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用开放式鼓室成形术治疗胆脂瘤型中耳炎36例,根据胆脂瘤侵犯部位的不同,手术分为3种类型.1.保留外耳道和耳道鼓室成琪术;2.保留外耳道壁的上鼓室凿开术。3.上鼓室鼓窦凿开术。术后无面瘫,眩晕及耳鸣等并发症,术腔干愈,移植筋膜居活,言语频率气导听力提高10dB以上者占80.6%。  相似文献   

2.
开放式乳突根治加同期鼓室成形术21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乳突根治术后同期行鼓室成形术疗效。方法 对21例慢性中耳炎患者经乳突进路行乳突根治术清除病变并同时一期完成鼓室成形手术。结果 经1年以上随访观察,术后外耳道基本接近正常,鼓膜形态良好。鼓膜成活20耳(95.2%),获干耳。继发穿孔1耳(1.26%),外耳道狭窄(1.26%),面瘫1例(1.26%)。听力提高18耳(86%),无改变3耳(14%),无耳鸣,眩晕等并发症。结论 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行乳突根治术清除病灶,同期行鼓室成形术,不仅能根治病变,而且同时提高听力,疗效满意,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防止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3.
束维龙  黄学勤  汪银凤 《安徽医学》2013,34(11):1652-1653
目的评价鼓室成形术手术的疗效。方法对22例行鼓室成形术治疗的慢性中耳炎及外伤性耳聋的手术方法及术后干耳率和听力改善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随访1年,22例全部干耳,无中耳炎复发,术后无眩晕和面瘫等并发症。15例移植筋膜成活,3例鼓膜术后半年复查再次穿孔,4例外伤性传导性耳聋未行鼓膜修补。术后纯音测听语言频率气导平均听阈,提高20~30dBHL10耳(45.45%),提高15—20dBHL5耳(22.72%),提高0~10dBHL3耳(13.63%),听力无变化的4耳(18.18%)。结论对慢性中耳炎患者行开放式鼓室成形术,能清除病灶且能大部分提高听力,术后都能干耳,对于外伤性传导性耳聋,行鼓室成形术(听骨链重建)术后听力提高明显,是一种较为适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乳突根治并Ⅰ期软壁式鼓室成形术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胆脂瘤型中耳炎一期听力重建鼓室成形术中外耳道后上壁软壁重建的临床应用。方法:对我科22例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进行乳突根治并利用颞筋膜及肌骨膜瓣重建外耳道后上壁行软壁式鼓室成形。结果:术后2个月全部干耳,语频听力提高≥15 dB,随访3个月~3年无复发。结论:此术式既可清除病灶,又可行听力重建,是有效可行的,但要严格掌握适应证避免复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及胆脂瘤中耳炎的方法及疗效,尤其是如何形成有效振动、传导声音的含气中耳腔.方法:对61例(63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或胆脂瘤中耳炎患者施行开放式乳突根治术加Ⅲa型鼓室成形术,术中用乳突骨皮质及肌骨膜瓣填塞部分乳突腔.其中,A组(20耳)不修复上鼓室外侧壁及外耳道后上壁,直接将修复鼓膜的筋膜贴附于面神经嵴上;B组(24耳)填塞上鼓室,重建外耳道后上壁内段之后修复鼓膜;C组(19耳)不填塞上鼓室,重建外耳道后上壁内段、用软骨片修复上鼓室外侧壁之后修复鼓膜.结果:随访时间2年,总干耳率90.48%(57/63),A、B、C 3组间干耳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A、B、C 3组气骨导缩减值分别为(13.5±1.87) dB、(19.79±2.13) dB及(22.63±2.04) dB,A组气骨导缩减值明显低于B组和C组(均P<0.01),B组和C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及胆脂瘤中耳炎施行开放式乳突根治术加Ⅲa型鼓室成形术可彻底清除病灶,获得较为满意的听力重建.正确选择手术适应证、形成位置恰当的外耳道后壁及鼓膜-镫骨的可靠连接,是获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胆脂瘤型中耳炎乳突根治加同期鼓室成形术187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胆脂瘤型中耳炎乳突根治加同期鼓室成形术的疗效。方法对187例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经乳突进路行乳突根治,辅以耳内镜清除病灶,并同时一期完成鼓室成形术。结果随访〉2年,术后外耳道基本正常,鼓膜形态良好,鼓膜成活180耳(96.3%),获干耳180耳(96.3%),听力提高〉25dB86耳(46%)〉15dB85耳(45.5%),无提高16耳(8.5%),总有效率91.5%。术后出现外耳道狭窄3耳,鼓索神经损伤2耳,面瘫1耳,鼓膜穿孔7耳。