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根尖切除术即刻根管充填治疗窦道型根尖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门诊2011年7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40例窦道型根尖周炎患者,患牙共有46颗。将其平均分为A组和B组,每组患牙23颗;A组患牙运用根尖切除即刻充填根管的方法治疗,B组患牙运用根管充填后再行根尖切除术的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所需时间、术后患者疼痛程度、充填质量及近期疗效。结果 A组充填根管所需时间较B组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率、近期疗效及充填质量无明显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尖切除术即刻充填根管治疗窦道型根尖周炎所需治疗时间较少,操作简便易行,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临床观察无机三氧化聚合物(MTA)作为根尖倒充填材料,治疗老年性根尖周病的疗效。方法选择需要进行根管外科的患者36例42颗患牙,进行根尖手术,用MTA作为倒充材料,术后3、6、12个月进行观察。结果 42颗患牙中有31颗牙复诊,3个月的成功率是67.74%,6个月的成功率是80.65%,12个月的成功率87.10%。经χ~2检验,χ~2=2.523,P>0.05,治疗成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MTA用于根管外科倒充填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经验以期能更好的为根管外科治疗提供临床资料.方法:选择有记载的有随访的根管外科治疗的病例41例共41颗牙齿,分别根据所采取的手术方式分4组,分别是根尖刮治术组12例,根尖切除术组10例,根尖倒充填术组5例和根尖切除 根尖倒充填术组14例.结果:41例患者中,治愈30例,好转5例,失败6例,总成功率为85.4%.4组的治疗成功率分别是:根尖刮治术组66.7%(8/12),根尖切除术组90%(9/10),根尖倒充填术组80%(4/5)和根尖切除 根尖倒充填术组100%(14/14).根尖切除 根尖倒充填术组疗效优于单纯根尖刮治术组.结论:牙根长度足够的情况下尽量采取根尖切除术 根尖倒充填术联合治疗顽固性根尖周炎或戴有修复体的基牙的根尖周炎.进行根管外科治疗是一种简单,经济,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iRoot BP Plus结合显微根尖手术治疗难治性根尖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7年5月-2019年12月在焦作市五官医院口腔科就诊的73例难治性根尖周炎患者(患牙73颗)作为研究对象,两组患者均使用显微根尖手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银汞合进行充填,观察组患者使用iRoot BP Plus进行充填,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肿痛情况,以及患者治疗前后的旧根尖周指数(O-PAI指数).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O-PAI指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O-PAI指数均逐渐降低,较治疗前变化明显,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3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的O-PAI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肿痛率为20.0%(8/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3%(9/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难治性根尖周炎患者使用显微根尖手术治疗,术中选择iRoot BP Plus作为倒充填物,患者O-PAI指数改善较好,肿胀发生率低,预后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詹颖  范敏  刘志利  安志良 《河北医药》2012,34(20):3122-3123
随着现代根管治疗技术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患牙通过根管治疗得以保存,但也有部分病例在常规根管后仍难以治愈,此时牙髓外科手术便成为保存患牙的首选,临床上应用最多的就是根尖手术。根尖倒充填的目的是获得良好的根尖封闭,建立有效的屏障,从而阻断微生物及其产物进入根尖周组织,因此倒充填材料的选择尤为重要。本研究应用无机三氧化聚合物(MTA)作为根尖倒充填材料,获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为MTA的应用提供了很好的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6.
《中国医药科学》2019,(20):242-244
目的探讨iRoot BP Plus结合显微根尖手术治疗难治性根尖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间收治的60例难治性根尖周炎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均行显微根尖手术治疗,实验组30例患者采用iRoot BP Plus倒填充,对照组30例采用银汞合金倒填充,观察两组术后肿痛情况及肿痛率、根尖周指数。结果实验组术后肿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肿痛率为3.3%,对照组为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前O-PAI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6个月、12个月,实验组O-PAI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难治性根尖周炎采用iRoot BP Plus结合显微根尖手术治疗,减轻了术后肿痛,根尖骨组织恢复良好,值得采用。  相似文献   

7.
MTA用于根管倒充填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无机三氧化物聚合体(MTA)用于根管倒充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8例共计54颗需进行根管倒充填治疗的患牙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26颗,对照组28颗,分别用无机三氧化物聚合体和银汞合金(DA)进行根管倒充填治疗,术后2年随访并比较其疗效。结果MTA组和ADA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64%、78.43%,两组间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MTA用于根管倒充填治疗优于DA,是一种理想的根管倒充填材料。  相似文献   

8.
