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三维可视化技术辅助解剖性肝切除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临沧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行三维可视化技术辅助解剖性肝切除术78例肝肿瘤及肝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上腹部增强CT扫描数据导入Slicer三维软件,构建肝脏三维可视化图像模型,明确肝内血管走行及解剖分型,肿瘤所处的肝叶与肝段,肿瘤的大小、数目,肿瘤与血管的三维空间比邻。计算全肝体积、肿瘤体积、拟切除标本体积、残肝体积、功能性肝体积、残肝体积比。术前判断切除的肝叶/肝段及切除的血管,根据残肝体积评估患者肝脏储备功能,准确进行手术风险评估。术中根据肿瘤实际侵犯情况,纠正影像学的偏差,再决定切除范围。结果 78例患者术前均完成三维可视化图像重建,均采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完成解剖性肝切除术。术前虚拟切除肝体积(1 020±264)mL,实际切除肝体积(1 125±267)mL,二者无统计学差异(P > 0.05)。手术时间(210±54)min,术中出血量(671±231)mL,术后住院时间(18.5±3.2)d,术后并发症率15.4%,围手术期死亡1例。解剖性肝切除术中,按照术前模拟方案完成手术69例(88.5%),9例因肿瘤侵犯血管或实际残肝体积与手术规划方案有偏差更改切除范围。结论 三维可视化技术有助于精确判断肿瘤侵犯血管、胆管情况,确定安全的肝切除量和范围,优化手术方案,提高解剖性肝切除术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三维可视化技术联合3D腹腔镜在复杂肝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金华医院肝胆胰外科35例复杂肝肿瘤患者临床病例资料.术前应用三维可视化技术进行肝脏三维重建,明确肝内脉管系统的解剖关系及其与肿瘤的毗邻关系.术中联合3D腹腔镜行复杂肝肿瘤切除术,观察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段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分析2001年1月—2005年6月肝段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48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行单肝段切除29例,2个肝段切除15例,多肝段切除4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5.4%,均治愈,无手术死亡病例。
结论:以肝段为基本单位的规则性肝切除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方法,对有适应证者尽可能采用此种手术方式,可以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方法和应用价值。方法 第Ⅱ、Ⅲ段及Ⅴ、Ⅵ段或边缘型的原发性肝癌9例,在腹腔镜辅助下,应用手助器、超声刀、切割器等特殊器械进行腹腔镜下肝切除术。结果 9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包括肝Ⅱ、Ⅲ段切除及非规则性肝段切除术,其中2例附加腹腔镜下脾切除术,手术时间80~14 5min ,术后住院6~9d ,手术出血15 0~70 0ml,无中转开腹手术,无并发症。术后随访5~2 5个月,3例分别于手术后3、4及13个月肝内复发,其余6例随访至今无复发。结论 在经过临床选择的病例中,手助腹腔镜下作肝部分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术中肝切除术联合微波消融和单纯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差异.方法 选取2005年1月-2013年12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84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成联合组和单纯组,每组各42例.联合组患者采用术中肝切除术联合微波消融给予治疗,单纯组患者采用单纯肝切除术给予治疗.结果 联合组术中出血量为(323.9 ±93.1) ml,单纯组为(524.5±119.2) ml,P<0.05.联合组术后肿瘤复发率为14.2%,单纯组为33.3%,P=0.040.联合组1年、3年、5年生存率均分别为96.5%、67%、51%,单纯组分别为84%、49.5%、3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36).联合组手术时间为(177.7 ±30.7) min,单纯组为(165.1 ±29.5) min,P=0.058.联合组术后住院时间(15.5±3.7)d,单纯组为(14.0±4.0)d,P=0.068.联合组和单纯组术后第1天肝功能ALT、AST、ALB、TBIL变化,术后并发症发病率(包括胆瘘、发热、胸腔积液、大出血、腹腔感染及其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中肝切除术联合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效果优于单纯肝切除术.  相似文献   

6.
老年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性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切除术的治疗效果和围手术期特点.方法 对我院1990 年1月至 2006年12月年龄≥60岁并行肝切除的8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抽取同期年龄<60岁的90例患者作对照.结果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老年组肝癌患者HBV感染率、AFP阳性率低,术前伴发病较多,肿瘤包膜阳性率及术后1年总生存率较高;而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临床症状、术前肝肾功能、肝硬化、卫星病灶、癌栓、术前肿瘤破裂、术中失血量、根治性切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无瘤生存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肝切除术治疗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是安全的,对无术前伴发病或术前已有效控制伴发病的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切除术是治疗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7.
