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2009年全国伤寒、副伤寒疫情及国家监测点监测结果分析,掌握疫情态势,了解高发地区病原构成、重点人群带菌状况以及菌株耐药变化情况,为防制对策提供依据。 方法 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网络直报的2009年伤寒、副伤寒疫情信息及国家监测点上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09年全国报告伤寒、副伤寒病例16 938例,死亡9例,其中伤寒12 427例,死亡7例;副伤寒4511例,死亡2例,与2008年相比,伤寒发病数上升13.53%,副伤寒发病数下降3.92%。云南、贵州、广东、广西、浙江和湖南等省(自治区)仍为伤寒、副伤寒的高发省份。监测点病例标本检测结果显示:临床诊断病例的阳性率(19.23%)高于疑似病例(4.56%);分离的病原以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为主,占菌株总数的60.69%;伤寒沙门菌耐药率高于副伤寒沙门菌,不同地区的耐药谱不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表明,JKPX01.CN0001为我国甲型副伤寒高发区的优势流行带型。 结论 全国伤寒、副伤寒发病总体呈下降趋势,部分高发省份防治形势依然严峻,应及早寻找发病危险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综合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仙桃市伤寒沙门菌的耐药性及分子分型特征。方法收集2014—2018年分离的29株伤寒沙门菌开展药敏试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及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分析。结果药敏结果显示,29株伤寒沙门菌中27株菌对26种临床常见抗菌药物均为敏感/中度敏感,余2株菌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中1株菌株耐药谱分布较广,对β-内酰胺/β-内酰胺抑制剂复合物类药物耐药。PFGE结果显示,29株伤寒沙门菌可分为6种PFGE型别,其中流行优势型为HuBXTSal003型别。MLST分型显示,29株菌株共有2种序列型,其中ST2为优势ST型。结论仙桃市伤寒沙门菌株存在优势PFGE带型及优势ST型,有多重耐药菌株出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2008—2018年北京市人源鼠伤寒沙门菌的耐药特征及分子分型特征。  方法  基于肠道病原监测平台收集的分离于2008—2018年的109株人源鼠伤寒沙门菌,采用生化检测试剂条和血清凝集试验进行菌株复核,采用微量肉汤法进行药敏试验,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检测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和大环内酯类药物相关耐药基因,并通过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分子分型分析。  结果  北京市鼠伤寒沙门菌对传统抗生素普遍耐药,多重耐药率达52.29%,对临床一线推荐药物环丙沙星、头孢类药物和阿奇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21.10%,17.43%和1.83%。 还发现了对头孢类药物和环丙沙星共同耐药以及对头孢类药物和阿奇霉素共同耐药的菌株。 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耐头孢类药物菌株中,最常见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是blaTEM-1,其次是blaCTX-M-14,同时也首次于鼠伤寒沙门菌中发现了blaOXA-29基因的携带。 环丙沙星耐药主要与gyrA、parC和parE基因的点突变有关。 耐阿奇霉素菌株中未检测出相关耐药基因。PFGE分子分型结果显示,109株菌可分为67个带型,存在包含13株菌的优势带型。  结论  北京市人源鼠伤寒沙门菌耐药形势严峻,PFGE图谱呈多态性分布,相同PFGE带型菌株间具有更相似的耐药谱,需进一步加强肠道病原菌的耐药监测以有效控制耐药性的传播扩散。  相似文献   

4.
