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10年来,我们应用自拟愈疡汤灌肠液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24例,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所选病例均符合WHO医学科学国际组织委员会(WHOCIOMS)所制定的诊断标准。本组48例均为住院患者,经3次以上大便培养排除了阿米巴痢疾、细菌性痢疾等,纤维结肠镜或乙状结肠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清肠愈疡汤保留灌肠联合美沙拉嗪颗粒口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8例UC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予以单用美沙拉嗪颗粒治疗,联合组予以清肠愈疡汤保留灌肠联合美沙拉嗪颗粒口服。对2组患者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联合组临床症状各项评分、结肠镜检积分、CRP、IL-1β和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肠愈疡汤保留灌肠联合美沙拉嗪治疗UC可有效降低炎性指标,改善临床症状,且复发率低,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三种灌肠剂治疗左半结肠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氢化可的松,对氨基水杨酸,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三种灌肠剂治疗左半结肠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用随机双盲对照方法对62例UC病人分组治疗,以安慰剂为对照,疗程4周,观察临床症状,结肠镜和组织学炎症及疾病活动指数(DAI)的改善情况。结果三种灌肠剂和对照组治疗后症状改善率分别为75%、68.7%、68.7%和21.4%(P〈0.05);结肠镜下炎症改善率下75%、68%、61.5%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复方角菜酸酯栓在防治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内镜治疗后并发症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8年12月ESD/EMR治疗并最终经病理明确诊断的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患者,根据是否使用复方角菜酸酯栓分为2组,比较2组患者的术后疼痛、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共纳入病例166例,其中对照组129例,试验组37例,2组一般资料、术前血常规、凝血功能、手术时间、肠道清洁程度、标本大小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术后1、6、12、24、48 h VAS评分均降低;共发生术后出血14例,均为对照组患者,多数出血发生在术后48 h内,试验组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无术后迟发性穿孔以及其他严重并发症,对照组有1例术后穿孔以及1例术后严重肛门直肠狭窄。[结论]复方角菜酸酯栓能够有效减少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内镜治疗术后疼痛、出血,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粪菌移植对左半结肠型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随机将34例左半结肠型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成对照组(仅使用5-ASA或激素治疗)和研究组(5-ASA或激素治疗同时使用粪菌灌肠治疗),8周后通过改良Mayo评分系统评估其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对照组患者治疗8周后均未出现不良反应。治疗8周后,对照组患者腹泻次数、便血程度及改良Mayo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1),而内镜下评分及医师总体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8周后腹泻次数、便血程度、医师总体评分、改良Mayo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1);2组治疗后内镜表现均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P0.05)。2组患者临床疗效评估结果显示,8周后研究组较对照组有效率明显增高(75.0%∶20.0%),P0.01,且改良Mayo评分有显著下降[(2.6±1.3)∶(1.4±0.8)],P0.01。治疗过程中2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短期研究结果提示,对轻中度左半结肠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粪菌灌肠治疗是安全的,在进行5-ASA或激素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粪菌移植治疗可以明显增强其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愈疡汤保留灌肠对直肠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8月~2016年3月于我院消化科确诊为直肠型溃疡性结肠炎且中医证型属于大肠湿热型的112例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对照组55例患者采用生理盐水清洁灌肠,后予美沙拉嗪栓塞肛治疗,治疗组57例则采用愈疡汤保留灌肠联合美沙拉嗪栓肛门塞入。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脓血便、腹痛、腹泻等症状积分及Baron内镜积分均降低,但治疗组改善更显著(P0.05);对照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等炎性因子水平均降低,白介素-10(IL-10)则升高,但治疗组改善更显著(P0.05);生活质量采用SF-36健康量表,治疗后患者生理职能、生理机能、情感职能、一般健康状况、躯体疼痛、精力及精神状况等维度评分均升高,但治疗组改善更显著(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81.82%(45/55),治疗组为94.74%(54/57),总有效率更高(P0.05)。[结论]愈疡汤保留灌肠治疗直肠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疗效显著,可更好地改善患者肠道炎症反应,有助于生活质量的提高,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美沙拉嗪口服联合栓剂治疗左半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接受治疗的左半溃疡性结肠炎患者37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17例),均给予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观察组同时给予美沙拉嗪栓剂,连续4周为1疗程,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肠镜下黏膜病变总缓解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及肠镜下黏膜病变总缓解率明显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沙拉嗪口服联合栓剂治疗左半溃疡性结肠炎可增加肠道局部药物浓度,提高治疗有效率,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观察美沙拉嗪与柳氮磺胺吡啶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病人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案,将入组的64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美沙拉嗪治疗组和柳氮磺胺吡啶治疗组,前者服用美沙拉嗪缓释颗粒剂,后者服用柳氮磺胺吡啶,疗程均为6周。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根据改良Mayo评分系统评估两组治疗前后评分,判断治疗效果。结果美沙拉嗪治疗组有效率为90.6%,柳氮磺胺吡啶治疗组有效率为70.0%,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美沙拉嗪治疗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柳氮磺胺吡啶治疗组。结论美沙拉嗪治疗轻中度左半结肠型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而又安全。  相似文献   

9.
