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玉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2):334-335
目的:探讨5900造口袋中在癌性胸腹水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采用5900造口袋,对照组32例采用传统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在瘘口愈合时间、换药次数、费用及瘘口周围皮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相似文献   

2.
造口袋及无痛保护膜在肠外瘘患者皮肤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造口袋及无痛保护膜在肠外瘘患者皮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35例肠外瘘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两组,观察组20例采用造口袋及无痛保护膜对瘘周皮肤进行护理,对照组15例采用传统的持续负压吸引和氧化锌实施痿周皮肤护理.结果 观察组瘘口周围皮炎发生率及换药次数显著低于和少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造口袋结合无痛保护膜的护理方法可有效预防瘘口周围皮炎的发生,减少患者的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3.
高杰  黄珏  李虎群 《护理学杂志》2019,34(19):41-43
目的探讨凝胶敷料联合中药水煎剂灌洗在胰瘘合并瘘口感染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胰腺肿瘤术后发生胰瘘合并瘘口感染的63例患者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使用生理盐水间断灌洗清洁后,瘘口消毒,常规氧化锌涂抹保护皮肤等继续引流),敷料组(使用生理盐水间断灌洗清洁后,瘘口消毒,涂抹普朗特凝胶敷料包扎继续引流),联合组(使用生理盐水间断灌洗清洁后,使用超滤后紫花地丁水煎剂间断灌洗清洁,瘘口消毒,涂抹普朗特凝胶敷料包扎继续引流)。观察比较三组患者瘘口周围皮炎改善情况,瘘口周围皮肤换药疼痛程度及瘘口愈合时间。结果治疗1周、1个月后三组瘘口周围皮炎程度、换药时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敷料组与联合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疼痛评分联合组显著优于敷料组(P0.05)。三组瘘口周围皮肤炎症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联合组愈合时间最短。结论紫花地丁水煎剂灌洗联合普朗特凝胶敷料能够控制瘘口感染和加快瘘口周围皮炎皮损的愈合,减轻换药时疼痛。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肠造口周围皮炎进行原因分析和经验总结。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对87例肠造口周围皮炎的形态、面积、程度进行评估,找出肠造口周围皮炎发生的原因,制定有效的治疗与护理措施。结果87例肠造口周围皮炎患者的皮损均好转或痊愈。结论护理人员应针对肠造口周围皮炎患者存在的不同问题采取针对性处理,并指导患者掌握预防造口周围皮炎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直肠癌腹壁造瘘口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直肠癌腹壁造瘘手术299例患者临床资料,观察造瘘口并发症的情况。结果造瘘口并发症发生率33.1%(99/299),其中造瘘口周围皮炎91例(30.4%),造瘘口狭窄8例(2.7%),造瘘口梗阻3例(1.0%),造瘘口脱垂17例(5.7%),造瘘口坏死2例(0.6%);端式造瘘组219例,其造瘘口周围皮炎、造瘘口脱垂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袢式造瘘组(80例)(P0.01);在端式造瘘组中,经腹膜外途径造瘘者(213例)其造瘘口梗阻及造瘘口旁疝的发生率又较经腹膜内途径造瘘者(6例)为低。结论术中对造瘘相关因素的及时处理及造瘘术式的合理选择有助于减少造瘘口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总结1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后伤口愈合不良继发肠瘘的处理。通过运用造口底盘减张牵拉减轻腹壁张力,联合自制简易负压吸引技术及生理盐水持续冲洗促进腹部伤口愈合,并使用负压吸引技术联合造口袋收集肠瘘液,最终有效收集渗液,避免瘘口周围皮肤污染,减轻瘘口周围皮炎症状,减轻患者痛苦,促进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直肠癌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早期预防的循证护理效果。方法:将92例直肠癌造口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造口后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早期预防的循证护理,比较2组患者术后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发生率以及严重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发生率为8.70%,对照组为26.09%,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患者皮炎严重程度分级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预防循证护理能够有效降低直肠癌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发生率,并降低皮炎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小儿肠造瘘术后的家庭护理问题,设计了一种适应于各年龄段小儿使用的肠造口护理保护装置,有效地减少了术后造口旁疝、造口周围皮肤感染等并发症发生,保证了Ⅱ期肠还纳术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5900造口袋联合持续负压吸引在高位小肠造口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4例高位小肠造口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2例采用5900造口袋联合持续负压吸引对造口周围皮肤进行护理.