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TLR4可介导免疫和炎症反应,TFF3、MUC2为肠黏膜保护因子,维持肠黏膜屏障功能。目的:观察安肠愈疡汤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中TFF3、MUC2和TLR4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TNBS制备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将9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安肠愈疡汤低、中、高剂量组和美沙拉嗪组,分别给予蒸馏水、不同剂量安肠愈疡汤和美沙拉嗪。21 d后处死大鼠,行结肠黏膜组织病理学评分,采用RT-PCR法检测结肠组织中TFF3、MUC2和TLR4基因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安肠愈疡汤中、高剂量组和美沙拉嗪组组织病理学评分、TLR4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TFF3、MUC2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与安肠愈疡汤中剂量组相比,安肠愈疡汤高剂量组和美沙拉嗪组组织病理学评分显著降低(P0.05),TFF3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安肠愈疡汤中剂量组和美沙拉嗪组相比,安肠愈疡汤高剂量组MUC2表达显著升高(P0.01),TLR4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安肠愈疡汤可明显促进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黏膜修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TFF3和MUC2基因表达以及下调TLR4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苦豆子总碱(TASA)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雄性Wistar大鼠9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TASA组和柳氮磺胺吡啶组,每组24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3组用2,4二硝基氯苯建立大鼠创伤性溃疡性结肠炎模型,比较4组大鼠结肠黏膜组织病理学、结肠损伤分数、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肠黏膜过氧化脂质(LPO)含量及肠黏膜周边组织核因子(NF)-κB和白细胞介素(IL)-1β因子的表达。[结果]TASA组大鼠经治疗后,结肠黏膜光镜下组织学有明显改变,结肠损伤分数、大便乳酸含量降低,SOD活性升高,LPO含量降低,NF-κB和IL-1β因子表达进一步下调,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ASA发挥抗溃疡性结肠炎的机制之一可能与其下调NF-κB和IL-1β的表达,降低结肠黏膜LPO含量,增强红细胞SOD活性,进而增加机体对氧自由基的清除,从而达到促进大便乳酸排泄,减少结肠炎症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3.
背景:临床实践中,雷公藤多苷对溃疡性结肠炎(UC)具有良好的疗效,但确切机制不明。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模型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60只健康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6组:模型对照组、低、中、高剂量雷公藤多苷组、空白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前四组自由饮用5%DSS溶液1周复制结肠炎模型,同时予蒸馏水或相应浓度雷公藤多苷[9.01、27.03、81.09 mg/(kg·d)]灌胃,持续3周。观察各组动物结肠黏膜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TLR4 mRNA和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染色检测NF-κB p65表达,ELISA法检测IL-1α、TNF-α、IL-13含量。结果:雷公藤多苷组小鼠结肠黏膜出现不同程度的组织损伤和炎症改变,但均轻于模型对照组。各组雷公藤多苷组结肠黏膜组织TLR4 mRNA和蛋白表达、NF-κB p65表达和组织匀浆上清中的IL-1α、TNF-α含量均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中、高剂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TNF-α),均显著低于低剂量组(P0.05),但仍高于空白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雷公藤多苷对DSS小鼠结肠炎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其可能通过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激活及其下游促炎细胞因子表达、分泌而抑制结肠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4.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肠黏膜HBD-2和NF-κB及IL-8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β-防御素2(HBD-2)、核因子-κB(NF-κB)、白细胞介素-8(IL-8)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结肠黏膜中的表达,探讨HBD-2、NF-κB和IL-8在UC发病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方法收集30例UC患者和10例正常结肠黏膜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BD-2、NF-κB和IL-8蛋白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显示,UC组HBD-2、NF-κB和IL-8表达阳性率和表达强度明显高于正常结肠黏膜组(P<0.01);UC轻中重度三组结肠黏膜中HBD-2、NF-κB和IL-8表达阳性率和表达强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D-2、NF-κB和IL-8水平在UC结肠黏膜组织中明显升高,但与UC病情轻重关系不密切。  相似文献   

5.