结论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行开放式乳突根治,利于清除病灶,辅以耳内镜的应用,病变清除彻底同期听力重建术后疗效满意,并发症少,复发率低,但尚待进一步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43例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行鼓室成形术,其中鼓室成形术Ⅰ型26例,开放式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Ⅱ型3例,开放式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Ⅲ型14例。结果:手术后听力提高明显(P<0.001),手术成功率为88.4%,干耳率93.0%。结论:鼓室成形术Ⅰ型和鼓室成形术Ⅲ型能有效提高听力。耳甲腔成形和乳突腔骨膜瓣填充可增加干耳率。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病变的清理和重建中耳含气腔。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鼓室成形术式选择经验并评估术后疗效。方法收集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病历,患者的手术方式主要依据其听力功能检查、残余鼓膜及鼓室表现、乳突CT表现进行选择,部分患者需通过术中鼓室探查后方能决定手术方式。最后收集到病历资料及随访内容完整者共161例(164耳),其中单纯鼓室成形Ⅰ型(40耳)、完桥式乳突切开+鼓室成形Ⅰ型(30耳)、开放式乳突切开+鼓室成形Ⅱ型(94耳),从听力、生存质量及手术满意度评分等方面评价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疗效。结果3组患者术后气导听阈平均值均较术前降低(P<0.05),骨导听阈平均值皆无明显变化(P>0.05);比较3组患者术后气导改善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3种术式术后主观听力提高率分别为82.5%、70.0%和8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整体生存质量提高率分别为80.0%、80.0%和7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对病情的担心程度降低率分别为90.0%、93.3%和9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基本满意以上所占比例分别为100.0%、100.0%和9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于适合行鼓室成形术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手术方式主要根据其听力、耳镜、乳突CT及术中所见进行选择;从患者术后听力及生存质量等方面评价,3种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均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9.
朱海浪  肖自安 《中外医疗》2011,30(29):54-55
目的观察内镜下鼓室成形术对慢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探讨慢性中耳炎不同分型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4例(66耳)慢性中耳炎患者进行内镜下鼓室成形术治疗,观察患者术后干耳串以及手术前后患者骨导听力的差异。结果术后4周内50例(61耳)患者干耳,干耳率92.4%。随访1年,45例(55耳)患者外耳道正常,中耳腔含气和修补的鼓膜形态良好,治愈率83.3%。患者术后骨导听闲均值水平明显低于手术前,听力水平优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内镜下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中耳炎,可以获得较满意的疗效,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钛网重建外耳道后壁并上鼓室外侧壁开放式鼓室成形术中的手术疗效。方法胆脂瘤型及骨疡型中耳炎患者32例(32耳)根治病灶后,均应用钛网重建外耳道后壁并上鼓室外侧壁,同期行开放式鼓室成形术。结果术后30耳外耳道形态接近正常生理状态,29耳鼓膜移植物生长良好,干耳率90.62%,干耳时间平均(15.89±4.02)d。术后气导听力提高在15dBHL以上者27耳,区骨导差〈20dBHL者22耳。结论应用钛网重建外耳道后壁并上鼓室外侧壁的开放式鼓室成形术,可较好地恢复外耳道和中耳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患者听力提高远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耳内镜下鼓膜大穿孔鼓室成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7年5月至2019年1月间因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鼓膜大穿孔行鼓室成形术的110例(115耳)患者,术中清理鼓室病变及重建听骨链,使用耳屏软骨-软骨膜复合体修补鼓膜,并对术前评估为咽鼓管功能不良的患者同期进行咽鼓管球囊扩张术。观察术后鼓膜一期愈合情况及术后3个月时的言语频率平均气导听阈(PTA)及气骨导差(ABG)。【结果】110例(115耳)患者术后鼓膜一期愈合率为95.7%,术后3月时PTA和ABG分别为(25.7±11.8)dBHL和(13.8±6.9)dBHL,与术前相比,PTA明显降低,ABG明显缩小(均P<0.001)。