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小学女教师的压力、应对方式与职业倦怠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小学女教师的压力、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压力、应对方式与职业倦怠三者之间关系。方法采用教师职业倦怠量表(MBI)、自测压力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181名小学教师进行测试。结果小学女教师的压力较大、职业倦怠现象并不严重;小学女教师的压力、应对方式与职业倦怠存在显著相关(P〈0.05);回归分析结果说明,小学女教师的压力对职业倦怠有预测作用(β=0.50、0.55、0.15,P〈0.01);小学女教师的应对方式是压力与职业倦怠的中介变量。结论减轻压力、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可减少小学女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高校专职辅导员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探索角色认知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职业倦怠调查普适量表( MBI-GS)、大学教师工作压力量表、角色认知量表对504名符合一定入选标准的高校专职辅导员进行测查。结果:①工作压力、角色模糊、角色冲突与职业倦怠呈显著正相关(r =0.563~0.595,P <0.001),两变量共解释职业倦怠52.3%的方差变异(Adjusted R2=0.520);②中介效应检验发现角色模糊、角色冲突在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28.32%、36.81%。结论:工作压力影响高校专职辅导员职业倦怠水平,角色认知在两者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水平及与职业压力的关系.方法 采用Maslach工作倦怠量表—人类服务版和中国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对河北省精神病医院的107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精神科护士存在较高程度的职业倦怠;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各维度及总分与职业压力各维度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r=0.184~0.428,P<0.05);倦怠水平不同的精神科护士在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存在显著差异(t=-4.460,P<0.01).结论 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较高,并受管理及人际关方面的压力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学女教师睡眠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中学女教师的睡眠质量。方法 采用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及自制调查问卷对146名中学女教师进行测评调查.结果 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7项因子分及总分明显高于全国常模。说明多数中学女教师的睡眠质量较差。结论 应不断加强对中学女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在提高睡眠质量的同时提高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5.
护士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护士的职业倦怠、工作压力情况做探讨,揭示压力对职业倦怠的影响。方法对唐山市3家医院的200名护士,运用护士职业倦怠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68份。使用SPSS 11.5进行统计分析,主要的统计方法有描述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差异检验,相关分析。结果①护士的职业倦怠整体水平较高;②护士的年龄、人事关系等人口学变量对其职业倦怠水平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③护士的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有显著的相关(r=0.415,P<0.01)。结论唐山护士工作压力越大,职业倦怠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6.
高校教师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高校教师工作压力状况及与职业倦怠的关系.方法 采用教师工作压力调查量表和Maslach职业倦怠量表(MBI)对300名高校在职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高校教师工作压力在婚姻状况(t=3.256,P<0.05)、行政级别(t=2.859,P<0.05)上存在着显著差异;②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在是否尝试运用心理减压...  相似文献   

7.
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职业倦怠与心理健康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目的:了解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职业倦怠与心理健康的状况并探讨其相互关系。方法:运用教师职业压力问卷、职业倦怠问卷和SCL-90对564名中小学教师进行调查。结果:教师职业压力各因子和职业倦怠的情绪衰竭、低个人成就感维度得分均高于2.5分;除了偏执、精神病性之外,被试在SCL-90各分量表上的因子分≥3的人数比例均高于4%,男女教师在人际敏感、敌对、精神病性和其他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类型学校教师在除躯体化外各因子上均存在显著差异。职业压力的人际关系因子和职业倦怠总分及各维度与心理健康总分及各因子存在显著正相关。路径分析显示,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与心理健康间分别存在间接和直接的因果关系。结论:教师职业压力比较大、职业倦怠较为严重,心理健康水平较低。职业倦怠是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之间重要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8.
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压力现状及其与职业倦怠的关系   总被引:65,自引:13,他引:65  
目的:探讨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压力现状及其与职业倦怠的关系。方法:被试为367名中小学教师,采用自编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调查表和职业倦怠问卷进行调查。结果:(1)当前中小学教师所面临的工作压力较多、压力强度较大。(2)中小学教师的考试压力、工作负担压力、角色职责压力、聘任压力、职业发展压力、人际关系压力与情绪疲惫有显著的正相关;人际关系压力与少成就感有显著的正相关,与去个人化有显著的正相关。(3)人际关系压力和聘任压力对情绪疲惫具有正向预测作用;人际关系压力对少成就感具有正向预测作用;人际关系压力对去个人化具有正向预测作用,职业声望压力对去个人化具有负向预测作用。结论: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不同来源的工作压力对职业倦怠的三个亚成分具有不同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9.