背景: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Fp)是一种肠道共生菌,其数量减少是炎症性肠病(IBD)患者肠道菌群紊乱的重要特征之一。既往研究显示Fp上清液在实验性结肠炎中具有明显的抗炎效应。目的:探讨Fp上清液在实验性结肠炎中的抗炎效应是否与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激活有关。方法:24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结肠炎模型组和Fp上清治疗组。通过予小鼠连续5 d饮用3.5%葡聚糖硫酸钠(DSS)建立急性结肠炎模型,观察小鼠体质量和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分别以real-time 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组织TLR4 mRNA和磷酸化NF-κB p65(p-NF-κB p65)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环氧合酶-2(COX-2)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结肠炎模型组小鼠体质量明显下降,结肠缩短,结肠组织病理学评分、TLR4 mRNA和p-NF-κB p65表达以及血清TNF-α、IL-6、COX-2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Fp上清治疗组上述指标均较结肠炎模型组显著改善(P0.05),其中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Fp上清液通过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激活及其下游炎症因子表达,在实验性结肠炎中发挥抗炎效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NF-κB p65反义寡核苷酸对实验性结肠炎BALB/c小鼠肠黏膜NF-κB表达的抑制作用和对黏膜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0、IL-1β)表达的影响,研究其对肠道炎症的治疗作用.方法:将50只BALB/c小鼠均分为模型对照组(UC组)、NF-κB p65反义寡核苷酸组(ASODN组)、错义寡核苷酸组(MSODN组)和正义寡核苷酸组(SODN组),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灌肠造模.造模后24h后对各组进行相应灌肠治疗,灌肠后第7天处死小鼠,行光镜下观察肠黏膜炎症并评分,免疫组化检测各组小鼠肠黏膜CTNF-α、IL-1β、IL-10和NF-κB表达.结果:ASODN组小鼠在结肠炎症评分较UC组、MSODN组和SODN组明显改善(均P<0.05).ASODN组小鼠TNF-α、IL-1β、NF-κB表达较UC组、MSODN组和SODN组明显减少(82.68±14.30 VS 168.48±11.89,166.49±11.63,176.49±12.33, P<0.05;42.42±5.77 VS 168.48±11.89,120.43±28.21,131.43±30.601, P<0.01;62.66±11.32 VS 158.38±12.49,161.09±12.73,168.64±11.83, P<0.01),而IL-10表达则显著增多(146.68±6.02 VS 62.50±11.57,58.44±10.92,54.24±10.64, P<0.01).结论:NF-κB p65反义寡核苷酸可抑制NF-κB的活化,降低TNF-α、IL-1β表达,升高IL-10的表达,减轻小鼠结肠炎症,可用于治疗实验性结肠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柳氮磺吡啶联合糖皮质激素对老年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免疫功能、血清炎症因子及肠黏膜核因子(NF)-κB、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血管细胞黏附(VCAM)-1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并分为30例对照组:予柳氮磺吡啶治疗;30例观察组:予柳氮磺吡啶联合糖皮质激素泼尼松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免疫功能、血清炎症因子及肠黏膜NF-κB、ICAM-1、VCAM-1的表达。结果 (1)观察组总有效率(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60%,χ~2=8.16,P0.05);(2)治疗前,两组IL-6、IL-10、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9、0.84、1.03,均P0.05);治疗后,两组IL-6、IL-10、TNF-α水平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2、6.81、4.12,P0.05);(3)治疗前,两组外周血免疫水平及体液免疫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4、0.76、0.75、0.82、0.72、0.84、0.89,P0.05)。治疗后,观察组CD3~+、CD4~+显著高于对照组,CD8~+显著低于对照组,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7、5.14、4.38、3.81,P0.05);观察组免疫球蛋白(Ig)M、Ig A、Ig G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42、4.14、3.59,P0.05);(4)治疗前,两组患者NF-κB、ICAM-1、VCAM-1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F-κB、ICAM-1、VCAM-1表达均显著低于治疗前(t=6.64、3.52、3.46、5.21、3.85、3.72,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柳氮磺吡啶联合糖皮质激素可以有效提高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免疫功能,改善炎性反应,可能通过抑制NF-κB的活性来减少ICAM-1、VCAM-1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柯金山  吴霁  柯琴梅  范恒 《山东医药》2013,53(29):25-28