2015年5月北京一家大型企业发生聚集性腹泻疫情,流行病学调查后收集现场样本,经过实验室检测确认该次疫情为鼠伤寒沙门菌暴发流行。分离到的18株鼠伤寒沙门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图谱带型一致,在北京市沙门菌PFGE数据库中未发现相同带型。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显示有一株菌株对12种抗生素耐药。这种耐药模式的出现提示需加强耐药监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北京市2009~2010年鼠伤寒沙门菌进行多重耐药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研究。方法对2009~2010年通过北京市肠道门诊监测系统分离到的21株鼠伤寒沙门菌进行生化鉴定、血清分型并应用WHO推荐的Kirby-Bauer法进行药敏试验,脉冲场凝胶电泳法进行PFGE分型。结果 21株鼠伤寒沙门菌中有13株多重耐药菌株(61.9%),其中2~3种抗生素耐药4株(30.77%),4~5种抗生素耐药2株(15.38%),6~7种抗生素耐药2株(15.38%),8~9种抗生素耐药5株(38.46%)。21株鼠伤寒沙门菌可分为17个PFGE带型,其中3个PFGE型的菌株数超过1株。结论北京市鼠伤寒沙门菌分离株多重耐药较为严重,此次PFGE型别较多,且存在差异明显的多个克隆系,但同一PFGE型菌株的耐药谱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广州市鼠伤寒沙门菌的分子分型以及耐药性特点。方法利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技术对鼠伤寒沙门菌进行分子分型,采用纸片扩散(K-B)法进行药敏试验,且采用WHONET 5.6软件对药敏结果进行耐药分析。结果 PFGE结果聚类分析将44株鼠伤寒沙门菌分为15型,其中PFGE9型、PFGE8型、PFGE3型为广州市的优势菌型,菌株比例为54.5%(24/44)。耐药表型分型可将其分为21型,多重耐药菌占61.4%(27/44)。结论广州市鼠伤寒沙门菌分子分型呈多样性,分离株的多重耐药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2018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某学校暴发的甲型/乙型副伤寒疫情的病原菌进行分子生物学分析,为暴发疫情的判定及调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医院病例粪便标本中分离的17株菌株,并进行血清学分型,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并利用BioNumerics 7.6软件对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图谱进行菌株的同源性分析。结果17株菌中,12株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抗原式为1,2,12∶a∶-;5株为乙型副伤寒沙门菌,抗原式为1,4,12∶b∶1,2。 所有菌株均对14种抗生素敏感。 PFGE图谱聚类分析显示有2种带型,带型相似度为59.4%,相同血清型的菌株具有相同的带型。结论PFGE技术在伤寒和副伤寒暴发疫情的分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中国六省分离的伤寒沙门菌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初步建立中国伤寒沙门菌的数据库。方法采用PFGE技术,对中国1979-2005年六省分离的伤寒沙门菌用XbaⅠ酶切,用BioNumerics软件对PFGE图谱进行分析,并且建立中国分子分型数据库。结果收集的417株菌株共有288种不同的PFGE带型,相似性系数在55.2%~100%之间,不同的省份和年份之间有交叉带型。结论中国伤寒沙门菌的菌株变异较大,不同的省份可能存在不同克隆系的伤寒沙门菌菌株的流行。 通过建立中国伤寒沙门菌PFGE带型数据库,对中国以后伤寒沙门菌的监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宁波市伤寒、副伤寒病原学调查及耐药性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2005年宁波市春季伤寒、副伤寒流行的病原学特征、菌型分布及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状况,为伤寒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集农贸市场水产品泥蚶、牡蛎等按GB/T4789.4-2003方法开展病原菌的分离培养,病人血液、粪便等标本及带菌者粪便按GB/16001-1995方法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分离的菌株用VITEK自动鉴定仪作菌株的生化鉴定,用血清凝集试验对菌株分型,用K-B法作菌株的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分离和收集到185株菌株,其中伤寒沙门菌3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182株。药敏试验结果显示,185株菌株对头孢哌酮、氧哌嗪青霉素、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及妥布霉素均为敏感,敏感率为100.0%;对氨苄西林、氯霉素、头孢噻肟、氟哌酸较为敏感,敏感率均在80.0%以上;对复方磺胺敏感率最低,仅为60.0%,且有30.3%(56/185)菌株呈现耐药。结论2005年春季宁波市局部地区流行的伤寒、副伤寒以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为优势菌型,少数病原为伤寒沙门菌。病原菌对氧哌嗪青霉素、妥布霉素及头孢哌酮等第3代头孢菌素药物显示良好的敏感性,可作为当前预防和治疗伤寒、副伤寒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监测我院2002—2007年临床分离沙门菌对各类抗菌药物敏感性,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各类抗菌药物对95株沙门菌MIC,数据分析采用WHONET5.3软件。