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和胃消痞丸治疗糖尿病胃轻瘫寒热错杂证的临床疗效,分析其机理。[方法]观察糖尿病胃轻瘫寒热错杂证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予和胃消痞丸治疗,对照组予多潘立酮片治疗,疗程为12周。[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总有效率、胃排空率及胃肠激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但在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胃消痞丸治疗糖尿病胃轻瘫寒热错杂证安全有效,促进胃排空,调节胃肠激素是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柴芍六君汤加味疗法应用于治疗肝脾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CSG)对胃肠激素产生的影响。[方法]抽取于2015年12月~2017年8月入院的94例患肝脾不和型CSG患者,随机分组为对照组45例和研究组49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对症治疗,研究组给予柴芍六君汤加味疗法,比较2组的疗效、证候积分及其胃肠激素。[结果]研究组的有效率(93.88%)较对照组(66.67%)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症状积分及其胃肠激素临床改善质量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脾不和型CSG患者给予柴芍六君汤加味疗法的效果显著,可促使证候积分及胃肠激素进一步改善,值得选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黏膜定标活检观察辛开苦降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双盲、阳性药物对照临床试验研究设计,纳入130例就诊于我院门诊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试验组予辛开苦降方免煎颗粒剂及胃复春模拟药治疗,对照组予胃复春片及辛开苦降方免煎颗粒剂模拟药治疗,疗程12周,治疗结束后随访1个月。比较2组患者临床症状、病理积分、中医证候有效率及临床有效率。[结果](1)试验组中医证候有效率为88.33%,临床有效率为38.33%;对照组中医证候有效率为70.00%,临床有效率21.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胃脘胀满、胃脘疼痛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随访时胃脘胀满、胃脘疼痛积分较治疗结束时有明显降低,对照组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时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慢性炎、活动性炎、异性增生病理积分较治疗前无明显下降,2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治疗后萎缩、肠化、病理总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萎缩、肠化、病理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开苦降法在改善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方面与胃复春片疗效无异,但其对萎缩、肠化的改善作用明显优于胃复春片,疗效持续时间也优于胃复春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健脾清肠方治疗轻、中度脾虚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溃疡性结肠炎患者80例,辨证属于脾虚湿热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分别是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试验组口服健脾清肠方,对照组口服美沙拉嗪。疗程为8周。分别观察2组治疗前后肠道症状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以及2组中医证候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腹泻、脓血便、腹痛及里急后重等肠道症状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其中腹泻与脓血便症状评分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8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对照组比较,健脾清肠方治疗轻、中度脾虚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具有明显疗效,可以有效减轻和缓解患者肠道症状,减少中医证候积分,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交泰丸加减联合乌灵胶囊治疗失眠伴焦虑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失眠伴焦虑状态病人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1例。治疗组给予交泰丸加减联合乌灵胶囊口服,对照组给予艾司唑仑片口服,观察28 d。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第14天及治疗第28天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第14天、第28天PSQI评分、SA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4天两组PSQ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28天两组PSQI评分、SA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交泰丸加减联合乌灵胶囊治疗失眠伴焦虑状态病人对PSQI评分、SA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改善程度均优于艾司唑仑。  相似文献   

6.
[目的]系统评价半夏泻心汤加减方治疗寒热错杂之痞证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疗效。[方法]检索半夏泻心汤加减方治疗寒热错杂之痞证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筛选合格研究,采用Rev 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检索到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对照试验文献22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总有效率OR合并=3.85,其95%CI为(2.90,5.10),合并效应量的检验,Z=9.35,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认为半夏泻心汤加减方治疗寒热错杂之痞证相对对照组而言有效。漏斗图分析基本对称,敏感性分析显示结果较稳定。[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减方治疗寒热错杂之痞证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消痞通络方干预糖尿病胃轻瘫(寒热错杂证)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3月该院收治的70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前者给予中药消痞通络方联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后者给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每组各35例。观察治疗前后各组中医证候积分、胃排空、胃泌素、胃动素的指标变化。结果实验组有效率91.4%,对照组有效率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胃动素、胃泌素组内和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痞通络方能够改善糖尿病胃轻瘫(寒热错杂证)临床症状,促进胃排空,作用机制与调节胃动素、胃泌素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慢性浅表性胃炎不同证候与胃黏膜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的关系。