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9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32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32例胃肠道间质瘤病例中,22例(68.8%)为胃间质瘤,其他为小肠,结肠和直肠间质瘤。CD117阳性率96.9%,vimentin阳性率100%,CD34阳性率76.5%。32例均行手术治疗。肿瘤根治性切除25例,包括近端或远端胃大部切除,胃楔形切除,病变肠段切除,腹会阴联合切除及肿块切除或扩大切除,因肿瘤广泛粘连,无法完整切除7例。结论胃肠道间质瘤的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及免疫组化,CD117是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重要标记物,完整的局部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对无法切除或有肿瘤残余及术后复发的患者可应用甲磺酸伊马替尼(格列卫)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的临床表现、病理学和免疫组化的特点及治疗方法,提高GIST的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1996年1月至2006年1月我院外科收治并经病理证实的20例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资料,并通过免疫组化方法对标本行CD117、CD34、SMA、S-100进行免疫组化研究。结果 本组均手术切除,其中GIST发生部位胃占45%(9/20),小肠45%(9/20),结直肠10%(2/20)。良性12例,潜在恶性3例,恶性5例,CD117阳性表达率97%(19/20)、CD34阳性率72.2%(13/18)、平滑肌肌动蛋白(SMA)37.5%(6/16)、S-100 23.5%(4/17)。结论 CD117标记阳性是确诊GIST最重要的诊断依据,手术仍是GIST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胃肠道间质瘤新标记物DOG1应用的初步探讨(附37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DOG1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病理科2008年05月以来出具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病理标本的免疫组化结果,对DOG1、CDI17、CD34表达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7例标本DOG1阳性率97.3%(36/37),CD117阳性率78.4%(29/37),CD34阳性率81.1%(30/37)。结论在GIST中DOGI比CD117、CD34表达更具有特异性和敏感性,在GIST的辅助诊断中有重要的作用,联合DOGI、CDI17和CD34检测有利于GIST的诊断和鉴别诊断,DOG1可能是一个潜在的GIST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4.
CD117与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及预后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D117与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诊断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EnVision法回顾性分析57例GIST患者CD117、CD34、平滑肌肌动蛋白(SMA)、波形蛋白、S-100的表达情况。结果GIST发生于食管3例(5.3%),胃31例(54.4%),小肠19例(33.3%),结、直肠4例(7.0%);良性29例(50.9%),交界性20例(35.1%),恶性8例(14.0%)。CD117阳性54例(94.7%),CD34阳性43例(77.2%),14例CD34阴性者CD117均为阳性,波形蛋白阳性56例(98.2%),S-100、SMA阳性分别为6例(10.5%)和3例(5.3%),多为不表达或局灶阳性。肿瘤大小1,5—10.0cm,核分裂像大于5/50HPF的8例中肿瘤直径均大于5.0cm。21例随访病例中良性10例无复发;潜在恶性7例中3例复发,1例死亡,3例无瘤生存:恶性4例中2例死亡,2例复发。无瘤生存者13例,复发带瘤生存5例,死亡3例。良性、潜在恶性和恶性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10/10)、71.4%(5/7)和50.0%(2/4)。