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伽玛刀治疗颅内脑外型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并总结伽玛刀治疗经验。方法收集2002年5月至2009年5月位于海绵窦旁颅内脑外海绵状血管瘤6例,采用直接伽玛刀治疗4例,开颅手术切除后伽玛刀治疗2例,平均有效照射剂量为12.9(11~16)Gy,视神经接受剂量均小于9.0 Gy(2.4~9.0 Gy)。全部病例随访6个月至9年。结果治疗后5例症状改善,1例仍有复视。MRI显示病灶消失1例,缩小4例,无变化1例。结论对病灶难以手术或难以耐受手术的颅内脑外型海绵状血管瘤,伽玛刀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伽玛刀治疗颅内脑外型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并总结伽玛刀治疗经验.方法 收集2002年5月至2009年5月位于海绵窦旁颅内脑外海绵状血管瘤6例,采用直接伽玛刀治疗4例,开颅手术切除后伽玛刀治疗2例,平均有效照射剂量为12.9(11~16)Gy,视神经接受剂量均小于9.0 Gy(2.4~9.0 Gy).全部病例随访6个月至9年.结果 治疗后5例症状改善,1例仍有复视.MRI显示病灶消失1例,缩小4例,无变化1例.结论 对病灶难以手术或难以耐受手术的颅内脑外型海绵状血管瘤,伽玛刀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伽玛刀分次治疗海绵窦巨大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9例海绵窦巨大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在局部麻醉下安装立体定位头架并定位,然后采用伽玛刀在20个月内分次治疗,即1~5个月行第1次伽玛刀治疗,病灶中心剂量为18~26 Gy,边缘剂量为9~13 Gy; 6~12个月行第2次伽玛刀治疗,根据病灶缩小程度及大小不同,病灶中心剂量为26 Gy或30 Gy,边缘剂量为13 Gy或15 Gy; 12个月后根据病灶缩小程度及仍有明显病灶者行第3次伽玛刀治疗,病灶中心剂量为30 Gy,边缘剂量为15 Gy。结果随访6~48个月,平均36个月,39例患者均未出现临床症状加重及新的脑神经受损症状。39例患者第1次治疗后6~8个月行MRI检查示病灶均有不同程度缩小,病灶缩小>30%。第2次伽玛刀治疗后12个月行MRI检查示18例患者病灶基本消失,病灶缩小>90%;21例患者病灶缩小,病灶缩小>50%。21例第3次伽玛刀治疗后12个月行MRI检查示病灶缩小,病灶缩小>90%。5例由于不能耐受或其他原因拒绝第3次伽玛刀治疗的患者,治疗后24个月行MRI检查示病灶较第2次伽玛刀治疗后12个月进一步缩小,病灶缩小>80%。39例患者均未出现临床症状加重及新的脑神经受损症状,症状改善率为87.2%。结论伽玛刀分次治疗海绵窦巨大海绵状血管瘤疗效显著,并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颅凹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和伽玛刀治疗。方法16例中颅凹海绵状血管瘤,直径3-4cm,行伽玛刀治疗,7例紧邻视神经的较大的海绵状血管瘤,半年后再次伽玛刀治疗。结果随访2—4年,11例临床症状改善,随访未见病灶体积变化。5例临床症状消失,病灶体积明显缩小。结论伽玛刀对中颅凹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安全、微侵袭、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孙全新  张业嵩  李黎 《当代医学》2012,18(21):84-85
目的 探讨伽玛刀治疗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效果.方法 伽玛刀治疗:伽玛刀头环固定,MRI3mm薄层扫描定位,40%等剂量曲线包绕病变灶,边缘剂量12.6Gy,中心剂量31.5Gy.结果 伽玛刀放疗后6个月后血管瘤腔闭塞萎缩,病灶明显缩小,9个月后MRI观察提示病灶进一步缩小,1年后复查提示病灶完全闭塞.结论 脑干生理结构和功能的特殊性,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风险较大.伽玛射线损伤畸形血管的内皮细胞,血管基膜进行性增生和密集的玻璃样变,导致管腔闭塞,病灶缩小,甚至消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立体定向显微外科手术或立体定向闭合性手术(旋转式伽玛刀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对17例经立体定向显微外科手术治疗,11例经立体定向闭合性手术(旋转式伽玛刀手术)治疗的病例进行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 17例立体定向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病例,经3个月-5.2年随访,12例痊愈,2例好转,2例病情恶化自动出院;其中偏瘫1例,浅昏迷1例,植物人1例。11例立体定向闭合性手术(旋转式伽玛刀手术)治疗的病例,经2个月-2.1年随访,病灶缩小2例,不变8例,症状改善9例,术后反应性脑水肿3例。结论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因部位不同,发病类型不同,应选择相应的手术治疗方法,方能求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OUR—QGD型体部伽玛刀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采用OUR—QGD型体部伽玛刀治疗原发性肝癌123例。50%-80%的等剂量曲线包绕95%以上的肿瘤体积,靶周边剂量25~40Gy,中位剂量35Gy,分割剂量2.5—4.0Gy,疗程8~15次。1次/d,每周连续治疗5次。结果所有忠者均随访3年。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2.4%(89/123)、46.3%(44/95)和19.4%(12/62)。结论OUR—QGD型体部伽玛刀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适形放射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17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适形放射治疗(放疗)对肝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及其放射损伤。方法 对17例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共24个病灶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各靶区中心剂量最低30Gy,最高60Gy;分割剂量最小1.5Gy,最大8Gy,疗程平均为21.2d。结果 全部病例均随访1年以上,有5例随访2年以上,治疗后1-3个月复查,所治疗的24个病灶中最大径小于4cm者6灶;完全缓解(CR)占83.3%。部分缓解(PR)占16.7%;4-9cm者14灶;CR占35.7%,PR占50%,微小缓解(MR)占14.3%;大于9cm者4灶;PR占50%,MR占25%,稳定(NC)占25%,1年复查病灶局部控制20灶占83.3%,部分病例配合保肝治疗,2例出现白细胞轻度下降,余未发现其他副作用。结论 三维适形放疗是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有效方法之一。肿瘤最大径越小,靶体积越小,疗效越好,且因无痛苦,无放射性损伤,并发症少而易为患者接受。远期并发症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9.
