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目的:评价国际华法林药物基因组学联合会(IWPC)模型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DVT)华法林初始抗凝疗效的影响。方法:100例DVT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68例和对照组32例,均给予华法林抗凝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荧光染色原位杂交分析技术进行CYP2C9和VKORC1基因检测,利用IWPC模型计算华法林初始剂量,并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监测结果调整华法林至合适剂量;对照组直接根据INR监测结果调整华法林至合适剂量。比较两组患者在INR首次达标时间、INR达标维持时间、华法林抗凝治疗3、5、7天INR、INR达标率和INR总达标率、7天华法林累积剂量及治疗范围时间(TTR)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CYP2C9 1075A>C基因以AA型为主(91.18%),C等位基因突变率5.15%,VKORC1 1639AA型79.41%,G等位基因携带率11.03%。研究组患者INR首次达标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01),INR达标维持时间明显增加(P=0.02),华法林抗凝治疗3天INR及INR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TTR为47.27%,较对照组29.01%明显增加(P<0.001)。结论:IWPC模型有助于提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华法林初始抗凝疗效,但其在华法林长期抗凝中的应用价值有待于临床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2.
华法林抗凝疗效监测的相关问题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临床华法林抗凝治疗的监测方法和注意事项。方法将116例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和深静脉血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70例)华法林起始剂量为2.5mg,B组(46例)起始剂量为3.75mg。抗凝治疗第1周每2天监测一次PT和INR,第4次开始每3天监测1次,直到INR稳定达标,目标值为2.0~3.0。结果①以2.5mg为维持剂量者33例(33/96,34.38%),以3.75mg为维持量者16例(16/96,16.66%),维持量居二者之间者42例(42/96,43.75%),以>3.75mg和2.5mg以下为维持量者各5例(5/96,5.21%)。②A组中,无1例患者在第3次复查时即达到目标INR。B组中,无1例患者在第2次复查即达到目标INR,有9例患者6d后达标,而这9例患者在随后监测中全部因INR超标而华法林减量。③A组INR稳定并达标平均所需时间为(13.56±4.5)d,B组为(17.63±6.6)d(P<0.05)。④86例心房颤动患者中,28例患者或家属曾表示退出华法林治疗而接受阿司匹林治疗或拒绝抽血化验,经解释交流后坚持原方案。结论①以2.5mg为起始剂量比较安全,在基础INR<1.2时,前6d内无需频繁监测INR,过于频繁监测可导致依从性下降并增加医疗费用和出血潜在风险。②1周内INR上升趋势明显者,虽在治疗靶目标,也要减量。③国人华法林合适剂量大部分在2.5~3.75mg,在此范围之外应注意有无其他因素干预可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胺碘酮对心脏瓣膜术后华法林初始抗凝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8月在我院接受心脏瓣膜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术后口服胺碘酮为研究组,未服用者为对照组,分别记录患者基本信息、手术名称、术后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及患者住院期间抗凝治疗情况。结果:研究组28例(24.35%),对照组87例(75.65%)。研究组INR首次达标时间(5.19±2.51)d,较对照组(6.49±2.52)d明显缩短(P=0.04),且INR达标维持时间(5.24±2.42)d,亦较对照组(6.90±5.37)d明显缩短(P=0.02)。两组患者华法林剂量、INR达标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未见明显不同(P>0.05)。结论:胺碘酮可缩短华法林初始抗凝达标时间,但未能提高抗凝总体达标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 NETs)、炎性蛋白水平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6月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 110例,根据是否伴有 DVT分为观察组 36例( DVT病人)及对照组 74例(无 DVT病人)。比较两组术前、术后 1d、术后 3d血清 NETs(吸光度)、炎性蛋白[ C反应蛋白(CRP)、巨噬细胞炎性蛋白 1α(MIP-1α)]水平, logistic回归分析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 DVT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 NETs、CRP、MIP-1α对下肢 DVT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年龄、体质量指数( BMI)、合并内科疾病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 1d、术后 3d血清 NETs[( 0.52±0.16)、(0.26±0.08)]、 CRP[( 35.27±11.74)mg/L、(19.64± 6.55)mg/L]、 MIP-1α[( 38.09±12.68)ng/L、(21.07±7.02)ng/L]水平高于对照组[( 0.38±0.13)、(0.37±0.13)]、[( 25.28±8.42)mg/L、(13.16±4.37)mg/L]、[(26.63±8.84)ng/L、(15.22±5.10)ng/L]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年龄、合并内科疾病、 BMI、术后 3d血清 NETs、CRP、MIP-1α水平是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 DVT的,重要影响因素( P<0.05);各指标预测术后下肢 DVT的 ROC曲线结果显示,术后 3d血清 CRP预测下肢 DVT的灵敏度最高( 0.833)而术后 3d联合检测预测下肢 DVT的特异度、准确度、约登指数和 AUC值最高,分别为 0.784、0.791、0.590、0.883。结论 NETs、C,RP、MIP-1α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 DVT病人中呈高表达,  相似文献   