范华南 《江西医药》2011,46(10):942-943
目的观察通过根尖倒充填术取出断针、封闭根尖孔的临床疗效。方法根管内根尖1/3区域断针和超出根尖孔断针所致慢性根尖周炎患者12例,先行根管治疗,1周后开窗去骨,取出断针(必要时切除部分根尖),以MTA行根尖倒充填术。结果 12例中未能定期复查1例,从本研究中剔除。完成根管充填及接受根尖倒充填术11例,有效1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0.91%。结论通过开窗取出断针,同时以MTA行根尖倒充填术,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根尖诱导的动物模型评价骨形成蛋白(BMP)及MTA对根尖诱导的促进作用.方法 利用6月龄Beagle犬的前磨牙制备年轻恒牙根尖停止发育的动物模型,并对不同牙齿根管随机采用四种方法:(1)对照组:开放不充填;(2)Ca(OH)2组:Ca(OH)2充填;(3)MTA组:MTA充填;(4)BMP组:根尖区应用BMP+Ca(OH):糊剂充填.术后3个月处死动物,取标本进行X线检查及常规脱钙切片组织学检查,观察牙根发育及根尖孔封闭状况.结果 X线检查显示,单纯开放的患牙其根尖均未能继续发育;单纯使用Ca(OH)2的患牙根尖继续发育,但根尖封闭不完全;使用MTA及Ca(OH)2+BMP糊剂的牙齿根尖继续发育,根尖封闭完全.组织学检查表明,Ca(OH):组中仅1/6牙齿形成了根尖封闭,MTA组中5/6牙齿根尖形成了根尖的关闭及钙化屏障,BMP组中全部牙齿(6/6)的根尖均形成了根尖的关闭及钙化屏障.结论 6月龄Beagle犬的前磨牙可作为研究根尖诱导成形的动物模型.单纯Ca(OH)2糊剂对根尖诱导成形的作用有限.使用BMP或MTA均可对未发育完全的根尖起到良好的诱导作用,促进根尖的发育及根尖孔的封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根尖刮治术联合维塔派克斯一次性根管充填治疗窦道型根尖周炎的疗效.方法 对108例(120个牙)窦道型根尖周炎患牙联合运用根尖刮治术和维塔派克斯一次性根管充填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1周复查无自觉症状,窦道消失116个,占96.66%;6个月复查成功110个,成功率91.82%.结论 联合运用根尖刮治术和维塔派克斯一次性根管充填治疗窦道型根尖周炎切实可行,可以缩短疗程,是比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MTA与Vitapex用于根尖诱导成形术的疗效。方法选择34颗患有牙髓炎、牙髓坏死、急慢性根尖周炎的恒牙,随机分为两组:MTA组和Vitapex组,MTA组16例,Vitapex组18例,治疗3个月后比较其效果。结果 3个月后MTA组成功率达93.12%;Vitapex组为83.33%,经x2检验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TA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能够更有效的诱导牙根组织的形成,在根尖诱导成形术中效果明显优于Vitapex。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Vitapex糊剂和氧化锌丁香油糊剂辅助治疗乳牙根尖周炎的比较情况。方法乳牙根尖周炎患者60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都采用一次法根管治疗术,治疗组辅助应用Vitapex糊剂充填,对照组辅助应用氧化锌丁香油糊剂充填。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3个月,治疗组的根尖周骨密度增长测量值为(12.3±3.6)mm,而对照组的根尖周骨密度增长测量值为(6.3±2.2)mm。治疗组的根尖周骨密度增长测量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都比较少,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相对于氧化锌丁香油糊剂,Vitapex糊剂辅助治疗乳牙根尖周炎能提高治疗疗效,加快根尖周骨密度增长,且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比生物陶瓷iRoot BP plus和三氧化钙无机聚合物(MTA)形成根尖屏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52例(52颗患牙)根尖孔没有闭合患者,通过随机抽取单双数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26颗患牙).观察组采取生物陶瓷iRoot BP plus治疗,对照组采取MTA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根尖1/3充填操作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根尖区手术同期根管充填治疗前牙根尖区明显渗出性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前牙根尖区病变、渗出明显、无法干燥消毒充填根管的患者60例82颗牙齿。先去除根尖区病变组织,同期行根管充填,以及根尖切除或根尖倒充术。术后2年评价临床疗效。结果其中行倒充术患者的有效率为97.2,行根尖切除术患者的有效率为93.5。总有效率为95.1。结论根尖区手术同期根管充填治疗前牙根尖区明显渗出性病变疗程短,疗效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Vitapex糊剂和氢氧化钙糊剂在根尖诱导成形术中的疗效.方法 选择108颗根尖未发育完成的年轻恒牙,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56颗患牙,其中根尖周组织已有病变的患牙29颗,对照组52颗患牙,根尖周组织已有病变的患牙29颗,分别封入Vitapex糊剂和氢氧化钙糊剂(CH)进行根尖诱导,术后2年随访并比较其疗效.