脑海绵状血管瘤的伽玛刀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评估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脑海绵状血管瘤的效果。方法 对44例患者进行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规化病灶直径0.6~2.6cm,平均1.4cm。等中心数目1~4个,覆盖病灶边缘等剂量曲线为40%~60%,平均边缘剂量18.5Gy。随访期11~52个月,平均33.7个月.结果 在37例获得MR影像随访资料的患者中,26例无改变,11例病灶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术后出血9人次,其中,治疗后2年内的出血率明显多于2年以后(P=0.043)。43例有症状的患者中,33例症状改善.有效率为76.7%.其中,癫痫症状的改善达14例(82.4%)。7例出现与病灶周围水肿样改变症状有关的神经功能障碍(18.9%)。结论 伽玛刀能降低脑海绵状血管瘤引起的出血风险,改善临床症状,特别是癫痫症状。由于其并发症相对较高,选择合适的病例和治疗计划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伽玛刀在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对12例MRI诊断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应用Leksell伽玛刀进行治疗。肿瘤最大直径24~40 mm,平均31 mm。肿瘤周边剂量9~14 Gy,平均12.2 Gy。肿瘤中心剂量18~28 Gy,平均24.8 Gy。结果本组病例随访时间6~40个月,未发现与伽玛刀有关严重并发症。肿瘤消失1例,缩小8例,2例体积变化不明显,增大1例。增大1例手术治疗,切除肿瘤时出血明显减少。结论伽玛刀治疗中小型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颅内生殖细胞瘤的伽玛刀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伽玛刀治疗颅内生殖细胞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使用伽玛刀治疗颅内生殖细胞瘤28例,共行55次治疗,周边剂量6~15Gy,平均10.8Gy,中心剂量16~39cy,平均24.6Gy,周边剂量曲线20%~65%,平均38.4%。结果 全部病例获得随访,随访2周~3年,肿瘤消失21例,瘤体缩小80%以上5例,复发1例,转移1例。结论 应用伽玛刀是治疗颅内生殖细胞瘤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近期效果满意,对瘤体较大者,应分次治疗。  相似文献   

12.
吴高峰  雷进  周家全  唐轶 《四川医学》2003,24(3):243-244
目的 探讨0UR—XGD旋转式伽玛刀治疗颅内转移瘤的临床疗效及治疗中的相关问题。方法 1997年1月至200l年8月采用0UR—XGD旋转式伽玛刀治疗颅内转移瘤188例,男114例,女74例,年龄31-85岁。治疗程序:应用VectraⅡ0.5Tesla中场超导核磁共振成像系统定位,r—Tps系统2.5版本软件进行规划,边缘剂量12-25Gy,平均17Gy,中心剂量30-60Gy,平均47.5Gy等剂量曲线30%-65%。结果 治疗后3-24月,140例获得随访:128例(91.5%)有效,无变化10例(7.1%),复发2例(1.4%)。结论 旋转式伽玛刀治疗颅内转移瘤疗效确切。严格掌握适应症,根据病变性质、体积、数量、肿瘤周围水肿情况及病人自身状况,制定合理治疗方案,是保证安全及提高疗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性评价肝多发海绵状血管瘤经动脉超选择性插管化疗栓塞的安全性、技术成功率及远期疗效。方法6例肝多发海绵状血管瘤患者,采用经动脉超选择性插管并以平阳霉素碘油乳剂(PYM‐Lip)实施完全性充填栓塞治疗,术后6、12、36个月行多排螺旋C T增强检查并进行相关统计学处理以评价远期疗效。结果肝多发海绵状血管瘤6例中共栓塞病灶26个,其中,成功栓塞病灶数分别为15个1例、2个4例、3个1例。26个病灶均不同程度缩小,其中,C T显示术后6、12、36个月被栓塞病灶直径缩小超过50%、直径缩小小于或等于50%、病灶消失分别为38%(10/26)、54%(14/26)、8%(2/26),62%(16/26)、23%(6/26)、15%(4/26),69%(18/26)、12%(3/26)、19%(5/26)。技术操作成功率10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前后病灶大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肝多发海绵状血管瘤经动脉超选择栓塞技术操作成功率高、微创、并发症少、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少见,约占所有脑血管畸形的5%~16%。多数位于脑内,少数生长在脑外。脑内和脑外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临床表现、治疗难度和预后差别很大,术中所见和病理检查也提示存在不同的组织类型。