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DM)的体重和血脂、血压的关系.方法 DM患者66例,糖耐量减低(IGT)59例,糖耐量正常者70例共三组.各组按BMI≥25及≤24.9分为肥胖(H组)及非肥胖(L组)两组.测定每例的腰围(W)、腰臀比(WHR)、血脂(TG,TC,HDL-C,LDL-C)和血压(SBP和DBP).统计用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法.结果①WHR 糖尿病肥胖组明显大于对照肥胖组,P<0.05.②TG肥胖组高于非肥胖组,DM非肥胖组明显高于IGT非肥胖组和对照非肥胖组,P<0.05.③血压在DM和IGT肥胖组明显高于非肥胖组,P<0.05.DM的血压明显高于IGT组,P<0.05.结论肥胖患者血脂紊乱和血压增高的患病率增高,尤其是腹型肥胖者明显.WHR增大和TG、血压增高是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2型糖尿病及其血脂、血压相关知识调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国外一些研究已经证实,单纯控制高血糖并不能使糖尿病大血管事件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现代糖尿病治疗强调全面达标,即不但要控制好血糖,还要纠正血脂紊乱与控制好血压和体重。近年来,我国糖尿病教育受到重视。但在开展糖尿病教育中,我们往往更多地重视控制血糖和降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对于血脂紊乱的纠正和高血压的控制则重视不够。为了证实和分析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和血压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其对代谢指标的影响,我们调查了100例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分析了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有关因素。  相似文献   

3.
女职工肥胖与雌激素、血脂及血压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立金  方玉荣 《职业与健康》2006,22(19):1560-1561
目的调查女职工肥胖与雌激素、血脂、血压的关系。方法调查对象为35~60岁的铁路女职工,按体重指数(BMI)分为4组:①肥胖组,BMI≥28;②超重组,24≤BMI<28;③正常组,18.5≤BMI<24;④消瘦组,BMI<18.5。分别测定血压、血脂、血清中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催乳素(PRL)含量。结果肥胖和超重者分别占被调查的10.0%和32.2%,肥胖组中血脂(除APOA1)、血压、E2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BMI与总胆固醇(TC)、平均动脉压(MAP)呈正相关。结论血脂、血压增高,雌激素水平下降与女职工肥胖有关。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55名8~10岁童进行了血压、身高、体重、皮脂厚度的测量及高血压家族史的调查。对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血糖作了测定。结果显示:高血压组的TG、LDL—C及体重、皮脂厚度高于正常组,而HDL—C、HDL—C/LDL—C比值显著低于正常组,血清TC值两组差异接近于显著性水平。影响儿童血压因素的逐步回归分析中,HDL—C、TC及皮脂厚度被选进方程,其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59、0.26、0.29。结果提示:高脂血症伴随高血压在儿童时期就存在,因此,预防高血压、冠心病必须从儿童时期政起。HDL—C的下降可以看作是动脉粥样硬化及高血压发生的危险信号。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体质指数BMI对血压、血糖及血脂的影响。方法:将调查对象按性别、年龄和BMI分组,分析各组的血压、血糖和血脂的差异,并用偏相关分析这些因素与BMI的相关程度。结果:随年龄增加,超重肥胖的现患率明显增加;在各个年龄段,超重肥胖组的收缩压、舒张压、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的均值及其异常率均比正常组高,且大多达到显著差异水平;女性胆固醇、甘油三酯的均值及其异常率比男性高。结论:男女性BMI与血压(舒张压)、血糖、血脂(甘油三酯)均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刘芳 《自我保健》2008,(4):49-49
你知道吗?血脂紊乱的人群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因为血脂紊乱与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等往往“结伴而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城市学龄儿童超重、肥胖与血压、血脂和血糖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聚集性。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测定石家庄市区913名7~13岁儿童的身高、体重、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空腹血糖水平。结果儿童超重和肥胖总检出率为29.24%(男34.98%,女24.23%)。与正常儿童相比,超重和肥胖儿童的SBP、DBP、TC和TG水平明显升高,HDL-C明显降低。超重和肥胖儿童的高血压、高TG、高TC、高血糖和低HDL-C检出率也明显高于正常儿童。校正年龄和性别后,超重和肥胖儿童的SBP、DBP、TC、TG、血糖升高和HDL-C降低的危险性分别为正常儿童的6.77、3.22、2.55、6.42、3.85和2.94倍(95%CI分别是4.15~11.04、1.38~7.49、1.59~4.11、3.46~11.92、1.69~8.78和1.83~4.73);超重与肥胖儿童有任意1、2、3个所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危险性分别是正常儿童的2.74、13.15和15.33倍(95%CI分别是1.92~3.92、6.69~25.87和4.17~56.39)。结论儿童期超重与肥胖增加儿童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聚集性以及儿童获得多个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控制儿童超重和肥胖有助于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  相似文献   

8.