对照组22例采用传统护理方法对造口周围皮肤进行护理.结果:观察组造口周围皮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5900造口袋联合待续负压吸引的护理方法可有效预防造口周围皮炎的发生,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减轻护理工作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进行永久性结肠造瘘术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应对策略进行分析。方法对我院2009年9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58例进行永久性结肠造瘘术的结直肠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并进行随访调查,对术后发生的各种并发症进行观察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有造口肠坏死、造口周围皮炎、造口脱垂、造口狭窄、造口旁疝及造口黏膜肉芽肿,术后时间是影响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要保证造口周围皮肤的洁净及造口袋的舒适洁净,需要护理人员的指导和帮助以帮助患者正确处理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肠造口周围皮炎的病因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肠造口周围皮炎发病原因,探讨其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肠造口周围皮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粪便泄漏引起的刺激性皮炎是最常见病因。应用康乐保系列造口用品的患者比应用捆绑式造口袋的患者皮炎发生率显著减少,并且皮肤损伤的严重程度显著减轻。使用湿敷等方法使皮炎愈合。结论:选择适宜的造口用品,制订周全的皮肤护理计划,加强肠造口的知识宣教,可有效地减少肠造口周围皮炎的发生率,降低皮肤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采用带蒂大网膜覆盖高危性肠道吻合口周围预防吻合口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河南省肿瘤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133例具有肠道吻合口瘘高危因素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采用带蒂大网膜覆盖吻合口周围分为两组.改良组(带蒂大网膜覆盖吻合口周围)患者69例;对照组(带蒂大网膜未覆盖吻合口周围)患者64例.手术由同一组医师完成,肠道重建均使用同一家公司吻合器吻合,肠道肿瘤患者均施行根治性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率、病情程度和治疗转归.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 改良组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率为4.3% (3/69),其中小肠吻合口瘘、小肠结肠吻合口瘘、结肠吻合口瘘各1例.对照组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率为12.5% (8/64),其中十二指肠吻合口瘘1例、小肠吻合口瘘2例、小肠结肠吻合口瘘2例、结肠吻合口瘘3例.两组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83,P<0.05).改良组3例吻合口瘘患者最高体温<38.2℃,平均WBC计数为8.4×109/L;体格检查无明显腹膜炎播散表现;吻合口区域腹腔引流管有少量浑浊样引流物,无明显肠内液引流物;腹部和盆腔CT检查示局部炎性包裹,吻合口周围少量的液气混杂密度影.对照组8例吻合口瘘患者最高体温>38.5℃、平均WBC计数为14.4×109/L;体格检查具有明显的按压痛、反跳痛表现;腹腔引流管有肠内容物流出.改良组3例吻合口瘘患者经对症支持治疗痊愈.对照组8例吻合口瘘患者中,7例患者二次手术行清创引流,同时1例行空肠造瘘,3例行回肠造瘘;经过二次手术治疗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腹部疼痛症状消失;二次术后2个月后拔除空肠造瘘管,4个月后行回肠造瘘还纳术.1例患者因全身炎症反应、MODS死亡.结论 带蒂大网膜覆盖肠道吻合口周围,能有效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并能减轻吻合口瘘所致的全身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小儿先天性尿道下裂手术后尿瘘发生的原因,探讨小儿尿道下裂术后尿瘘的修复方法,总结手术经验,提高尿瘘一次修补成功率.方法 收集2001年1月-2011年2月33例小儿尿道下裂尿道成形术后尿瘘的临床资料,平均年龄6.2岁(3~13岁).共38个瘘口,痿口直径小于3 mm的有17个,瘘口直径为3~10mm的有16个...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直肠癌Miles根治术结肠造口的系统护理体会。方法对36例直肠癌Miles根治术患者的结肠造口实施心理、造口、并发症及康复指导等系统护理干预。结果 36例患者住院期间未发生造瘘口周围皮炎、出血、水肿、狭窄及造口肠管坏死等并发症,均痊愈出院。