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全腹腔镜下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技巧和方法。方法 2007年5月~2010年10月,采用完全腹腔镜方法,对34例肝硬化门脉高压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术中切脾方法采用一级脾蒂离断法或者二级脾蒂离断法,断流方法采用选择性或非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结果 33例在全腔镜下完成(其中2例为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1例需手助。手术时间170~430 min,平均250 min。术中失血100~1000 ml,平均533 ml。1例术后肝功能衰竭死亡。33例术后住院8~20 d,平均10.6 d。30例术后随访3~25个月,平均13个月,2例再出血,1例原发性肝癌。结论全腹腔镜下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症是一种安全、微创、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免切割闭合器完全腹腔镜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手术技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5年3月~2006年10月,对23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致食道下端静脉曲张患者行完全腹腔镜下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其中18例免切割闭合器应用二级脾蒂离断法切除脾脏,即处理脾蒂时逐支分离脾叶动静脉,边分离边用血管夹夹闭或用丝线结扎后离断血管,并用超声刀离断小网膜后,逐一将贲门周围曲张静脉直接用超声刀或可吸收夹夹闭后离断,将脾脏放入标本袋,拉出扩大的trocar孔外,剪碎后取出。结果18例手术获得成功,手术时间180~320min,平均255min。术中出血量200~1600ml,平均450ml。术后发生胸腔积液2例,左膈下脓肿1例,B超引导穿刺治愈,轻度腹水2例。无死亡病例。术后住院时间6~17d,平均7.5d。18例术后随访5-24个月,平均16.4月,术后20个月再出血1例,经胃镜下注射硬化剂治愈,余17例均无再出血。结论应用二级脾蒂离断法处理脾蒂可以避免腹腔镜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应用切割闭合器,不仅节省费用,而且在腹腔镜巨脾切除中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1例全腹腔镜下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顺利完成。手术时间210min,术中出血100ml,术后48h肛门排气,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下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安全可行,且有微创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腹腔镜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在门脉系统高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行因肝炎后肝硬化并发门静脉系统高压行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的患者资料,其中腹腔镜组(Laparoscopic Splenectomy and Pericardial Devasculariza...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脾切除联合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 combined with selectivepericardial devascularization,LSPD)治疗门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PHT)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操作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2年3月连续15例因PHT行腹腔镜下脾切除联合LSPD的围手术期资料。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并随访。结果 1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术中发现副脾2例。手术时间150~340 min,中位数230 min。术中出血量80~1600 ml,中位数450 ml。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3~8 d,中位数5 d。术后住院时间7~15 d,中位数10 d。无出血、胰漏等手术并发症。15例随访3~12个月,均存活,2例发生便血。结论LSPD治疗PHT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手助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手术方法及技巧。方法:2009年7月至2011年12月为26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行手助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结果:26例均顺利完成手助腹腔镜手术,手术时间167~237 min,平均187 min;术中出血量467~1 820 ml,平均510 ml;术后住院7~16 d,平均9.7 d;术后无死亡病例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手助腹腔镜脾切除术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症安全、微创、可行,明显降低了复杂腹腔镜手术的难度及风险,手术成功的关键是防止术中大出血。  相似文献   