杨栋梁  关瑜 《药物与人》2014,(9):405-406
目的:探讨城镇居民血脂水平与血压之间的关系。方法:参照WHOMONICA(中国MONICA)方案的方法和标准,对市区自然人群25~74岁1619人进行血压及血脂的调查,并在个体水平上对资料作单因素相关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1)城镇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30,33%,标化率20.61%;(2)血压随着血脂水平层次递增相应升高,与总胆固醇、甘油三脂呈正相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3)采用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建立的数学模型及其预测血压总趋势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并显示血脂各项指标之间有相加和协同作用。结论:揭示了血压与血脂水平之间的关系,对心脑血管病的防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lowdensitylipoproteinreceptor ,LDL R )是Goldstein和Brown等在研究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发病机制时发现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突变可导致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1] 。然而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位点存在多种轻微变异的等位基因 ,这些轻微变异可能影响DNA序列中的酶切位点 ,因而有可能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restrictionfragmentlength poly morphism ,RFLP)的检测方法加以识别。近年来 ,对人群中LDL R基因多态性…  相似文献   

10.
546名老干部血压分类及其血脂、血糖、心电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老年性疾病 ,严重威胁老年人的健康。为了探讨离退休老干部这一特殊群体中的血压分布 ,以及血压类型与血糖、血脂、心电图的关系 ,本研究对永州地区 5 46位离退休老干部的系统体检资料进行了分析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  2 0 0 1年 9月至 10月 ,由经过专门培训的医务人员 ,对永州地区 5 46名离退休副处级以上干部进行的健康检查资料。1·2 血压测量及分类方法 采用经过校正的水银柱式血压计 ,被检者半小时内禁烟 ,休息 5分钟后坐位测右上肢血压。根据Korotkoff 5期法 ,听到动脉搏动声第一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肥胖及血脂异常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重庆市3所医院的糖尿病门诊和住院初诊患者及其他疾病和门诊健康体检者396例作为调查对象;其中糖尿病病例组184例,对照组212人.对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生化指标等实验室检测.结果 病例组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超重及肥胖检出率(64.67%)、腹型肥胖检出率(77.17%)、高TC检出率(27.17%)、高TG检出率(50.00%)均高于对照组(45.28%,64.15%,14.15%,35.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胆固醇、超重及肥胖是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肥胖和血脂异常与2型糖尿病相关,控制体重、合理膳食是预防2型糖尿病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刘意  金东辉  刘琼  殷召雪 《实用预防医学》2022,29(10):1215-1218
目的 探讨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WC)、腰高比(waist-to-height ratio,WHtR)三类肥胖指标判定的肥胖率分别与湖南省13个监测点60岁以上老人高血压、血脂异常的相关性,预测高血压及血脂异常患病风险的能力。 方法 采用具有省级代表性的中国慢性病与危险因素调查数据,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确定湖南省老年人不同肥胖指标预测高血压及血脂异常适宜的BMI、WC、WHtR切点。 结果 湖南省13个监测点60岁以上老年人超重肥胖率(BMI≥24)为42.91%,中心性肥胖率为31.26%,WHtR≥0.5的肥胖率68.97%。以高血压为因变量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男、女性WHtR的曲线下面积相对较高,其切点值分别为0.50、0.53;以血脂异常为因变量,结果显示BMI的曲线下面积最高,其切点值分别为21.40、22.06。 结论 评价肥胖的不同指标对高血压及血脂异常的预测效果不同,其中腰高比在预测老年人高血压中的效果最好;BMI是诊断老年人血脂异常的最佳简易指标。  相似文献   

13.
肥胖与糖尿病,高血压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了解肥胖在自然人群中的流行特点及其与糖尿病和高血压发生的关系。方法:对江苏常州市城乡社区3222名对象进行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该市20岁以上居民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分别为27.93%、3.40%,标化率为24.26%、2.72%。肥胖和超重的患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女性肥胖有患病率显著高于男性;城镇人群的患病率高于乡村。女性肥胖与糖尿病发病的关系较男性更为密切,无论男性和女性,高血压的患病率均随BMI的升高而显著增高。结论:肥胖已成为常州城乡人群的一个重要公共卫生问题,预防肥胖的发生应成为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综合防治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江苏省成年人血脂异常与糖尿病的关系, 为制定血脂异常和糖尿病的综合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江苏省14个成人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点抽取8 400名≥18岁成年居民并进行面访问卷调查, 分析血脂异常与糖尿病的关系。结果江苏省成年人血脂异常患病率为35.0%, 其中总胆固醇(TC)升高率为4.7%,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率为21.1%,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率为1.7%, 甘油三酯(TG)升高率为13.4%;糖尿病患病率为8.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 TC、LDL-C、TG与空腹血糖均呈正相关(P=0.000), HDL-C与空腹血糖呈负相关(r=-0.054, P=0.000);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血脂异常、TC升高、HDL-C降低和TG升高的成年人糖尿病患病风险分别为正常成年人的2.40倍(OR=2.40, 95%CI=2.03~2.83)、1.91倍(OR=1.91, 95%CI=1.41~2.58)、1.77倍(OR=1.77, 95%CI=1.47~2.13)和2.24倍(OR=2.24, 95%CI=1.83~2.73);TC、LDL-C和TG每增加1个标准差, 糖尿病患病风险分别增加17%(OR=1.17, 95%CI=1.07~1.26)、20%(OR=1.20, 95%CI=1.11~1.30)和26%(OR=1.26, 95%CI=1.19~1.34), HDL-C每增加1个标准差, 糖尿病患病风险降低32%(OR=0.76, 95%CI=0.70~0.84), TC、LDL-C、TG和HDL-C对糖尿病患病风险的影响依次升高。结论江苏省成年人血脂异常与糖尿病密切相关, 应加强血脂异常与糖尿病的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5.