10.
结肠康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实验研究朱纯周,蔡昌学关键词结肠康,灌肠,溃疡性结肠炎,实验研究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是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西医认为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免疫、菌群失调、饮食不节、遗传等因素有关。我院用中药制剂结肠康灌肠液,治疗本病取得了较...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益气愈溃汤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患者的临床效果,为UC的临床治疗提供经验指导。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纳入2018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本院接收的100例UC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区组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治疗,观察组给予益气愈溃汤联合美沙拉嗪治疗,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的临床疗效、肠黏膜屏障功能[D-乳酸(D-lactic acid, D-LA)、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 DAO)、内毒素(endotoxin, ET)]、辅助性T细胞17(helper T cell 17,Th17)/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 Treg)免疫平衡情况(Th17水平、Treg水平、Th17/Treg值)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D-LA、DAO、ET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2.
《内科》2017,(1)
目的探讨复方温中愈疡汤联合奥美拉唑治疗阳虚血瘀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将阳虚血瘀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复方温中愈疡汤联合奥美拉唑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5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治疗半年后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症状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患者中医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和幽门螺杆菌根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半年后研究组患者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温中愈疡汤联合奥美拉唑治疗阳虚血瘀型十二指肠溃疡,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复方青黛颗粒联合益生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予以复方青黛颗粒联合治疗,对照组予以美沙拉嗪治疗,疗程1个月,随访12个月。观察2组临床症状、疾病活动度、便中菌群数量、结肠镜变化、不良反应及复发率。[结果]治疗组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疾病活动度,调节肠道菌群,促进溃疡面愈合,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青黛颗粒联合能有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安全性高,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复方苦参结肠溶胶囊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治疗作用以及对结肠黏膜IκB-α蛋白的表达作用, 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经结肠镜及病理证实的UC患者24例,随机分为复方苦参组和美沙拉嗪组, 复方苦参组16例用复方苦参结肠溶治疗, 美沙拉嗪组8例用美沙拉嗪治疗, 共治疗8 wk.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IκB-α蛋白的阳性细胞表达率.结果: 复方苦参组总有效率为93.75%, 美沙拉嗪组为87.50%, 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复方苦参组和美沙拉嗪组治疗前结肠黏膜IκB-α蛋白阳性细胞表达率明显高于治疗后(25.6%±2.9% vs 21.5%±4.9%, 23.5%±5.6% vs 21.8%±5.0%, 均P <0.01), 治疗后复方苦参组结肠黏膜IκB-α蛋白阳性细胞表达率与美沙拉嗪组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复方苦参结肠溶胶囊对UC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治疗后患者结肠黏膜IκB-α蛋白阳性细胞表达率明显降低, 这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复方角菜酸酯栓应用在直肠黏膜及黏膜下隆起病变经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或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A组在术后常规处理的基础上加用复方角菜酸酯栓塞肛,1次/d;B组在术后仅用常规处理;2组疗程均为1周。观察2组术后便血、大便隐血以及术后即刻、1周创面愈合情况。[结果]A组术后出血率明显低于B组(P0.05),术后1周A组创面愈合评分优于B组(P0.05)。[结论]复方角菜酸酯栓可有效预防直肠隆起病变EMR及ESD后出血并发症,并可以促进术后创面愈合,且安全有效,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当归拈痛汤联合美沙拉嗪湿热内蕴型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1g口服3次/d治疗,治疗组在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的基础上给予当归拈痛汤中草药口服。