结论GIST中CD117常弥漫强阳性,CD117是诊断GIST的敏感指标。肿瘤大于或等于5cm,核分裂像大于5/50HPF,有出血或肿瘤坏死可作为恶性参考指标,而且复发率高,3年生存率低,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至2008年8月收治的33例腹腔间质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手术切除率93.9%(31/33),17例行淋巴结清扫,1例见淋巴结转移。瘤体直径为1.5~25.0cm,良性11例,交界性4例,恶性18例。CD117(+)93.8%,CD34(+)76.4%,Vimentin(+)65.3%,SMA(+)45.8%,S-100(+)19.7%,Nestin(+)11.2%,CD117和CD34共同阳性率为56.2%。极低度危险性7例,低度危险性6例,中度危险性14例,高度危险性5例。术后随访率90.9%(30/33),随访6~28个月,12例良性或交界性间质瘤患者无复发和转移,13例恶性患者未进一步行任何治疗,5例高度危险性间质瘤均定期复查:1例坚持服用格列卫,未见复发或转移;1例发生肝转移行射频损毁术;3例发生不同程度的肿瘤局部复发伴腹腔转移,经再次手术治疗或(和)口服格列卫等治疗,均存活至今。【结论】腹腔间质瘤无特殊临床表现,术前内镜、B超和cT是主要的辅助检查及鉴别方法;手术切除是间质瘤首选的治疗手段,其预后与恶性潜能分级有关。具有分子靶向治疗的格列卫表现出良好的_疗效,可用于间质瘤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GIST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特征,用GIST Fletcher风险分级对原发GIST进行分析诊断。结果50例GIST平均年龄47岁,40岁以上者占80%。发生于胃13例,十二指肠5例,小肠17例,结肠5例,直肠及肛门2例,胃肠道外8例;其中1例有淋巴结转移。肿瘤组织中CD117、CD34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和50%,显著高于SMA、S-100蛋白、Vimentin、Desmin的表达;GIST中Desmin的阳性表达率为12%,显著低于CD117和CD34。本组恶性程度为高度风险18例(36%),中度风险12例(24%),低度风险17例(34%),极低度风险3例(6%)。结论CD117阳性、CD34阳性对GIST有确诊意义。GIST Fletcher风险分级诊断对临床治疗及预后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胃肠道间质瘤的免疫表型及其起源分类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从胃肠道间质瘤的免疫表型探讨其起源及分类。方法:采用微波修复抗原及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4例胃肠道间质瘤患CD117、CD34、Vimentin、Desmin、SMA、MSA、S-100、NSE和NF的表达。结果:病理学诊断良性11例、恶性11例、交界瘤12例,平均直径7.9cm,平均核分裂数6个/10HPF,并随I、Ⅱ、Ⅲ分级增高而增多。免疫组化染色证实:CD117阳性34例(100%)、CD34阳性28例(82.4%),Vimentin阳性18例(52.9%),Desmin阳性9例(26.5%),SMA阳性10例(29.4%),MSA阳性7例(20.6%),S100阳性11例(32.4%),NSE阳性7例(20.6%)及NF阳性13例(38.2%)。根据其免疫表型,34例GIST存在4种类型:狭义GIST3例(1例恶性、2例良性)、biphasic type6例、neurogenic type13例及myogenic type12例,随访11例恶性肿瘤中有3例复发,5例死亡,均为Ⅱ、Ⅲ级,其平均核分裂数13个/10HPF。结论:肿瘤大小、核分裂数为GIST良恶性诊断的重要指标,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探寻肿瘤细胞起源及分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胃肠间质瘤(GIST)及胃肠外间质瘤的病理诊断和免疫组化特点,为其诊断、鉴别诊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对39例胃肠及胃肠外间质瘤进行形态学观察分析,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D117、CD34、Vim、SMA及S-100蛋白。结果39例胃肠及胃肠外间质瘤主要由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构成,其中38例CD117阳性,32例CD34阳性。结论胃肠间质瘤具有多向分化性,HE形态类似,CD117、CD34免疫标记阳性对诊断有意义。  相似文献   

9.