超重和肥胖与高血压、糖尿病的关系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20  
目的 探索城市居民体重指数 (BMI)与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关系。方法  2 0 0 0年在广西南宁市区 ,随机抽取 1个城区中的 1个社区 ,在所抽取的社区 ,整群随机抽取的年龄在 35~ 74岁居民 810人 (男女分别为 4 0 3人和4 0 7人 )进行调查。结果 城市居民中BMI<2 4 0组中 ,高血压标化现患率为 18 1% ;BMI≥ 2 4 0但 <2 8 0组中 ,高血压标化现患率为 35 1% ;BMI≥ 2 8 0组中 ,高血压标化现患率为 31 4 %。城市居民高血压标化现患率为 2 3 8%。男性、女性高血压组中 ,腰围 (WC)值与正常血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女性高血压组TG、血清总胆固醇 (cho)与正常血压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 (P值均 <0 0 1) ,男性高血压组HDL -c、TG与正常血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5 )。男性被调查者中 ,超重和肥胖率达 38 5 % ;女性被调查者中 ,超重和肥胖率达 34 4 %。随着BMI、WC水平的上升 ,患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危险度升高。结论 BMI升高和WC升高是高血压病和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控制BMI和WC对于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社区成年人腹型肥胖与2型糖尿病的现况调查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目的研究社区成年人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与分布,以分析腹型肥胖与2型糖尿病关系。方法以社区为单位,开展20岁以上成年人2型糖尿病普查。结果2689人中糖尿病患病率为6.32%,空腹血糖受损者2.79%;人群中腹型肥胖的分布为66.05%。结论糖尿病的发生与性别无关,随年龄增长糖尿病患病率增高:腹型肥胖是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糖尿病家族史与肥胖在2型糖尿病发病中的协同作用。方法以45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病例组3,158名血糖正常者为对照组,运用相加模型分析糖尿病家族史与肥胖对2型糖尿病的交互作用。结果糖尿病家族史与肥胖对2型糖尿病的发病有协同作用,协同效应指数为1.655;交互效应超额相对危险度为0.834;纯因子归因交互效应百分比为39.58%;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调整年龄、性别、高血压、体力活动、经济收入、学历等影响因素后,协同效应指数为1.710;交互效应超额相对危险度为1.047;纯因子归因交互效应百分比为41.51%。结论糖尿病家族史与肥胖同时存在可增加患2型糖尿病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高血压发病与血清各元素水平的相关性,为控制T2DM病情提供更科学、更合理的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5月乌鲁木齐市某三甲医院住院的1024例T2DM患者,将T2DM患者按照有无合并高血压分为T2DM合并高血压组和T2DM无合并高血压组,分析两组患者血清中的各元素水平及其与T2DM合并高血压发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024例T2DM患者中,627例合并高血压,占61.20%;397例患者无高血压,占38.80%;T2DM合并高血压组和T2DM无合并高血压组血清钠、镁水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钠、镁水平与T2DM合并高血压正相关(P<0.05);血清钠水平的升高,血清镁水平的下降为T2DM合并高血压发病的相关因素。结论血清钠、镁水平与T2DM合并高血压发病呈正相关。血清钠水平的升高、镁水平的下降为T2DM合并高血压发病的相关因素。提示患者血清中各元素水平的差异在糖尿病病变的发生发展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Several studies have been conducted on dietary patterns based on carbohydrate nutrition in Asian populations. We examined the cross-sectional associations in dietary patterns based on carbohydrate nutrition, including the glycemic index (GI) with dyslipidemia and diabetes among the Korean adult population. We analyzed 9,725 subjects (3,795 men and 5,930 women, ≥ 20 years) from the Fourth Korea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 Dietary information was collected using single 24-hour recall. Reduced rank regression was used to derive dietary patterns from 22 food groups as predictor variables and four dietary factors related to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carbohydrates as response variables. Two dietary patterns were identified: 1) the balanced pattern was characterized by high intake of various kinds of foods including white rice, and 2) the rice-oriented pattern was characterized by a high intake of white rice but low intake of vegetables, fruits, meat, and dairy products. Both patterns had considerable amounts of total carbohydrate, but GI values differed. The rice-oriented pattern was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hypertriglyceridemia in men and low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 in both men and women. The balanced pattern had no overall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with the prevalence of dyslipidemia or diabetes, however, men with energy intake above the median showed a reduced prevalence of diabetes across quintiles of balanced pattern scor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dietary patterns based on carbohydrate nutrition are associated with prevalence of dyslipidemia and diabetes in the Korean adult popul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