP与CysC水平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分型及其严重程度评估提供了重要的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期患者纤溶系统及血小板功能的变化。防治相关的并发症。方法:选慢性阻塞性肺病组34例,无血栓栓塞性疾病对照组20例,用ELISA双抗体夹心放免法及发色底物法分别检测GMP-140,t-PA,A活性,PAI:A活性。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急性加重期GMP-140,API:A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t-PA,A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期患者具有低纤溶及血小板功能亢进,有血栓形成倾向。  相似文献   

19.
补阳还五汤对大鼠全血比黏度、TXB2、LPO及SOD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补阳还五汤用于治疗贫腔瘀血综合征(PCS)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用雌性Wistar大鼠30只,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用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模型组,按文献方法处理;补汤组,给予等量的补汤煎液灌胃,其他处理同模型组。所有受试组动物于第15d处死,颈动脉采血,检测全血比黏度、TXB2、LPO及SOD。结果 模型组大鼠全血比黏度、血浆中TXB2、血清LPO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SOD水平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补汤组全血比黏度、血浆TXB2、血清LPO较模型组有显著降低(P<0.01),红细胞SOD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 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的机制可能与提高SOD的活性,抑制体内LPO生成减少自由基反应对血管内皮的损伤,从而减少血小板聚集释放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小板活化指标血小板α颗粒糖蛋白CD62P、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复合物纤维蛋白原受体PAC-1在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58例住院uA患者外周血中CD62P、PAC-1在治疗前后的表达,同期以24例健康人为对照。结果 UA组的CD62P、PAC-1表达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明显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UA患者体内血小板处于高度活化状态,PAC-1、CD62P可作为冠心病发生急性事件监测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