5.
王玲  刘侠 《中国实用医药》2010,5(10):185-186
目的总结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用药指导和护理。方法67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服用前强化健康教育,服用期间监测凝血酶原时间及其国际标准化比率,观察其抗凝效果及主要不良反应。结果经过正规的抗凝治疗和护理,未出现血栓栓塞事件发生,4例患者出现牙龈和皮下出血,经调整华法林剂量后出血停止,无严重出血发生。结论服用华法林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应定期监测PT及INR。早期发现出血的征象并加强健康教育,可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高龄稳定性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采用不同强度华法林抗凝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选62例于我院接受临床治疗的高龄稳定性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平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后分别实施不同强度的华法林抗凝治疗,观察组采用小强度华法林,对照组采用中强度华法林.结果:观察组华法林平均使用剂量为(2.74±0.31)mg/d,INR值为(1.72±0.3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4±0.38)mg/d与(2.39±0.35);观察组出血事件发生概率为6.4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81%,P<0.05.结论:采用小强度华法林治疗高龄稳定性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能够明显降低治疗期间出血事件的发生概率,具有临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基因组学个体化给药对心脏瓣膜术后华法林初始抗凝疗效的影响。方法:将415例行心脏瓣膜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203例)和对照组(212例),试验组患者按基因组学个体化给予华法林治疗,对照组患者按体质量给予华法林治疗。记录所有患者CYP2C9*3和VKORC1-1639G/A基因检测结果;观察两组患者在华法林抗凝治疗7 d内每日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标率、INR总达标率、INR首次达标时间、华法林累积剂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CYP2C9*3和VKORC1-1639G/A基因类型的频率与等位基因的频率、两组患者华法林累积剂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INR总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INR首次达标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华法林基因组学个体化给药可提高抗凝初期INR达标率,缩短INR首次达标时间,提高初始抗凝疗效。  相似文献   