目的 探讨美沙拉嗪对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脾脏组织NF-κB p65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4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结肠炎模型组和美沙拉嗪治疗组,每组各14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他两组均应用TNBS灌肠制作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模型建成2d后,空白对照组和结肠炎模型组均用蒸馏水、美莎拉嗪治疗组用美莎拉嗪蒸馏水混悬液3 mL灌胃;连续灌胃15 d后取脾脏组织,采用RT-PCR法检测NF-κB p65 mRNA,Western blot法检测NF-κB p65蛋白.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结肠炎模型组NF-κB p65 mRNA、蛋白表达均升高(P均<0.05);与结肠炎模型组比较,美沙拉嗪治疗组NF-κB p65 mRNA、蛋白均下降(P均<0.05).结论 美沙拉嗪能通过下调TNB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脾脏组织NF-κB p65的表达,发挥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背景: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病变,大量研究表明,UC肠黏膜损伤与紧密连接蛋白改变有关。目的:探讨实验性结肠炎大鼠结肠中claudin-1、-2、-4的表达。方法:将40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大鼠7.5 mg/m L恶唑酮灌肠制备实验性结肠炎模型,以等量0.9%NaCl溶液灌肠作为正常对照。造模7 d后,行大体评分和结肠组织学评分,以ELISA法检测血清和结肠中细胞因子TNF-α、IL-4、IL-5、IL-10含量,免疫组化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2、-4蛋白表达,实时PCR法检测claudin-1、-2、-4 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结肠大体评分和组织学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血清和结肠组织IL-4和IL-5含量均显著增高(P0.05),而两组TNF-α和IL-10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claudin-1、-4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claudin-2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增高(P0.05)。结论:实验性结肠炎大鼠中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2、-4的分布和表达发生改变,导致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有望作为UC治疗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10.
背景:复方甘草酸苷的主要成分甘草酸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临床上复方甘草酸苷用于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取得一定疗效。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对实验性结肠炎大鼠肠道炎症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为四组,三组以TNBS/乙醇诱导结肠炎,并分别予0.9%NaCl(模型对照组)、复方甘草酸苷和SASP灌肠14 d,正常对照组仅以0.9%NaCl灌肠14 d。实验期间评估疾病活动指数(DAI)。治疗结束后处死大鼠,行结肠黏膜大体和组织学损伤评分,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组织NF-κB p65、iNOS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IL-8、IL-4水平。结果:模型对照组大鼠DAI、结肠黏膜大体和组织学损伤评分以及结肠组织NF-κB p65、iNOS表达和血清IL-8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清IL4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复方甘草酸苷组大鼠上述指标均较模型对照组显著好转(P<0.05),与SASP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复方甘草酸苷对结肠炎的治疗作用可能与抑制NF-κB活化,进而下调iNOS以及促炎细胞因子如IL-8表达,上调抗炎细胞因子如IL4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健肠愈疡散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肠道益生菌的影响.方法:将符合UC中西医诊断标准的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治疗组给予健肠愈疡散治疗,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2组疗程均为8周.结果:治疗8周后,2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Mayo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腺苷A3受体/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在溃疡性结肠炎(U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经结肠镜获取UC患者结肠黏膜组织,采用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方法检测腺苷A3受体的分布和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腺苷A3受体与NF-κB p65信号分子在结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共定位表达。检测腺苷A3受体激动剂2-Cl-IB-MECA对人结肠上皮细胞系HT-29的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及其下游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8(IL-8)和IL-1β的表达水平的作用。结果 UC患者结肠黏膜上皮中腺苷A3受体表达显著下调,与正常对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腺苷A3受体与NF-κB p65信号分子共定位表达于结肠黏膜上皮细胞,NF-κB p65信号分子从上皮细胞质移位至细胞核。2-Cl-IB-MECA可下调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人结肠上皮细胞NF-κB p65的核转移和细胞核中的表达水平,也可明显降低IL-8和IL-1β蛋白分泌,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UC患者结肠黏膜上皮细胞中腺苷A3受体表达下调,且NF-κB信号分子核转移。腺苷A3受体激活可抑制人结肠上皮细胞NF-κB信号通路及其下游炎性因子的表达,发挥抗炎效应。腺苷A3受体可能是UC患者的治疗靶标。  相似文献   

13.