不规则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ai J  Hu J  Che X 《中华外科杂志》2001,39(10):753-755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经不规则切除术后的效果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9-1995年间接受不规则切除术的13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病死率为0.7%。术后并发症为16.1%;总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2.1%、60.6%、48.2%。对预后影响显著的因素有血管受侵(P=0.009)、肝脏被膜受侵(P=0.012)及术前AST升高(P=0.018)。结论 不规则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损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并发症少且具有良好的长期预后,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外科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复杂性肝癌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肝胆胰外科收治的23例复杂型肝癌病人资料,运用三维可视化技术重建肝脏三维模型行虚拟肝切除,进行手术的病人比较虚拟肝切除体积与实际肝切除体积的差别,并观察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 23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1月~2003年12月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26例患者,以同期行肝切除术的26例非破裂肝癌病例作为对照,比较两组病例的各项临床资料及预后。结果破裂组术中出血量(1306.3±603.2)m l、输血量(790.7±480.1)m l,较非破裂组的(711.2±330.7)m l与(450.1±288.3)m l显著为高(P<0.05);破裂组术后1年生存率为57.7%,低于非破裂组的84.6%(P<0.05),但3年生存率为26.9%,与非破裂组(30.8%)相近(P>0.05)。结论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效果确切,应尽量施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2006年1月至2015年12月接受原发性肝癌切除术的513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43例术后接受TACE治疗作为研究组,170例术后未接受TACE治疗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TACE的治疗效果,并随访观察两组患者化疗前后肝功能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随访12~36个月,复发率为33.82%(116/343);对照组随访12~32个月,复发率为43.53%(74/17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96,P=0.032);研究组的无瘤生存率高于对照组(66.76% vs 47.65%,χ2=17.371,P<0.01),无瘤生存时间长于对照组[(20.27±5.49)个月vs(13.34±5.06)个月,t=13.806,P<0.001]。同组相比,研究组治疗后的肝功能指标AST、ALT、TBIL和ALB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仅较治疗前ALB降低(均P<0.05)。组间相比,治疗后研究组AST、TBIL和ALB三项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54,P<0.001;t=2.252,P=0.025;t=13.345,P<0.001)。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6.94%,对照组未见类似并发症。 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切除术后行TACE治疗,能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但会进一步加重对患者肝功能的损伤,增加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初步探讨精准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 将2007年7月至2009年10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10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根据不同肝切除方式分为精准组(54例)和常规组(4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和随访情况.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方差不齐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精准组和常规组术中失血量分别为(635±608)ml和(929±1044)m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22,P>0.05);术中输血量分别为(222±381)ml和(542±785)ml,两组比较筹异有统计学意义(t=2.590,P<0.05);术后AST分别为(158±121)U/L和(292±347)U/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58,P<0.05);肿瘤标本切缘阳性率分别为2%(1/54)和18%(9/4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4/54)和24%(12/4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肿瘤复发率分别为24%(8/33)和42%(20/48);术后1年生存率分别为85%(28/33)和77%(37/48),两组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癌患者在准确的术前评估后采用精准肝切除,手术打击较小,术后恢复更快,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精细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省立医院2008年8月-2011年10月行精细肝切除的12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资料,对手术后发生的并发症及处理进行总结.