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5.71%,其中对根尖周炎患牙有效率为82.76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5.77 %,其中对根尖周炎患牙有效率为31.03 %,两组相比,总有效率及对根尖周炎患牙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用Vitapex糊剂对根尖周炎患牙进行根尖诱导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Vitapex作为乳牙根管充填药物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5~2009年河南省开封市口腔医院儿童牙病科门诊诊治的急、慢性乳牙根尖周炎299例(423颗牙),按患者经过治疗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两组经过乳牙根尖周病系统治疗后,在根管充填时采用不同的药物充填。组1(Vitapex糊剂)150例患者212颗牙,组2(ZOE糊剂)149例211颗牙。对两组术后7d、6个月、1年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423颗患牙根管充填7d、6个月、1年后复查,两组术后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itapex糊剂在乳牙急、慢性根尖周炎治疗过程中是一种较理想的根管充填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年轻恒牙根尖诱导成形术中使用MTA治疗的效果以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04月至2013年04月期间,科室46例患者50颗患牙,随机分为普通组和实验组,普通组患者24颗患牙使用Vitapex治疗,实验组患者26颗患牙使用MTA进行根尖诱导,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普通组和实验组分别在3个月、6个月的检查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且两组效果相近,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TA治疗根尖孔未闭合的患牙具有治疗时间短的特点且临床效果显著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Vitapex糊剂在年轻恒牙根尖诱导形成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13岁儿童患有牙髓炎或外伤性冠折、根尖病变等而牙根尚未完全发育的年轻恒牙,共58例患儿的67颗患牙,男42例,女16例;其中牙髓炎45颗牙,根尖周炎16颗牙,根尖周炎窦道型6颗牙。经过常规的根管预备及消毒后,将Vitapex糊剂注入根管使之充满整个根管;然后用丁香油粘固粉封闭髓腔内层,最外层用磷酸锌粘固粉封固,术后摄x线牙片了解充填情况。治疗后每3~6个月复查1次,至根尖形成或根端闭合为止。结果67颗患牙经过二年以上的观察,成功54颗牙,进步10颗牙,失败3颗牙,总有效率达95.5%。结论本文表明Vitapex糊剂作为年轻恒牙的根尖诱导药物,其细胞毒性小、安全、便于操作,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MTA和Vitapex用于年轻恒牙根尖诱导成形术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丹东市中医院口腔科门诊就诊的74例患者共90颗患牙,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MTA组和Vitapex组,MTA组42颗患牙,采用MTA实施根尖诱导,Vitapex组的48颗患牙则应用Vitapex进行根尖诱导治疗,两组治疗结束后半年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比较2组患者的X线片结果及临床疗效。结果 Vitapex组无效4例,有效14例,显效30例,总有效率为91.67%;MTA组无效2例,有效11例,显效29例,总有效率为95.24%,经χ~2检验,MTA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Vitapex组,P<0.05。结论 MTA及Vitapex糊剂均可属于比较理想的根尖诱导剂,单相对于Vitapex,MTA糊剂用于年轻恒压根尖诱导成形术的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急、慢性牙髓炎和慢性根尖周炎一次性根管治疗的疗效.方法 就诊的急、慢性牙髓炎和慢性根尖周炎患者209例(209颗患牙),随机分成2组,试验组106颗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一次性根管充填,对照组103颗采用常规的多次性根管治疗术,观察2组术后1周疼痛发生情况,术后3、6个月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结束1周内,试验组较对照组疼痛发生率高(20.75%对18.4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6个月两组间疗效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慢性牙髓炎和慢性根尖周炎一次性根管治疗疗效与常规的多次性根管治疗术无显著差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