复方角菜酸酯栓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复方角菜酸酯栓(太宁栓)在直肠、乙状结肠镜下直视给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将106例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柳氮磺胺嘧啶每日保留灌肠组52例,直肠、乙状结肠镜下直视给太宁栓组54例。2w为1疗程,观察6w。结果镜下直视给太宁栓组患者主观评价为明显好转的比率、内镜下治愈率、总体评价为"很好"的比率显著高于柳氮磺胺嘧啶灌肠组(P<0.01,P<0.05)。结论镜下直视应用太宁栓是治疗远端轻、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方法,具有见效快、副作用小、不形成肉芽组织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结肠黏膜核因子-κB(NF-κB)DNA结合活性的变化特点及溃结灵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法制作UC大鼠模型,大鼠随机分为以下六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溃结灵低、中、高剂量组、阳性药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治疗10d后处死大鼠,取新鲜结肠黏膜标本提取核蛋白,利用以ELISA为基础的Trans AM TM NFκB p65试剂盒检测NF-κB相对活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模型组结肠黏膜NF-κB相对活性明显高于正常组(0.440±0.119 vs 0.261±0.042,P<0.01);溃结灵高剂量组和SASP组结肠黏膜NF-κB相对活性(0.26 1±0.056,0.269±0.106)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NF-κB参与了UC大鼠的发病过程,渍结灵使TNBS法UC大鼠模型结肠黏膜NF-κB相对活性明显降低,这可能是其治疗UC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愈疡汤保留灌肠对直肠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8月~2016年3月于我院消化科确诊为直肠型溃疡性结肠炎且中医证型属于大肠湿热型的112例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对照组55例患者采用生理盐水清洁灌肠,后予美沙拉嗪栓塞肛治疗,治疗组57例则采用愈疡汤保留灌肠联合美沙拉嗪栓肛门塞入。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脓血便、腹痛、腹泻等症状积分及Baron内镜积分均降低,但治疗组改善更显著(P0.05);对照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等炎性因子水平均降低,白介素-10(IL-10)则升高,但治疗组改善更显著(P0.05);生活质量采用SF-36健康量表,治疗后患者生理职能、生理机能、情感职能、一般健康状况、躯体疼痛、精力及精神状况等维度评分均升高,但治疗组改善更显著(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81.82%(45/55),治疗组为94.74%(54/57),总有效率更高(P0.05)。[结论]愈疡汤保留灌肠治疗直肠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疗效显著,可更好地改善患者肠道炎症反应,有助于生活质量的提高,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姜黄素壳聚糖微球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作用。方法雄性SPF级BALB/c大鼠12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姜黄素组、壳聚糖微球组、姜黄素壳聚糖微球组各20只。用5%葡聚糖硫酸钠(DSS)7 d诱导溃疡性结肠炎模型。模型组:5%DSS自由饮水,正常饮食;阳性对照组:5%DSS自由饮水+含5 g/L柳氮磺胺吡啶的饲料喂养;壳聚糖微球组:5%DSS自由饮水+含15 g/L壳聚糖微球的饲料喂养;姜黄素组:5%DSS自由饮水+含20 g/L姜黄素的饲料喂养;姜黄素壳聚糖微球组:5%DSS自由饮水+含20 g/L姜黄素壳聚糖微球的饲料喂养。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IL-6和IL-4的含量,免疫组化检测结肠黏膜核转录因子(NF)-κB的表达,观察染色病理切片,计算结肠黏膜组织学损伤分数。结果模型组较其他各组结肠黏膜组织学损伤评分显著增加,血清IL-1β、IL-6含量显著升高,IL-4含量显著降低,结肠黏膜NF-κВ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姜黄素组比较,姜黄素壳聚糖微球组结肠黏膜组织学损伤评分、血清IL-1β和血清IL-6水平显著降低,IL-4含量显著升高,结肠黏膜NF-κВ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姜黄素壳聚糖微球可能通过抑制NF-κВ的表达,减轻炎症反应,通过抗炎作用而达到减轻溃疡性结肠炎中结肠组织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和分析实验性结肠炎大鼠血浆内毒素水平的变化及结肠Toll样受体4(TLR4)和核因子κB(NF-κB)表达及意义,并分析益生菌的作用。方法30只雄性W istar大鼠均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模型对照组(UC组)和益生菌治疗组(PC组);UC和PC组建立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实验性结肠炎大鼠模型,PC组大鼠给予双歧三联活菌悬液(2.2×10^9CFU/只)治疗,1次/d,共4周。