出院后均完成6个月随访,其间患者均可经造瘘口规律性排便。末次随访依据ESCA评价,患者自我护理评分为(152. 56±34. 25)分。结论加强对患者术后心理干预及造口护理,积极开展出院指导,可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并有利于提高造口自我护理的能力和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肠造口儿童造口周围皮肤损伤的发生率,分析造口周围皮肤损伤的影响因素。方法对64例肠造口患儿及其主要照顾者,采用主要照顾者造口照护能力调查表进行调查,同时使用造口皮肤评估工具评估患儿造口周围皮肤损伤情况。结果 64名主要照顾者造口照护能力得分61.03±4.90;64例患儿造口周围皮肤损伤评分中位数2.5分,造口周围皮炎发生率为68.75%。造口位置是否方便护理、主要照顾者造口照护能力、其他造口并发症为造口周围皮炎的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主要照顾者造口照护能力较强;患儿造口周围皮肤损伤发生率较高;造口位置不利于护理、相关并发症及主要照顾者照护能力较差者影响了造口护理效果。儿童造口治疗师应加强造口护理的介入和针对性培训,减少患儿造口周围皮肤损伤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一期成形术在永久性结肠造口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意义。方法我院2003年6月至2007年12月对32例直肠/肛管癌患者于Miles术/Hartman术中行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一期成形术。结果该组患者中除3例出现造瘘口周接触性皮炎外,无造瘘口坏死、造瘘口回缩及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且未见有增加切口感染及造瘘口周围炎的发生率,并且随访6~24个月。结论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一期成形术不会增加切口感染及造瘘口周围炎的发生率,并且可明显减少造瘘口回缩、造瘘口狭窄及造瘘口旁疝的发生率,其在行结肠永久性造口术中具有更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直肠癌Dixon手术吻合口瘘的防治体会。方法对11例直肠癌Dixon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患者,依次用生理盐水、甲硝唑液经术中放置的骶前引流管滴注灌洗,同时进行扩肛并口服要素饮食。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1例患者经6~13 d非手术治疗,骶前引流管连续3 d引流量5 m L,9~16 d拔除骶前引流管,瘘口愈合出院。随访6~18个月,发生吻合口狭窄1例,给予手指定期扩张,2个月后恢复正常。其余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直肠癌Dixon吻合口瘘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术中常规在骶前放置引流管并保持引流通畅,及时发现吻合口瘘并给予充分引流和滴注灌洗,可预防瘘口周围的感染波及盆(腹)腔,促进瘘口在短期内愈合,对改善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吻合口瘘的原因、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 11例发生吻合口瘘的患者,均在口服要素饮食的基础上,经自制的盆腔双腔引流管,用生理盐水、甲硝唑液滴注灌洗并予以扩肛,保持引流通畅和瘘口周围创面清洁。结果 11例患者经7~14 d的非手术治疗,瘘口愈合出院。随访2~12个月,除1例发生吻合口狭窄,经定期扩肛2个月恢复正常排便外,其余患者肛门排便功能均正常。结论吻合口瘘是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早期诊断、肠内营养支持和及时充分有效冲洗、引流,只要瘘口周围的感染未波及盆(腹)腔,瘘口均可在短期内愈合。一旦发生吻合口瘘,因后续治疗延迟,将影响患者的预后,应以预防为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腹直肠癌切除术(Dixon手术)吻合口瘘的原因、诊治方法和预防措施。方法对12例合口瘘患者均采取非手术治疗措施:(1)口服要素饮食或无渣流食。(2)保持术中放置的吻合口附近的双腔引流管引流通畅。(3)经双腔引流管,依次用生理盐水、甲硝唑液滴注灌洗并予以扩肛,以保持瘘口周围的清洁。结果 12例患者经6~15 d的非手术治疗,瘘口愈合出院。随访6~12个月,1例患者发生吻合口狭窄,经定期扩肛2个月恢复正常。其余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吻合口瘘是直肠癌Dixon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未合并盆(腹)腔感染的患者,只要早期发现、及时采充分有效滴注灌洗、引流等非手术治疗措施,瘘口均可在短期内愈合。吻合口瘘不但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加重其经济负担,还因不能及时化疗而影响患者的预后,故应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预防和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胆胰瘘是腹部外科的常见并发症 ,发生率高 ,后果严重 ,治疗困难。我们现就胆胰瘘的常见发病因素进行探讨 ,希望能够对减少和预防这一并发症的发生有所帮助。一、各种术式引起胆瘘原因1.胆肠吻合术 此术式引起胆瘘的主要原因有 :①吻合口有张力 ,使缝线割裂胆管壁或肠壁引起吻合口裂开。②胆管或肠管血运不良造成的吻合口缺血坏死 ,可引起吻合口穿孔。③吻合口感染或吻合口周围感染波及吻合口而致胆瘘。④操作不当 ,如缝合过密使吻合口缺血 ,针距过稀致内翻不足等。2 .开腹胆囊切除术 开腹胆囊切除术后形成胆瘘的最常见原因即为术中未及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