结果 精细肝切除术后出现并发症19例,其中胸腔积液7例,肺部感染3例,腹腔继发出血1例,上消化道出血2例,腹腔脓肿1例,肝功能衰竭1例,胆瘘1例,切口感染2例,泌尿道感染1例.结论 精细肝切除因其术前精确评估、术中精细操作、术后精良管理,使得术后并发症发病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腹腔镜和开腹肝切除术治疗肝癌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12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30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案和1∶2配对研究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腹腔镜组(10例)和开腹组(20例).计量资料采用协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腹腔镜组患者中,7例行非规则性肝切除术,3例行规则性肝左外叶切除术,无中转手助式腹腔镜或开腹手术.开腹组患者中,14例行非规则性肝切除术,6例行规则性肝切除术.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47 ± 235) ml,显著低于开腹组患者的(408±191) ml(t=2.199,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平均禁食时间、术后平均腹腔引流时间和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9±0.6)d、(3.2±1.2)d、(8.9±2.3)d,显著少于开腹组患者的(3.0±1.6)d、(4.9±1.6)d和(11.5±2.3)d(t=2.149,2.917,2.921,P<0.05).腹腔镜组患者肝功能恢复快于开腹组,其中腹腔镜组患者术后第1、3、5天ALT分别为(228±100) U/L、(143±51)U/L、(85±24) U/L,AST分别为(196±67) U/L、(90±35) U/L、(46±10) U/L;而开腹组患者术后第1、3、5天ALT分别为(557±401)U/L、(414±397) U/L、(217±199) U/L,AST分别为(506±317) U/L、(178±122) U/L、(71 ±33)U/L,两组同时相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75、3.001、2.073,4.196、2.223、2.272,P<0.05).30例患者随访3~15个月,腹腔镜组患者中,1例术后4个月出现AFP升高,CT检查示肝内多发肿瘤,经介入治疗后,病情稳定;开腹组患者中,1例术后7个月CT检查示手术切缘以及邻近肝段存在肿瘤复发,经RFA治疗,无再复发.其余患者无复发或转移.结论 腹腔镜肝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腹腔镜肝癌切除术61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腹腔镜肝癌切除术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对2002年11月至2007年6月行完全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术的61例患者进行可行性及疗效分析,其中男性49例,女性12例,年龄14~71岁,平均46.7岁.所有病例均经B超、CT或磁共振成像及甲胎蛋白(AFP)等诊断为原发性肝癌.结果 其中有56例患者腹腔镜肝癌切除术获得成功,5例因术中出血中转开腹肝癌切除术.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手术时间30~150 min,平均60 min,术中出血量100~2000 ml,平均450 ml.术中阻断肝门15~30 min,平均20 min,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术后24 h均能下床活动,术后1~3 d即能进食.术后住院5~10 d,平均6.6 d.结论 对位于肝脏边缘、右肝表面或左半肝的恶性肿瘤,采用肝门阻断器阻断肝门后行腹腔镜肝癌切除是可行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15.
Wang Y  Chen KJ  Zhang YL  Sun YF  Wei GT  Hu L 《中华外科杂志》2008,46(10):776-779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中延长肝门阻断时限对手术失血量和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1年6月至2005年12月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中一次肝门阻断时间≥30 min患者的临床资料(持续阻断组),并以累积肝门阻断时间在相同范围内但为常规间歇性阻断的患者作为对照(间歇阻断组),比较两组手术失血量、接受输血病例的比例以及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持续阻断组共35例,间歇阻断组共38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持续阻断组平均肝门阻断时间为(34.7±4.4)min(30~45 min),间歇阻断组为(35.3±4.2)min,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阻断组平均手术失血量为(660.0±655.8)ml,显著少于间歇阻断组的(1054.0±673.3)ml(P<0.05),接受输血患者的比例(48.6%)也显著低于间歇阻断组(78.9%)(P<0.01);两组患者术后肝功能均顺利恢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在肝功能代偿良好的复杂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中肝门阻断时间可以持续30~45 min,与常规的间歇性阻断相比未增加对肝脏的损伤,但显著减少了手术失血量、降低了需要输血患者的比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肝切除联合射频消融在中期肝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11年11月,安徽省立医院肝脏外科采用肝切除联合射频消融治疗的中期肝癌患者19例,术前采用肝功能Child评分标准、吲哚菁绿排泄试验等方法对患者肝功能进行评估,术后7d结合肝功能各项指标对近期并发症进行评价,术后4周以血清甲胎蛋白、增强CT、超声造影检查为标准,对近期疗效进行评价,术后半年内每月行血清甲胎蛋白、增强CT、超声造影等检查1次,以后每2~3个月复诊1次.结果 术后7d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但无肝性脑病及死亡病例的发生;术后4周残留病灶占全部病例的10.1% (2/19),消融不全10.1% (2/19);术后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83.2%、46.4%,平均生存时间22.23个月,中位生存时间24.87个月.