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的凝血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AP组和正常对照组(NC)的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指数(INR)、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浓度(FIB).结果 重型胰腺炎(SAP)患者与正常对照组、轻型胰腺炎(MAP)患者的凝血功能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MAP患者与N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多器官功能衰竭组与多器官功能衰竭组比较,PT、INR、APTT和FIB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凝血功能的测定在AP患者的疾病进程中,可用于了解患者的微循环障碍情况、判断患者的病情轻重、纠正患者的凝血功能、了解病情的演变和发展,为改善疾病的预后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浆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1年1月~ 2003年6月,福建省立医院128例住院AP患者资料.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指数(INR)、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浓度(FIB).结果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的PT、APTT、INR和FIB与轻症急性胰腺炎组(MAP)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 0.01);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组与无MODS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 0.01);合并胆源性病变组和非胆源性AP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 0.05);在出现器官功能衰竭患者中有肝功能衰竭与无肝功能衰竭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 > 0.05).MAP组PT、APTT、FIB值和Ranson积分之间无直线相关关系(P > 0.05);但SAP组和MODS组PT、APTT、FIB值和Ranson积分之间均存在直线相关关系(P < 0.01).结论 AP患者血浆凝血功能障碍可提示与患者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浓度(FIB)和D-二聚体(DD)对急性胰腺炎(AP)病情判断的作用。方法:将62例AP患者分为轻症(MAP)组和重症(SAP)组,同时选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按是否伴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再次分为SIRS阳性组和SIRS阴性组;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并比较各组血PT、APTT、FIB、D-D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和MAP组比较,SAP组患者血PT、APTT、FIB和D-D水平均有显著升高(均P0.05),MAP组与对照组比较,PT、APTT值有轻度升高,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FIB、D-D值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升高(均P0.05);SIRS阳性组PT、APTT、FIB及D-D值均较SIRS阴性组有显著升高(均P0.05)。结论:SAP患者存在凝血和纤溶系统异常,其对评估AP病情变化及预后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急性胰腺炎血浆凝血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浆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01年1月~2003年6月,福建省立医院128例住院AP患者资料。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指数(INR)、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浓度(FIB)。结果 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的PT、APTT、INR和FIB与轻症急性胰腺炎组(MAP)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组与无MODS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合并胆源性病变组和非胆源性AP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出现器官功能衰竭患者中有肝功能衰竭与无肝功能衰竭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MAP组PT、APTT、FIB值和Ranson积分之间无直线相关关系(P〉0.05);但SAP组和MODS组PT、APTT、FIB值和Ranson积分之间均存在直线相关关系(P〈0.01)。结论 AP患者血浆凝血功能障碍可提示与患者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浓度(FIB)和D-二聚体(D-dimer)对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病情观察的意义。方法:将入选的62例AP病人分为轻症 (mild acute pancreatitis,MAP)组和重症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组,同时选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另外按是否伴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再次分组,即SIRS阳性组和SIRS阴性组;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血PT、APTT、FIB、D-D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与健康对照组和MAP组比较,SAP组患者血PT、APTT、FIB 和D-D水平均有显著升高(P <0.05), MAP组与对照组比较, PT、APTT值有轻度升高,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FIB、D-D值与对照组比较, 有显著升高(P<0.05);SIRS阳性组PT、APTT、FIB 及D-D值均较SIRS阴性组有显著升高(P<0.05)。结论:SAP病人存在凝血和纤溶系统异常,其对评估急性胰腺炎病情变化及预后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凝血和纤溶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AP组和正常对照组(NC)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imer,D-D)。