职业承诺对教师压力和职业倦怠关系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教师职业承诺与教师压力和职业倦怠的关系。方法问卷法测量了222名小学教师的职业承诺、压力和职业倦怠。结果1小学教师的职业承诺、压力和职业倦怠不存在学历、教龄、性别、职称、校别上的显著差异;2教师压力与职业倦怠之间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r=0.516,P<0.01);3)情感承诺对压力与倦怠的调节作用呈边缘显著(β=-0.101,P=0.053),规范承诺对压力与倦怠关系的调节作用显著(β=-0.141,P=0.01)。结论职业承诺对压力和职业倦怠的关系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正念压力管理短训课程(MBSS)干预精神科护理人员职业倦怠的效果。方法:选取某精神专科医院护士56名,随机分为干预组(n=27)和对照组(n=29),干预组参加2天MBSS集训和1个月的课后自主训练,对照组在研究期间内不做干预。在基线、2天集训后、1个月自主训练后3个访视点对两组进行正念注意觉知量表(MAAS)、通用职业倦怠问卷(MBI)、抑郁-焦虑-压力问卷(DASS)测评。结果:干预组在2天集训后、1个月自主训练后的MAAS得分均高于基线,而MBI总分及各分量表得分、DASS焦虑分量表得分低于基线(均P<0.01)。对照组MAAS得分在3个访视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MBI、DASS得分在3个访视点有所升高(均P<0.05)。结论:对精神科临床护士实施MBSS课程的定式训练,可以降低职业倦怠和焦虑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职业压力,社会支持与高中教师职业倦怠的典型相关关系。方法以97名高中教师为研究对象,选择职业压力量表、职业倦怠量表与社会支持量表为评定工具。结果两列变量发现的两对典型相关系数都达到显著水平,高职业压力将导致更高的职业倦怠水平,高社会支持水平降低倦怠水平。结论社会支持水平在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之间可能具有中介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公务员压力、人际健康素质与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压力量表,中国成年人人际素质量表以及Maslach职业倦怠调查普适量表(MBI-GS)对443名北京市公务员进行问卷调查,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相关分析以及回归分析。结果: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公务员的人际健康素质在压力和职业倦怠的关系中有部分中介作用(F=90.207,P0.01),中介作用比例为10.65%。结论:压力可以直接影响职业倦怠,也可以通过人际健康素质对公务员的职业倦怠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巴林特小组在改善医护人员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方面的效果,降低医护人员负性情绪体验,有效预防医护人员职业倦怠。方法:选取潍坊市某中医院124名医护人员,采用知觉压力量表(CPSS)、职业倦怠量表(MBI-HSS)、正性负性情绪量表(PANAS),选取量表高分端的27%中的20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成10人的实验组,进行为期3个月的巴林特小组干预,10人的对照组,无任何干预,在干预前后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测量。结果:实验组被试在CPSS总分、紧张感、失控感、MBI-HSS总分、情绪疲惫感、工作冷漠感、负性情绪水平维度上后测得分低于前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8,4.58,3.58,4.92,5.60,3.34,8.17;P0.01);无工作成就感、正性情绪维度上后测得分高于前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0,P0.05;t=-4.58,P0.01)。对照组被试在3个量表的各个维度前后测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巴林特小组可以改善医护人员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察高校辅导员依恋类型与工作压力及职业倦怠的关系。方法:采用关系问卷、工作压力问卷和职业倦怠问卷对322名高校辅导员施测。结果:322名辅导员中,62.1%为安全型依恋,17.7%为忽视型依恋,14.0%为沉迷型依恋,6.2%为恐惧型依恋。安全型依恋的辅导员在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得分上均显著低于不安全依恋的辅导员,而三种不安全依恋(忽视型、沉迷型和恐惧型)辅导员间的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没有显著差异。结论:高校辅导员的成人依恋类型对其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社会支持、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职业倦怠问卷、工作压力问卷和社会支持问卷对1831名中小学教师进行测查。结果 1教师群体中,男性职业倦怠程度高于女性(F=1.925,P0.05),不同教龄的教师在成就感低落维度得分和职业倦怠总分上有显著差异(F=5.053,P0.01;F=2.801,P0.05),初中教师职业倦怠程度高于小学与高中教师(F=3.253,P0.05);2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呈正相关(r=0.27,0.42,0.38,0.49,0.35,0.43,0.28,0.29;P0.01),与支持利用度呈负相关(r=-0.06,-0.11,-0.53,-0.12,-0.13,-0.10,-0.09,-0.07;P0.01),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也呈负相关(r=-0.25,-0.31,-0.22;P0.01);3中小学教师社会支持在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工作压力既可以直接影响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也可以通过社会支持间接影响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6.