光镜下观察肠黏膜炎性反应并评分;鲎试验检测各组大鼠血浆内毒素水平;W estern印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结肠TLR4和NF-κB p65蛋白及mRNA的表达,分析其变化及益生菌的作用。结果PC组炎性反应评分较UC组明显降低(P〈0.05),但高于NC组(P〈0.01);PC组血浆内毒素明显低于UC组(P〈0.05),但高于NC组(P〈0.01);UC组TLR4和NF-κB p65的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高于PC组和NC组(P〈0.05、0.01),PC组高于NC组(P〈0.01)。结论内毒素-TLR4-NF-κB信号通路参与了大鼠实验性结肠炎的发生和发展,减少内毒素的产生、降低大鼠结肠TLR4和NF-κB表达可能是益生菌减轻大鼠结肠炎症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6(STAT6)与核因子(NF)-κB在实验性结肠炎大鼠中的表达。方法 1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每组6只。模型组和美沙拉嗪组大鼠均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造模。模型组不设干预,正常饮食;美沙拉嗪组给予美沙拉嗪混悬液灌胃;治疗15d后观察大鼠的结肠病理组织学改变,用RT-PCR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STAT6mRNA的表达,并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脾淋巴细胞NF-κBp65的表达。结果 STAT6 mRNA在溃疡性结肠炎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结肠组织(P0.01);大鼠脾淋巴细胞NF-κBp65蛋白在模型组的表达也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与模型组相比,美沙拉嗪组STAT6 mRNA和NF-κBp65的表达明显下降(P0.01)。结论 STAT6 mRNA和NF-κB p65在实验性结肠炎大鼠中呈现高表达。美沙拉嗪可能是通过STAT6和NF-κB双信号途径下调炎症,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黏膜IL-23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姜黄素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抗炎作用机制。方法将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姜黄素组、柳氮磺吡啶(SASP)组,每组均为20只。模型组、姜黄素组、SASP组大鼠分别以100 mg/kg TNBS乙醇溶液灌肠制备大鼠结肠炎模型。正常对照组予相同剂量的0.9%氯化钠溶液灌肠;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每日予相同剂量的0.9%氯化钠溶液灌胃;姜黄素组、SASP组自造模第2天起每日分别予100 mg/kg姜黄素溶液及SASP溶液灌胃。造模第8天处死大鼠,采集大鼠结肠标本备检。评价各组大鼠的体质量变化,光镜下观察大鼠肠黏膜组织病理改变并进行病理学评分,评价各组大鼠的疾病活动指数(DAI)、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及组织学损伤情况(HS);采用RT-PCR方法测定肠黏膜组织IL-23 mRNA水平;Western blot测定肠组织IL-2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姜黄素组DAI、CMDI、HS评分及IL-23蛋白、mRNA的表达均有明显降低(P均<0.05),与SASP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姜黄素能显著抑制IL-23的表达,对实验性大鼠结肠炎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核因子-κB和细胞因子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肠黏膜活检组织中NF-κB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因子水平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60例活动期UC内镜活检标本及30例正常对照石蜡组织中NF-κB表达情况, 同时用放免法检测UC组和正常对照组血清中IL-1β, TNF-α和IL-10的表达水平.结果: 60例UC组中NF-κB p65均为阳性表达,主要分布在结肠黏膜上皮细胞、腺上皮细胞和巨噬细胞. 对照组均为阴性和弱阳性表达,主要分布于上皮细胞. UC组的NF-κB p65表达平均灰度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166.62±14.88 vs 142.30±19.01, P<0.05); 活动期UC组血清中IL-1β、TNF-α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29±0.36 vs 1.29±0.36,4.47±1.08 vs 1.37±0.26, 均P<0.01), 而IL-10表达水平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NF-κBp65的表达与活动期UC病情活动性及内镜分级有相关性( P<0.05或0.01).结论: NF-κB诱导、参与了UC的发生、发展过程, 并与UC病情活动性及内镜分级有较好相关性, 可客观反应UC的炎症活动情况; 促炎细胞因子IL-1β、TNF-α与抑炎性细胞因子IL-10的表达水平不一致, 可能与NF-κB诱导调控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