结果与正常对照组、轻型急性胰腺炎(MAP)组比较,重型急性胰腺炎(SAP)患者PT、aPTT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bg及D-D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AP与N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功能指标变化与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而Fbg、D-D更具有临床意义,可作为鉴别AP病情轻重及评估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脓毒症休克患者凝血功能紊乱与病情严重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该院收治的100例脓毒症休克患者,按照临床预后分为存活组48例,死亡组52例,收集两组患者脓毒症发病原因、器官功能不全数、转归及住院时间和ICU入住时间等临床资料,并抽取入院当日外周静脉血进行凝血功能指标监测,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抗凝血酶(AT)-Ⅲ、血小板计数(PLT),并对比两组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结果存活组患者PT较死亡组低、AT-Ⅲ、PLT水平较死亡组高(P0.05),两组APTT、FI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APACHEⅡ评分共分三组,其中低分组28例,中分组44例,高分组28例;高分组的PT较低分组和中分组高,AT-Ⅲ和PLT水平较低分组和中分组低(P0.05),而三组APTT、FI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脓毒症患者行PT、AT-Ⅲ及PLT监测有助于判断患者预后并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老年患者血小板、凝血功能指标及血清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ICU收治的94例SCAP患者为SCAP组,根据28 d内生存情况将SCAP患者分为死亡组(n=18)与存活组(n=76)。比较两组PLT、凝血功能指标及血清sTREM-1水平,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SCAP患者预后不良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PLT、凝血功能指标及血清sTREM-1水平对老年SCAP患者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死亡组PLT明显低于存活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Dimer、sTREM-1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机械通气时间15 d和高PT、APTT、FIB、D-Dimer、sTREM-1水平为SCAP患者预后不良危险因素,高氧合指数、PLT为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PLT+PT+APTT+FIB+D-Dimer+sTREM-1联合预测老年SCAP患者不良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明显大于各指标单独预测(P0.05)。结论:预后不良老年SCAP患者PLT明显降低,PT、APTT、FIB、D-Dimer、sTREM-1水平明显提升,联合检测能提升不良预后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食管癌患者血小板参数及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住院治疗的68例老年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TNM分期将其分为食管癌早期组、中晚期组,并选取50例老年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三组研究对象及不同分化程度食管癌患者的血小板(PLT)计数、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进行比较;对PLT计数、MPV、FIB、D-D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食管癌早期组、中晚期组PLT计数、MPV、FIB、D-D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PT、APTT、TT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癌中晚期组PLT计数、MPV、FIB、D-D较早期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T、APTT有升高趋势,TT有下降趋势,但与早期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化程度食管癌患者比较,PLT计数、MPV、PT、APTT、TT、FIB、D-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T计数、MPV、FIB、D-D两两之间呈正相关(P0.01)。结论老年食管癌患者存在血小板参数及凝血功能异常,PLT计数、MPV、FIB、D-D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预测老年食管癌患者病情进展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不同病情老年冠心病患者凝血功能特点,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各参数与常规凝血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3例老年冠心病患者TEG和常规凝血功能检测结果,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53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48例。比较各组凝血功能指标的差异性,并进一步分析TEG参数与常规凝血功能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各组TEG参数凝血反应时间(R值)、凝血块形成时间(K值)、血凝块形成速率(α角)、血凝块形成后最大振幅(MA值)、血凝块力学强度(G值)和凝血综合指数(C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0.001)。各组R值:SAP组UAP组AMI组,CI值:SAP组UAP组AM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AMI组K值明显低于SAP组和UAP组,AMI组α角明显高于SAP组和UAP组,AMI组MA值、G值均明显高于S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0.001)。各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及血小板计数(PL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1),各组凝血酶原时间(PT)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AMI组和UAP组APTT明显低于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FIB、D-D和PLT均明显高于S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TT明显低于UAP组,UAP组TT明显高于S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MI组高凝图形出现的比例明显高于SAP组及U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TEG参数R值与PT、INR、D-D及PLT呈负相关(均P0.05);K值与INR、FIB、D-D、PLT呈负相关,与TT呈正相关;α角与TT呈负相关,与PT、INR、FIB、D-D、PLT呈正相关;MA值与G值与FIB、PLT呈正相关,与TT呈负相关;CI与FIB、D-D、PLT呈正相关,与TT呈负相关。结论 AMI和UAP患者,特别是AMI患者存在高凝状态,血栓形成具有更高风险。老年冠心病患者TEG参数与常规凝血功能指标存在一定相关性,TEG可以有效评估冠心病患者的病情,用于监测其凝血功能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心肺复苏(CPR)后目标温度管理患者早期凝血功能监测对神经系统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40例CPR后自主循环恢复(ROSC)并行目标温度管理的患者,根据ROSC后3个月大脑功能评分(CPC)情况,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CPC 1~3分,18例),预后不良组(CPC 4~5分,22例)。