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伤寒论》中发黄的病因病机、证候类型等基本理论出发,总结了《伤寒论》中发黄证治的个人体会。 相似文献
2.
撷取临床名师湖北中医药大学邱明义教授治疗失眠症的验案,总结其经验,以中医药基本理论阐明其规律,便于同道在临床上使用、发挥经方效验之优点。 相似文献
3.
杨硕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1,20(3):4-4
对《伤寒论》苓桂术甘汤证,后世医家各有诠释,但并无统一认识,笔者根据自己的学习体会及临证所得,试作探析. 1 前贤观点存疑 《伤寒论》67条云:"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对此证的认识在"脉沉紧”之前后文关系及主治证上后世医家有三种观点.其一,认为苓桂术甘汤证仅适用于心下逆满、起则头眩、脉沉紧等证,不包括"身为振摇”,认为"身体振摇”是真武汤证.如丹波元坚、柯琴、张路玉等.其二,认为"身体振摇”与"心下逆满,头眩”等都可用苓桂术甘汤.如尤在泾、成无己、喻嘉言. 相似文献
4.
张玉英 《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1,3(3):165-167
对《伤寒论》利水法的适应证及辨治原则、用药特点进行探讨和临床运用总结。(1)以辨证论治、利水不伤正为原则。(2)用药特点,病重势急,单纯用功效相近的利水药,水邪速去,病重势缓,数味峻逐水药同用,并应非常谨慎,恐伤正气;正虚水停据阴阳虚损程度选择适当补益药,治表邪兼水饮,处处注意到解表不碍利水,利水而不遏邪。(3)据病情轻重缓急,体质强弱,药物性能,决定药物用量及剂型。斟酌病情,灵活变通,有常有变,总之以提高利水疗效为宗旨。 相似文献
5.
病机是对方证证候的高度概括,它能使临床使用经方有一定的指向性。就传统的辨证论治和现代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论治疾病,选用经方都不离“抓住方证、谨守病机”八字,所以,掌握了方证的病机,也就掌握了经方的使用要领,熟能生巧,就能知常达变、灵活地使用经方。 相似文献
6.
谈《伤寒论》证治体系的内涵附院家庭病床科(046000)李秀英科技处王毅强《伤寒论》是运用病病发展阶段概括法创造性地提出六经证治体系。后世医家尽管对六经辨证认识争议颇大,有经络、脏腑、病位、气化、症侯群、病理层次等不同见解,但六经辨证概括了外感病发生... 相似文献
7.
张玉英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3(3):165-168
对《伤寒论》利水法的适应证及辨治原则、用药特点进行探讨和临床运用总结。①以辨证论治、利水不伤正为原则。②用药特点 :病重势急者 ,单纯用功效相近的利水药 ,水邪速去 ;病重势缓者 ,数味峻逐水药同用 ,并应非常谨慎 ,恐伤正气 ;正虚水停者据阴阳虚损程度选择适当补益药 ,治表邪兼水饮者 ,处处注意到解表不碍利水 ,利水而不遏邪。③据病情轻重缓急 ,体质强弱 ,药物性能 ,决定药物用量及剂型。斟酌病情 ,灵活变通 ,有常有变 ,总之以提高利水疗效为宗旨 相似文献
8.
略论《伤寒论》心病辨治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伤寒论》中心病常见的症状有心动悸、烦躁、惊狂、神衰欲寐、谵语、发狂、喜忘、脉结代等。探讨了《伤寒论》治疗心脏疾患的8种主要方法,并分析了其病机和证候特点,以期能够对临床上心病的辨治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10.
11.