PKC-θ在胃肠间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PKC-θ在胃肠间质瘤(GIST)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对87例GIST、2例平滑肌瘤、2例平滑肌肉瘤、5例神经鞘瘤、6例恶性神经鞘瘤、3例胸腺瘤及精原细胞瘤、5例肾透明细胞癌、5例恶性黑色素瘤进行CD117、PKC-θ染色。结果87例GIST中77例PKC-θ(+),72例CD117(KIT)(+);15例CD117阴性的GIST中12例PKC-θ(+),其中11例上皮样细胞型中9例PKC.0表达与CD117表达无相关性(P〉0.05),其阳性表达例数与Fletcher分级和进行性疾病(PD)呈正相关关系(P〈0.01)。在除神经鞘瘤和恶性神经鞘瘤的其他类型肿瘤中CD117均(+),而PKC-θ除神经鞘瘤3例和恶性神经鞘瘤2例(+)外,在其他类型肿瘤中均(-)。结论PKC-θ可能是GIST的又一标记物,尤其是对于PDGFRA基因突变的上皮样细胞型和CD117阴性的病例,PKC-θ与KIT联合检测能使大多数GIST确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astricintestinaltumor,GIST)的临床表现与病理特点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手术切除后病理诊断为GIST的86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特征。结果86例切除的胃肠道间质瘤中10例为良性(包括7例潜在恶性),肿物平均直径2.0em,16例为低度恶性,肿物平均直径2.9cm,60例为高度恶性,肿物平均直径8.6cm。其中53.5%(49/86)来源于胃,27.4%(23/86)来源于小肠,4.7%(4/86)来源于大肠,11.6%(10/86)来源于网膜、腹腔。良性组肿瘤无明显出血、坏死,细胞无异型性,核分裂少见。恶性组肿瘤可见出血、坏死,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多见。免疫组化指标测定CD117阳性80例,占93.0%,CD34阳性68例,占79.1%,SMA阳性13例,占15.1%,S100阳性4例,占4.7%。结论GIST主要发生在胃、肠道和腹腔,C117和CD34阳性是诊断GIST最有价值的免疫标记物。GIST的恶性程度与肿瘤的大小、核分裂数和发病部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直肠间质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998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收治的15例直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例患者中经肛门肿物切除术4例,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Miles术)5例,经腹直肠前切除术(Dixon术)6例,所有患者最后均经病理和免疫组化证实。CD117、CD34的阳性率分别为93.3%、73.3%。15例患者获6~72个月的随访,其中2例患者分别术后12、26个月局部复发再次行手术切除,术后口服伊马替尼400mg.d^-1辅助治疗;5例经腹前切除或经肛局部切除患者出现腹腔复发并肝多发转移,其中3例死亡;2例服用伊马替尼治疗后肿瘤缩小,带瘤生存;其余6例患者无复发、转移。结论直肠间质瘤的治疗以手术为主、分子靶向治疗为辅的综合治疗。伊马替尼对中高危患者的复发、转移的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GIST)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经手术治疗的45例GIST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45例病人均行手术,术后病理确诊为GIST。其中胃部19例,十二指肠2例,小肠17例,结直肠5例,腹腔多发病灶2例。42例完整手术切除,3例因肿瘤较大或广泛转移行局部切除或活检。结论 GIST首选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术后辅助应用甲磺酸伊马替尼可减少复发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表现、病理组织形态学特点及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GIST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及预后情况。结果 12例患者中小肠间质瘤5例,胃间质瘤5例,十二指肠间质瘤1例,腹膜间质瘤1例。患者临床表现以腹痛与消化道出血较多见,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出血者5例,腹痛5例,腹部肿块就诊者2例。肿块平均直径为5.5 cm。术后病理学诊断:3例良性,8例交界性,1例恶性。免疫组化检测:CD117阳性率为75.0%,CD34阳性率为58.3%。1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5~40月,均存活,2例复发。结论肿瘤大小、位置、核分裂像、免疫组化是判断GIST良、恶性的重要指标;对GIST患者必须进行包括手术治疗在内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甲磺酸伊马替尼预防原发性胃肠道间质瘤(GIST)切除术后复发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对2007年1月至2009年11月在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并接受手术切除,且术后经影像学检查(增强CT或增强MRI)确认无肿瘤残留的22例原发性GIST患者,于术后给予甲磺酸伊马替尼400 mg,qd口服治疗,中危患者疗程>1年,高危患者疗程>2年.观察其1年及2年无复发生存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该22例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9例,中位年龄57.4岁,高危患者9例.中位随访时间34 (24 ~ 48)个月,1年无复发生存率100%,2年无复发生存率94.5%.药物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水肿、恶心、腹痛、肌肉或骨骼疼痛、血小板减少、乏力、皮疹等,多为轻度到中度,经对症处理后大多可以缓解.