[方法]9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根据中医辨证标准分为脾胃虚弱证、脾胃痰湿证及脾胃湿热证3组,采用放免法检测3组胃黏膜促胃液素(Gas)、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采用免疫组化ABC染色法检测胃黏膜辅助T淋巴细胞(CD4)和抑制T淋巴细胞(CD8)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与脾胃虚弱证比较,脾胃湿热证Gas明显升高(P<0.05),脾虚痰湿证也显示了升高的趋势;脾虚痰湿证CGRP明显升高(P<0.05);脾虚痰湿证和脾胃湿热证CD4明显升高,该两组之间及其他各组之间CD8无明显差异。[结论]胃黏膜神经内分泌、T淋巴细胞免疫在慢性胃病及其不同证候的发展形成演变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补肾益髓方对老年性痴呆(肾虚髓亏型)病人中医证候量表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物平行对照将68例病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补肾益髓方与多奈哌齐模拟剂治疗,对照组采用多奈哌齐与补肾益髓方模拟剂治疗,比较治疗前和治疗24周后两组中医证候量表积分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老年性痴呆病人中医证候量表核心症状积分、周边症状积分均有改善。治疗后,试验组善忘、善误积分低于对照组;试验组神情恍惚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肾论治老年性痴呆能改善病人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临床症状,从而减轻病症,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石斛养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阴不足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阴不足证患者136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68例。治疗组给予石斛养胃汤,对照组给予胃复春片,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胃镜下变化及胃黏膜改变。[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88.24%,对照组总有效率70.59%。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石斛养胃汤治疗胃阴不足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候改善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纳入符合诊断标准的60例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在基础治疗和情志调护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逍遥散加减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以中医证候积分、情志量表积分、临床疗效、为评价指标,探讨其相关性。结果:①治疗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由治疗前(6.70±2.02)下降至(3.17±1.34)(P0.01),对照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由治疗前(6.37±1.50)下降至(3.77±1.22)(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改善存在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改善与年龄、治疗前HAMA评分、SAS减分、体重变化因子减分、治疗后HBV DNA阴转、治疗前HBeAg(-)均具有相关性(P0.05),其中与治疗后HBV DNA阴转、SAS减分呈正相关,与体重因子评分、治疗前HAMA呈负相关。结论:①逍遥散可显著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②中医证候疗效改善与SAS减分呈正相关,与治疗前HAMA评分呈负相关,表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情绪状态在证候疗效中占有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疏肝解郁胶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焦虑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8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焦虑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2组均给予中药基础方香苏散加减治疗,治疗组加用疏肝解郁胶囊,对照组加用黛力新,疗程均为2个月。对比观察2组的疗效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有效率为92.68%,较对照组(78.05%)显著提高,2组症状积分,胃镜病理活检积分,HAMA、HAMD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焦虑、抑郁状态患者行中草药联合疏肝解郁胶囊治疗能改善胃肠症状,缓解焦虑、抑郁状态,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逍遥理气方对肝脾气滞证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AFL)的证候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70例肝脾气滞证NAFL患者分为治疗组(n=36例)和对照组(n=34例),在一般干预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逍遥理气方内服,对照组采用水飞蓟宾胶囊口服,治疗6周后,采用中医证候疗效和慢性肝病问卷(CLDQ)评价疗效。[结果]1治疗6周后,治疗组证候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为70.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胁胀、胸腹满闷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CLDQ积分方面,治疗组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逍遥理气方可有效改善肝脾气滞证NAFL证候,并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根据临床采集到的证候要素,采用经验辨证和聚类分析方法,探索功能性消化不良(FD)重叠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的证候规律。[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运用制定的临床信息采集表收集210例FD重叠D-IBS患者资料,以主要临床症状为证候要素,进行聚类分析,归纳FD重叠D-IBS的证候规律。[结果]210例FD重叠D-IBS患者中,基于经验的中医证候类型,脾虚湿阻证76例,占36.19%,肝郁脾虚证69例,占32.86%,脾肾阳虚证24例,占11.43%,脾胃气虚证16例,占7.62%,寒热错杂证15例,占7.14%,脾胃湿热证7例,占3.33%,肝气郁结证3例,占1.43%。基于聚类分析,具有3种主要证候类型:寒热错杂、脾胃虚弱、肝郁脾虚证。[结论]FD重叠D-IBS临床常见的证候类型为肝郁脾虚证、寒热错杂。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清心安神方治疗阴虚火旺型失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9年9月就诊于陕西省中医医院门诊和住院部的失眠病人100例,均辨证为阴虚火旺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天王补心丸,每次8丸,每日3次。试验组给予口服清心安神方,水煎服400 mL,每日1剂,早晚两次于饭后温服200 mL。