结论 肝切除联合射频消融在中期肝癌的治疗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适当的扩大了肝癌特别是中期肝癌手术探查的指征,最大限度的杀灭了肉眼可见的病灶.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肝癌精准序贯治疗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精准序贯治疗对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至2010年6月解放军空军总医院207例可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81例采用常规治疗(常规治疗组),126例采用精准序贯治疗(精准序贯治疗组),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因素、术后序贯治疗和随访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或协方差分析,计数或等级资料采用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或秩和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 常规治疗组与精准序贯治疗组在术前对于直径<1 cm肿瘤发现率分别为18% (2/11)和81%( 22/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876,P<0.05);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222±30) min和(186±36) 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7.390,P<0.05);平均切除肝脏体积分别为(133±88)ml和(75±29)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996,P<0.05);术中平均失血量分别为(327 ±46) ml和(189±60) 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31.025,P<0.05);围手术期平均输血率分别为51% (41/81)和24%(30/1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556,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 16/81)和13%(17/1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4.017,P<0.05);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26±17)d和(21±12)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6.315,P<0.05).在ALT、Alb、Child-Pugh评分方面,常规治疗组在介入治疗前后改变明显;精准序贯治疗组在介入治疗前后改变不明显.常规治疗组与精准序贯治疗组术后1、2、3年的肿瘤复发率分别为31%(25/81)、38% (27/71)、48%(31/65)和17% (21/126)、22%( 17/76)、26% (8/31);术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7% (62/81)、75%(53/71)、60%( 39/65)和87%(110/126)、87%(66/76)、84%(26/31),两组患者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58、4.292、4.168,4.062、3.640、5.470,P<0.05).结论 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术前病情的精准评估、术中精准肝切除以及术后精准介入治疗等系列精准序贯治疗能够有效控制肿瘤复发,最大限度保护肝功能,有利于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肝癌的外科治疗5524例报告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的外科治疗效果。 方法1960年1月~1998年12月共施行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5?524例。比较1960年~1977年(181例)、1978年~1989年(921例)、1990年~1998年(4?422例)3个阶段肝癌治疗的效果。结果3个阶段术后1个月内住院病死率分别为8.48%、0.43%和0.31%,而5年生存率分别为16.0%、30.6%和48.6%。结果表明,以常温下间歇肝门阻断,指捏加钳夹法切肝,大血管损伤的妥善处理和局部根治性肝切除为标志的肝脏外科技术,在肝癌外科技术中具有普遍的实用价值。结论早期肿瘤切除、部分具有适应证患者的术前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中无瘤技术、术后综合治疗、以及肿瘤复发再切除可显著延长患者无瘤生存期,降低肝癌复发的危害性。二期切除可使中晚期肝癌患者重获手术切除机会,但并非适用于所有大肝癌,对肝癌的可切除性要有一个准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肝癌切肝量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Zhou XP  Yang GS  Lu JH  Zhang HB  Li QG  Han LZ  Zong M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21):1370-1374
目的探讨合并肝硬化或肝炎的肝癌患者安全手术能耐受的切缘大小。方法前瞻性研究连续76例肝癌标本的肿瘤体积及无瘤肝体积;根据CT测算前40例患者的无瘤肝体积。分析切肝量、无瘤肝切除率(HPRR)与术后肝功能、并发症和切缘的关系。结果76例患者切缘为(5±7)mm;标本肿瘤体积和无瘤肝体积分别为(107±203)cm3和(153±120)cm3。前40例患者CT测得的无瘤肝体积为(1079±179)cm3,HPRR为(14.0±9.3)%。HPRR≤20%、20%~30%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积分和术后1周内总胆红素最大值低于>30%的患者(P<0.05)。术后并发症积分为0分的HPRR低于3~6分者(P<0.05)。术前肝功能、HPRR、手术大小、肝门阻断时间和标本肝体积均是影响术后肝功能和并发症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对无肉眼癌栓或子灶的肝癌患者,如肿瘤直径小于10 cm,10 mm切缘能保证足够的剩余肝功能和完全清除癌周肝内的微转移,如肿瘤直径大于10 cm,6 mm切缘能基本保证足够的剩余肝功能和清除99%的癌周肝内的微转移;而对有肉眼癌栓或子灶的肝癌患者,如肿瘤直径小于6 cm,20 mm切缘能基本保证足够的剩余肝功能和清除99%的癌周肝内的微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