结论 原发性胃肠间质瘤术后使用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安全、有效,有可能改善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时间,预防或延迟复发.但由于未设对照,其疗效尚待进一步开展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CD56和CD117表达在疾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32例初诊MM患者,根据骨髓中CD56和CD117表达,分为CD56+CD117+,CD56+CD117-,CD56-CD117+和CD56-CD117-四组,分别检测各组骨髓瘤细胞数、M蛋白含量和细胞遗传学结果;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CD56,CD117表达与骨髓瘤细胞数量、细胞遗传学结果在疾病预后判断中的意义。结果 CD56和CD117阳性率分别为62.5%和33.3%。CD56-CD117-组骨髓瘤细胞为36.6%±23.9%明显高于其他三组(5.5%±2.8%,12.1%±7.3%,24.4%±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061,P=0.022)。TP53阳性率在CD56-组(25%)显著高于CD56+组(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54,P=0.04)。CD117+组与CD117-组相比,TP53,1q21+,IGH融合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23~2.677,均P>0.05)。TP53和CCDN1/IGH阳性率在CD56-CD117-组(33.3%和50.0%)明显高于CD56+CD117+组(20.0%和40.0%)和CD56+CD117-组(11.1%和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036~14.579,均P<0.05)。结论 CD56-和CD117-MM患者肿瘤负荷较高,并且出现TP53缺失、CCND1/IGH融合和复杂核型等细胞遗传学异常风险较高,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肿瘤(GIST)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特征及其研究进展。方法:分析179例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病理组织HE及免疫组化特性。结果:GIST可发生于整个胃肠道,多发生于胃和小肠,179例GIST患者中发生于胃部为88例(49.2%),小肠67例(37.4%)。病理观察,GIST由梭形细胞及上皮样细胞构成,免疫组化染色C-kit蛋白(CD117)阳性率为100%(179/179),原始造血干细胞抗原(CD34)阳性率为65.9%(118/179),干蛋白(nestin)阳性率为76.0%(38/50),部分病例平滑肌肌动蛋白(SMA)、S-100蛋白(S-100)、结蛋白(desmin)为阳性。结论:不同于胃肠道其他间叶源性肿瘤,GIST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为原癌基因c-kit突变,免疫组化CD117、CD34、nestin表达阳性是其最具价值的依据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至2009年10月本院58例GIST患者临床资料。【结果]GIST好发胃和小肠,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CD117阳性率为94.8%。全组均行手术治疗,54例获完整切除。术后14例接受伊马替尼治疗。全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6.2%、82.4%、72.2%。【结论】GIST的确诊依靠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CD117对诊断有重要作用。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法,术后辅助伊马替尼治疗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主要探讨具有t(8;21)(q22;q22)染色体改变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的免疫表型及伴随的染色体异常。利用多参数流式细胞仪(multiparameter flow cytometry,MPFC)检测和分析47例具有t(8;21)的AML患者白血病细胞免疫表型。结果表明:47例t(8;21)-AML中21例(44.68%)伴有其他染色体异常,26例(55.32%)为单纯t(8;21)染色体改变。多参数流式检测结果提示:t(8;21)-AML患者干/祖细胞标记CD34、CD117和HLA-DR阳性率分别为87.2%、97.9%和95.7%,髓系标记CD13和CD33阳性率分别为93.6%和87.2%,T淋巴系标记CD2、CD3、CD5和CD7未见表达,B淋巴系标记CD19阳性率为66.0%,显著高于其他B淋巴系标记CD20和CD22,同时NK细胞标记CD56阳性率亦高达66.7%。结论:利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t(8;21)-AML发现该亚型AML具有较为特异性的免疫表型特征:干祖细胞标志(CD34、CD117和HLA-DR)表达较高,并且B淋系标志CD19和NK细胞标志CD56表达明显较高,提示联合CD34/CD19/CD56检测可以成为预测AML可能具有t(8;21)(q22;q22)的染色体改变准确而快速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GIST)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1月至2007年1月收治的胃肠间质瘤28例临床资料。结果肿瘤部位以胃肠为主,本组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诊断8例良性,20例为潜在恶性和恶性;免疫组化CD34阳性19例(67.9%),CD117阳性28例(100%),抗平滑肌抗体(SMA)和S-100均(-)。复发12例,再切除6例。结论对于腹部隐痛不适、反复消化道出血的中老年病人,如胃结肠内镜无阳性发现应高度怀疑本病。CT检查对术前确诊帮助较大,GIST的诊断依靠免疫组化分析。完整的局部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