比较2组患者ROSC后24 h(T1)、48 h(T2)、72 h(T3)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结果:T1、T2、T3时间点2组患者PT、APTT、TT、FIB、D-D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预后良好组T1时间点与T2时间点PT、APTT、TT、FIB、D-D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2时间点与T3时间点PT、APTT、TT、FIB、D-D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预后不良组T1时间点与T2时间点PT、APTT、TT、FIB、D-D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2时间点与T3时间点PT、APTT、TT、FIB、D-D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早期凝血功能对CPR后目标温度管理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预后具有评估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心肺复苏(CPR)后目标温度管理患者早期凝血功能监测对神经系统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40例CPR后自主循环恢复(ROSC)并行目标温度管理的患者,根据ROSC后3个月大脑功能评分(CPC)情况,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CPC 1~3分,18例),预后不良组(CPC 4~5分,22例)。比较2组患者ROSC后24 h(T1)、48 h(T2)、72 h(T3)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结果:T1、T2、T3时间点2组患者PT、APTT、TT、FIB、D-D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预后良好组T1时间点与T2时间点PT、APTT、TT、FIB、D-D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2时间点与T3时间点PT、APTT、TT、FIB、D-D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预后不良组T1时间点与T2时间点PT、APTT、TT、FIB、D-D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2时间点与T3时间点PT、APTT、TT、FIB、D-D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早期凝血功能对CPR后目标温度管理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预后具有评估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血栓弹力图(TEG)对脓毒症患者病情及凝血功能紊乱的评价作用。方法:收集临床诊断为脓毒症的患者130例,按照中国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诊断积分系统将其分成DIC组(72例)和非DIC组(58例),2组患者均进行常规血凝指标和TEG检测,分析2组患者的常规血凝指标、TEG指标,分析TEG参数和常规凝血指标的相关性,分析TEG对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紊乱的诊断价值。结果:DIC组患者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D-二聚体(D-D)均高于非DIC组,纤维蛋白原(FIB)低于非DIC组,DIC组的凝血酶形成时间(K值)和凝血反应时间(R值)高于非DIC组,而血凝块最大宽度值(MA值)和血块生成率(α角)低于非DI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值、K值与APTT、PT和D-D时间呈正相关,R值与FIB值呈正相关,K值与FIB值呈负相关,MA值与PT、D-D及FIB呈正相关,而与APTT呈负相关,α角与D-D及FIB呈正相关,而与APTT和PT呈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时间、K时间、MA值及α角对DIC诊断的Youden指数分别为54.4%、80.4%、76.1%和62.9%。结论:TEG能够较准确的分析脓毒症患者的凝血状态,协助诊断严重脓毒症并发DIC,并对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方法对97例各型慢性肝炎患者进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测定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PT、APTT、TT显著延长(P0.01),FIB含量明显降低(P0.01)。慢性酒精性肝病及药物性肝病患者PT、APTT显著延长(P0.01),其TT和FIB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行凝血功能检查对监测慢性肝病患者出血倾向及指导临床治疗和估计预后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浆硫化氢(H_2S)、Apelin-36水平与血栓弹力图参数及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AP患者80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AP)组45例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35例。另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受试者血浆H_2S、Apelin-36水平、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血栓弹力图参数,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SAP组血浆H_2S、Apelin-36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均高于MAP组和对照组,且MAP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SAP组的最大振幅(MA)值、凝血块强度(G)值均高于MAP组和对照组,凝固角(α)较对照组大(均P0.05),MAP组的α角、MA值、G值较对照组大(均P0.05);AP患者血浆H_2S水平与血凝时间(R)值、血块成型时间(K)值、Apelin-36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与α角、MA值、G值、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P0.05);血浆Apelin-36水平与R值、K值、α角、MA值、G值均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AP患者存在一定的凝血功能障碍,血浆H_2S、Apelin-36水平明显升高,并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其中H_2S水平与血栓弹力图部分参数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肝硬化患者凝血指标随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肝硬化组(50例)和对照组(40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结果肝硬化组凝血指标与对照组比较,PT、APTT、TT均明显延长,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FIB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