我院1990年8月-2004年6月治疗各种颅内海绵状血管瘤20例,现结合文献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伽玛刀治疗脑胶质瘤139例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伽玛刀治疗脑胶质细胞瘤的临床疗效。方法:自1997年5月至2000年10月,对139例胶质瘤患进行伽玛刀治疗,男性85例,女性54例,年龄5-77岁,平均50岁。周边剂量12-22Gy,平均剂量16.5Gy,结果:治疗后随访个6-31个月,30例影像学复查结果显示:显效7例(23.3%),有效13例(43.3%),无变化6例(20.0%),恶化4例(13.3%),有效率为66.6%。6、12、24、31个月存活率分别为95%、81%、47%、33%。结论:伽玛刀治疗脑胶质瘤疗效明确。可提高患生存质量。延长生命,然而对恶性程度高的脑质瘤虽可控制肿瘤生长,但易复发,分次治疗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从肿瘤控制率、并发症、剂量选择等几方面对伽玛刀治疗脑膜瘤进行探讨。方法1997年10月至2001年12月141例脑膜瘤经伽玛刀治疗。其中46例有开颅手术史,95例为初发。治疗前肿瘤容积为0.8~49.7cm33,平均15.9cm3 ^3。采用35~50%的等剂量曲线,边缘剂量为10~20Gy,平均为13.3Gy,中心剂量为24~40Gy,平均为30.7Gy,等中心点为1~14Gy。结果83例获得影象学随访资料,随访率为58.9%(83/141),随访时间为14~78个月,平均32.8个月,其中肿瘤消失25例(30.1%),缩小42例(50.6%),无变化6例(7.2%),增大10例(12.1%),肿瘤控制率为88%。结论伽玛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脑膜瘤的手段。  相似文献   

17.
伽玛刀联合全脑放疗治疗脑转移癌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宗涛  费振乐  彭勇  王崇 《安徽医学》2010,31(10):1157-1158
目的评价伽玛刀联合全脑放疗治疗脑转移癌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所有33例患者首先经全脑放疗,2-3Gy/次,5次/周,DT30~40Gy后复查头颅MRI,病灶直径小于3cm采用单次伽玛刀治疗,大于3cm采用分次伽玛刀治疗,50%~70%等剂量曲线覆盖整个靶区,单次伽玛刀治疗剂量为12~18Gy,分次伽玛刀单次周边剂量给予3~5Gy,周边总剂量18~24Gy,分割4~6次,每周3~5次。结果治疗结束后1个月复查脑部MRI或CT,完全缓解12例(36.4%),部分缓解19例(57.6%),有神经系统症状22例患者,神经症状完全缓解7例(31.8%),部分缓解14例(63.6%),所有患者KPS评分均有上升。随访至今,有12例死亡,中位生存期10.7个月。结论伽玛刀联合全脑放疗治疗脑转移癌不仅能控制脑转移病灶、提高生活质量,而且能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14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14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均行显微手术治疗,观察切除率并发症。12例脑内型、1例脑外型病灶完全切除,术后无神经功能障碍加重,1例病灶大部切除,术后并发颅神经麻痹。采用显微外科操作技术可以清楚显露病变和周围结构关系,最大程度减少术中出血,大大提高肿瘤切除率。  相似文献   

19.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显微外科治疗3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31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特征及显微手术治疗方法。全切除27例(87.1%),大部切除3例(9.7%),部分切除1例(3.2%)。30例患者术后症状明显改善。显微手术治疗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是更为安全和有效的方法,未完全切除者术后放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伽民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疗效与剂量关系。方法 采用OUR-XGD/B型旋转式伽玛刀Leksell-G型立体定位仪,1.0TMRI扫描定位,Gamma-TPS规划系统,在痛侧三叉神经根部,用4mm准直器,布1-2靶点中心,中心剂量为80-100Gy。结果 22例获得随访3.5-32.5个月(平均19.6个月)。整剂量组平均缓解时间115天,90-100Gy剂量组疼痛缓解时间明显缩短(平均26天),中心剂量90-100Gy组与其他剂量组不良反应没有明显差异(P<0.05)。59.1%患者疼痛完全缓解,22.7%患者疼痛缓解>90%,9.1%患者疼痛缓解>50%,总有效率(90.9%)。结论 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治疗中心剂量一般考虑为90-100G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