结果伤寒沙门菌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对氨苄西林、氯霉素、复方磺胺甲噁唑敏感率仍分别高达96%~100%和97%~100%,未发现多重耐药株(MDR);52%(13/25)伤寒沙门菌和94%(62/66)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对萘啶酸耐药,对环丙沙星敏感性降低(MIC=0.125~1mg/L)伤寒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分别占24.0%(6/25)和92.4%(61/66);1株乙型副伤寒沙门菌和1株鼠伤寒沙门菌对环丙沙星等氟喹诺酮类药物高耐药(MIC≥16mg/L),且对氨苄西林、氯霉素和复方磺胺甲口恶唑多重耐药。结论我院环丙沙星敏感性降低伤寒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较常见,出现高耐氟喹诺酮类药物且多重耐药的乙型副伤寒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应加强对沙门菌耐药性监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2005 — 2019年浙江省金华市伤寒副伤寒流行特征,掌握其流行规律,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伤寒副伤寒疫情资料及有关年度专题调查资料和部分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05 — 2019年金华市共报告伤寒副伤寒1 356例,其中伤寒595例,副伤寒761例,分别占43.88%和56.12%,无死亡病例。 年均发病率为1.71/10万,2007年之后发病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χ2=951.941,Ρ=0.000)。 金华市伤寒副伤寒夏秋季高发,地区间发病差异较大,浦江县、义乌市和武义县发病率相对高。 病例的乡镇(街道)分布具有高度的聚集性,年均发病数≥1例的乡镇(街道)不到总数的1/5但病例数却占到了2/3,累计病例数≥50例的乡镇(街道)仅7个但病例数却占到了43.44%。 病例主要发生在0~4岁儿童和15~39岁青壮年,男性发病高于女性,职业分布以农民、民工和散居儿童为主。 对21例伤寒和50例副伤寒的临床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调查,14例伤寒和19例副伤寒有明确的细菌培养及鉴定结果。 对2株伤寒沙门菌和20株乙型副伤寒沙门菌进行复核,2株伤寒沙门菌和5株乙型副伤寒沙门菌血清型和医疗机构一致,15株乙型副伤寒沙门菌血清型经鉴定为非伤寒、副伤寒沙门菌。结论2005年以来金华市伤寒副伤寒发病逐步减少,病例分布有高度的地区聚集性、一定的季节性和人群聚集性。 金华市所报告病例中存在一定比例的误报,且该市尚未规范开展伤寒副伤寒病原学监测,无法掌握其菌型变迁、耐药谱变化等情况。 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临床医生和实验室检测人员伤寒副伤寒诊断标准、检测技术的培训,并应尽快规范开展流行菌株病原学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2.
阳波  张静  刘凤凤  阚飙  闫梅英 《疾病监测》2018,33(5):407-412
目的 分析2015-2016年伤寒、副伤寒法定报告病例数,了解全国及高发省份流行病学特点和变化趋势,为防控措施和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网络直报系统中2015-2016年伤寒、副伤寒报告病例数进行分析。结果 2015-2016年全国共报告伤寒、副伤寒病例22 536例,死亡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83/10万,较2014年的伤寒、副伤寒发病率下降18.63%。监测点共对14 465份血样标本进行培养,分离出菌株289株,阳性分离率为2.00%,伤寒与副伤寒之比为1.21:1。病例均以农民和民工为主,其次为散居儿童和在校学生,伤寒、副伤寒发病率均以0~4岁组儿童最高(分别为1.70/10万和0.80/10万)。贵州、云南、广西、广东、浙江、湖南和新疆为疫情高发省份,非监测点病例数上升。结论 2015-2016年全国伤寒、副伤寒发病水平处于相对较低的状态,<10岁儿童是防控重点人群,伤寒菌成为优势菌型,应加强非监测点疫情监测。  相似文献   

13.
1995-2004年全国伤寒副伤寒的流行分析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闫梅英  梁未丽  李伟  阚飙 《疾病监测》2005,20(8):401-404
目的分析1995-2004年全国伤寒副伤寒流行特征和趋势,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近10年的全国伤寒副伤寒疫情资料,用SPSS10.0软件,并根据开展的疾病控制工作,分析了近10年伤寒副伤寒在我国的发病情况。结果全国报告例数、发病率和病死率在逐年下降,地区分布上仍表现为相对集中趋势,发病季节性、发病人群构成比无明显变化。甲型副伤寒在我国已流行并在继续扩展,在一些地区超过伤寒的流行,但当前存在诊断欠明确、报告病例数不确切的问题。结论伤寒疫情仍然严峻,副伤寒发病呈流行上升趋势,对此需要进一步调查分析;还需要改进伤寒副伤寒的检测方法、明确伤寒副伤寒发病构成、监测疫情发展、分析流行因素,并在高发区开展综合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2005-2007年浙江省玉环县伤寒副伤寒疫情资料及监测结果的分析,了解伤寒流行情况及监测效果。方法 将2005-2007年全县伤寒副伤寒监测资料和疫情资料录入Excel数据库,运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全县病原分离的菌型以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为主,占91.70%,3年来疫情呈下降趋势。疑似病例监测阳性率平均为16.86%,发现率逐年提高,平均为66.59%;重点人群、密切接触者、恢复期带菌率、历史病例带菌率均较低;外环境和食品中未检出阳性。结论 加强监测,早期发现病例,规范治疗是目前控制伤寒副伤寒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李杰  肖燕  樊粉霞  阚飙  闫梅英 《疾病监测》2014,29(4):310-315