对于咽鼓管功能不良的患者同期行鼓室成形术和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共29耳),与单纯鼓室成形术的患者(共86耳)相比,鼓膜愈合率、PTA和ABG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临床疗效可靠,耳屏软骨-软骨膜复合体是鼓膜大穿孔鼓室成形术可靠的修复材料,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对于咽鼓管功能不良的患者,同期行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鼓室完壁开放技术鼓室成形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鼓室完壁开放技术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中耳乳突炎的疗效.方法2001年1月至2002年12月我院收治35例37耳慢性中耳乳突炎,经术前全身、局部抗感染治疗后,行鼓室完壁开放技术鼓室成形术(保留桥).手术要求保留鼓室壁完整,重建或保留听骨链,修复上鼓室外侧壁,行乳突肌骨膜瓣填塞、耳甲腔成形、蝶形术腔软组织内陷等;并对干耳时间及术前、术后听力进行观察.结果37耳的干耳时间为1~3个月,平均1.5个月.37耳上鼓室外侧壁形态良好,听骨链保留28耳、重建9耳.听力以0.5、1.0、2.0 kHz(听力级)3个语言频率气导及气骨导差缩小的平均值评定.术后平均气骨导差为15.27 dB,较术前的34.95 dB明显缩小(P<0.01).结论鼓室完壁开放技术鼓室成型术治疗慢性中耳乳突炎能保证清除病灶,并保留或重建听骨链,重建上鼓室外侧壁;且可恢复中耳解剖腔隙结构;患者听力提高较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颞骨CT及耳内镜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静止期及中耳胆脂瘤术前评估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静止期及中耳胆脂瘤患者42耳病历资料,从CT、耳内镜及术中发现进行分析。结果①根据CT结合术中所见,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静止期CT分型分为单纯型、硬化灶型、肉芽型、硬化灶肉芽型。胆脂瘤型CT主要表现为听骨链消失或锤砧关节消失,乳突大部分呈硬化型,少部分为板障型,上鼓室鼓窦扩大,上鼓室、中鼓室甚至后鼓室乳突腔为软组织影占据,部分病例外半规管骨质破坏、面神经管水平段骨质破坏,部分病例外耳道后壁骨质破坏;单纯型CT示中耳鼓室乳突呈不完全气化型;硬化灶型CT示中耳鼓室乳突呈硬化型,病变局限于中鼓室,锤骨柄及镫骨周围有“类似骨质影”包裹;肉芽型、硬化灶肉芽型CT相似,示病变累及鼓室及乳突,听骨链基本完整,面神经管水平段骨质完整,但硬化灶型与肉芽型区别之处在于前者鼓室内听骨链周围有“类骨质”样散在高密度影。②耳内镜所见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静止期鼓膜紧张部穿孔,鼓膜可有钙化斑;中耳胆脂瘤型则有上鼓室内陷或穿孔、后上象限穿孔、大穿孔、外耳道顶壁或后上壁下塌。结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静止期及中耳胆脂瘤的术前CT及耳内镜评估,对病变性质、范围、程度及指导手术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湿耳期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单纯型患者行鼓膜修补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  对2018年9月—2019年12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的湿耳期中耳炎患者31例(31耳)进行回顾性研究,对比术前鼓膜穿孔情况及听力丧失程度,对术后3个月患者听力恢复情况、鼓膜愈合情况及患者满意度进行分析,探讨在临床工作中,湿耳期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是否可行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手术,以及手术是否能获得满意的疗效。  结果  除1例患者术后3个月复查见鼓膜再穿孔外,其余患者(30/31,96.77%)术后3个月鼓膜均愈合良好;所有患者的术后听力与术前对比均得到明显提高,平均气导听阈由术前的(38.45±1.65)dB HL在术后3个月恢复至(25.94±2.62)dB HL;平均气骨导听阈差由术前的(23.68±1.17)dB HL在术后3个月恢复至(7.77±1.78)dB H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总体满意人数达到30例(96.77%)。  结论  在术前及术中对外耳道及鼓室内脓性分泌物妥善清理,同时术前和术后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情况下,湿耳期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可施行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手术,并可得到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面神经监护仪下乳突尖部分切除加自体骨粉鼓室上壁重建在鼓室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2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均行开放式鼓室成形术,其中22例行自体骨听力重建(自体骨组),20例行钛听骨重建(钛听骨组)。