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晶体溶解性青光眼是一种由于晶体皮质溶解而引起的继发性、急性开角形青光眼,多发生于老年人,发病急剧,眼压明显升高。因本病在临床上较为少见,易误诊,从而延误病情。随着白内障手术的广泛开展,越来越多的白内障已在成熟期前手术,白内障过熟期引起的晶体溶解性青光眼已在临床上不多见,但在一些边远穷困地区,由于诸多原因 相似文献
2.
白内障针拨手术在 2 0世纪 70年代初 ,以其简便、经济、见效快 ,给千万患者 ,特别是经济落后、边远山区的患者带来了光明。随着眼科手术的不断进步 ,这种手术已被淘汰。随着时间的推移 ,该手术的并发症逐渐显露 ,其最突出表现的是晶体溶解性青光眼。我院 1976~ 1986年 ,共施行过白内障针拨术 36 2例 (5 2 9只眼 ) ,其中 16例 (17只眼 )出现晶体溶解性青光眼 ,发生率为 3 4 % ,现将有关资料报告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均为施行了白内障针拨术后 ,出现晶体溶解性青光眼共 16例 (17只眼 ) ,其中男 6只眼 ,女 11只眼 ,单… 相似文献
3.
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治疗晶体溶解性青光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白内障囊外摘除治疗晶体溶解性静光眼的效果。方法:对4例晶体溶解性青光眼经控制眼压后行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采用信封式截囊。结果:所有病人手术顺利,后囊完整。术后视力恢复好眼压得到控制。随访8月至1.5年眼压均保持在正常范围,无须加用抗静光眼药物。最佳矫正视力均在0.2以上,所有病人在术及术后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白内障囊外摘除治疗晶体溶解性青光眼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晶体溶解性青光眼是一种由于晶体皮质溶解而引起的继发性急性开角型青光眼,发生于老年人白内障的过熟期.该病起病急剧,眼压明显升高,临床少见,而且多数病例的最初诊断不明确,易延误病情,增加患者痛苦.现将我院10年来收治的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郁建平 《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03,17(3):306-307
目的 :观察单纯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对原发性急性或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随访 3~ 1 8个月 ,平均 6 .78个月。结果 :所有病例术后眼压在 9~ 1 7.7mmHg范围之内 ,无 1例需局部或全身使用降眼压药物治疗。术后中央前房深度明显加深。最佳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 :单纯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中国民康医学》2016,(4)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4例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行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组患者在此治疗的基础上行小梁切除术,分析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术后视力、平均眼压、临床并发症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手术治疗后,两组患者术后视力较术前显著升高,且眼压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眼压、视力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与对照组相比,术后观察组的房角粘连范围显著减小,而前房深度显著增加(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76%,对照组为14.29%(6/42),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 相似文献
7.
迪丽娜·卡司木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5,28(3):267-267
随着白内障手术的广泛开展,越来越多的白内障已在成熟期前手术,白内障过熟期引起的晶体溶解性青光眼已在临床上不多见。但在一些边远穷困地区由于诸多原因,此病仍有发生。它是一种由于晶体皮质溶解,巨噬细胞吞噬晶状体皮质阻塞小梁,另有大分子量可溶性晶体蛋白阻塞房水流出道所致的一种继发性、急性、开角型青光眼。该病以老年人多见,均为白内障过熟期者。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晶体溶解性青光眼又称晶体蛋白性青光眼.1955年首先由Flocks等报告,该病发生于过熟期白内障.是由于晶体皮质溶解而引起的继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多发生于老年人.如不及时治疗,有引起失明的危险。我院自1995~2002年共收治本病病例8例,现将有关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青光眼滤过手术后,滤过功能存在,眼压基本正常、稳定的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手术时,保护其原有的滤过功能极其重要.借鉴国内眼科学者的实践及经验总结,我院从2001年起对15例青光眼滤过手术后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张红松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08,22(2):93-95
目的:探讨晶状体溶解性青光眼的病因、临床特征、诊断和处理方法。方法:对我院11例(11只眼)住院治疗的晶状体溶解性青光眼病例进行分析。11例患者均系老年人,均有长期白内障病史.其中2例曾做过针拨术.无青光眼病史。起病突然,眼压升高.降眼压药物治疗眼压均不能控制。其中5例行白内障囊内摘除加前房冲洗术:4例行白内障囊外摘除加前房冲洗术:2例白内障针拨术后患者行晶状体捞出加前房冲洗术。结果:11例患者术后眼压均控制在1.2~1.94kPa(9-14.55mmHg),视力恢复情况:指数/20cm者4例,矫正视力在0.1~0.4者7例。结论:该病为目前临床上独立存在的继发性、急性开角型青光眼,尽早摘除混浊晶状体是本病治疗及预防的唯一方法。 相似文献
12.