目的建立针对粪便标本中伤寒沙门菌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检测方法,评价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及检测下限,以提高感染人群粪便标本中两种病原的检出效率。方法分别根据伤寒沙门菌特异基因STY1633及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特异基因SPA4289设计特异性引物及探针,优化反应条件,建立双重TaqMan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dual taqman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体系。利用44株伤寒沙门菌、30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88株其他血清型沙门菌染色体DNA及引起发热的其他病原菌,评价该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性,并对伤寒沙门菌及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粪便模拟标本进行检测下限评价,同时利用10份伤寒患者、20份甲型副伤寒患者及48份其他病原所致发热和/或伴腹泻的患者粪便标本进行特异性、敏感性验证。结果利用本方法检测的伤寒、副伤寒沙门菌纯菌及伤寒、甲型副伤寒患者标本扩增阳性,其余的非伤寒沙门菌、致腹泻的其他5种肠道致病菌及引起发热症状的8种常见非肠道病原菌纯菌及相应患者标本均扩增阴性。在对纯伤寒沙门菌DNA及甲型副伤寒沙门菌DNA检测中,双重TaqMan荧光定量PCR法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1 pg/反应(194拷贝/反应)及2.5 pg/反应(485拷贝/反应)。以粪便模拟样品提取DNA为模板的检测中,增菌前伤寒沙门菌检测下限达102cfu/g,增菌后可达1 cfu/g;增菌前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检测下限达104cfu/g,增菌后可达10 cfu/g。结论本研究建立了特异性好、灵敏度高的检测粪便中伤寒沙门菌及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双重TaqMan荧光定量PCR方法,为伤寒及甲型副伤寒疾病的同时快速诊断及鉴别诊断、某些不明原因发热及腹泻症状的病原的初步鉴定提供了简易手段。  相似文献   

16.
高翔  闫梅英  阚飙 《疾病监测》2011,26(7):568-574
在引起伤寒、副伤寒的病原中,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所占的比例逐渐升高。我国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地方性甲型副伤寒流行及暴发,东南亚地区甲型副伤寒流行情况日趋严重。由于现在还没有针对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疫苗,所以具有免疫原性蛋白的筛选及减毒全菌疫苗、亚单位疫苗的研制逐渐成为热点。随着甲型副伤寒沙门菌ATCC9150全基因组序列的公布,利用基因组和蛋白质组学的方法为研究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疫苗靶标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本文综述了疫苗靶标蛋白的识别方法以及可能用于鉴别诊断或者疫苗有效靶标的潜在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抗原蛋白。  相似文献   

17.
张力  阚飙 《疾病监测》2009,24(4):293-297
伤寒沙门菌和副伤寒沙门菌是引起肠热症的病因,在发展中国家是威胁人们健康的重要问题。两者临床症状难于区分,确切的病原学检测及鉴别诊断非常必要。本文回顾了伤寒从分离培养、血清学方法到PCR方法,以及鉴别伤寒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感染的几种多重PCR方法。这几种多重PCR方法分别以扩增Irfb/I基因簇中伤寒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各自特异基因,扩增O抗原、Vi抗原、鞭毛蛋白编码基因及扩增多个特异的蛋白编码序列达到鉴别诊断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张力  樊粉霞  闫梅英  阚飙 《疾病监测》2012,27(3):181-183,199
目的 评价伤寒沙门菌基因STY3671用于特异性检测该血清型沙门菌的可能性。 方法 根据伤寒沙门菌与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外膜蛋白质组比较得到的伤寒沙门菌特异性蛋白点编码基因STY3671的序列设计引物,提取伤寒沙门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以及其他非伤寒沙门菌血清型菌株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检测, 对引物特异性和灵敏性进行分析。 结果 检测的184株伤寒沙门菌均得到807 bp长度片段,部分菌株扩增产物测序结果与伤寒沙门菌标准株CT-18一致。146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以及其余163株其他血清型沙门菌均未扩增出该片段。 结论 STY3671基因能够作为特异性检测伤寒沙门菌的靶标,能够区别于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及其他常见非伤寒沙门菌血清型,在发热患者的伤寒沙门菌感染诊断、尤其使用血液标本检测中具有良好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