《伤寒论》中的方剂称为经方,至今在临床各科广泛应用,临床中辨证准确,应用疗效显著. 但是现在应用其方往往有不如意者,究其缘由,往往是煎服及调护法不对.故而梳理《伤寒论》之经方煎服及服药后调护法整理如下,以期指导临床实践,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经方特点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鸣芳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15(5):266-268
“经方”一般是指《伤寒杂病论》一书中之处方。系统分析了《伤寒杂病论》中方剂的主要特点:方证相应、一方多证,配伍严谨、组方缜密,味少效宏、用药巧妙,作用全面、加减灵活。经方由于有诸多优点,成为创制新方的“祖方”,后世在经方的基础上衍化出大量方剂。 相似文献
13.
王宗柱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8,31(3):3-5
从发汗解表而汗出、调和营卫而汗出、化气行水而汗出、和解少阳而汗出、清热行滞而汗出和祛风化湿而汗出六个方面,分析了《伤寒论》中服药治疗后的汗出,认为其汗出可分为:发汗而汗出和未发汗而汗出两类。发汗而汗出者意在解表祛邪,通过发汗使邪气随汗而外解,属汗法治疗的结果。而未发汗而汗出者,虽各有不同的发生机理,但皆为正气康复,气血周流,升降出入协调,水津布化的结果,是为机体康复的佳象。 相似文献
14.
金永祜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3)
汉·张仲景著《伤寒论》中辨证论治体系也包括外治法的内容 ,《伤寒论》中的外治法有针、灸、温覆、熏、导、温粉等治疗方法 ,在临床上用于解表、泻下、和解、清热、温里、固涩、祛湿、预防传变等若干方面。 相似文献
15.
张仲景著《伤寒论》以阐述辨证施治之法,具体地创立了六经辨证、八纲辨证、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病因辨证等,并孕育了三焦辨证和卫气营血辨证之雏形,为中医临床诊疗确立了千古规范。形成和完善了中医药理论体系,故历代尊其为医中之圣。 相似文献
16.
《伤寒论》记载了很多疗效确切的方药,更提出辨证论治的原则。《伤寒论》中下利的病因及治法是多种多样的,对其中有证有方的下利条文进行探析及总结,有助于全面了解下利的治法方药及体会辨证论治的精髓。 相似文献
17.
当下肆虐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中医“疫”病的范畴,隶属于温病,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和流行性.明清时期是温病学发展的鼎盛时期,其中又以吴又可的《温疫论》、叶天士的《温热论》和吴鞠通的《温病条辨》独具代表性.将三本著作试以比较可以发现,《温疫论》是中国疫病学发展史上的奠基之作,其创新性的提出戾气致病学说,认为邪从口鼻而入,伏于... 相似文献
18.
刘玉良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24,(4):11-15
目的 提炼《伤寒论》中通过分析治疗后的反应而得出病机认知的思辨方法的规律与精华。方法 通过对《伤寒论》体现治疗反应病机观的原文进行客观全面的探析,对《伤寒论》中治疗反应病机观理论进行精准提炼和详细阐释。结果 《伤寒论》中治疗反应病机观包括:根据药物治疗之后药效反应进行病机分析、根据药物试探的药效反应分析病机,以及根据误治后治疗反应分析病机(包括误汗、吐、下、火疗或针刺)等内容。结论 对《伤寒论》中治疗反应病机观理论进行详细阐释,对于《伤寒论》病机理论和中医学辨证理论的研用,以及临床疗效的提高均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和指导价值,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张骞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8,25(4):12-14
食欲辨证是张仲景辨证论治学术思想的重要体现,故以“能食、不能食”和“欲食、不欲食”作为线索,通过总结、归纳《伤寒论》中描述食欲状况的条文,从而对疾病进行辨证分析。 相似文献
20.
《伤寒论》中对于疾病自愈特征的论述内容详尽,涉及六经病。其自愈的机制主要分为自然转归、顺势祛邪、阳气来复、胃气自和、津液自和、气机通畅6个方面。从病程时间、出血、汗出、口渴、大便、小便、脉象等情况来判别疾病自愈的征兆,以避免不必要的治疗或过度治疗,其中蕴含的中医理论和经验,对于临床诊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