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睡眠持续性、习惯性睡眠效率、睡眠紊乱、使用睡眠药物及白天功能紊乱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试验组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睡眠持续性、习惯性睡眠效率、睡眠紊乱及使用睡眠药物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试验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有1例出现胃肠道不适症状,试验组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运用清心安神方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脾胃适合剂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疗效及对相关血清学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以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陕西省延安市中医医院内一科诊治的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组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三联疗法,观察组采用脾胃适合剂治疗。比较两组的中医证候评分和疗效,内镜疗效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4、IL-8、表皮生长因子(EGF)的水平,观察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的各项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内镜疗效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脾胃适合剂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胃黏膜愈合,且不良反应少,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患者体内IL-4、IL-8、EGF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以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测定血清胃蛋白酶原PG Ⅰ、PGⅡ以及PG Ⅰ/PGⅡ比值作为第一步筛查手段,联合智能染色内镜(i-Scan)筛查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入选患者在知情同意前提下随机行胃蛋白酶原检测,发现异常者,即行i-Scan检查,可疑病灶应用i-Scan引导的“靶向活检”,依据病理结果明确病变性质.根据胃镜检查及病理学结果,将受检者分为7组:胃溃疡组29例,慢性萎缩胃炎组5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组88例,早期胃癌组8例,进展期胃癌组22例,胃手术组19例,健康体检者46例为对照组.根据文献报道的胃良性病变的PG Ⅰ、PG Ⅰ/PGⅡ比值参考值范围,比较各组PG Ⅰ、PG Ⅰ/PGⅡ的变化.[结果]胃溃疡组患者血清PG Ⅰ及PGⅡ比对照组升高,PG Ⅰ/PGⅡ比值降低(P<0.05).慢性浅表性胃炎组较对照组PG Ⅰ下降,PG Ⅰ/PGⅡ比值降低.早期胃癌组、进展期胃癌组血清PG Ⅰ及PG Ⅰ/PGⅡ比值较对照组及慢性浅表性胃炎组均显著降低(P<0.05),早期胃癌组与进展期胃癌组相比PG Ⅰ及PG Ⅰ/PGⅡ比值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手术组PGⅠ值较对照组降低,PG Ⅰ/PGⅡ值降低(P<0.05).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对照组比较,萎缩性胃炎组、早期胃癌组、进展期胃癌组PG Ⅰ <60μg/L和PG Ⅰ/PGⅡ比值≤6患者出现概率增高(P<0.05).[结论]血清PG Ⅰ、PGⅡ值及比值下降与胃癌早期发生密切相关.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PG可作为人群胃癌的普查手段,无创,简便;胃蛋白酶原联合i Scan可提高胃癌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化肝煎加减联合"四联疗法"治疗Hp阳性慢性胃炎疗效及对患者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和胃泌素17(G-17)的影响,旨在为更好的治疗Hp阳性慢性胃炎患者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方法]将2015年1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90例Hp阳性慢性胃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片、枸橼酸铋钾胶囊等四联疗法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联合化肝煎加减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临床疗效、Hp根除率、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G-17水平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研究组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Hp根除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97.78%:84.44%;84.44%:64.44%)(χ~2=5.820,P=0.016;χ~2=4.731,P=0.030);治疗前,研究组与对照组血清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血清PGⅠ、PGⅡ、G-17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上升,且研究组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t=3.288,P=0.002;t=7.753,P0.001;t=12.550,P0.001);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研究组(22.22%:6.67%)(χ~2=4.406,P=0.036)。[结论]化肝煎加减联合"四联疗法"对Hp阳性慢性胃炎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明显改善Hp阳性慢性胃炎患者临床症状以及胃蛋白酶原、G-17水平,且安全性高,值得进一步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枳实消痞方联合雷火灸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寒热错杂证的疗效。[方法]将2008年12月~2013年12月在本院脾胃病门诊就诊的152例患者按就诊序号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76例给予枳实消痞方联合雷火灸法治疗,对照组76例给予奥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片治疗,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随访1年,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枳实消痞方联合雷火灸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寒热错杂证临床疗效显著,且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血清胃蛋白酶原(PG)在胃相关疾病中的水平变化,为疾病的鉴别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6-08—2017-08我院健康体检者50例(对照组)、胃癌患者30例(胃癌组)、胃炎患者40例(胃炎组)、出血性胃溃疡患者30例(胃溃疡出血组)、未出血性胃溃疡患者30例(胃溃疡未出血组),对所有参与人员进行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水平检测,并计算其比值(PGR=PGⅠ/PGⅡ)。[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胃炎组、胃溃疡出血组和胃溃疡未出血组患者的PGⅠ、PGⅡ水平及其阳性率均明显升高,而PGR值则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的PGⅠ水平及PGR值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GⅡ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胃溃疡患者中,出血组和未出血组的PGⅠ、PGⅡ水平、PGR值及其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胃溃疡出血组和胃溃疡未出血组的PGⅠ、PGⅡ阳性率均高于胃炎组、胃癌组(均P<0.05)。胃癌组PGR阳性率明显高于胃炎组、胃溃疡出血组和胃溃疡未出血组(P<0.05)。[结论]血清PG能在胃相关疾病的诊断中提供帮助,尤其是胃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