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国产基因重组链激酶(r-SK)在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98例符合溶栓条件AMI患者随机分成重组链激酶组(r-SK)和尿激酶组(UK),观察冠状动脉再通率,出血等并发症及其不良反应,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r-SK组临床血管再通率76%,显著高于UK组54.2%(P〈0.01),两组出血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r-SK溶栓治疗AMI,血管再通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程度轻,为一安全有效的溶栓药物。  相似文献   

2.
3.
对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r-sk)溶栓治疗(150万单位60分钟内静脉滴入),观察注射用重组链激酶(r-sk,上海医科大学生产50万单位/支)在不同时间溶栓治疗急性心梗的再灌注率、不良反应,及其溶栓疗效和安全性。结果,闭塞性相关血管临床的再通率为8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其中过敏反应发生率为3.3%,轻度出血占6.6%,说明r-sk是一种具特异性、高效、安全的溶检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早期重组链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16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早期重组链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再通情况。结果重组链激酶溶栓治疗冠脉再通率为78.69%。结论早期重组链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可提高AMI疗效,降低病死率,且宜早期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国产重组链激酶(r-SK)与尿激酶(UK)在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治疗中的血管再通率的比较。[方法]采用平行随机单盲对照试验,即r-SK(上海医科大学研制)30例,UK(广东天普生物制药厂出品)30例。所有病例均符合入选和不入选标准,予r-SK或uK各150×104IU于60 min(UK30 min)静脉输入,观察血管再通的临床判定指标。[结论]在试验组中,30例r-SK血管再通率(24/30,80.0%)与UK(18/30,60.0%)有显著性差异(P<0.05)。认为国产r-SK静脉溶栓治疗血管再通率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溶栓剂。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静脉溶栓治疗在我国已广泛开展 ,以往多用尿激酶 (UK) ,为了观察r SK静脉溶栓治疗AMI的疗效及安全性 ,本院心内科 1999年 2月~ 2 0 0 0年 6月用r SK对 2 4例AMI患者进行了静脉溶栓治疗 ,并与 1996年1月~ 1999年 1月间应用UK静脉溶栓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病例选择标准 ①持续胸痛≥ 30min ,用硝酸甘油不能缓解 ;②相邻两个或更多导联ST段抬高 ,肢导 >0 1mV ,胸导 >0 2mV ;③发病在 12h之内 ;④年龄 <70岁 ,体质好者可放宽至 75岁 ;⑤无静脉溶栓禁忌证。1 2…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尿激酶(UK)、链激酶(SK)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发病12 h以内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30例.分别给予链激酶150万单位或尿激酶150万单位进行溶栓治疗,观察两组血管再通率、并发症等.结果 试验药物链激酶组中血管再通率为83.3%,与对照组血管再通率6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化道出血链激酶组发生率8%,尿激酶组为10%;低血压发生率两组均为6%;皮肤黏膜出血链激酶发生率为9%,尿激酶为12%.结论 SK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并发症发生率低,血管再通率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溶栓剂.  相似文献   

8.
1998年9月~2002年8月我院应用基因重组链激酶(r-SK,上海实业医大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为991201号)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43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对比研究急性心肌梗死 (AMI)院前溶栓及ccu静脉溶栓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我中心应用国产重组链激酶 (r-sk) 1 50万u 静脉溶栓治疗 1 0 0例AMI病人。院前溶栓 1 3例为治疗组 ,院内 (1 2 0 -ccu)溶栓 87例 ,每隔 2例抽取 1例共 30例做为对照组 ,进行两组对比。结果 院前组较院内组的发病至溶栓时间提前 2小时 ;明显高于院内组 (P <0 .0 5) ;死亡率院前组低于院内组。结论 AMI早期溶栓可提高再通率 ,缩小梗死面积 ,保护心功能 ,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国产重组链激酶(rSK)在急性心肌梗塞(AMI)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79例符合溶栓治疗的AMI患者,按用药情况分为rSK组30例和尿激酶(UK)组49例,观察冠状动脉再通率,出血并发症以及rSK的不良反应。结果:rSK组的临床血管再通率76.67%,显著高于UK组的55.10%(P<0.05)。两组出血并发症无显著性差异(P>0.05)。rSK组发生轻微过敏反应6.7%,低血压10.0%,对症治疗后迅速好转。结论:国产rSK溶栓治疗AMI,血管再通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程度轻,为一安全有效的溶栓药物。  相似文献   