观察术后2组患者干耳率、干耳时间、外耳道形态、听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耳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无眩晕、面瘫、耳鸣等并发症发生;患者术后乳突腔上皮化好,无结痂,无鼓膜内陷粘连。自体听骨组和钛听骨组干耳率分别为95.5%(21/22)和95.0%(19/20),2组患者干耳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干耳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患者气导值和气骨导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患者气导值和气骨导差值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术后钛听骨组患者气导值、气骨导差值均显著低于自体听骨组(P<0.05)。结论面神经监测仪能有效识别暴露及薄骨管面神经,有利于预防术中面神经的损伤;乳突切除加自体骨粉鼓室上壁重建可获得良好的干耳效果,并可减少术后术腔结痂;钛听骨为良好的听骨链重建材料,在听力改善方面优于自体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耳乳突手术中应用自体乳突皮质骨粉重建外耳道的疗效。方法 13例(13耳)中耳炎患者,其中胆脂瘤中耳炎8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5例,行开放式乳突病变切除+鼓室成形术9例,行改良乳突根治术4例,均应用自体乳突皮质骨粉重建外耳道。观察术后外耳道的形态和功能及听力变化。结果本组平均干耳时间为术后(32.0±6.5)d。随访4~16个月,术后外耳道形态基本正常,无须经常清理结痂。4例改良乳突根治术后听力无变化。9例鼓室成形术后平均气骨导差为(21.3±14.7)dB听力级(HL),术前平均气骨导差(36.3±11.9)dBHL,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耳乳突手术中应用自体乳突皮质骨粉重建外耳道,取材方便,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上鼓室封闭和外侧壁重建技术在鼓室成形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Chi F  Wang Z  Wu L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23):1617-1618
目的 观察上鼓室封闭和外侧壁重建技术在防止鼓室成形术后胆脂瘤复发或听骨链运动受限中的效果。方法 (1)上鼓室成形技术;对病灶清除后听骨链完好者,重建上鼓室外侧壁,采用2种材料;(1)“骨水泥”板(用凝血酶纤维蛋白元粘合剂与自体乳突皮质骨粉黏合而成):(2)耳廓软骨。(2)上鼓室封闭技术;用骨粉和凝血酶纤维蛋白元黏合剂将上鼓室完全封闭。结果 150例术后观察3-5年,无继发性上鼓室严重内陷和继发性胆脂瘤,术后鼓膜再穿孔8例(5.33%)。97.5%上鼓室成形听力改善;80.8%上鼓室封闭 听骨链重建术听力改善,另21例未重建听骨链。结论 上鼓室封闭和上鼓室成型可以防止胆脂瘤复发。上鼓室外侧壁重建还可保证听骨链的正常活动空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开放式乳突根治术加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潍坊市人民医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76例慢性中耳炎患者,分析其临床资料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开放式乳突根治术加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中耳炎术后听力恢复良好(P〈0.05);清除病灶彻底;除有3例患者因感染造成继发性鼓膜穿孔外(3.94%),无并发症。结论完善术前检查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开放式乳突根治术加鼓室成形术对治疗慢性中耳炎是一种最主要的方法,对患者听力的提高及防止复发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胆脂瘤型中耳炎的HRCT表现,以提高本病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50耳)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胆脂瘤型中耳炎的HRCT表现,并与手术结果对照分析。结果:慢性胆脂瘤型中耳炎HRCT表现:(1)上鼓室、鼓室、乳突区及外耳道软组织肿块影为50耳(100%);(2)骨质破坏,其中包括听小骨破坏为39耳(78%)、盾板破坏26耳(52%)、面神经管破坏16耳(32%)、乙状窦前壁破坏3耳(6%);(3)骨质破坏累及外耳道4耳(8%);(4)颅内并发症:耳源性脑膜炎2耳(4%)。结论:慢性胆脂瘤型中耳炎具有特征性HRCT表现,HRCT对指导手术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它是首选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