治疗10周后观察2组患者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大肠黏膜积分变化、并统计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在中医症状积分、理化检测指标、大肠黏膜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3.75%、79.1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归拈痛汤联合美沙拉嗪能够有效地缓解湿热内蕴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症状及大肠黏膜病变,改善相关检测指标水平,值得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芍药汤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中的作用及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使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WANFANG)、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Cochrane图书馆、Medline数据库,检索年限为2006年5月~2016年5月,查找有关芍药汤联合氨基水杨酸制剂治疗UC的文献。由两名研究员根据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独立对文献进行筛选和质量评价。然后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资料的数据处理及分析。[结果]最终纳入9个RCTs,共637例受试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用氨基水杨酸制剂相比较,芍药汤联合氨基水杨酸制剂能提高UC的临床疗效、改善结肠镜下表现;芍药汤联合氨基水杨酸制剂能够较好的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同时可以促进炎症因子降低,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芍药汤联合氨基水杨酸制剂中西医结合治疗UC效果优于单用氨基水杨酸制剂治疗UC,中西医结合治疗为UC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具有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8.
背景:TLR4可介导免疫和炎症反应,TFF3、MUC2为肠黏膜保护因子,维持肠黏膜屏障功能。目的:观察安肠愈疡汤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中TFF3、MUC2和TLR4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TNBS制备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将9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安肠愈疡汤低、中、高剂量组和美沙拉嗪组,分别给予蒸馏水、不同剂量安肠愈疡汤和美沙拉嗪。21 d后处死大鼠,行结肠黏膜组织病理学评分,采用RT-PCR法检测结肠组织中TFF3、MUC2和TLR4基因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安肠愈疡汤中、高剂量组和美沙拉嗪组组织病理学评分、TLR4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TFF3、MUC2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与安肠愈疡汤中剂量组相比,安肠愈疡汤高剂量组和美沙拉嗪组组织病理学评分显著降低(P0.05),TFF3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安肠愈疡汤中剂量组和美沙拉嗪组相比,安肠愈疡汤高剂量组MUC2表达显著升高(P0.01),TLR4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安肠愈疡汤可明显促进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黏膜修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TFF3和MUC2基因表达以及下调TLR4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经肠镜下置管灌肠对广泛结肠型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6年3月至2020年2月于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确诊的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42例,男性89例,女性53例,其中16例患者接受肠镜下置管术灌肠作为治疗组,经倾向值匹配(1:3)得到48例传统药物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肠镜...  相似文献   

20.
背景:传统药物对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不尽人意,基于UC发病机制的药物研发成为UC研究的热点课题。近年研究表明,核因子-κB(NF-κB)激活在UC免疫和炎症反应的调节中发挥关键作用。目的:探讨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通过抑制NF-κB活化治疗UC的可行性。方法:32只BALB/c小鼠以自由饮用3%葡聚糖硫酸钠(DSS)7 d建立急性结肠炎模型。模型小鼠随机分为4组,硼替佐米低、中、高剂量治疗组分别腹腔注射0.2、0.6、1.0 mg/kg硼替佐米,模型对照组注射0.9%Na Cl溶液。干预后第7 d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估,处死小鼠,取标本检测外周血血红蛋白(Hb)、C反应蛋白(CRP)和结肠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学改变,以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检测NF-κB核转位情况。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低、中、高剂量硼替佐米治疗组小鼠DAI、CRP、MPO活性和结肠组织学损伤评分逐渐降低,Hb逐渐升高(P均0.05),中、高剂量时作用更为显著。中、高剂量硼替佐米治疗组NF-κB核转位明显受抑。结论:硼替佐米可通过抑制NF-κB活化控制小鼠结肠炎症反应,改善临床表现、炎症指标和结肠组织学损伤,在安全范围内增加用量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