8.
许鹏  姚捷  钱建军  王小东  李振南 《安徽医药》2019,23(11):2179-2182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 ERAS)理念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围手术期管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16年 12月至 2018年 12月苏北人民医院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人 15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ERAS组( 77例)与对照组( 77例)ERAS组采用 ERAS理念围手术期管理,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围手术期管理。结果对照组与 ERAS组在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54±4.7)比( 23.6±7.2)h]、拔除腹腔引流管时间[(9.5±2.4)比( 8.7±2.3)d]、术后首次饮水时间[(39±5.7)比( 25.3±4.6)h]、术后排气时间[(3.2±2.1)比( 2.3±1.2)d]、术后排便时间[(4.8±1.5)比( 4.3±1.2)d]、术后住院时间[(18±8.7)比( 12±2.4)d]、住院费用[(8.3±2.4)比( 7.3±1.2)万元]、焦虑情况[ 49例比 35例]、 30 d内再入院[ 0比 7例]等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出血、胆瘘、胰瘘、腹腔感染等手术相关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能够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人术后焦虑状态,加速病人康复,并不增加术后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崔丽  刘俊 《药学实践杂志》2016,34(3):241-244,270
目的 评价华法林药物基因组学模型对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低强度抗凝治疗剂量预测效果。方法 按照设定的标准选取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2012年1月-2013年10月行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接受华法林低强度抗凝治疗(目标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为1.6~2.5)患者107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和测序技术对CYP2C9和VKORC1基因进行检测。依据INR监测结果调整华法林至稳定剂量,并根据华法林实际稳定剂量将患者分为低剂量组(≤1.5 mg/d)、中剂量组(1.5~4.5 mg/d)和高剂量组(≥4.5 mg/d)。利用国际华法林药物基因组联合会(IWPC)模型计算华法林预测剂量,比较华法林预测剂量与实际稳定剂量的平均绝对误差(MAE),计算预测剂量位于理想剂量(实际稳定剂量20%界限)、高估和低估剂量患者比例,并以华法林预测剂量和实际稳定剂量拟合相关回归曲线R2评价该模型预测剂量的准确性。结果 华法林预测剂量与实际稳定剂量MAE为(0.89±0.62) mg/d,相关回归系数R2为0.325,预测剂量在理想剂量范围内的比例为42.06%,其中高剂量组位于理想剂量范围内比例为50.00%,高于中剂量组(43.75%)和低剂量组(11.11%)。结论 IWPC模型对中国汉族人群华法林剂量预测的效果有限,适合于中国汉族人华法林低强度抗凝治疗药物的基因组学模型仍需进一步大规模临床研究和验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两种华法林的初始剂量给药方案的合理性,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按初始剂量的高低将患者分成低剂量组(<4.5 mg)和高剂量组(≥4.5 mg),比较抗凝有效性及安全性指标。同时,探讨瓣膜类型、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术后肝功能状况与抗凝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相关性。结果:低剂量组停药率、出血发生率低于高剂量组(分别为2.43% vs 6.68%,P=0.007;5.79% vs 8.89%, P=0.136);患者首次达目标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范围的时间显著长于高剂量组[(6.39±3.44) vs (4.78±3.56) d,P=0.024],其他指标无显著性差异。瓣膜类型、性别、年龄与初始剂量给药方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显著相关,而体重指数和术后肝功能状况的相关性不显著。结论:国人在心脏瓣膜(或瓣环)置换术后应用华法林抗凝时,低初始剂量的有效性与高初始剂量相当但安全性更高,特别是70岁以上的生物瓣置换或瓣环置入的女性患者,更宜采用较低初始剂量。  相似文献   

11.
12.
对药事监督管理中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建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一起药事监管管理中行政公益诉讼案件的分析,剖析了公益诉讼的概念扣特征以及建立公益诉讼制度的必要性,对构建公益诉讼制度进行深入思考,阐明现代司法的发展趋势及本案应立案审理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14.
15.
白花前胡提取成分对心血管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介绍国内外中药白花前胡提取成分对心血管作用的研究进展 ,为研究和开发中草药提供参考。方法以国内外大量有代表性的文献为基础 ,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结果白花前胡提取成分保护心血管作用可能通过以下机制 :a .阻滞钙内流 ;b .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c .促钾通道开放 ;d .调节心肌细胞动作电位 ;e .抗氧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作用实现。结论白花前胡及其有效成分在研究和开发防治心血管疾病新药方面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6.
毛细现象在日常生活和科技生产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大部分同学在计算毛细管中液面上升高度时,往往因为不能抓住模型的本质而产生错误。本文针对两种不同的模型通过对比计算方法,指出了错误产生的原因从而加以规避。  相似文献   

17.
18.
The miotic effect of anticholinesterases was used to monitor the duration of their activity and to compare the relative potency of different members of this group. Female albino mice were used and the diameter of their pupils measured with the help of a monocular microscope at a magnification of × 60. After a suitable control period, readings were taken at 30 min intervals. This test was found to be superior to previous tests described for the same purpose.  相似文献   

19.
相英 《上海医药》2016,(2):26-27
目的探讨半导体激光局部照射治疗老年人压疮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5年6月48例压疮患者,分为半导体组和常规组各24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半导体组采用半导体激光加常规治疗,10 d为1个疗程,不超过3个疗程.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半导体组压疮愈显率为83.33%,创面愈合时间为(12.75±5.51)d,常规组分别为54.17%和(19.63±8.65)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半导体激光加常规治疗压疮效果肯定,无明显不良反应,且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