12.
陈敏娜 《实用新医学》2006,7(12):1086-1087
目的探讨链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疗效。方法在心电图监测下,对68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行链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结果68例患者中冠脉再通44例,再通率达64.7%;未再通24例,其中死亡4例,病死率为16.7%。不同时段溶栓时其并发症的发生率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05)。结论早期溶栓治疗可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氯吡格雷联合重组链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5月至2013年11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61例,对照组61例患者采用重组链激酶溶栓治疗法进行治疗,实验组61例患者则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重组链激酶溶栓治疗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大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重组链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显著,临床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在发病2h内使用重组链激酶溶栓的临床价值。方法将作者医院2010-01/2012-12月收治的110例STE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治疗组在发病2 h内使用重组链激酶溶栓;对照组在发病4 h使用重组链激酶溶栓。比较两组患者溶栓时间、ST段回落时间以及胸痛缓解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CK-MB)含量并进行比较;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治愈率、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再梗死率,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的溶栓时间、ST段回落时间,胸痛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t=34.6221,127.0219,13.3492;P=0.0000);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K、CK-MB水平均明显下降;治疗组上述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t=3.8037,6.3747;P〈0.01);治疗组治愈率为92.73%,高于对照组的70.91%;治疗组并发症共2例,占3.64%,低于对照组的16.36%;治疗组再梗死率为5.45%,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结论 STEMI患者应在发病后,2 h内使用重组链激酶溶栓,具有较好的疗效,溶栓时间短,ST段回落快,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分析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及冠脉病变特点。方法选取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5岁)53例作为青年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岁)60例为老年组,比较两组相关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结果青年组男性、吸烟、饮酒、劳累、冠心病家族史、高脂血症、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有典型胸痛、单支病变病例明显高于老年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发生率低于老年组。结论吸烟、饮酒、精神压力大、冠心病家族史、超重、高血脂是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青年AMI症状典型,多为首次发病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单支病变为主。应针对心肌梗死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加强预防,积极诊治,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不同时间溶栓治疗的血管再通率。方法62例无溶栓禁忌症患者均给经鼻导管吸氧,肠溶阿司匹林300 mg嚼服,0.9%NS 20 ml 尿激酶50万U静脉注射,继以尿激酶100万U加入80 ml生理盐水经输液泵静脉输注溶栓治疗。计算发病30 min溶栓,30 min~2 h、2~4 h、4~6 h及6~8 h内溶栓再通率,并把4 h内溶栓病例与4~8 h溶栓病例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4 h内溶栓再通率75%,4~8 h溶栓再通率46.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MI溶栓时间越早再通率越高,因此在安全的前提下尽早溶栓。  相似文献   

18.
对112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年龄分布、发病季节、昼夜节律、梗塞先兆、梗塞部位及其并发症、病死率等临床资料作了回顾性分析。并对梗塞先兆、Q梗塞与ST梗塞作了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房心肌梗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学艳  周长钰 《医学综述》2006,12(6):353-355
急性心房梗死由于确诊困难、临床症状易于被心室梗死掩盖以及临床医师对其认识不足而较少受到重视。急性心房梗死常为右房梗死,心电图上P-Ta段的变化及房性心律失常是其特征性的表现。心肌梗死急性期出现的房颤一部分就是由于出现了心房梗死,常发生在右冠脉于窦房结动脉发出前闭塞或回旋支于左心房回旋支发出前闭塞的病例。本文对心房梗死的发生率、临床特征、诊断标准及治疗予以综述,表明心房梗死不同于心室梗死的临床过程及对心肌梗死预后产生影响,以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建宏 《河北医学》2008,14(4):408-41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心律失常(Reperfusion Arrhythmia,RA)的临床特点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107例溶栓治疗的AMI患者RA的发生情况及预后。结果:107例患者中74例冠状动脉再通,前壁和下壁两组的再通率无明显差异,分别为56/77和18/30(X2=0.3095,P>0.05);RA的发生情况没有差异(X2=0.084,P>0.05);RA多自行消失,快速型和缓慢型RA的持续时间没有差异(t=1.79,P>0.05)。前壁AMI和下壁AMI发生快速型和缓慢型RA的情况有差异(X2=30.59,P<0.05),前壁AMI以快速型为主,下壁AMI以缓慢型为主。结论:AMI溶栓治疗后RA中各种快速、缓慢性心律失常均可出现,但出现严重心律失常的情况比较少见,最常见的为一过性快速室性心律失常,对此不必特殊处理。但应严密监测,作好相应的抢救准备以防出现严重心律失常导致患者猝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