7.
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Yang Z  Qiu F 《中华外科杂志》2000,38(9):645-648,I037
目的 总结采用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经验和分析其疗效。方法 从1972年5月至1999年10月,共508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该术式治疗,其中389例为肝炎后肝硬化,141例为晚期血吸虫病或合并慢性病毒性肝炎。结果 止血率96.9%,总的手术死亡率为4.5%。主要死亡原因为上消化道出血,腹腔内出血,肝衰和肝肾综合症。平均随访时间为3.8年。5年存在率为94.1%、10年为70.7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完全腹腔镜与开腹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2月至2006年12月对2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食管静脉曲张患者行完全腹腔镜下二级脾蒂离断法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另20例患者行传统开腹手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和术后住院时间等资料.结果 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235±79)min和(230±99)min(P=0.068),平均术中出血量分别为(520±386)ml和(1856±1799)ml(P=0.018).腹腔镜组术后发生胸腔积液3例,膈下脓肿1例,轻度腹水2例;开腹组术后发生胸腔积液2例,腹腔积液2例,切口感染2例,门静脉血栓形成1例.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0%和35%,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9).术后两组均无死亡病例.两组术后血小板均升至100×109/L以上.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8.5±2.6)d和(14.5±7.4)d(P=0.018).术后随访6~24个月,未再次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结论 完全腹腔镜下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比开腹手术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具于微创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方法:对45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采用脾切除术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总有效率95.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2.2%,1例死于腹水感染及呼吸衰竭,1例死于肝昏迷。结论: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效果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完全腹腔镜下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适应证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对4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脾亢患者采用完全腹腔镜下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中36例顺利完成完全腹腔镜下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4例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224±54)min,平均术中出血量(296±209)ml,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对门静脉高压脾亢患者选择性地采用完全腹腔镜下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是一种可供选择的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手术方法、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科室施行的腹腔镜下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3例患者中,有2例中转开腹,21例顺利完成腹腔镜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手术时间230~380 min,平均290 min;术中失血量300~1 500 mL,平均620 mL;术后禁食1~3 d,平均2 d;术后住院时间8~14 d,平均10 d。结论腹腔镜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安全可行,对机体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动脉结扎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2月~2018年2月48例腹腔镜脾动脉结扎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临床资料。46例保守治疗止血成功后择期手术(Child-Pugh A级30例,Child-Pugh B级16例),内镜及药物止血失败行急诊手术2例(Child-Pugh C级)。结果48例均顺利实施完全腹腔镜手术。手术时间(104.7±4.2)min,术中出血量(106.0±16.4)ml。术中输血1例(2.1%)。无死亡,无术后输红细胞。术后住院时间(5.6±0.2)d。术后随访15~63个月,中位数42个月。1例(2.1%)术后34、47个月因门静脉高压性胃病黑便2次,保守治疗。其他患者均无呕血、黑便。结论在熟练掌握腹腔镜技术的基础上,腹腔镜脾动脉结扎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手助腹腔镜脾切除加门奇静脉断流术与开腹脾切除加门奇静脉断流术对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比较40例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腹腔镜组及开腹组各20例)术前及术后第1~3d外周血血糖(BG)、胰岛素(Ins)、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和皮质醇(CS)的水平及相关临床指标。结果术前2组比较,BG、Ins、T3、T4及CS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第1dBG及CS均明显升高(P〈0.05),至术后第2d腹腔镜组BG及CS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开腹组至术后第3d才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开腹组术后第2d BG及CS水平均明显高于腹腔镜组(P〈0.05)。2组术后第1dIns、T3及T4均明显降低(P〈0.05);腹腔镜组该3项指标至术后第2d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而开腹组至术后第3d才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开腹组术后第2dIns、T3及T4水平均明显低于腹腔镜组(P〈0.05)。腹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与开腹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腹组(P〈0.05),胃肠及排尿功能恢复时间明显早于开腹组(P〈0.05),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开腹组(P〈0.05)。结论手助腹腔镜脾切除加门奇静脉断流术对机体应激反应影响较小,术后患者恢复快。  相似文献   

14.
从胃大弯侧中部开始向头侧方向切断胃结肠韧带,凝闭切断胃网膜左血管、胃短血管直到胃底和贲门左侧。切断胃胰皱襞,在胰尾部上缘显露并夹闭脾动脉主干。继续凝断脾结肠韧带、脾肾和脾膈韧带,在脾门处显露胰尾,以切割闭合器切断脾蒂,完成脾切除。凝断食管下端和胃近端覆盖的韧带和血管,暴露两侧膈肌脚和膈肌裂孔,切断小弯侧肝胃韧带,向膈肌裂孔内继续切断食管周围高位和异位门体交通支,切断和夹闭胃左和胃右动脉交通支,闭合器切断胃左动、静脉,完成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胃底行内翻折叠缝合。常规取标本,冲洗、止血、放置引流管。  相似文献   

15.
应用脾蒂先离断技术行手助腹腔镜巨脾切除与断流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手助腹腔镜巨脾切除术中脾门先离断技术的可行性。方法2003年8月-2009年12月,用脾门先离断技术完成手助腹腔镜巨脾切除16例,其中14例同时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离断胃结肠韧带后,用伸人腹腔的手指分离脾蒂与其外侧腹膜之间的疏松组织,穿过脾蒂下方后,在手指引导下于脾蒂后方穿过吻合器钉座,击发后离断脾蒂。然后再离断脾周围韧带,完整切除脾脏。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52.0±39.9)rain,术中出血量(263.8±161.2)ml,3例需要术中输血。无术后出血、膈下感染、发热等并发症。所有病例均获电话随访,随访时间1-40个月,平均24个月。无术后远期并发症,血小板计数1个月内恢复正常,随访期间无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结论脾蒂先离断技术可以增加手术安全性,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机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改进方法。方法:采取改进的原位脾切除术,在保持脾脏原位状态下紧贴脾脏离断脾蒂及脾周韧带,最后离断脾上极的胃短血管。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时采取紧贴胃及食管分离的选择性血管离断术,保留迷走神经前后干。经脾静脉插管并于术后向脾静脉内持续滴注肝素盐水以预防门静脉系血栓形成。结果:用该法治疗31例,术后门静脉自由压力(FPP)平均下降8cm水柱,手术出血量平均420mL,无手术死亡,术后近期无胃排空障碍及门静脉血栓形成。随访12~36个月,无复发出血及肝性脑病,术后6个月彩超发现门静脉矢状部血栓3例(9.68%)。结论:三贴近法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出血少,可有效降低门静脉压力;经脾静脉插管滴注肝素盐水可有效降低术后门静脉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效果及其主要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情况。方法检索Medline、Elsevier、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中关于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中英文文献,采用R.2.15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出中英文文献671篇,依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最终入选23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效果为:再出血率为2l%(95%CI:0.18~0.24),肝性脑病发生率为4%(95%CI:0.02~0.06),腹水发生率为29%(95%CI:0.14~0.47);手术死亡率为3%(95%CI:0.02~0.04),死亡率为23%(95%CI:0.15~0.33)。结论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仍具有一定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其中临床最为常见且易导致死亡的是再出血,有必要对该术式做进一步的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