刘桥生  朱虹  张咏梅 《医学信息》2018,(22):130-132
目的 通过调查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现状,探讨积极心理品质毅力与职业倦怠的关系。方法 采用一般情况问卷、职业倦怠调查问卷(MBI-HSS)及简式毅力量表(SGS)对南昌市某三甲综合医院400名在职医务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总分为(64.94±16.12)分,处于中度倦怠水平;医务人员简式毅力量表测定的分值为(3.88±0.42)分;相关分析显示毅力水平得分不仅与职业倦怠总评分存在负相关 (r=-0.38),而且与情感衰竭(r=-0.23)、去人性化(r=-0.40)及低个人成就感(r=-0.40)这3个分量表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结论 高毅力水平对职业倦怠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浅谈职业倦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倦怠症对白领已属“多发病”,大多数有一定工作经历的白领都曾有过这种体验。诸如:常感到疲惫,对工作早已没有新鲜感和热情;感觉自己的免疫力下降,极易伤风感冒;情绪不稳,容易消沉或者敏感、易怒;连续好几天都无法顺利入眠,而早晨也时常在恐惧中惊醒;对目前的工作产生极大厌恶感,并对同事有不满情绪;与人交谈总是心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精神专科医院与综合医院护士职业倦怠,职业压力及人格因素的差异及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职业倦怠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对173名精神专科医院护士和139名综合医院护士进行抽样测试研究.结果 ①专科医院护士与综合医院护士的职业倦怠程度差异不明显,含情感衰竭维度(F=-0.028,P>0.05),去人格化维度(F=1.750,P>0.05),成就感维度(F=-1.546,P>0.05);②专科医院护士与综合医院护士的职业压力差异显著(F=1.494,P<0.001);专科医院护士与综合医院护士的人格特征有差异,专科医院护士在精神质与情绪稳定性2个维度上的得分均高于综合医院护士,且差异显著(分别为P<0.01、P<0.05).结论 精神专科医院与综合医院护士职业倦怠感尽管差异不明显,但是专科医院护士的压力更大,情绪更加不稳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工作满意度与职业倦怠的关系。方法:采用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问卷、教师工作满意感量表和职业倦怠问卷对1821名中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工作压力与工作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工作压力对工作满意度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呈显著正相关,工作压力对职业倦怠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工作满意度与职业倦怠呈显著负相关,工作满意度对职业倦怠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工作压力除直接影响职业倦怠外,还通过工作满意度间接影响职业倦怠。结论: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压力、工作满意度对其职业倦怠有重要影响;工作满意度在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应对策略和控制点的关系.探索控制点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教师职业倦怠问卷、工作压力臆对策略问卷和控制点量表对182名高校辅导员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应对策略和控制点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P<0.05或P<0.01);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压力应对策略和控制点分别对职业倦怠的情绪衰竭、去个性化、个人低成就感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被动策略通过内控中介作用对职业倦怠有预测作用.结论:高校辅导员工作压力应对被动策略对职业倦怠有预测作用.控制点在辅导员工作压力应对策略和职业倦怠过程中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