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96例(96眼)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48眼)。观察组行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对照组行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术前及术后眼压、视力情况、中央前房深度、周围前房深度、术后降压药物种数、并发症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眼压、视力、中央前房深度、周围前房深度均比术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增加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降压药使用种数、并发症数量均少于对照组。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能降低眼压、提高视力,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有效而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改良型青光眼减压阀植入术及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单纯改良型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单纯组8眼)或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联合组8眼)的14例(16眼)难治性青光眼患者临床资料,术后随访1、3、6、12个月。结果术后患者使用抗青光眼药物的种类及数量较术前显著降低,且联合组用药种类及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型Ahmed青光眼减压阀植入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可显著减少术后抗青光眼药物使用种类及数量,可作为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治疗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4.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闭角型青光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急、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收住本院的非青光眼的单纯白内障26例(28眼),连续选择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60例(70眼),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以下简称急闭)临床前期14眼,发作期29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以下简称慢闭)27眼。术前视力手动/眼前~0.8,均有不同程度的晶状体混浊。入院后行超声乳化术。随访时间为3~24个月,平均(8.5±4.5)个月。结果:①单纯白内障组术前术后眼压无显著差异(t=1.9201,P〉0.05)。急闭临床前期组术后平均眼压下降(t=3.9910,P〈0.01)。急闭发作期组术后平均眼压比术前明显下降(t=4.7441,P〈0.01)。慢闭组术后平均眼压比术前明显下降(t=4.4976,P〈0.01)。②急闭发作期,慢闭组平均使用青光眼药物术后较术前明显减少。⑧急、慢闭组术后前房角均较术前增宽。④前房深度急、慢闭组术后较术前增加;周边前房深度两组术后均较手术前增加。⑤56只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48只眼(85.7%)最佳矫正视力提高,28只眼(50.0%)矫正视力〉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单纯白内障术后眼压无影响,对急闭临床前期产生降低眼压作用,可治疗急、慢闭,急闭疗效优于慢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青光眼盲患者主要致病因素及防治知识的了解状况,为加强青光眼患者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对住院治疗的青光眼盲患者49例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患者青光眼病程、经济状况、患者及亲属对青光眼了解程度、青光眼了解途径、是否降眼压治疗、病情控制不佳的原因。结果半数以上青光眼盲患者缺乏青光眼防治相关知识。结论公众仍然严重缺乏青光眼防治知识,在全社会范围加强青光眼科普知识宣传,正确引导青光眼患者及时合理治疗,仍然是青光眼盲防治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小梁切除术、超声乳化+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ACG)合并白内障患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单位2019年1—12月间确诊AACG合并白内障的107例患者病案资料,基于术式差异分组,其中54例归入观察组(超声乳化+房角分离术),另53例归入对照组(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组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及手术并... 相似文献
17.
马文豪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1,21(32)
目的 探讨高龄患者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手术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对24例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高龄患者行隧道巩膜瓣下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定期随访.结果 手术过程顺利,术后24 h内前房形成,且前房较深,视力较术前均有明显提高,术后3个月复查,视力达0.1有5眼,0.15 ~ 0.30有13眼,0.30以上有6眼.术后1、3、6个月眼压均在正常范围.随访期间所有患者无角膜失代偿、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 隧道巩膜瓣下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是治疗高龄患者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2):81-84
目的 对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析其对患者眼压及视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泉州市第一医院眼科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90例(90眼)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分组研究,以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n=45)与对照组(n=45),对照组患者行小梁切除术,观察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房角分离术,对两组手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术前两组视力、眼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949、0.192,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49、8.636,P0.05)。两组术前前房深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87,P0.05);两组术后前房深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6个月前房深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97,P0.05)。术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88%,低于对照组的24.44%(χ~2=3.920,P0.05)。结论 对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而言,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的同时植入人工晶状体安全有效,联合房角分离术可恢复房角功能,降低患者眼压,还可提高视力,且并发症较少,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5):58-61
目的 分析2 型糖尿病并发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应用超声乳化术联合房角分离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 年1 月~2019 年12 月本院收治的130 例130 眼糖尿病并发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研究组(白内障超声乳化+房角分离术)和对照组(白内障超声乳化+小梁切除术),对比两组视力、眼压和并发症。结果 术后1 d、1 周、1 个月、3 个月,研究组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为(0.15±0.03)LogMAR、(0.16±0.02)LogMAR、(0.14±0.03)LogMAR、(0.14±0.02)LogMAR,对照组分别为(0.20±0.04)LogMAR、(0.19±0.05)LogMAR、(0.19±0.06)LogMAR、(0.20±0.05)LogMAR;两组最佳矫正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提高,但研究组术后视力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眼压分别为(15.7±3.3)mmHg、(14.0±2.1)mmHg、(14.5±1.4)mmHg、(14.4±1.3)mmHg,对照组分别为(15.5±2.5)mmHg、(14.3±1.9)mmHg、(14.6±1.5)mmHg、(17.5±2.2)mmHg;其中术后1 d、1 周、1 个月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个月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15%,低于对照组的18.46%(P<0.05)。结论 超声乳化术与房角分离术联合应用能促进2 型糖尿病并发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后眼压的控制,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选择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56例(60眼),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2眼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照组28眼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对2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及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2组患者视力均显著提高,眼压显著降低(P<0.05);2组患者术后视力和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炎症反应少(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结论对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一种有效方法,且术后炎症反应少,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