失代偿组PT、APTT、TT及FIB与代偿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凝血指标可以客观准确的评价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功能,能够发现早期肝病造成的凝血机制障碍,对肝硬化出血患者的抢救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管反应性充血指数(RHI)与血同型半胱氨酸(Hcy)及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45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冠状动脉造影阳性者中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49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131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者65例为对照组,利用Endo-PAT2000仪器采用外周动脉张力测定(PAT)技术评价血管内皮功能,计算RHI;通过超声检测患者颈动脉IMT;采用循环酶法测定Hcy水平。结果 RHI在对照组、SAP组和UAP组依次减低(1.78±0.45、1.65±0.33和1.45±0.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MT在对照组、SAP组和UAP组依次增加(分别为0.76±0.24 mm、0.90±0.31 mm、1.05±0.18 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的Hcy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AP组的Hcy与对照组及SAP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7.61±6.79μmol/L比14.16±4.54μmol/L和14.31±4.53μmol/L,P0.01);UAP患者RHI与血清Hcy及颈动脉IMT均呈显著负相关(r=-0.494,r=-0.513,P0.01);通过回归分析得到UAP患者IMT(X1)、收缩压(X2)、BMI(X3)与RHI(Y)成线性回归关系。结论血管内皮功能、IMT、Hcy与冠心病患者病情相关;UAP患者RHI值与血清Hcy及IMT有明显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凝血功能变化与病情的关系.方法 选择发病24 h内院的AP患者38例,其中25例轻型患者,13例重型患者,同时选择3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指数(INR)、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immer)和血小板计数(PLT),并计算24 h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评分),观察并比较各组结果.结果 重型胰腺炎组与对照组、轻型胰腺炎组比较,PT、aPTT时间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bg及D-dimmer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LT数明显降低(P<0.05);轻型胰腺炎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胰腺炎组Fbg、D-dimmer与APACHEⅡ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PLT与APACHⅡ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 凝血功能的测定在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疾病进程中,可用于了解患者的微循环障碍情况,判断患者的病情轻重,纠正患者的凝血功能,了解病情的演变和发展,为改善疾病的预后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内高压(intra-abdominal hypertension,IAH)与急性胰腺炎(acutepancreatitis,AP)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AP患者58例,根据APACHEⅡ评分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inor acute pancreatitis,MAP)组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 epancreatitis,SAP)组。监测腹内压(intra-abdominal pressure,IAP),比较两组IAH发生率,分析APACHEⅡ评分与IAP相关性;统计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等临床指标。将SAP组患者分为IAH组和非IAH组,比较两组临床指标情况。结果 MAP组患者IAH发生率为0.00%,SAP组患者IAH发生率为65.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AP患者IAP与APACHEⅡ评分明显相关(r=0.769,P=0.043)。结论 IAH显著影响AP患者严重程度,SAP患者APACHEⅡ评分与IAP明显相关,SAP患者应全程监测IAP,做到早期发现与治疗,控制腹腔压力,有利于改善MAP情况、状态及脏器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PH)患者凝血纤溶指标、动脉血气情况,旨在探讨凝血功能及动脉血气变化在AE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诊治中的临床意义及其相关性。方法入选248例AECOPD患者,超声心动图测得肺动脉收缩压(PASP)值,根据PASP分为四组:肺动脉压力正常组(≤30 mm Hg)80例、轻度PH组(31~50 mm Hg)61例、中度PH组(51~70 mm Hg)57例和重度PH组(≥71 mm Hg)50例,对所有入选患者进行凝血纤溶指标和动脉血气分析检测。结果 AECOPD合并重度PH组D-二聚体(D-Dimer)、血小板计数(PLT)均高于中度PH组、轻度PH组、肺动脉压力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PH组D-Dimer、PLT均高于轻度PH组、肺动脉压力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D-Dimer、PLT在轻度PH组与肺动脉压力正常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PH组和中度PH组纤维蛋白原(FIB)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均高于轻度PH组和肺动脉压力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IB和Pa CO2在重度PH组与中度PH组两组间、轻度PH组与肺动脉压力正常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PH组和中度PH组动脉血氧分压(Pa O2)均低于轻度PH组和肺动脉压力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a O2在重度PH组与中度PH组两组间、轻度PH组与肺动脉压力正常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水平与总体均数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D-Dimer、FIB、PLT与Pa CO2均呈正相关;D-Dimer、FIB、PLT与Pa O2均呈负相关;APTT、PT、TT与Pa CO2、Pa O2无相关性。D-Dimer、Pa CO2与SPAP均呈正相关;Pa O2与SPAP均呈负相关。结论对AECOPD患者尤其AE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监测FIB、D-Dimer、PLT、Pa CO2、Pa O2的变化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